680-增补评注柳选医桉-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邓评:不待咳止而遂立丸方,想缘诊次太多,聊以应酬世故耳。
宿积黑血,从吐而出。胸之痞塞少和,肺之咳嗽略减,是瘀血也。从上出者为逆,究非善状。
瘀热汤旋、降、葱、苇、枇叶。 参三七磨冲
诒按:可加酒炙大黄炭数分,研末冲服,以导血下行。
邓评:立方简洁老当,盖病归一路,用药亦宜精专耳。
再诊:所瘀之血,从下而行,尚属顺证。因势导之,原是一定章程。
当归 丹参 桃仁 灵脂 蒲黄茯神 远志
诒按:仍宜加牛膝、三七等导下之品。
邓评:因何前方一味不用?是复诊时未带原方乎!
昨日所溢之血,盈盆成块而来,无怪乎其厥矣。幸得厥而即醒,夜半得寐,其气稍平。今日仍然上吐,脉来芤数,火升颧红,咳逆时作,大便不爽而黑。阳明胃腑必有伏热。防其再冒再厥。
犀角地黄汤 加三七 牡蛎 龟板 枇杷露
诒按:此与下条皆木火亢盛,阴血沸腾之证。
邓评:此为阳明有蓄血伏热,盈盆成块而吐者立法。
久嗽失血,鲜而且多,脉数左弦,苔黄心嘈,金受火刑,木寡于畏,以致阳络被伤也,防冒。
犀角地黄汤加二母侧柏叶
另归脾丸
原注:吴鹤皋日:心、火也,肺、金也,火为金之畏,心移热于肺乃咳嗽,甚则吐血、面赤,名日贼邪。是方也,犀角能解心热,生地能凉心血,丹皮、芍药性寒而酸,寒则胜热,酸则入肝。用之者,以木能生火,故使二物入肝而泻肝,此拔本塞源之治。
邓评;此必阴虚成劳,为难治之症,或可以琼玉膏继之。至于另用归脾丸,则失之远矣。
孙评:凡血症之急者,总宜导之下达乃顺。古所云天下无倒行之水,人身无倒上之血,由乎气导之使下者,即是顺气也。
阳络频伤,胸前窒塞,咳逆不爽,舌红苔黄,脉形弦数。此系瘀血内阻,郁而为热,肺胃受伤,极易成损,慎之。
旋覆 猩降 葱管 芦根 枇杷叶 忍冬藤 苏子 桑皮 川贝 知母 广郁金 参三七 竹油 地骨皮
原注:前五味名瘀热汤,是先生自制之方。治瘀血内阻,化火刑金而咳,不去其瘀,病终不愈,此为先生独得之秘。
诒按:合二母泻白以清肺,佐苏、郁、三七以通痹,立方周到之至。
邓评:脉弦数而苔黄,当有风热郁恋。所用方药,亦非背谬。
脘胁痞结作痛,形寒如疟,苔浊不纳,渴欲热饮,神情惫乏。此血络凝泣,湿邪附之欲化热,而未能透出也。
瘀热汤 加香附 川连 归须 青皮 白芍 橘络
邓评:病偏于痰湿闭遏,何不加薤白、芥子以辛通阳气。或曾患吐血,故知其血络凝泣;但既已形寒如疟,芦根似非所宜。
瘀血先阻于中,一经补味,胸中遂痞,紫黑之血从此而来。
瘀热汤加郁金汁
原注:此方大效。
诒按:再加三七磨冲更妙。
邓评:确系瘀血,并无别邪夹杂,宜其效若桴鼓也。
孙评:所云不去其瘀,病终不愈。若误补之,变生不测矣。此段柳批,用药切实可法,学者宜熟玩而记之。
虚 损 门
痧子之后,咳嗽四月,颈旁疬串,咳甚则呕,纳少形瘦,肤热脉细。想是余邪内恋,阴分大虚,欲成损证也。
四物汤 加香附 川贝 玄参 牡蛎 麦冬 苏子一本作苏叶
诒按:方中玄参、牡蛎,为项疬而设,无此证者可减也。
邓评:咳甚则呕,内必多痰。方中之地,似宜酌用。
孙评:咳而肤热脉细,余邪内恋,热未清也,芎、归不宜。况痧后久咳,明明是余热留恋,入肺伤阴所致。
温邪发痧之后,咳嗽失血,血止而咳嗽不减,所吐之痰,或黄或白,或稠或稀,舌质深红,其苔满白,喉痒嗌干,脉弦带数,渐作痧劳之象。
四物汤 加紫苏 桑皮 骨皮 川贝 知母 前胡 淡芩
原注:此痧后余邪,留恋营分,而成咳也。先生尝云:余自制两方,一为瘀热汤,一为此汤,尚未立名,以治痧后咳嗽极效。盖四物是血分引经之药,将温散化痰之品,纳入其中,引入营血中散邪清热,每用必灵。此可悟用四物之法。
邓评:据此苔脉,邪郁尚重,还当着意疏邪。
孙评:热恋于营,已见咳血,则阴被劫而热内郁,当清热安营为治。若以芎、桂辛温上升,热愈甚而血益溢。今原注云每用必灵者,恐无是理。抑系夹冒寒邪,或得见效,是必先生之误认也。方中苏叶亦太温散,细考叶氏《温热论》自知。
必嗽轻不失血者宜之。若嗽重失血有火,内服芎、桂,辛温不宜。
咳嗽五月有余,黄昏为甚,肌肉暗削,肢体无力,容易伤风,或头胀,或溺黄。总由阴分下虚,浮火夹痰上扰所致。
四物桔梗汤四物加桔柏 加桑皮地骨皮川贝 知母 甘草 青黛 蛤壳 枇杷叶
原注:此方之眼,在咳嗽黄昏为甚。毕竟风邪陷入阴分为剧,余目睹效者甚多。
诒按:此四物合泻白,加二母、蛤、黛法也。
邓评:头胀一症,亦由风阳上浮所致,石决明或可参用。
孙评:伤风头胀,夹冒风寒,此方颇妙。
金能克木,木火太旺,反侮肺金,金藏尚受木克,则其吸取肾水,疏泄肾精,更属易易。此梦遗咳嗽之所由作也。
天冬生地党参黄柏 甘草砂仁 白芍 龙胆草
原注:此三才封髓丹加白芍、龙胆也。其人面必黑瘦,有一团阴火炽甚,克肺伤肾,用之极效。
诒按:此方以清泄肝火为主,竟不兼用肺药,所谓治病必求其本也。
邓评:论病透彻,用药切当。
孙评:病分上下,而以肝火联络之。心思尖巧,又属至情至理。
古人于清阴火一门,每云知、柏苦寒伤脾败胃,多去而不用,况可加以胆草乎。
子后咳嗽,天明而缓,脉形弦数,声音不扬,肝胆之火未清,金受其刑,水必暗亏也。
补肺阿胶汤合四阴煎泻白散 加川贝 青黛 海浮石 橘红 竹茹
诒按:此与前案,均属木火刑金之证。前方治肝而绝不及肺,想因咳势不甚,而下注遗泄之证却急,故用药如彼。此证则咳甚音低,肺金受损已深,故于清火之中,偏重补肺。观乎此,而临证用药之权衡可识矣。
邓评:子后咳嗽,的系肝胆之火,亦诊脉之关键处。
此症似可偏治其肝,舍去补肺汤,增入蛤壳。盖欲保肺金,莫若沙参、玉竹、紫菀、旋覆之类。
咳嗽失血,音烁咽干,近来小有寒热,头痛喉疼;脉浮促而数。肺阴久伤,又兼燥气加临。补肺之中,当参以辛散。
补肺阿胶汤加桑叶 枇杷叶
邓评:知其兼受燥气外邪,金在头痛得之。
孙评:燥邪当用辛凉清之,辛散不宜。且补肺阿胶是补中兼疏,甘寒带辛,非辛散之法。
再诊:头痛咽疼已止,寒热亦轻,新受之燥邪渐得清散。无如金水两虚,失血久嗽,音烁嗌干等证,仍如损象。即使静养,犹恐不及。
四阴煎合泻白散 加川贝 杏仁 阿胶 茯苓 石决明
原注:此病肺脏已损,再受燥邪,小有寒热,头痛咽疼,是其的据。先用补肺阿胶汤,以其中有牛蒡、杏仁,加桑叶、枇杷叶,去其燥邪外证,后用四阴煎加味,以图其本。
邓评:此久嗽音烁,亦得无客邪留于肺络否。
阳络频伤之后,咳嗽痰浓,内热嗌干,脉芤数,左关独弦。此肝火刑金,金气不清之候,容易成损。慎之。
四阴煎加二母 羚羊
另琼玉膏地、冬、参、蜜、沉香、珀。
原注:肝火刑金,于左关独弦见之,所以四阴更加羚羊。
邓评:惟形体未瘦者,尚可投此法而愈。
孙评:清肝火究不宜羚羊,当用决明、牡蛎之类。所云选药如选将,非量敌而行不克也。
失血后,咳嗽梦遗,脉数左关弦急。必有肝火在里,既犯肺金,又泄肾气也。久延势必成劳。
四阴煎 加陈皮 川贝 海浮石 青黛 龙胆草 六味汤
原注:肝火上下交征,故加龙胆以泄之。
诒按;六味汤,想系转方增入者。但其中有萸肉之酸温,专补肝阳,尚宜酌用。
邓评:欲保肺肾,须清肝火,所谓源清则流自洁也。
失血久咳,阴分必虚,虚则不耐热蒸,食西瓜而稍退,脉数左弦,唇干苔白色滞,溺黄,加以咽痛,久而不愈,想是水不涵木,阴火上冲,胃气不清也。势欲成劳,早为静养,以冀气不加喘,脉不加促,庶几可图。
生地 白芍 茯苓 泽泻 丹皮 花粉 元参 甘草 猪肤 青蒿露 枇杷叶露
邓评:苔白色滞,而断其为阴虚者,良以脉数左弦故也。盖一病须有一病之着眼处。
参以青蒿、枇杷露,不免有暑气内侵也。
再诊。浊痰虽少,咳逆仍然,阴分之火上冲于肺。肺属金,金受火刑,水之生源绝矣。能不虑其脉促气喘乎。知命者自能静以养之。
八仙长寿丸 加玄参 阿胶 陈皮 甘草 枇杷叶露
邓评:所叙病证,已犯正虚邪实之戒。虽有良剂,恐亦难矣。
三诊;咳嗽夜来,有或重或轻之象,想是阴火,静躁不同耳。
前方加洋参龟板杏仁
邓评:夜来咳嗽,总为阴火升动之确据。
四诊:所进饮食,不化为津液而变为痰涎。一俟水中火发,咳嗽作焉,权以化法。
玉竹饮子玉竹、苓、草、桔、橘、菀,贝、姜。合麦门冬汤 加阿胶 百合 款冬
原注:前两方,六昧加减法也。脉数左弦,咽痛,水不涵木,阴火上冲。惟苔白二字,为胃气不清之证。此病头绪甚繁,方中一一还他的对之药。
诒按:此等证,本无必效之方,似此斟酌妥帖,即使难期必效,亦觉心苦为分明矣。
邓评:论理透彻。
此方则兼治其实矣。然尚须参蛤黛、桑皮、知母等以降阴火。
孙评:苔白非胃气之不清,若红乃胃阴之已涸。
脉形细数,细属阴亏,数为有火;火上刑金,水即绝其生源,未可以咳嗽小恙目之。幸而气息未喘,脉象未促,如能静养,犹可以作完人。
生地 麦冬 沙参 石决明 地骨皮 桑皮 阿胶 枇杷叶露
诒按:此清滋金水两脏之平剂。但患阴虚而不挟别项邪机者,可仿此调之。
邓评;未见潮热失血,亦尚幸事。苟至气喘脉促,更且临危矣。
评选继志堂医案下卷
常熟曹存心仁伯著
呕 哕 门
上焦吐者从乎气。气属阳,是阳气病也;胸为阳位,阳位之阳既病,则其阴分之阳更属大虚,不言而喻。恐增喘汗。
吴萸 干姜 人参 川附 茯苓 半夏 木香 丁香 炙草饴糟 食盐 陈皮
邓评:此病必脉小、色白,小便清利,故可进以温热重剂,即启峻汤方法也。饴糟或饴糖之误。
再诊:进温养法,四日不吐,今晨又作。想是阳气大虚,浊阴上泛。究属膈证之根,不能不虑其喘汗。
前方去干姜加当归 生姜
原注:阳气大虚,浊阴上泛,此病之枢纽也。吴莱萸汤补胃阳,佐以熟附、丁香,温之至矣;辅以二陈燥其痰,饴糟去其垢,更加炙草以和中,食盐以润下,用意极其周密。
邓评:祛浊止呕,生姜比干姜为胜。谓其属膈症之根者,想必营阴下亏,故转方更加当归以和营润燥耳,然究不足以监姜、附之燥也。
食则右胁下痛,痰自上升,升则得吐而安,右脉弦滑,左关坚急,寸部独小。此心气下郁于肝经,脾弱生痰为膈。放开怀抱,第一要义。
旋覆代赭汤去姜 加生于术 白芥子 炙草 广皮 竹油
另丸方:六君子汤 加当归 白芍 生地 苁蓉 沉香 白芥子 竹油姜汁泛丸
原注;心气下郁,脾弱生痰。方中于术、干姜、二陈、竹油,补脾化痰之药也;更有白芥子消膜外之痰,旋覆花开心气之结,赭石镇肝气之逆,用意层层都到。
邓评,食则右胁下痛,是气被痰阻,郁窜于络。赭石重镇,恐非所宜。
孙评:痰不在膜外,何得用芥子,反耗气而伤液。凡药病不的切者,必反有害,古人所以分脏腑经络上下内外也。
食则噎痛,吐去浊痰而止,胸前常闷,脉象弦滑,舌苔满白,肌肉瘦削之人,阴血本亏,今阳气又结,阴液与痰浊交阻上焦,是以胃脘狭窄也。久则防膈。
干姜 薤白 炙草 杵头糠 神曲 丁香 木香 熟地 白蔻仁 归身 白芍 沉香 牛黄 竹油
邓评;食下咽痛,痰瘀交阻所致,法当兼导痰瘀,非滋燥之剂所能建功。杵头糠专治噎膈,亦辛热之品。
孙评:阴血本亏,阳气又结,胃脘狭窄,何得再用诸多燥热耗阴损气乎
再诊:胸前所结之邪,原有化意。无如阴之亏,阳之结,尚与前日相等,非一两剂所能奏效。
干姜 薤白 炙草 茯苓 丁香 木香 陈皮 麻仁 旋覆花代赭石 归身 白芍 杞子 牛黄 竹油
诒按:此气结痰阻之证,用药极周到。
邓评:加减一二,自较前方为胜也。
嗜酒中虚,湿热生痰,痰阻膈问,食下不舒,时欲上泛。年已甲外,营血内枯,气火交结,与痰相并,欲其不成膈也,难矣。
七圣散加归身 白芍 薤白 代赭石 藕汁 红花
原注:嗜酒者必多湿热,须用竹茹、连、蔻,又易挟瘀,参入藕汁、红花;薤白辛而兼滑,又是一格。绝去温热刚燥之品。先生日:惟善用温药者,不轻用温药,信然。
邓评。膈症之源,无不由于营血内枯,痰火交结所致,故宜于温燥者绝少。
向患偏枯于左,左属血。血主濡之。此偏枯者,既无血以濡经络,且无气以调营卫,营卫就枯,久病成膈。然一饮一食,所吐之中,更有浊痰紫血;此所谓病偏枯者,原从血痹而来,初非实在枯槁也。勉拟方:
每日服人乳两三次 间日服鹅血一二次。
诒按:偏枯已属难治,更加以膈,愈难措手矣。方祗寥寥两味,而润液化瘀,通痹开结,面面都到。此非见理真切,而又达于通变者,不能有此切实灵动之方。愚意再增韭汁一味,似乎更觉亲切。
邓评:此二味均润导血液之品,人乳偏于润,鹅血偏于导,以治血液枯耗之膈,实良剂也。柳师加味,固无不可;倘参入竹油、姜汁,兼导痰浊,亦属相宜。
孙评:此等联络法,岂时下所能。非精于书卷,历练广阔者,万不能办。
脉形细涩,得食则噎,胸前隐隐作痛。瘀血内阻,胃络不通,此膈证之根。
归须 白芍 白蜜 芦根 瓦楞子醋煅韭汁 人参 桃仁
诒按:此瘀血膈也,脉证均合,用药亦专注在此。
邓评:认病既真,立方亦切。拟再参牛乳,姜汁。
瘀血挟痰,阻于胸膈,食则作痛,痛则呕吐,右脉涩数,惟左关独大且弦。是痰瘀之外,更有肝经之气火,从而和之为患,乃膈证重候。慎之。
归身 白芍 芦根 瓦楞子红花 丝瓜络 橘络 竹油 白蜜
原注;以上三病,皆瘀膈也。第一证,从偏枯中想出血痹,用人乳以润其枯燥,鹅血以动其瘀血,此证非特刚剂不受,并柔补之药亦不可投,万不得已,而为此法,仍是润液化瘀之意,柔和得体。第二证,从胸前隐痛,而知其瘀阻胃络,用桃仁.醋煅瓦楞子以化其瘀。此证血瘀液涸,无论干姜不可用,即薤白辛温通气,亦与此隔膜。然非辛不能通,计惟用濡润之韭汁以通之,蜜、芦、归、芍奠安营分,以其液涸也。此病不见痰,所以纯从濡润去瘀之法。第三证见痰,所以瓦楞子、红花外,又加竹油一味。
邓评:噎膈之症,其肝经之气火理必相兼、特有微甚不同耳。方却轻清可喜。
以上三案,同属瘀膈,惟其中稍有异者,第一症偏于血液枯耗,第二症为瘀血而兼气弱者,此第三症则瘀血而更兼肝火亢盛矣。学者苟能一隅三反,则自可变化无穷耳。
孙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