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215-杂病广要 >

第105章

215-杂病广要-第105章

小说: 215-杂病广要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粉一钱) 
水二碗,煎一碗,去滓空心服,滓再煎服。此方或红或白,或红白相兼,里急后重,身热腹痛者,俱可服。 
其有便纯血,便扬尘水,大孔如竹筒等恶症,古书指为不治者,急服此药亦可救;但恐服之迟缓,则毒攻坏脏腑 
难救耳。其有噤口者,毒在胃口也,将此药煎熟去滓,每一煎分五六次缓缓服之,令其胃口毒瓦斯渐开,服完一 
剂后,不惟药可进,而饮食亦渐可进矣,不必另用他药也。单白无红者,去地榆、桃仁二味,木香用三分,加去 
白陈皮四分。涩滞甚者,加酒炒大黄二钱,服一二剂仍除之。此方用之于三五日神效,用之于旬日内外亦效, 
惟半月外则当加减,其法详于后。 
黄连 条芩 白芍(三味生用各四分酒炒各六分) 山楂(一钱) 制浓朴 陈皮 青皮 槟榔(各四分) 
甘草(生熟各二分半) 地榆(醋炒) 当归(各五分) 桃仁粉(六分) 红花(三分) 木香(二分) 
如延至月余,觉脾胃虚滑者,用酒炒芩、连、白芍各六分,陈皮、浓朴、木香各三分,醋炒地榆四分,红花 
二分,当归、人参、白术、熟甘草各五分。(以上三方,有胎妇人服之,去红花、桃仁、槟榔。)以上方法随 
用辄效,间有不效者,必其初投参、术等补剂太早,补塞邪热在内,久而正气已虚,邪气犹盛,欲补而涩之则助 
邪,欲清而疏之则愈滑,遂至不救,虽有奇方,无如之何,则初投温补之祸也。予尝治一公子、一仕官,皆投 
补剂而后不可救者,故表而出之以戒后。(《奇效医述》)(《集验良方》引倪涵初第三方稍异。) 
驻车丸,治大冷洞痢肠滑,下赤白如鱼脑,日夜无节度,腹痛不可堪忍者方。 
黄连(六两) 干姜(二两) 当归 阿胶(各三两) 
上四味,末之,以大酢八合烊胶和之,并手丸如大豆许,干之,大人饮服三十丸,小儿百日以还三丸,期年 
者五丸,余以意加减,日三服。(《千金》)古方驻车丸治痢,人皆知之,须是一帖作一服浓煎,陈米饮下,一 
时一服,三服不愈,五服定愈,毋可疑者。(《选奇方后集》)《外台》文仲隐居效验方,主下部绞痛,重下, 
下赤白方,于本方去阿胶,加黄柏(各二两),捣筛,煮取乌梅汁服方寸匕,日三。(《苏沈》名四神散,皆炒。 
《圣济》曰∶大凡泄痢,宜食酸苦,盖酸收苦坚故也。) 
治卒大下痢热,唇干口燥,呕逆引饮,泻心汤方。 
人参 甘草 黄芩 橘皮 栝蒌根(各一两) 黄连(二两) 半夏(三两) 干姜(一两半) 
上八味 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二服。(《千金》) 
治赤白痢,香连丸方。 
黄连(去须炒) 木香(各二两) 
上二味捣罗为末,以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陈米饮下,日再。(《圣济》)其久冷人, 
即用煨熟大蒜为丸。此方本出李绛《兵部手集方》,婴孺用之亦效。(《本草图经》)大香连丸,木香(不见 
火,四两八钱八分)、黄连(去芦须,二十两,用吴茱萸十两同炒令赤,去茱萸不用)。 
上件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饭饮吞下,空心食前日进三二服。(《和剂》)(《济 
生续方》曰∶治阴阳相搏,冷热不调,或泻或痢。按∶此方诸家增味不一,今不繁载。) 
戊己丸,治脾受湿气,泄痢不止,米谷迟化,脐腹刺痛。 
吴茱萸(去梗炒) 黄连(去须) 白芍药(各五两) 
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浓煎米饮下,空心日三服。(《和剂》)(按∶此方原出 
《苏沈》,名芍药散,水煎服。)《鸡峰》若下痢赤黄,日夜数十行,手足不厥,胸中痞闷,时觉微寒,服温 
药而增极,其脉沉实而大,此由湿热之气,蕴于肠胃,复因饮食,积而不化,聚而不运,水谷并注而下,先宜 
此三味黄连丸(即本方),不瘥者,与杏子元(系用杏仁、巴豆二味)。《元和纪用经》二气黄金丸,调冷热, 
断赤白下痢变入恶证,若鱼烂黑汁,肠中切痛,枯瘦不能食,于本方去芍药,加当归(各等分),炼蜜加米膏 
少许和丸。一方,以木香代当归。《卫生家宝》如神散,治肠胃气虚,冷热不调,下痢赤白,状如鱼脑,里急 
后重,于本方加当归,等分为末。 
噤口痢者,胃口热甚故也,大虚大热,用香连丸,莲肉各一半,共为末,米汤调下。又方,人参二分,姜 
炒黄连一分,为末浓煎,终日呷之,吐则再服,但一呷下咽便妙,不可用温热药甘味。(《丹溪》)(宜与前 
噤口痢条相参。) 
诸下痢之后,小便利而腹中虚痛不可忍者,此谓阴阳交错,不和之甚也,当服神效越桃散。 
大栀子(三钱) 高良姜(三钱) 
上和均,每服三钱,米饮或酒调下,其痛立效。(《保命集》) 
x荡涤方法x 痢发于秋,是暑月湿热所致,其理甚着;但所以致郁热者,多因暑热酷烈,过饮冰水生冷, 
热为寒郁,久而为沉寒积冷者亦有之,不可泥定是热,当辨症切脉,真知其有热积,方可用大黄。若系寒积而 
用大黄,不惟不愈,反增痛极而危矣。大凡下热痢用大黄,下寒痢用巴豆,有是病则服是药,详按古人成法, 
不容毫发差谬。(《医贯》) 
其病初得一二日,皆宜荡涤邪秽,消溶渣滓,以通利为先,次辨冷热虚实,以调理而扶脾助胃,为上策也。 
其通利之法有二∶积滞胜宜用丸,丸者缓也,缓以消之,除其积也;邪毒胜宜用汤,汤者荡也,荡而荡之,去 
其毒也。当用丸而用汤,毒去而积不除;当用汤而用丸,积除而毒不行。治失其宜,故病皆难愈也。(《医经会 
解》) 
盖暑毒与食物相搏,结在下脘,则升降出入不得循其正,糟粕欲行不得行,而火复迫之,则将脏腑脂膏逼 
迫而下,故取大黄驱热毒、下糟粕、清肠脏也。(《金匮翼》) 
如便脓血相杂而脉浮大,慎不可以大黄下之,下之必死,谓气下竭而阳无所收也。(《保命集》) 
下痢,舌黄燥不渴,胸中实,身热腹胀,并身热谵语者,腹有燥粪,大柴胡汤下之。(《全婴方论》) 
小承气汤,治下痢赤黄,但烦饮冷,小便不利,得热则极,心烦躁喜渴,先服一二服荡之,须审是实热方 
可。(《得效》) 
桃仁承气汤,痢疾初起质实者,此方主之。若初间失下,反用固涩之药,以致邪热内蓄,血不得行,腹痛欲 
死者,急以此方主之。(《医方考》)(按∶程星海有本方加牡丹皮、红花、槟榔、木通、滑石治验。) 
六一顺气汤,治痢不问赤白相杂,肚痛里急后重,浑身发热,口干烦渴,用此通利即止。(《医鉴》)(按∶ 
此陶节庵方,宜参《伤寒广要·阳明病》。) 
芍药汤,下血调气。经曰∶溲而便脓血,气行而血止,行血而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 
芍药(一两) 当归 黄连(各半两) 槟榔(二钱) 木香(二钱) 甘草(二钱炙) 大黄(三钱) 
黄芩(半两) 官桂(一钱半) 
上 咀,每服半两,水二盏,煎至一盏,食后温服。如血痢,则渐加大黄。如汗后藏毒,加黄柏半两,根据前 
服。(《保命集》)又治下痢脓血,里急后重,日夜无度,导气汤,于本方去官桂、甘草(《奇效》加枳壳)。 
《医方考》芍药汤,加芒硝,痢疾便脓血里急后重者主之。《明医杂着》痢疾主方,于本方去当归、大黄、官桂, 
加枳壳(《回春》芍药汤,即此方有当归)。若呕吐食不得下,加软石膏(一钱半)、陈皮(一钱)、山栀仁 
(炒五分),入生姜汁,缓呷之,以泻胃口之热。 
太阴传于少阴,是为贼邪,先以浓朴枳实汤防其传变。 
浓朴(一两) 枳实(一两) 诃子(一两半生半熟) 木香(半两) 黄连(二钱) 甘草(三钱炙) 
大黄(二钱) 
上为末,每服三五钱,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温服。(《保命集》) 
大黄汤,治泄痢久不愈,脓血稠粘,里急后重,日夜无度,久不愈者。(《医鉴》将军饮,即此方,其主治 
更曰∶及愈而又发,止而复作,名曰休息痢。) 
大黄(一两) 
上细锉,好酒二大盏,同浸半日许,同煎至一盏半,去大黄,将酒分为二服,顿服之,痢止一服,如未止 
再服,以利为度。(同上) 
大黄丸,痢初起,壮实者可用,胃弱者禁施。 
川大黄(切片蜜蒸一斤) 白芍药(酒浸切片炒六两) 甘草(炙三两) 槟榔(四两) 木香(切片不 
见火为末一两) 枳壳(炒四两) 
细末,炼蜜同水煎木香和捣为丸,如绿豆大,白莱菔汤吞三钱,重者五钱,以行两三次腹中爽快为度。胃气 
虚极之人勿轻用之,积滞重而元气虚者以人参汤吞,孕妇以人参缩砂汤吞,行后另用人参丸补之。(《广笔记》) 
四味香连丸,黄连炒十两,大黄酒煨四两,木香二两,槟榔一两,为末,糊丸如绿豆大,每七十丸,空心米 
饮下。治痢初起,不问赤白,每日二服,有积自行,无积自止。(《入门》) 
神妙散,治赤白痢疾。(按∶散当作丸。) 
大黄 人参 枳壳 火麻子(各等分) 
上为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白汤下。(《经验良方》)(按∶此本《近效》加减麻仁丸, 
今去诃子,加枳壳,宜参大便不通。) 
朱孔阳年二十五岁,形体清瘦,素享安逸,夏月因构讼奔走日中,暑湿合内郁之火而成痢疾,昼夜一二百次,不 
能起床,以粗纸铺于褥上,频频易置,但饮水而不进食,其病甚厉,肛门如火烙,扬手掷足,躁扰无奈。余诊 
其脉,弦紧劲急,不为指挠。谓曰∶此症一团毒火,蕴结在肠胃之内,其势如焚,救焚须在顷刻,若二三日外, 
肠胃朽腐矣。于是以大黄四两,黄连、甘草各二两,入大砂锅内煎,随滚随服。服下人事稍宁片时,少顷仍前 
躁扰。一昼夜服至二十余碗,大黄俱已煎化,黄连、甘草俱煎至无汁。次日病者再求前药。余诊毕,见脉势稍 
柔,知病可愈,但用急法,不用急药,遂改用生地黄、麦门冬各四两另研生汁,而以天花粉、牡丹皮、赤芍药、 
甘草各一两煎成和汁大碗咽之。以其来势暴烈,一身津液从之奔竭,待下利止然后生津养血,则枯槁一时难回; 
今脉势已减,则火邪俱退,不治痢而痢自止,岂可泥润滞之药而不急用乎。服此药果然下痢尽止,但遗些少气 
沫耳。第三日思食豆腐浆,第四日略进陈仓米清汁,缓缓调至旬余方能消谷,亦见胃气之存留一线者,不可少 
此焦头烂额之客耳。(《寓意草》) 
治下久赤白连年不止,及霍乱脾胃冷实不消,温脾汤方。 
大黄(四两) 人参 甘草 干姜(各二两) 附子(大者一枚) 
上五味 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临熟下大黄。与后温脾汤小异,须大转泻者当用此方神效。 
(《千金》)又温脾汤,治积久冷热赤白痢者,于本方去甘草,加桂心(大黄、桂心各三两,余各一两),以 
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按∶此方宜与《泄泻门》、《腹痛门》及《伤寒广要·太阴病》中所举互参。) 
《外台》许仁则,前件诸痢(按∶前论有水痢、谷痢、血痢、脓痢、脓血相和痢、肠僻痢),患无新旧,如 
药疗之, 差还发,此即纵以新药止 
之,终存其根本。由肠胃中冷热不调,病根固结,必须汤药涤之,以泄病势,痢后更以药物补助之。有此候者, 
宜根据后附子等六味汤以利之,于本方加细辛(大黄五两,余各三两)。此汤当得快利,利中有恶物如鱼脑状,或 
如桃李,但异于常利,勿怪之。 
治积痢,灵砂丹。(并论证) 
砂(一分) 朱砂(一分并研极细) 
上另用黄蜡半两,巴豆三七粒,去壳皮膜,同于银石器内重汤煮一伏时,候巴豆紫色为度,去二七粒,止将 
一七粒与前来二味同再研极匀,再溶蜡匮药,每旋丸绿豆大,每服三丸至五丸,水泻生姜汤下,白痢艾汤,赤白 
痢乌梅汤,服时须极空腹,服毕一时,方可吃食,临卧尤佳,次食淡粥一日。疟疾乳香汤服,不发日晚间服。 
此药不动气,服之泻者止,痢者断,疼者愈,有积者内化,亦不动脏腑。大凡痢有沉积者,不先去其积,虽得 
暂安,后必为害。尝记陈侍郎泾仲,庚戌秋过仪真求诊,初不觉有疾,及诊视,则肝脉沉弦,附骨取则牢。予曰∶ 
病在左胁有血积,必发痛。陈曰∶诚如是。前此守九江被召,冒暑涉长江,暨抵行朝,血痢已数日矣,急欲登对, 
医者以刚剂燥之,虽得止,数日脐下一块大如杯,不旬日如碗大,发则不可忍,故急请官祠以归。为之奈何? 
予曰∶积痢不可强止,故血结于脐胁下,非抵当丸不可。渠疑而不肯服,次年竟以此终。(《本事》)(按∶此 
方亦出《鸡峰方》,名至圣缠金丹,朱砂、 砂各一两,巴豆七个,黄蜡十枣大,熔蜡煮巴豆焦色,去巴豆不 
用。) 
感应丸,治大便频并,后重迟涩,久痢赤白,脓血相杂,米谷不消,愈而复发。(《和剂》)赤白痢疾,脐 
腹痛者,多由肠胃间积滞所致,先以此药微利,次方断下。 
(《易简》)(《续易简》曰∶若夫赤痢而服此,岂不败乃事哉。) 
苏感丸,治积痢不进饮,神效。 
苏合香丸 感应丸 
上二味和合丸,如绿豆大,每服二三十丸,姜汤吞下。(《朱氏》) 
治白痢,针头丸。 
巴豆十个(去壳醋浸一宿去油) 杏仁十个(文武火炮存性) 百草霜(二钱炒) 黄蜡(栗子大一块) 
上以蜡和成剂,丸如芥子大,每服三丸,水泻井水下,黑痢乌梅汤下,白痢干姜汤下,赤痢甘草汤下。 
(《卫生家宝》)(按∶《圣济》治水泻不止黑神丸与本方同,以糯米粥和丸。) 
二色丸,治诸般赤白痢,神。 
吴茱萸(拣去枝梗二两) 黄连(去须二两) 巴豆(四十九个去皮) 
上同于铫子内炒令黄赤色,去巴豆不用,只将上面二味各自为末,面糊和丸,如萝卜子大,看大小紧慢, 
加减丸数。(《小儿总微论》) 
经验痢疾四宝丹。(此方施之已久,无不应验,不欲自秘,以公于人,宝之宝之。) 
公丁香(一钱) 胡黄连(三钱) 巴豆霜(一钱,治巴豆霜法,巴豆不拘多少,去壳,纸包裹置新瓦上, 
又复瓦盖,炭火下 炼去油,烟尽力度,存性。) 
上三味为细末,老米饭捣烂为丸,如萝卜子大,每服七丸,看人肥瘦,或五粒三粒,端午日修合甚妙,药引在后。 
赤痢,用蜜糖调滚白汤空心送下。水泻,用姜汤下。脾泄,用姜汤送下,连服七日。凡服药后,直要饿至午时,然后吃 
炒米粥半碗,顷刻又进半碗。腹内有热毒,任其自行自止。惟赤痢难治,倘一服不止,再用细茶二两煎 ,生蜜糖二两, 
生姜一两取汁,三味共为一处,加前药七粒,空心服之即止。白痢,用黑沙糖调滚白汤,空心送下。(《医宗粹言》) 
x温里方法x 椒艾丸,治三十年下痢,所食之物皆不消化,或青或黄,四肢沉重,起即眩倒,骨肉消尽, 
两足逆冷,腹中热,苦筋转,起止须扶,阴冷无子方。 
蜀椒(三百粒) 熟艾(一斤) 干姜(三两) 赤石脂(二两) 乌梅(一百枚) 
上五味,椒、姜、艾下筛,梅着一斗米下,蒸令饭熟,去核,内姜椒末,合捣三千杵,蜜和丸如梧子,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