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215-杂病广要 >

第73章

215-杂病广要-第73章

小说: 215-杂病广要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平复。(《宝鉴》) 
桂苓甘露饮,流湿润燥,治痰涎,止咳嗽,调脏腑,寒热呕吐服之,令人遍身气溢宣平,及治水肿泄利。 
官桂 藿香 人参(各半两) 木香(一分) 茯苓 白术 甘草 泽泻 葛根 石膏 寒水石(各一两) 
滑石(二两) 
上十二味为末,每服三钱,白汤调下,新水或姜汤亦得。(同上)(按∶此方本出《三法六门》。) 
江应宿治一妇人,六月中旬,病霍乱,吐泻转筋。一医投藿香正气散,加烦躁面赤,揭衣卧地。予诊视, 
脉虚无力,身热引饮。此得之伤暑,宜辛甘大寒之剂泻其火热,以五苓散加滑石、石膏,吐泻定,再与桂苓甘 
露饮而愈。(《类案》) 
加味五苓汤,治口渴身热,此暑热伤中也。 
猪苓(七分) 泽泻(七分) 白术(五分) 赤茯苓(一钱) 天花粉(二钱) 干葛(一钱) 香薷 
黄连 甘草(各等分) 
如热极,加石膏、知母。上用水一钟半,姜三片,煎至七分,温服。(《众妙方》)《医鉴》名加味薷 
苓汤,加扁豆。 
柴胡四苓汤,若大渴小便不利者用。 
柴胡 黄芩 芍药(各一钱) 白术 茯苓 猪苓 泽泻(各八分) 
水二钟。煎至八分。去渣加姜汁一匙。冷服。(《伤寒证治明条》)暑食不和,吐泻之后,腹胀肠鸣,小便 
不利,或泻不止,以胃苓汤主之。(《原病集》)(按∶此本于《岭南卫生方》。) 
x解暑诸方x 《广济》疗霍乱吐痢,扁豆汤方。 
扁豆叶(切一升) 香薷叶(切一升) 木瓜(一枚切) 干姜(一两切)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五合,绞去滓,分温三服,服别相去如人行六七里。(《外台》)《鸡峰》草 
豆蔻散,治霍乱吐泻不止,脉细而紧,此为内寒。于本方去扁豆,加草豆蔻、藿香、陈橘皮。 
治霍乱,及脾胃气虚,腹胀不能饮食方。 
人参(三分) 香薷(一握锉) 陈橘皮(一两) 
上件药捣筛为散,分为四服,每服以水一中盏,入枣二枚,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圣惠》) 
无比香薷散,治非时吐泻,便霍乱躁渴不定,脐腹撮痛及转筋,遍身冷汗,四肢厥逆。(《传家秘宝》) 
(方见《中暑》中)《活人》若夏月中暑霍乱,宜服香薷散,须井水沉令极冷,顿服之乃效。(《本草衍义》 
曰∶香薷暑月亦作菜蔬,治霍乱不可阙也,用之无不效。) 
增损缩脾饮,治霍乱之后,服热药太多,致烦躁者,浸令如冰,尤宜服。(《易简》)(方见《中暑》中) 
治妊娠霍乱,吐泻心烦,芦根饮子方。 
芦根(一两) 人参(一两去芦头) 藿香(三分) 枇杷叶(十片拭去毛炙微黄) 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上件药细锉和匀,每服一分,以水一中盏,入薤白七寸,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稍热服。 
(《圣惠》)又治霍乱,心烦干呕,芦根散,于本方去藿香、薤白,加陈橘皮、木瓜。 
治霍乱,心腹胀痛,烦满短气,未得吐下方。 
取蓼若叶,细切二升,水五升,煮三沸,顿服之。(《肘后》)治霍乱转筋方,蓼一把去两头,以水二升, 
煮取一升,顿服之。(《千金》)(按∶古方用蓼治 ,故次于此。) 
x清热诸方x 《范汪方》治霍乱呕 ,气厥不得息方。 
香豉(一升) 半夏(一两) 甘草(一两) 生姜(二两) 人参(一两) 柴胡(一两) 
六物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服七合,日三。(《医心》) 
《医门方》疗霍乱心烦方。 
香豉(七合绵裹) 栀子仁(三两) 浓朴(三两炙) 
水五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二服,重者不过再,必愈。(同上) 
治霍乱烦渴头痛,石膏散方。 
石膏(二两) 麦门冬(一两) 甘草(三分) 白茯苓(一两) 
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豉一百粒,竹叶二七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圣惠》) 
x涌吐诸方x 治霍乱,心腹胀痛,烦满短气,未得吐下方。盐二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顿服得吐愈。 
(《肘后》)(按∶此本《金匮》治贪食,食多不消,心腹坚满痛方。)《短剧方》治心腹暴痛,及宿食不消, 
或宿冷烦满成霍乱方。作盐汤三升,使极咸,热饮一升,刺吐(《千金》刺口令吐)令宿食尽,不吐复服,吐 
讫复饮,三吐乃佳,须静乃止,胜诸汤丸。(《医心》)《千金》霍乱蛊毒(按∶此当是二证),宿食不消, 
积冷,心腹烦满,鬼气方(方与短剧同)。俗人以为田舍浅近法,鄙而不用,守死而已。凡有此病,即须先用 
之。《得效》用盐半盏许,以热汤数碗泡盐,令患人尽服,连至数碗,不得住手方可。却以鸡羽扫咽喉间,即 
时吐,所吃盐汤尽出,其证即愈。(《医方集解》烧盐热水调饮,以指探吐。) 
唐柳柳州纂救三死、治霍乱盐汤方云∶元和十一年十月,得干霍乱,上不可吐,下不可利,出冷汗三大斗 
许,气即绝。河南房伟传此汤,入口即吐,绝气复通。其法用盐一大匙,熬令黄,童子小便一升,二物温和服 
之,少顷吐下,即愈。(《本草图经》)《圣惠》加生姜。 
救干霍乱方。 
用鲜生姜煎浓汁,加炒盐,滴桐油数点,频频灌下二、三碗,用鹅毛探喉令吐。如不吐,急用瓜蒂散吐之。 
若终不吐,用备急丸下之,庶几可生。若怠缓姑息,立亡可待。(《苍生司命》)(按∶《辨证录》治干霍乱, 
用人参一两,瓜蒂七个,水煎一大碗饮之。其说颇巧,然瓜蒂快吐之际,人参何能安胃,不如吐后,随宜调补, 
今仍不取。) 
x泻下诸方x 干霍乱大小便不通,烦冤欲死,宜急与巴豆等三味丸服之,服取快利方。 
巴豆(一百枚熬令熟去皮心) 干姜(三两,崔氏以芒消五两代,与《千金》同。) 大黄(五两) 
上药先捣干姜、大黄为散,后别捣巴豆如膏,和前二味同捣令调,细细下蜜,堪丸出之,以饮下,初服三丸, 
丸如梧子大,服讫数 肚,令转动速下利。良久不觉,则以热饮投之。又良久不利,更服一丸,须臾当利。利 
后好将息,食饮寒温,以意取适。如渴者,煮浆水粥少少啜之。张文仲处。(《外台》引许仁则)《千金月令》 
抵圣备急丸,主干霍乱,心腹百病疰痛等方。(即本方) 
治干霍乱,不吐不利,烦闷不知所为方。 
巴豆(一枚去皮心) 
上以熟水研服之,当快利三两行,即以浆水粥止,立定。(《圣惠》)(按∶此即走马汤变方。) 
治干霍乱,浓朴汤方。 
浓朴(去粗皮生姜炙三分) 大黄(锉炒二两) 槟榔(锉) 枳壳(去穣麸炒) 朴消 高良姜(各三分) 
上六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温服。(《圣济》) 
忽然气上喘,不能语言,口中汁流吐逆,齿皆动摇,气出转大则闷绝,苏复如是,名曰伤寒并热霍乱。用 
大黄、人参末各半两,水三盏,煎至一盏,去滓热服可安。(《经验良方)(按∶此盖一种奇病,然其方则宜 
治寻常干霍,仍列于此。) 
x与水法x《短剧方》治中热暴下利,霍乱变热。心烦脉数者方。 
饮新出井水一升,立愈,饮多益善,此治是胃中多热者也。无热者慎之,不可与也。(《医心》)先患胃口 
冷者,勿服之。(《千金》) 
《医门方》治霍乱吐下不止者方。 
煮百沸汤,细细添生水,热饮之。(今按删繁论云∶熟水一升,生水一升,相和饮之,良验。)(《医心》) 
如不纳药,宜井泉水半碗,百沸汤半碗,相和服之,立效。(《如宜》)(按∶《袖珍》引《圣惠》,今无考。) 
x外治法x 治之方(主证即源由中所举),可作灼灼尔热汤,着瓮中,渍足令至膝,并铜器贮汤,以着腹 
上,衣借之,冷复易。(《肘后》)霍乱手足转筋,以铜器若瓦器盛汤熨之,亦可令蹋器,使脚底热彻,亦可以汤 
捋之,冷则易,用醋煮汤更良,煮蓼子及吴茱萸汁亦好,以绵絮及破毡包脚,以汤淋之,贵在热彻。(《本草新 
补》)(《原病式》曰∶诸转筋,以汤渍之,而使腠理开泄,阳气散则愈也。) 
《删繁论》云∶霍乱转筋方。 
取絮巾若绵,炙暖,以敷筋上。(今案《范汪方》,转筋在脚缠脚,入腹缠腹,浓温暖已而向火也。)(《医 
心》) 
治霍乱,转筋入腹,不可奈何者方。 
极咸作盐汤于槽中,暖渍之。(《千金》) 
又方,以酢煮青布 之,冷复易之。(同上) 
《医门方》治霍乱转筋方。 
取热 灰以酽醋和,令微温,炒令极热,以青布裹,及热熨筋上,冷易之,随手消散也。(《医心》) 
治转筋不止者方。 
若男子,以手挽其阴牵之;女子,挽其乳近左右边。(《千金》) 
洗法,治霍乱转筋。 
蓼一把去两头,水三升,煮取二升,放温重洗。(《济生》) 
《梅师方》治霍乱转筋,皂荚末吹一小豆入鼻中,得嚏便瘥。(《本草》) 
治霍乱吐泻转筋,以大蒜研炒熟,敷脚心,瘥。(《琐碎录》) 
盐熨方,治霍乱吐泻,心腹作痛。 
炒盐二碗,纸包纱护,顿其胸前并腹肚上,即以熨斗火熨,气透则苏,续又以炒盐熨其背,则十分无事。 
(《直指》) 
x灸法x《葛氏方》灸之,但明按次第,莫为乱灸,须有其病,乃随病灸之。灸霍乱,艾丸苦不大,壮数 
苦不多。本方言七壮为可,四、五壮无不活,便火下,得眠。(今案《范汪方》,凡得霍乱,灸之或时虽未瘥, 
终无死忧,不可不逆灸。)(《医心》) 
霍乱吐泻,尤当速治,宜服来复丹、镇灵丹等药,以多为贵,尤宜灸上管、中脘、神阙、关元等穴,若水分 
穴尤不可缓。盖水谷不分,向后泄泻,此穴亦名分水,能分水谷故 
也。或兼灸中管穴,须先中管而后分水可也。(《资生》) 
灸法,霍乱已死,腹中有暖气者,盐内脐中令实,就盐上灸二七壮。(《济生》)霍乱吐泻病剧者,以盐 
实脐中,大艾灸一百壮。(《王氏》) 
x调摄法x 《短剧方》云∶霍乱吐下,汗出全冷,转筋呕逆,烦闷欲得冷水者方。可与浓朴葛根饮,进 
沾喉中而已。慎勿与米饮及粥,但与此单行饮,以代米饮水浆也。(《医心》) 
凡霍乱务在温和将息,若冷即遍体转筋。凡此病定一日不食为佳,仍须三日少少吃粥,三日以后,可恣意食, 
息七日,勿杂食为佳,所以养脾气也。(《千金》) 
霍乱之后,不可早与饮食,恐胃中邪物吐泻不尽。若新谷入胃,不能传化,则必危矣,慎之慎之。病安 
之后,宜以粥饮渐渐养之,候其胃气平复则愈矣。(《选要》) 
大忌火酒、姜汤、蒜、乌梅、梅酱、热汤,及一切收敛温热之药。(《嵩 尊生》) 
一方,治吐泻后,胃气大弱,不进饮食,可进陈胡醋在鼻边,闻气开胃,或用醋浸蒜,粥送亦好。(《寿世 
仙丹》) 

脏腑类
关格
属性:关格一病,《内经》未言其证为何,《平脉法》始举不得小便、吐逆、食不得入,至巢氏则唯云大小便不通 
而不及他证,要俱不出阴阳否绝之候。前人所说,纷纠不一,今略存之,以俟有识。盖霍乱为三焦失守之病,关 
格为三焦隔塞之病,故今以关格,列于霍乱之后。若夫《难经》之言,专系脉体,自是一义,学人须分别看焉。 
x《内经》、《伤寒论》之异x 关格之脉证不一也,而马 
仲化释《内经》。谓关格之义,非隔食癃闭之证,而张介宾《类经》,直将越人、仲景之言非之。医道贵乎丸 
通,若执中无权,犹执一也。故释《内经》之关格,但当言是表里阴阳否绝之候,不当与上吐下闭之关格混同 
立论则可;若言上吐下闭,当称隔食癃闭,不得名为关格则不可。(《医通》)(节录) 
关格之证,《内经》、《伤寒论》所指不同,《内经》所云是不治之证,《伤寒论》所云则卒暴之疾,当于 
通便止呕方法随宜施治可也。(《轨范》) 
x病由阴阳不和x(三焦约)关格者,二便俱不通也。大便不通,谓之内关;小便不通,谓之外格;二便俱 
不通,为关格也。由阴阳气不和,荣卫不通故也。阴气太盛,阳气不能荣之,曰内关。阳气太盛,阴气不得荣 
之,曰外格。阴阳俱盛,不得相荣,曰关格。关格则阴阳气否,结于腹内胀满,气不行于大小肠,故关格而大小 
便不通也。又风邪在三焦,三焦约者则小肠痛内闭,大小便不通,日不得前后而手足寒者,为三阴俱逆,三日死 
也(按∶《灵枢·四时气篇》曰∶小腹痛肿,不得小便,邪在三焦约)。诊其脉来浮牢且滑直者,不得大小便也。 
(《病源论》) 
四明陈氏曰∶腑有邪则阳脉盛,脏有邪则阴脉盛。阴脉盛者阴气关于下,阳脉盛者阳气格于上,然而未至于 
死。阴阳俱盛则既关且格,格则食不下,关则二阴闭,不得大小便而死矣。若脏腑气和而相荣,阴不复,阳不溢, 
何关格之有。(《统旨》)(按∶此说亦出《医统》。) 
《内经》云∶人迎脉四盛以上为格阳,寸口脉四盛以上为关阴。夫脉至四盛以上亦太盛矣,阳太盛则阴不 
能荣,阴太盛则阳不能和,阴阳阻绝,天地不交而成否矣。夫饮食虽 
运夫阳,而无阴则不能下,故格则吐逆者,阳独盛于上也。便液虽生乎阴,而无阳则不能通,故关则不得小便 
者,阴独盛于下也。而云岐子乃谓阳反在下,阴反在上,岂通论哉。若阳果在下,阴得阳而和,小便且通矣, 
阴何由而关耶。阴果在上,阳得阴而济,饮食自下矣,阳何为而格耶。(《汇论》)(按∶《纲目》载洁古及 
云岐子说,以关格为上寒下热。马氏此辨,极为明 。盖病有上热下寒而无上寒下热。《金匮辑义》湿家条详 
论之。但《灵·刺节真邪论》有云上寒下热,先刺项太阳,是言经络病,非言病于里者,难以为征矣。故洁古 
父子说,今不敢录入。又《统旨》举陈氏及洁古说曰∶其说虽相反,要之皆病机之所有也。是骑墙之见,今亦不 
从。) 
关格证在《内经》,本以人迎察六腑之阳,寸口察五脏之阴。人迎盛至四倍以上,此阳明经孤阳独见,水 
不济火也,故曰格阳。格阳者,阴格于阳也。气口盛至四倍以上,此太阴经元阴无主,气不归精也,故曰关阴。 
关阴者,阳关于阴也。若人迎寸口俱盛至四倍以上,且大且数,此其阳气不藏,故阴中无阳,阴气不升,故阳中 
无阴,阴阳相离,故名关格也。凡见此者,总由酒色伤肾,情欲伤精,以致阳不守舍,故脉浮气露,亢极如此。 
此则真阴败竭,元海无根,是诚亢龙有悔之象,最危之候也。(《景岳》) 
关格,即《内经》三焦约病也。约者不行之谓,谓三焦之气不得通行也。惟三焦之气不行,故上而吐逆曰 
格,下而不得大小便曰关。(《尊生书》) 
x脉候x《内经》以人迎、寸口并诊关格,今后世诊法,则但取寸口而不察人迎,似于法有未尽。然寸口 
为脉之大会,而脉见于彼,未有不见于此者。所以但察气口,则人迎 
之脉亦可概见。故凡见寸口弦大至极,甚至四倍以上且大且数者,便是关格之脉,不得误认为火证。余尝诊此 
数人,察其脉则如弦如革,洪大异常,故云四倍。察其证,则脉动身亦动,凡乳下之虚里,脐旁之动气,无不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