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215-杂病广要 >

第87章

215-杂病广要-第87章

小说: 215-杂病广要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腐化有愆,仍从中院而上逆,逆则吐,此滋润下行之药,投之亦效;愈而复发,复投此药,便不效矣。初因下 
焦不得顺接,可以滋润下行,久则阴盛阳虚,下焦生阳之气,不能环复于上,下而不上,则不效矣,不效必至身 
命不保矣。其中下二焦,火气衰微,初起或便用参、 、术、姜、桂、附等药服之,亦觉有效。药虽效而病不除, 
其后必疑温补之非,转服他药,终归不治。天下岂有 
不食谷之人哉,经云得谷者昌,失谷者亡,善夫。(《医学真传》)(按∶《兰台轨范》亦称膈病乃胃口枯槁 
之症,百无一治。) 
x治要滋润禁香热x 或曰∶胃脘干槁者,古方果可治乎?将他有要捷之法者,或可补前人之未发者乎? 
予曰∶古方用人参以补肺,御米以解毒,竹沥以消痰,干姜以养血,粟米以实胃,蜜水以润燥,姜以去秽,正是 
此意。张鸡峰亦曰∶噎当是神思间病,惟内观自养,可以治之。此言深中病情,而施治之法,亦为近理。夫噎病 
生于血干,夫血阴气也,阴主静,内外两静,则脏腑之火不起,而金水二气有养,阴血自生,肠胃津润,传化合 
宜,何噎之有。因触类而长,曾制一方,治中年妇人,以四物汤,加和白陈皮、留尖桃仁、生甘草、酒红花,浓 
煎,入驴尿饮,以防其或生虫也,与数十帖而安。又台州治一匠者,年近三十,勤于任务而有艾妻,且喜酒,其 
面白,其脉涩,重则大而无力。令其谢去任务,卧于牛家,取新温牛乳饮之,每顿进一杯,一昼夜可饮五七次, 
尽却食物,以渐而至八九次。半月大便润,月余而安。然或口干,盖酒毒未解,间饮甘蔗汁少许。(《局方发挥》) 
治膈症者,或以为胃虚而用温补,或以为开郁而用香燥等剂,必至死而后已。不知此乃关门枯槁,肾水不能 
上达。经曰肾乃胃之关,关门不利。升降息矣。关门即气交之中,天之枢也。故肾旺则胃阴充足,胃阴充足则思食, 
当用六味饮加归、芍养之。(《四明》) 
世之病此者,惟痰与火、血枯气郁者为多,《局方》例用五膈宽中散、沉香开膈散之类,皆是辛热耗血助火 
之剂。如果阳衰有寒,或郁而内实者,辛而获效。若施之于血枯火热痰饮所致者,乃速死之道,慎之。(《统 
旨》)(按∶膈噎 
禁香燥热药,其说本出子和,而丹溪亦更辨之,宜并考。) 
或云∶嗝咽因气郁,故用辛热以散之,所以不得不用热剂也。予曰∶夫气郁者,气虚而郁者也,非实也。 
兹因气虚而郁热,若用辛热耗气,则是虚者益虚,热者益热,其何以为救治之道哉。病之初作,每见悉用辛香燥 
热劫之,愈而复作,愈劫愈深,至于危困。(《医统》) 
古方治噎膈,多以止吐之剂通用。不思吐,湿证也,宜燥;噎膈,燥证也,宜润。经云三阳结谓之膈, 
夫结,热也,热甚则物干。凡噎膈证,不出胃脘干槁四字。夫胃既槁矣,而复以燥药投之,不愈益其燥乎。 
(《心悟》) 
x用下例x 假如 久,慎勿陡攻,纵得攻开,必虑后患,宜先润养,小着汤丸,累累加增,关扃自透。 
其或咽噎,上阻涎痰,轻用苦酸,微微涌出,因而治下,药势易行,设或不行,蜜盐下导,始终勾引,两药 
相通,结散阳消,饮食自下。莫将巴豆,耗却天真,液燥津枯,留毒不去。人言此病,曾下夺之,从下夺来,转 
虚转痞,此为巴豆,非大黄牵牛之过。箕城一酒官,病呕吐,逾年不愈。皆以胃寒治之,丁香、半夏、青、陈、 
姜、附种种燥热,烧锥燎艾,莫知其数。或少愈,或复剧,且十年,大便涩燥,小便赤黄。命予视之。予曰∶ 
诸痿喘呕,皆属于上。王太仆云∶上谓上焦也。火气炎上之气,谓皆热甚而为呕。以四生丸(用黑牵牛、大黄、 
朴硝、皂角),下三十行,燥粪肠垢,何啻数升。其人昏困一二日,频以冰水呷之,渐投凉乳酪、芝麻饮,时 
时咽之。数日外,大啜饮食,精神气血如昔,继生三子,至五旬而卒。(《事亲》)(按∶此治验不是噎膈, 
其意盖在使人类推耳。) 
子和因河间三乙承气之治,谓噎膈之病,惟宜用下,结 
散阳消,其疾自愈,夫脘膈之病,岂下可去。虽仲景有大黄甘草,东垣有通幽润肠等法,为便秘呕吐者立,然自 
是食入辄吐之治,非所论于食噎不下也。独其所谓慎勿顿攻,宜先润养云云,始终勾引,两药相通者,其言甚 
善。盖痰血在脘,不行不愈,而药过病所,反伤真气,非徒无益矣。故以小丸累加,适至病所,无过不及,以平 
为期,则治噎之道也,但须审是痰是血而行之耳。(《金匮翼》) 
x温中利气诸方x(温凉调停诸方)膈中之病,名曰膏肓,汤丸经过,针灸不及,所以作丸含之,令气势得 
相熏染,有五膈丸方。 
麦门冬十分去心,甘草十分炙,椒、远志、附子、炮干姜、人参、桂、细辛各六分,捣筛,以上好蜜丸如 
弹丸,以一枚含,稍稍咽其汁,日三丸服之。主短气,心胸满,心下坚,冷气也。此疾有十许方,率皆相类,此 
方最胜。(《肘后》) 
五噎丸,主胸中久寒,呕逆逆气,食饮不下,结气不消方。 
干姜 蜀椒 食茱萸 桂心 人参(各五分) 细辛 白术 茯苓 附子(各四分) 橘皮(六分) 
上十味末之,蜜和丸如梧子大,以酒服三丸,日三服。不知,稍加至十丸。(《千金》) 
《广济》疗噎,胸胁气满,每食气噎,通气汤方。 
半夏(洗) 生姜(各六两) 橘皮 桂心(各三两切) 
上四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五合,绞去滓,分温三服,服别相去,如人行六七里服。(《外台》)又 
《集验》通气噎汤,于本方去橘皮,加羚羊角。 
卢,阴阳逆乱,已成关格(按∶此关格盖是膈症),议 
用附子泻心汤,为上热下寒主治。(《临证指南》) 
毛,老年形消,不食不便,气冲涌涎,乃关格之症,议用进退黄连汤。 
川连 淡干姜 半夏 姜汁 人参 茯苓 附子 生白芍(同上) 
毕(五四),夏间诊视,曾说难愈之 。然此病乃积劳伤阳,年岁未老,精神已竭,古称噎膈反胃,都因 
阴枯而阳结也。秋分后复诊,两脉生气已索,交早咽燥,昼日溺少,五液告涸,难任刚燥阳药,是病谅非医药 
能愈。 
大半夏汤,加黄连、姜汁。(同上)(按∶《时方妙用》论大半夏汤之理,当参。) 
治饮食喜噎,宜服半夏散方。 
半夏(一两) 干姜(一两炮裂锉) 石膏(二两) 人参(一两去芦头) 栝蒌根(一两) 桂心(一两) 
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吴茱萸(半两汤浸七遍焙干微炒)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枣二枚,小麦、小豆各五十粒,同煎至六分去 
滓,不计时候稍热服。(《圣惠》) 
治膈气妨闷,不能下食,吐逆烦喘,诃黎勒散方。 
诃黎勒皮(一两) 木香(三分) 陈橘皮(一两) 五味子(三分) 半夏(三分) 人参(三分) 
桂心(三分) 赤茯苓(三分) 芦根(一两锉) 枳壳(三分)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稍热服。(同上) 
治膈气呕逆,不能下食,脾胃气弱,四肢乏力,丁香散方。 
丁香(半两) 青橘皮(一两) 白茯苓(一两) 人参(一两) 枇杷 
叶(半两拭去毛炙微黄) 桂心(一两) 半夏(一两汤洗七遍去滑) 
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枣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稍热服。 
(同上) 
五噎散,治五噎,食不下,呕 痰多,咽喉噎塞,胸背满庸。 
人参 半夏(汤泡七次) 桔梗(去芦锉炒) 白豆蔻仁 木香(不见火) 杵头糠 白术 荜澄茄 
沉香(不见火) 枇杷叶(拭去毛) 干生姜(各一两) 甘草(炙半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中盏,生姜七片,煎至六分,食后温服。(《济生》) 
五膈散,治五膈,胸膈痞闷,诸气结聚,胁肋胀满,痰逆恶心,不进饮食。 
枳壳(去瓤麸炒) 木香(不见火) 青皮(去白) 大腹子 白术 半夏曲(锉) 丁香(不见火) 
天南星(汤泡去皮) 干姜(炮) 麦 (炒) 草果仁(各一两) 甘草(炙半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中盏,生姜五片,煎至六分,温服不拘时候。(同上) 
紫苏子饮,治呕噎,上气咳逆,因怒未定,便夹气饮食,或食饮毕便怒,以致食与气相逆,遂成膈噎之候。 
真苏子(炒) 诃子(煨) 萝卜子(微炒) 杏仁(泡去皮尖麸炒) 木香(五分) 人参(各一钱) 
青皮 甘草(炙各二钱) 
上 咀,分二服,每服水二盏,姜三片,煎七分服。(医统) 
治噎。 
苏子(研细二钱) 广橘红(二钱五分) 麦门冬(去心五钱) 白芍药(酒炒四钱) 枇杷叶(去毛刷净 
蜜炙三大片) 山楂肉(三钱) 白豆蔻仁(四分先嚼下) 人参(三钱) 
逆水芦根汁一大盏,河水一钟半,同芦根汁,煎至八分,加姜汁三匙,竹沥一杯,饥时服。(《广笔记》) 
治噎膈将成,能下气开郁,用孩儿菊叶(即兰草)、白豆蔻、真郁金、真苏子、芦根,共煮汁,磨沉香 
数分,每日饮之,愈。(《汇言》) 
x破郁通滞诸方x 治五膈气,食饮不下,渐将羸瘦,桃花散方。 
桃花(三两当年者) 槟榔(三两) 缩砂(二两去皮) 马牙硝(二两) 吴茱萸(一两汤浸七遍焙干微炒)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日不计时候,以热酒调下一钱。(《圣惠》) 
治五种膈气,壅滞气逆,心腹胀痛,宿食不消,宜服 砂丸方。 
砂(一两细研) 沉香(一两) 木香(一两) 诃黎勒皮(一两) 附子(一两) 槟榔(一两半) 
干姜(一两) 桃仁(一百二十粒) 
上件药捣罗为末,入 砂同研令匀,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计时候,以生姜汤下二 
十丸。(同上) 
治五膈气噎闷,或吐逆不下食, 砂丸方。 
大附子(一个剜去中心肉别和后药研) 砂(水飞过) 丁香(以上各半两) 青橘皮(去白瓤) 
木香 肉豆蔻(各一分) 槟榔(三分生用) 
上以净 砂,内入剜了附子中,和不尽,都将熟面和馒头裹,入灰中 令焦,却和丁香等都杵为末,滴水 
和,再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生姜汤下。(《神巧》) 
治膈气噎塞,不思饮食,附子丸方。 
附子(大者生去皮脐切破生姜汁煮透焙一两) 丁香(半两) 
上二味捣罗为末,细研 砂少许,渗枣内蒸熟,去皮核 
和药,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温米饮下,食前服。(《圣济》)(按∶又《呕吐》济急丸,《和剂·脾 
胃》煨姜丸,并此类方。) 
治膈气,呕逆不下食,心胸痞闷,噎塞不通,化气丸方。 
木香(炮) 槟榔(生锉各二两) 砂(别研一两) 大黄(炮三分) 丹砂(别研半两) 
上五味捣研为末,酒煮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至二十丸,不拘时候,生姜汤下。(同上) 
噎膈反胃,《邓才清兴》用北庭砂二钱,水和荞麦面包之, 焦待冷,取中间湿者焙干一钱,入槟榔二钱, 
丁香二个研匀,每服七厘,烧酒送下,日三服,愈即止,后吃白粥半月,仍服助胃丸药。(《本草纲目》) 
治气膈,脾胃久冷,心腹痞满,吃食无味,面色萎黄,沉香丸方。 
沉香(半两) 丁香(半两) 木香(半两) 槟榔(半两) 桂心(一两) 诃黎勒皮(一两) 
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 肉豆蔻(半两去壳) 麝香(一分细研) 
上件药捣罗为末,入麝香研匀,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不计时候,以姜枣汤嚼下十丸。 
(《圣惠》) 
治五膈气,大黄丸方。 
川大黄(锉碎微炒) 诃黎勒(煨用皮以上各半两) 
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温水下二十丸,以微利为度。(同上) 
人参利膈丸,治胸中不利,痰嗽喘满,利脾胃壅滞,调大便秘利,推陈致新,消饮进食。 
藿香(一钱半) 当归(三钱) 木香 槟榔(各二钱半) 人参(三钱) 
甘草(炙五钱) 浓朴(姜制二两) 枳实(五钱) 大黄(酒浸焙一两) 
上为末,滴水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后温汤送下,此治膈气之圣药也。一方,汤浸 饼丸,亦可。 
(《宝鉴》) 
治膈弟(此讹字),男妇五膈十噎,酒肉气积等症,并心气疼痛。一服见效,服久饮食如旧,后服十四味 
建中汤,勿服别药。 
木香 砂仁(各五分) 甘草(三分) 三棱 蓬术 槟榔 大黄(各二两) 俱生用 
上为细末,人实者服二钱五分,虚小者服二钱,空心无根井水调下,行三四次,痰气即自下之,忌生冷酒食面食硬 
物之类。(《万应集》) 
治五膈气,喘促,腹胁胀满,胸膈不快,痰逆恶心,不思饮食,莱菔木香散方。 
莱菔子(二两) 粟米(一两半)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一两) 巴豆(肥大者三十枚,去皮,于瓦石器内, 
与上三味同炒,候药焦黑色,拣去巴豆不用。) 木香(一分) 
上五味捣罗为散,用煮莱菔汤调下二钱匕。或以生姜汁煮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莱菔汤下十五丸,亦得。 
(《圣济》) 
八厘散(秘传),治膈噎神方,不问老幼,并皆治之,其效如响。但病患神昏气短体弱临危者,亦当慎之。 
当归(头身尾俱用) 大黄 硼砂(透明者用) 沉香 广木香 丁香(小者佳。以上诸药,日中曝干, 
如无日色,以微火烘干。) 巴豆(连大壳微炒焦色,去壳,将米子再炒黄色,用纸研去油,各五分。) 
上共为末,各净称五分和匀,贮瓷罐内,每服八厘,用米烧酒热服。行二三次,用冷粥补住。必须察秽物 
净否,方可用补。如补早恐秽物不净,难取捷效。如补迟恐便数太多,有伤元气。此在用药者,合宜消息。服此之后, 
宜健脾养胃,如八物养荣丸、参苓白术散俱效。(《医汇》) 
治噎食方。 
皮硝(三钱飞过) 孩儿茶(一钱) 麝香(五分) 
上为细末,作三服,黄酒送下,永除根不发。(《回春》) 
治噎膈方。 
新锻石(三钱) 大黄(一钱) 
黄酒一钟,煎去渣,服酒。(同上) 
神仙夺命丹,专治噎食。 
乌梅(十三个水浸去核) 砂(二钱) 雄黄(二钱) 乳香(一钱) 百草霜(五钱) 绿豆 黑豆 
(各四十九粒) 
上将乌梅杵烂,前药并豆为末,入梅再捣和匀,丸如弹子大,以乳香少加朱砂为衣,阴干,每服一丸,空心含 
化,待药尽,烙热饼一个,劈破,入热茶泡食之,无碍为验。过三、五日,根据法再服一丸,即愈。极有神效。 
(《心法附余》)《普济良方》不用 砂,用硼砂,名二豆回生丹,日此古今第一回春。 
治气膈痹症。 
阿魏 木香 沉香(各一分) 五灵脂(五分) 
共为末,黄狗贴(当胆)一个,入药阴七日,取出研细末,每服五分,姜汁送下。(《万应》)(按∶《和 
剂》有撞气阿魏丸,其方稍涉繁杂,仍不录。) 
神效噎食方。 
紫金丹(杵烂,按∶此盖治黄肿方) 核桃 杏仁(麸炒) 穿山甲(土炒各一分)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枣子大,口含化约分七分,三分米汤化下,病从大便而下,如硬即以手取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