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慈氏菩萨的由来 >

第2章

慈氏菩萨的由来-第2章

小说: 慈氏菩萨的由来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朔鸾讨匾暡皇橙獾乃枷搿=浿姓f明修行人因慈悲心故,寧願自毀生命也不忍食眾生肉,常害眾生之人會感受多病及短壽之身,又怎能成佛呢!

(C)《中阿含經 ● 卷十三說本經》:
『佛告諸比丘:未來久遠人壽八萬歲時,當時有佛名彌勒如來...爾時尊者彌勒即從坐起,偏袒著衣,叉手向佛白曰:世尊!我於未來久遠人壽八萬歲時,可得成佛,名彌勒如來。世尊歎曰:善哉!善哉!彌勒,汝發心極妙,謂領大眾。所以者何?如汝作是念:世尊!我未來久遠人壽八萬歲時,可得成佛,名彌勒如來。』 
此段為《中阿含經》介紹彌勒佛名字的來由。總括來說彌勒佛又稱慈氏,是因過去生中不食眾生肉而得名。佛教洠в幸幎б廊龑氈峋鸵欢ㄒ炙亍5牵敺鸾掏铰私夥鸾塘x理後,就明白到持素的原因及好處,自會因想長養慈悲心而持素,這是中國佛教美德的表現。


【 何谓弥勒法门信仰 】
弥勒菩萨的信仰,是属於净土教的一型。约在九世纪开始(西元四至五世纪间),在西北印度盛行,渐流布於中亚诸国;在中国自晋朝至元魏时代,是信仰最兴盛的时期。由於兜率陀净土或将来的人间净土环境优美,再加上导师弥勒菩萨或弥勒如来的化导,让众生的成就自然要比在其他世界来得迅速。这也是人间佛教徒愿意往生此二净土的原因。 

弥勒信仰的渊源起於印度,後来传至中国,从最早的魏晋时期,到信仰鼎盛的南北朝、唐代,後来被民变叛乱所利用,因而被朝廷所禁止。加上後来慧远、善导法师等对弥陀信仰的大力宣扬,慈宗弥勒法门遂逐渐衰微。民初虽有太虚大师、法尊法师等大德宣讲过弥勒经典及修持方法,印顺导师也在其著作中对弥勒净土思想叙述其深义,但在台湾或大陆、港、澳、星、马等地佛教的弘法当中是属於比较弱势的一个法门,也没有弥陀法门来的兴盛。 弥勒法门分为两个阶段,一个为弥勒菩萨於佛世时,先释尊十二年前涅盘,而上生兜率陀天净土,建立阶段性的清静国土,接引娑婆欲界众生生此净土,接受弥勒慈尊的教化;一为人间成净土之时,所有上生兜率的佛子,皆随同弥勒下生成佛,参予龙华三会,闻法、解脱。由於弥勒菩萨在因地的时候,就与众生结了很广泛的因缘;将来下生娑婆成佛时,龙华三次法会所度之众就已无量无边,何况还有无量的小法会。而今欣慕兜率陀净土者,应依释迦善逝所开示之正法,如:《增一阿含经》、《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弥勒菩萨下生成佛经》等等来修学,正确求生弥勒净土,便得从弥勒菩萨处聆听法教,最後皆得成就佛道。

【 慈宗所依的「宗主」是谁 】
前面已经说过,慈宗就是慈氏宗的简称,顾名思义当知所依的「宗主」为『慈氏菩萨』,或称为「弥勒菩萨」。「弥勒」为梵语,华言为「慈氏」,此乃菩萨之姓,□的名字叫「阿逸多」。全名的意思是「慈无能胜」,意谓慈悲之心无有能胜其者,故弥勒号曰「大慈」,与文殊、普贤、观音、地藏等合称『五大菩萨』。太虚大师生前曾欲立浙江奉化雪窦寺为中国第五大名山--「弥勒山」,合中国四大名山为「五大名山」。大师说:「教中文殊大智、普贤大行、弥勒大慈、观音大悲、皆有对待相成之密意,不可或分。我国向列之四大名山,以地、水、火、风四大为标志:五台文殊表智属风大,峨嵋普贤表行属火大,普陀观音表悲属水大,九华地藏表愿属地大,至历劫以慈心三昧著称之弥勒识大独付缺,如此,缺陷者一也。」 
因为在密宗曼荼罗中,以普贤、文殊、观音、弥勒四菩萨表四智化身而成四佛,合为中台八叶。所以太虚大师认为,中国只具四大名山,不立弥勒道场,是中台八叶中缺北方成就佛,四智中无成事智,亦显国人慈心不足,这是第二缺陷。 
因此太虚大师急欲立雪窦为弥勒道场,列为五大名山之一,以九华山表中央无障碍智,依地藏大愿执持一切,这样一来,四方四智一切圆成,不仅可以贯通中印之思想学说,并且可以预兆弥勒教义之重兴。虽大师生前未能如愿,但大师之悲心,不只是为了复兴慈宗弥勒法门,更为了振兴一代圣教,给予後代佛子立了标竿,也让我们认识了弥勒菩萨在佛教中的重要性。知道了慈宗宗主弥勒菩萨,我们更应积极的修习慈心三昧,自他两利,共成佛道。

【 弥勒菩萨介绍 】
弥勒菩萨梵名「Maitreya Bodhisattva」,汉译为「弥勒」,全译为弥帝隶、梅低梨,迷谛隶,每怛哩、梅怛利耶等。弥勒为菩萨之姓,义译为「慈氏」,名义译为「阿逸多」 (Ajita)。另外一说,如《佛说陀邻尼经》中云:「阿逸多菩萨字弥勒。」「阿逸多」义译为「无能胜。」 
弥勒原为释迦牟尼佛座下大弟子之一,由於他即将继释迦牟尼佛之後,在阎浮提下生而成佛,所以习俗相沿,也称他为「弥勒佛」。因为弥勒菩萨现居兜率天,尽其一生後,即将到人间补释尊佛位而成佛,所以又称为「一生补处菩萨」。 
弥勒乃西元前六世纪时期与 释迦如来同时代的真实人物。弥勒菩萨出生於印度波罗奈国劫波利村,辅相波婆利大婆罗门家,出生时即具有三十二相,八十随好,身紫金色,姿容挺特且聪慧异常。按照当时印度的习俗,生了孩子是要请相师来看相的。因此辅相招相师为子相之,相师既见便惊讶地说:「此儿具足轮王之相,长大必当成为转轮圣王。」此话很快传到国王梵摩达的耳里,国王十分惶恐,深怕其将来夺取王位。因此急欲觅得此子而加以杀害。弥勒菩萨的父亲深感大祸将临,便把弥勒匿藏於母舅家中。及长,其舅闻佛出世,即令弥勒等十六人往至佛所,见佛闻法,从佛出家。於中十五人得法眼净,预入圣人之流,唯弥勒不入彼流。有一次弥勒菩萨与释迦如来游化至迦维罗卫国时,大爱道比丘尼以一件金缕袈裟欲供养佛,世尊不受,令其供养比丘僧众,但无人敢取。唯弥勒菩萨受之,并穿於身上,从佛游化。而引起一些比丘的议论,唯独弥勒菩萨无碍自在。《首楞严经》中弥勒述及自己在微尘劫前:「曾随日月灯明如来出家学道,但却心重名利,好游族姓。」在《法华经》中文殊菩萨也说:「(弥勒)心常怀懈怠,贪著於名利,求名利无厌,多游族姓家。」因此彼时世尊方令其修习「唯心识定」。数数修学之後,得成三昧,名利之心方除。直到燃灯佛出世,得大成就,证「无上妙圆识心三昧」。 
弥勒初发心学佛的时间,比释迦牟尼佛还要来的久远。但是弥勒菩萨於修道时,不持耳鼻、头目、手足、身命、珠宝、城邑、妻子及国土布施与人,但以安乐之行的善巧与方便,成就无上正真之道。勇猛精进的程度不如 释迦如来,因此 释迦牟尼世尊得以超越弥勒,而先弥勒成为贤劫第四尊如来。在《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中,释迦佛说:「弥勒发意先我之前四十二劫,我於其後乃发道意。於此贤劫,以大精进,超越九劫,得无上真正之道,成最正觉。」又云:「我以十事致最正觉,一者所有无所爱惜。二者妻妇,三者儿子,四者头目,五者手足,六者国土,七者珍宝财物,八者髓脑,九者血肉,十者不惜身命。我以此十疾得佛道。」
弥勒菩萨出家後,可说是大乘菩萨的典型代表,因此常与文殊、普贤、观音、大势至等摩诃萨们同事。在大乘佛法的会上,皆可见到弥勒菩萨的身影,且占有重要的席位。释迦牟尼佛在无数的法会上,授记弥勒菩萨於将来成等正觉,而成为贤劫的第五尊如来。在《造就成为弥勒弟子之因》一文中,那旺.札巴格西引用藏教经典,说了一个 释迦如来传位予弥勒的故事。文章中如是说道:「当来下生弥勒佛是释迦佛的下一尊佛,贤劫第五尊佛。当释迦佛降世後,弥勒怙主继而接掌兜率净土。我们先从第三尊佛迦叶佛讲起,释迦佛从初发心起,以三大阿僧只劫集聚资粮。之後在十地菩萨时,成为贤劫第三尊佛迦叶佛座下的弟子,名为『长舍亟乌』喇嘛。迦叶佛在世的时候,授记长舍亟乌喇嘛为当来下生佛,名叫『释迦牟尼佛』,会降临这个世间弘扬教法。之後长舍亟乌喇嘛圆寂後,投生兜率天,名为『坦巴都尬波。』
每一尊佛要下生人间成佛之前,都要先投生在兜率天,兜率天是天界。我们知道天有三种:色界天、欲界天、无色界天,兜率天属於欲界天。欲界天又分为六天,从最低的四天王天算起,一直到最高的他化自在天。兜率天不是最高的天,是在第四天,……是兜率天净土。第四天的兜率天,藏文的意思就是『具有欢喜』,又称为『喜足天。』那时坦巴都尬波已经去住持兜率净土,弘扬教法。迦叶佛预言他会在兜率天享受一段非常快乐的日子,并在经过一段很长的时间之後,再投生到我们的世间成佛。一尊佛从凡夫位修到成佛,必须聚集无数的福德与智慧资粮,最後诞生在我们的凡夫世间,仍要不断的积聚资粮。 
燃灯佛曾经向迦叶佛说过,第四尊佛降生时会是怎麽样的情景。兜率天像尊胜宫殿般非常美好,就像西方极乐世界一样。我们都知道,每一尊佛都发过大菩提心,纵然他待在兜率净土也无法安然而安住。因为未来佛被大悲所缚,看到整个世间被苦所缚,感到不能只待在那里,必须下生人间去度化众生。这尊未来佛还没有投生世间之前,也要在兜率净土、教导天人说法。
有一天坦巴都尬波坐在兜率天法座对大众讲法。由於他就要投生在人间了, 要找一个接棒人,在观看大众後,便指著弥勒菩萨说:『你具足三十二相八十随行好,并且你所累积的福德资粮,足以承担我的法幢。』同时,坦巴都尬波对所有徒众说:『请听我言,信心由你的心中燃起最重要,你可以靠这个信心累积无数资粮。同时,有了这个信心,你就能够接触到佛法开启智慧,并修习佛法,以产生出离心等正法。』   
坦巴都尬波就这样开示了一百零八首偈颂。开示之後,接著说:『我亲爱的徒众啊!你们要安住。我即将要下凡去救度众生了。在我之後,你们依止谁呢?就是这位当来下生弥勒尊佛。』接下来就像人世间首长交接典礼般,把佛冠交给弥勒菩萨。等到弥勒菩萨接到佛冠之後,坦巴都尬波对大家宣布:『现在当来下生的弥勒尊佛正式在兜率净土诞生了。我即将要下凡,这尊未来佛在无数劫以後,也会像我一样下凡。我是贤劫第四尊佛,弥勒佛是第五尊,未来在整个赡部洲,陆续总共有一千尊佛这样下凡。』」这是藏传佛教经典中的记载。

释迦佛为弥勒授记作佛这件事引起一些比丘的怀疑。因为他们认为弥勒的修持不够,怎麽会是下一尊佛呢?!如在《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陀天经》中优波离尊者问佛:「这个弥勒比丘具足凡夫之身,也没有断尽诸漏,这个人命终之後当生何处?弥勒今日虽然出家,但他不修禅定,不断烦恼,佛陀您说此人成佛无疑,那麽他命终之後会生到哪个国土呢?」释迦牟尼回答优波离说:「十二年後,弥勒於波罗奈国,劫波利村,大婆罗门家,本所生处,结跏趺坐,如入灭定。身紫金色,光明显赫,如百千日,上至兜率天,其身舍利,如铸金像,不动不摇。身圆光中,有首楞严三昧般若波罗密,字义炳然。时诸天人,寻即为起众宝妙塔,供养舍利。时兜率天,七宝台内,摩尼殿上,狮子床坐,忽然化生,於莲花上,结跏趺坐,身如阎浮檀金色,长十六由旬,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悉皆具足,与诸天子各坐华座,昼夜六时,不停地转大法 L,度诸天子。」方解除小乘者心中的疑虑。 
在优波离等众人的眼中,弥勒比丘是一个「不修禅定,不断烦恼且未尽诸漏」的十足凡夫僧。怎麽释迦世尊会选择这样的一个人来接班,还於大众之中为其授记作佛呢?这真是令人难以想得透彻的。这说明二乘人的偏见,对於一乘佛道是不能望其项背的;这也说明不应以凡夫之心量去测度弥勒菩萨的证量的。 弥勒的精神体现於菩萨在艰苦的条件下,力行菩萨道,著重於利他,於利他中实现自利,而完成佛国的依正庄严。再过八百八十万九千三百年(此算法是根据释迦生於住劫第九小劫的减劫人寿一百岁,而弥勒降生於住劫第十小减劫八万岁,从释迦佛涅盘後算起至弥勒下生这中间的时间)之後,弥勒菩萨当从兜率净土下生於阎浮提,成佛度化众生。那时阎浮提的情况在这归纳成几点略作说明,後文当在详述: 
1、天然条件:尔时大海水,以渐减三千,赡部洲纵广,有万逾缮那,土地平坦如镜,名花软草,遍覆其地。种种树木华果茂盛,其树悉皆高三十里。 
2、居民生活:人人寿命具足八万四千岁,无有中夭,智慧威德,色力圆满,无诸疾苦,安稳快乐。唯有三病:一者便利,二者饮食,三者衰老,女人年五百岁,尔乃行嫁。 
3、城市繁荣:有一大城,名翅头末,街巷道陌,广十二里,扫洒清净。有明珠柱,皆高十里,其光照耀,昼夜无异,灯烛之明,不复为用。时世安乐,无有怨贱劫窃之患。城邑聚落,无闭门者,亦无哀恼,水火、刀兵及诸饥馑、毒害之难。人常慈心,恭敬和顺,调伏诸根,语言谦逊。
4、政治环境:时有转轮王名叫攘 亻去,有四种兵,以正法统治四天下,无有兵戈。王有七宝,又有四大藏,各有四亿小藏围绕。珍宝涌出,无守护者,众人见之,心不贪著。 
弥勒菩萨将来也如释迦牟尼佛一般,示现『降兜率、入胎、出胎、出家、降魔、成道、说法、涅盘』等八相成道。 

①降兜率、入胎、出胎:大丈夫慈氏,辞於喜足天,来托彼夫人(梵摩越),父名为妙梵,作後身生处。既怀此大圣,满足於十月,於是慈尊母,往趣妙花园,至彼妙园中,不坐亦不卧,徐立攀花树,俄诞胜慈尊,尔时最胜尊,出母右肋已,如日出云翳,普放大光明,不染触胞胎,如莲花出水,光流三界内,咸仰大慈辉,当尔降生时,千眼帝释主,躬自擎菩萨,欣逢两足尊,菩萨於此时,自然行七步,而於足履处,皆出宝莲花,遍观於十方,告诸天人众,我此身最後,无生证涅盘...三十二相身,具足诸光明。 

②出家:尔时弥勒谛观世间五欲过患,众生受苦沈没长流,在大生死甚可怜愍。自以如是正念观察苦空无常,不乐在家,厌家迫迮犹如牢狱。时蚁亻去王(即攘亻去王)共诸大臣国土人民,持七宝台,有千宝帐及千宝轩、千亿宝铃、千亿宝幡。宝器千口宝瓮千口,奉上弥勒。弥勒受已施诸婆罗门,婆罗门受已即便毁坏各共分之,诸婆罗门观见弥勒能作大施生大奇特心。弥勒菩萨见此宝台须臾无常,知有为法皆悉磨灭,修无常想。赞过去佛清凉甘露无常之偈: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说此偈已,出家学道。
③成道、降魔:尔时去翅头末城不远有道树名曰龙花,高一由旬广五百步。时弥勒菩萨坐彼树下成无上道果,当其夜半弥勒出家,即於其夜成无上道。时三千大千刹土六返震动,地神各各相告曰:「今时弥勒已成佛。」转至闻四天王宫,弥勒已成佛道。转转闻彻三十三天,艳天、兜率天、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乃至梵天,弥勒已成佛道。
④说法:时有魔王,名曰大将,率欲界无数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