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俱舍论疏 >

第30章

俱舍论疏-第30章

小说: 俱舍论疏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無色亦有時依等定故。彼相望亦有障力。又諸法內一法生時。如與欲法餘皆無障。謂二緣故法不得生。一順因無。二摺売小VT法生位必待勝力各別內緣。及待所餘無障而住。論。此即通說至於芽等。結前無障因起後有力因如文可解。論。有作是難至皆成殺業。敘外難也。因既常有。果應頓起。既同為殺因應齊得殺罪。論。此難不然至有親作力。答也。無障疏因果不得生。非是親作不成業道。法生不生雖賴疏因。業感不感由親作力。論。有餘師說至有能生力。大文第二敘異說也。此師意說。一切諸法與一切法為能作因。展轉皆悉有其力用。如文可解。雖由能作因取增上果。而因即廣。其果即狹。正理論云。過去諸法與餘二世為能作因。彼二世法還與過去為增上果(此有因有果也)未來諸法與餘二世由無障故為能作因。彼二世法非俱·後故。不與未來為增上果。果必由因取故唯有二。因唯據無障故許通三。解云。取果唯現。過去已取。未來未取。已取果已屬已。未取果未屬已。果據所取故唯有二。謂若俱·若在後。因唯無障不據能取。故許通三。謂若俱。若在前。若在後也。現在諸法與餘二世為能作因。彼二世法中。唯未來法為現在果。(已上三世相對)有為·無為非因非果。有為望無為非因。無為無生故亦非果。無為不能取故。無為無為非因非果。無為望無為非因。無為無生故非果。非所取故。無為。有為。是因非果。不障生故是因。體不生故非所取故非果。由此義故說如是言。能作因多非增上果。以一切法皆能作因。唯諸有為是增上果。
    論。如是已說能作因相已下第二三句明俱有因。俱有因者。與俱有法為因名俱有因。或以俱有法為因名俱有因。若總出體。即攝一切有為法盡。若相對出體如下廣釋。論曰至為俱有因。此釋初句辨因相也。此與婆沙第十六評家。及正理論義不同也。婆沙云。同一果義是俱有因義。正理論云。有為法一果是俱有因義。不云互為果是俱有因義。論。其相云何。前雖總說互為果義其互為果相狀云何。論。如四大種至由互為果。指事辨相狀也。故婆沙評家云。謂四大種若有偏增。若無偏增。地為三因。三為地因。所以者何。地不觀地生所造色。以一切法不觀自性·及同類體為他因故。餘大例爾。如是諸相與所相法。心與心隨轉。亦更互為因。此舉三類互為因法。辨互為果相也。然於此中不說心隨轉法。及能相法自互為因者正理論云。此中所說因相太少。然自釋云。本論說故此無過失。然本論中曾不見說心隨轉色與心為因。應辨此中造論者意。正理敘兩師釋皆彈有過。自釋云。我於此中見如是意。若法與心決定俱起。遍一切心依心而轉。即說彼法與所依心展轉相望為俱有因。諸心所法非定俱起。或少或多現可得故。心所法自相對多少不定。故論不說。身業語業非遍諸心。不定心俱全無有故。不定心無色定全無身·語二業。生等諸相皆依心轉。非互相依。生等皆以法為上首互相資故。由斯不說彼互為因。又於此中。為欲顯示但說異類為俱有因。同類互為因不說而成。故顯宗論云。一切心所靜懀o漏二種律儀彼法及心之生等相。如是皆謂心隨轉法。何緣心隨相非心隨轉法。心隨相於心非俱有因故。何緣心隨相非心俱有因。不由彼力心得生故。彼於一法有功能故。又與心王非一果故。聚中多分非彼果故。若爾云何心能與彼為俱有因。由隨心王生等諸位彼得轉故。豈不應如大種生等心亦用彼為俱有因。諸如造色非生等果。生等非不與諸大種為俱有因。此亦應爾(准上論意。大種生等。與大種非一果。而得為俱有因。心與隨相雖非一果何不許為俱有因耶)。如是所例其理不齊。展轉果一果。多非彼果故。非諸造色。是諸大種展轉果中。一果所攝。何容造色非諸大種生等果。故例此為失。又如前說。前說者何。不由彼力心得生故。然諸大種與生等相。展轉力。生故無此失。又云。又此俱起和合聚中。有是能轉而非隨轉。謂即心王。有唯隨轉。謂色及心不相應行。有是能轉亦是隨轉。謂心所法。隨心轉故。能轉色及心不相應行故有二俱非。謂除前相。准上論文。此中所明心隨轉法。與餘處說隨行隨轉義不同也。如對法中說惠為體五蘊隨行。此即心王入隨轉攝。此中說心唯為其轉非是隨轉。即說心王非隨轉也。然此中說據王臣理心但為轉。對法中說據對法理惠為其轉。說雖不同義無摺病U摗1閿z有為法如其所應。明俱有因體也。一切有為皆有四相。能相所相更互為因。理合遍攝一切有為。此中互為果言。謂同時因果。於中小相望其本法。非互為果。本法與彼作俱有因。此即非互為果而為因也。准此。即是但互為果皆俱有因。有俱有因非互為果立互為果因不遍宗法。此乃因狹於宗。正理彈云。又不應說唯互為果為俱有因。法與隨相非互為果。然為因故。此為因相彼應更辨。由此義故應辨相言。有為法一果可為俱有因。此與婆沙義同。婆沙十六評家云。同一果義是俱有因。今詳。此因若是同時。還有其過。自體既非自體之果如何俱有得一果耶。又大生小生不同一果。如何得說一果因耶。此即一果之因不遍宗法。因狹於宗。與前無異。若謂異時。此即小相與其本法。同一等流同一異熟。因何不與本法為因。此即一果之因通其異品。於異品轉其過更重。正理立因不異於前因。何彈斥俱舍自更立耶。又入阿毘達磨云。諸有為法更互為果。或同一果名俱有因。准此二因亦無勝劣。今詳。兩論所立之因皆無有過。如說變礙名之為色。而立此因不遍無表。如說忽食·急行名之為馬。而有非馬急食急行。亦有是馬緩食·緩行。然此立名不摺垃F互為果及一果因。例亦如是。順正理師以摺派彻蕪囊还H氚尺_磨將不摺肀榕e二因。此論略故但舉其一。有人問答云。問若依婆沙十六。及一百五十並云。一果者離繫果。正理復云。一果者謂士用·離繫。豈不相摺=庠破派澄ㄕf離繫果者。於此果中且據決定無濫者說。其士用果名寬不定。或是俱生。或無間等。婆沙亦應說士用果。而不說者恐濫俱生展轉士用果。以自體望自體非一果故。正理所以說士用者。為攝一果中士用果盡。是故別說。各據一義並不相摺=裨敗U碚f士用果者。以離繫果不攝不生士用果盡。非是欲攝餘有為法無間·隔越士用果也。等無間緣無間士用。及四大造色同時無間隔越士用。此等皆非此中一果。非是一果俱有因義。謂彼心·心所法。及四大生等。雖俱有因非一果故。亦非前聚色引等。春農秋實之士用果。此等雖同一果。非俱有因故。准五事論解心所法名相應中。有一解云。復次同一時分。同一所依。同一行相。同一所緣。同一果。同一等流。同一異熟。是相應義。准此論文。取等無間緣士用果者皆是相應因。是相應者。皆同取等無間緣士用果。不同俱有因。然有無等無間緣士用果得相應。如羅漢後心。今詳。此論所明一果。同其婆沙。不同正理。以依婆沙而造頌故。若有異端應指陳所以。有人云亦同正理者謬也。
    論。法與隨相至非隨相於法。此是互為果。因不遍此法故別舉也。
    論。此中應辨何等名為。下三句辨心隨轉法。前言心與心隨轉法亦互為因。未知何者是心隨轉法也。論曰至心隨轉法。此出心隨轉法體也。言心相應法者。謂一切心所法。二種律儀。是心隨轉色也。言彼法者。彼三例法。言及心之生等相者。是上三例法及心上本相。如是皆謂心隨轉法。總結上也。正理論云。何因不說彼之隨相。不說所因後自當辨。
    論。如何此法名心隨轉。下一句問立隨轉名。論曰至名心隨轉。略以三義答。後開十義答。略以時等·果等·性三義說名心隨轉。論。且由時者至及墮一世。開時為四也。謂一生一住。一滅。及墮一世。問何故四相之中。唯說於三不說異相。答此說時同生顯同在未來將入現在。滅顯用在現在入於過去。住顯此法於現取果。即顯未來現在過去三世時同。異之一相無顯時能。故此不說。正理論云。豈不但言一生住滅即知亦是墮一世中。雖亦即知墮於一世。而猶未了此法與心過去·未來·亦不相離。或為顯示諸不生法。述曰。雖言一生住·滅即同一世。然未知彼生相之前。未來滅相之後。過去此法與心亦不相離。或諸不生不與心同一生·住·滅。恐疑彼法非俱有因。故言墮一世也。正理論云。若爾但應言墮一世。不爾應不令知定墮一世。述曰。若直言墮一世。即不令知定墮一世。以同未來後時若生即不同世。雖先同世後非同世。若不言同生滅等。即不令知定墮一世。更言一生滅等。知定一世必無先後。論。由果等者至及一等流。此開果為三也。正理論云。豈不等流異熟亦是一果攝。如何一果外說異熟等流耶。實爾。此中言一果者。但攝士用及離繫果。豈不此言通故亦攝等流·異熟。雖言亦攝。非此所明。然士用果總有四種。俱生·無間·隔越·不生。此顯與因非俱有果。為遮唯執與因俱生和合聚中有士用。此和合聚互為果故。自非自體士用果故。即顯非彼俱起和合。士用果中有一果義。是故別舉等流異熟。准此論文。遮同時果。非彼欲取無間隔越士用果也。論。應知此中至其義不同。明時·果義異也。時是顯俱。果是顯共。論。由善等者至無記性故。此明性等分為三也。通前為十。論。由此十因名心隨轉。此總結也。論。此中心王至為心俱有因。指法明因多小。文中有二。一述正義。二敘異說。此文初也。心王極多。謂初定心有十大地。及善地欣厭隨一。及尋與伺。定共七支。總三十一法。并大·小相總二百七十九法。心已與一百五十八法為因。極少謂二定已上無覆無記心唯有十一法。并大·小相有九十九法。心王與五十八法為俱有因。有人云。心王望九十八法中。極少猶與五十八法為俱有因者謬也。若爾九十八法中極多與幾為因。顯宗第九云。本相與法其力等故。同其本法為俱有因。隨於一有功能故。唯與所相為俱有因。正理論云。何緣心隨相非心俱有因。不由彼力心得生故。非心與彼互為果故。聚中多分非彼果故。即由如是所說多因。隨相不名心隨轉法。上文指釋即此文是。若爾云何心能與彼為俱有因。由隨心王生等諸位彼得轉故。論。有說至并心本相。第二敘異說也。此師授義與前不同。唯取鄰近以為因也。論。此說非善。此總非也。論。所以者何。問非所以。
    論。摺奉愖阒良此ā3鲞‘文也。若不廣述略意難知。前後引證句義別故。依品類足論第十三千問品中。將有身見對四諦為問云。幾有身見為因非有身見因等者。二非有身見為因。非與有身見為因。二應分別(前二滅。道後二苦。集)謂苦拢B或有身見為因非有身見因。或有身見為因亦有身見因。或非有身見為因非有身見因。此中唯有三句別也。無四句者。以身見是遍行因故。能生一切染污法染污法中無能生身見不從身見生。不染污法中復無能生身見者。此中據因緣作論故。有身見為因非有身見因者。牒第一句偏句。此法多故除狹取寬。有四節文。除俱句也。謂除過去現在見苦所斷隨眠。及彼相應俱有等。等言謂得。此從身見有同類·遍行因生。作同類因生身見也。身見相應俱有法加相應俱有因也。又除過去現在見集所斷遍行隨眠。及相應俱有苦諦。是第二節也。此以從身見遍行因生。及作遍行因生此身見故除也。得非遍行因故不言等也。又除未來有身見相應苦諦。此第三節除也。此舉身見除相應法不除身見。此以相應法作相應。俱有因生身見故除也。又除未來有身見·及彼相應法。生老住無常。諸餘染污苦諦。第四節除法也。此舉身見·及相應法。取生·老·住·無常。以俱有因生身見故除也。諸餘染污苦諦。即是從身見生。不與身見為因苦諦也。有身見為因亦有身見因者。謂前所除法。非有身見為因非有身見因者。謂不染污苦諦。集拢B亦爾(已上論文)所以苦·集句數同者。苦集諦同以一切有漏為體。因義名集。果義名苦。如識與意體無寬狹。然迷兩諦煩惱有別。謂若具十。集唯有七。有師異釋皆非宗意。如彼論言或有苦諦以有身見為因非與有身見為因者。以牒品類足初句也。言除未來有身見及彼相應法生·老·住·無常諸餘染污苦諦者。越前三節牒第四節文也。既身見及彼相應法上四相。以是俱句故除。故知。心相應法上四相亦能生心。以未來世身見相應法上四相。唯有俱有因生身見。更無餘因故。言。或有苦諦至即所除法者。牒品類足第二句也。證身見相應法上四相為俱句也。以此證知十四非也。
    論。有餘師不誦及彼相應法。述餘師誦異也。若除及彼相應法五字。即是唯除有身見上四相。相應法上四相非能生有身見故不除也。由此唯十四法與心為因。論。迦濕彌國至知說有餘。婆沙正餘師誦文也。或應准義知說有餘者。本相與法力既是等。法既為因。故知生等亦為因也。正理論中復有一師。一切同聚皆互相望為俱有因非是正義。論。諸由俱有至彼必俱有。成俱有因必俱有也。論。或有俱有至因故成因。此雖有必俱起因而非俱有因也。有八對法。論。謂諸隨相各於本法。第一對也。論。此諸隨相各互相對。第二對也。論。隨心轉法隨相於心。第三對也。論。此諸隨相展轉相對。第四對也。論。一切俱生至展轉相對。第五對也。論。少分俱生展轉相對。第六對也。謂散無表。論。一切俱生至展轉相對。第七對也。論。一切俱生至展相對。第八對也。論。如是等諸法至因故成因。上因是立名因。下因是俱有因。論。非一果異熟及一等流故。此是通前七對。十隨轉中有一生住滅。及墮一世善性等同。無共三義故不成因。第五第六第七三對不同。一果異熟等流義亦可知。前四對法言無一果·異熟·及等流義極難解。詳其此意即合是共力同取是一果義。果雖是同力不同取非是一果。故正理云。聚中多分非彼果故。此釋隨相不名心隨轉法。即是此中非一果也。如兩人共證擇滅無為。果雖是同非是一果。要相應共為能證因方名一果。若作此釋非一果等。即遍八對若不爾者。因何前四對。士用異熟等流果。同闕其何因非俱有因。又論總前八對。以非一果·異熟·及一等流。故知通前四也。有人云。橫望而言。非能同取一果。未知豎望能同取不。論。得與所得至或俱生故。重明得也。又加非定俱行或前或後或俱生故。又准論云俱生得雖與法俱有不由俱有因故成因。云或前或後或俱生故。故知即俱生得可或前或後。准此亦合前得可後。後得可前。前後之得亦可法俱。
    論。如是一切理且可然。經部縱有部立十隨轉故成俱因。理且可然。不全許故。後擬破故。故言且也。論。而諸世間至有因果義。經部先縱今即奪也。世間種與芽等為因世共極成。因果相生事中。未見如有部計立俱有因同時因果。故今應問薩婆多部。云何俱起諸法聚中有因果義。法若未生。因未取果。因若取果。果法已生。俱時生法何成因果。論。豈不現見至亦為因果。有部答也。豈不現見。燈焰與明為因·芽與影為因。雖是同時有因果義。因何得說不見如是同時因果。論。此應詳辨至用互為因。經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