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舍论疏-第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論。齊何量說小中大千。已下兩行頌第二明小中大千數也。論曰至後當廣辨。釋頌文。如文可解。
論。如外器量別至身量亦別耶。已下兩行半頌大文第二明能居量。就中有二。一明身量。二明壽量。論曰至滿萬六千。釋頌。可解。婆沙一百二十八云。如曷邏呼阿素落五所得身形其量廣大。如色究竟所得身形一萬六千六踰繕那量。俱盧舍者。此云鳴喚。所以無雲減三踰繕那者。有人云。從變異受初修不變異難。此似倒也。既得難定身壽應加。應言下變異受以樂欲心勝由此造業引壽等勝。不變異受引欣心劣。由此造業引壽等減。
論。身量既殊壽量別不。已下三行半頌。第二明壽量。就中有二。一明善趣壽量。二明惡趣壽量。此明善趣。論曰至不能計量。明人趣也。論。已說人間至萬六千歲。明欲界天。論。持雙以上至依何得成。有兩問。一問年歲二問光明。論。依花開合至成外光明事。答兩問也。
論。已說欲界天至萬六千劫。明色天也。
論。已說色界至六八萬劫。明無色界。
論。上所說劫至為中為大。問劫量也。
論。少光以上至所壽劫量。明上下天劫大·中不同。初定三天以半大劫為其一劫。二定已上以大全劫為一劫。詳其上壽量增減。及身量增減。欲天。色天。及無色天。色天初定以半劫為劫。及中間靜懀砹康炔煌摺=允巧婪栆蚬H绱恕2豢杉毲笏浴6嘌邸と邸ざ邸ひ谎邸<盁o足·多足等也。
論。已說善趣壽量短長。已下三頌第二明惡趣。論曰至壽一中劫。明地獄壽量。
論。傍生壽量至能持大地。明傍生壽量。
論。鬼以人間至壽五百年。明鬼趣也。
論。寒那落迦至地獄壽量。明寒地獄佉梨者。受一斛器名。如此間計升斛等名婆訶者。此云□。受二十斛。即是二十佉梨一麻婆訶量。□盛麻故名麻□也。摩揭陀國盛麻□多受二十石。餘文可解。百年取一□中麻也。
論。此諸壽量有中夭耶。已下半行頌文便明有中夭。論曰至皆無中夭。釋頌有二。一處無中夭。二就別人明無中夭。如文可解。
俱舍論疏卷第十一
次夜點了(今日春祭也令人眨曔b聞之)
晝夜增減事不審非一以黃園本一交了
俱舍論疏卷第十二
沙門法寶撰
分別世品第三之五
論。如是已約至三極少量。自此已下。大文第三明三分齊。一明三極少。二明極少積成多量。此下半頌明三極少。三極少中。二是所詮。一是能詮。所詮之中。一是色量。二是時量。論。曰至為色極少。述色極少。大乘無實。但是覺慧分析。以為極微。此是識心所變非積小成。小乘中說有實極微以成大色。析其大色。至不可析名一極微。
論。如是分析至如說瞿名。述名及時。極少量也。從三十二字名。析至一字名。是名極少。准此。析多名至一名。以為極少。即合二字名已上。或無別體。或有別體。義亦無摺H缥ⅰそ稹にね谩ぱ颉づ5葔m。離其體微無別體也。論。何等名為一剎那量。通難重釋。先問後答。是此問也。論。眾緣和合至度一極微。答中有二。一述經部答。二述有部答。此是初也。經部答中有二。一法先無體是未來。得體已滅是過去。得體未滅名為現在。即此得體未滅之頃名一剎那。二或有動法。度一極微名一剎那。極微處量促。剎那時量促。若度二已上極微名一剎那。剎那即有前後非時極少。若度一極微經二剎那。即極微量有分。極微非極少。由此故說度一極微。名一剎那。問曰。若諸法得自體頃名一剎那。得自體頃即是一念。因何仁王般若。云一念有九十剎那。一剎那有九百生滅。答生滅微細唯佛能知。小乘心粗見生滅粗。諸佛心細見生滅細。由此不同。今詳。經部釋如有動法度一極微。未知動為取極速。為取小遲。若取小遲。對速還有前後作極少也。若取極速。且如四天下。徑有十二儯陌侔脎u繕那。日輪周四天下略有三百萬踰繕那。一踰繕那約有十八里缺八十步。三百萬踰繕那。約有五千萬里餘。以里計步已多日夜。日夜剎那剎那唯有六百四十八萬。步已過此。況尺寸等。及餘速物。未詳論師何意如此。論。對法諸師至一剎那量。述有部計也。毘婆沙中更有多喻況。恐煩不述。雖與經部有少不同。然亦未能述剎那量。有一師云。實剎那量。世尊不說。正理論云。剎那難知假喻以顯。然未盡理。雖有此釋。與日剎那數亦非合。亦不能顯剎那極少無前後分。如一彈指頃六十五剎那。其頃非唯度六十五極微也。若度多極微。即非無前後。若一極微名一剎那。即非唯六十五也。今略為二釋一。日夜剎那。與此剎那不同。日夜剎那唯是算數之法。如此秤尺等量極少之名。無佛法時此數常定。此生滅剎那。即是諸法生滅之量。經部云。是諸法得自體頃。有部即是取果之頃也。二釋。時之極少名一剎那。是數量時之名。即是極少名一剎那。極多名劫等。剎那非不更有細分。劫非更無有多時。應更思之。
論。已知三極少至踰繕那等。已下大文第二明積色也。論曰至為指節。已上十一位皆七成也。兔毛細滑塵。小羊毛。牛毛潤膩塵。大羊毛也。言七成者。六方并心以為七也。論。三節為一指至不別分別。釋頌不說三節以成一指意。以三指節為一指者。是豎三節。如令人指。論。二十四指至中間道量。明後四量。古時一弓有八尺者。即是古尋。今時有六尺已下。即六尺步法。今時多用五尺步法。俱盧舍。是人牛聲不及處所。無聲喧雜處。梵名阿練若。阿是言無。練若名喧雜。若以八尺為尋計之。五百弓量即是四千尺。若以六尺計之。即有三千尺也。若以一肘一尺六寸計一弓量。即有六尺四寸。昔時造論。故應八尺計之。論。說八俱盧舍為一踰繕那。即四八三十二。三萬二千尺也。若以五尺步法計之。即有六千四百步。以三百六十步里法計之。即有一十八里。缺八十步。
論。如是已說踰繕那等。第二明時量也。就中有二。一從剎那至年量。二明劫量。此下兩行頌。先明剎那至年量。論曰剎那百二十為一怛剎那。第一節。此有一百二十剎那也。論。六十怛剎那為一臘俊5诙潯4擞衅咔Ф賱x那。論。三十臘俊疄橐荒埠衾醵唷5谌潯6蝗f六千剎那。論。三十牟呼栗多為一晝夜。第四節。六百四十八萬剎那。論。此晝夜至知夜減。有時增者。晝夜總三十牟呼栗多。此云須臾。夜增時十八晝有十二。即是此方冬至也。晝增此方夏至也。有時等。當春秋分也。六月減夜者。言夜兼晝。十二月中六月減夜。即是此方六月小盡也。引頌證。寒熱雨際中者。牒三際也。一月半已度者。謂雨月減一日。至第二月半已度。是第二月後半末缺一日。即是此方雨月減一日。於所餘半月。即是第二月後半月。此方亦有併小併大及潤月等。略而不論。
論。如是已辯至今已當辯。已下第二有四行頌。明劫量。就中有三。一明大小。第二明人。第三明災。此下第一明劫大小。頌文可知。論曰至外器都盡。明壞劫也。頌中初明四劫。有壞劫。有成劫。有中劫。有大劫。此先釋壞劫。壞劫謂地獄有情不復生。至外器都盡。皆是壞劫。論。壞有二種至二外器壞者。復兩重二種。一壞有情中分二。二有情與器分二。總為四門。
論。謂此世間至壞劫便至。明住劫後有壞劫也。住劫二十中劫者。謂刀·兵等中二十也。壞劫言等住者。於壞劫無刀兵等劫。但住劫時等名等住劫。此即住·壞·空·成各二十劫。合八十中劫為一大劫。論。若時地獄至地獄已壞。已下釋趣壞也。就趣壞中。先釋地獄。二釋畜鬼。三釋人趣。四釋天趣。此釋地獄。應生不生。名為壞劫有情都盡名已壞也。論。諸有地獄至他方獄中。此世界中若不定者災後時受。或全不受。諸有定者。他方受也。今詳。地獄壞時不越中劫。論。由此准知至與人天同壞。此明第二畜·鬼·壞壞。鬼本住處。即此洲下五百踰繕那。傍生在大海。言各先壞本處者。先壞畜生。後壞鬼趣。論。若時人趣至人趣已壞。此第三明人趣壞。壞劫之時三洲人。由法爾力等生於梵世。北俱盧人生欲天已後生梵世。定生欲天故。不能離染故。論。若時天趣至例同此說。第四明天趣壞。彼彼天中皆得離染。直生梵世不轉生也。論。乃至欲界至有情已壞。此下第二明界壞也。論。若時梵世至有情世間。第三有情世間壞。論。唯器世間至無遺灰燼。第四明世間壞。論。自地火焰至如應當知。明自地災。唯壞自地不壞他地。論。如是始從至總名壞劫。總結壞劫。論。所言成劫至成劫便至。大文第二明成劫也。從空劫後方有成劫。空·成二劫皆等住劫二十劫也。明成劫中復分有四。一明成次第。二明將成相。三明成外器。四明成有情。此下第一明次第也。
論。一切有情至將成前相。此下第二明成相也。論。風漸增盛至外器世間。此下第三明成器也。論。初一有情至應知已滿。此第四明有情成也。論。此後復有至壽方漸減。大文第三明住劫。就中有五。一明成次第。二明初唯減。三明中下上。四明後唯增。五總結前。此即初也。從成有情世間十九中劫。人壽無量歲。漸下一有情至阿毘地獄名成劫已。自此已後人命漸減。
論。此後十八至例皆如是。此第三明中間十八有增減也。論。於十八後至名第二十劫。第四明後一劫唯增。此後一劫雖同十八。增至八萬。以增遲故同前上下。論。一切劫增至成已住劫。此即第五總結前也。論。所餘成壞至二十中劫。此明准住二十時量成壞空劫量同也。空之一劫更無別相。故不別釋。論。成中初劫至有情漸捨。明成壞劫器。及有情時量別也。立世經說器及有情成壞各十劫與此不同者。彼說。梵王先生十劫住後梵輔等次第生。故知梵輔已下十劫成也。若兼梵王十九劫成。梵王入成器中故十劫也。故知梵王劫壞後十劫獨住。論。如是所說至成大劫量。總八十成一大劫。論。劫性是何。問。劫體也。論。謂唯五蘊。答劫體明無別法。即以彼時五蘊為體。不同外道別有時·方。婆沙一百四十五云。劫體是何。有說是色。如是說者晝夜等位無不皆是五蘊生滅。以此成劫。劫體亦然。劫既通三界時分。故用四蘊五蘊為性。若無色以四蘊為性。空劫即以二蘊為性。婆沙論云。何故名劫。劫是何義。答分別時分故分為劫。謂分別剎那·臘俊つ埠衾醵鄷r分以成晝夜。分別晝夜時分以成半月·月·年。分別半月等時分以成於劫。以是分別時分中極故得總名聲。聲論師者言。分別位故說名為劫。所以者何。是分別有為法行中究竟位故。論。經說三劫至三劫無數。問。
論。累前大劫至三劫無數。答也。論。既稱無數何復言三。難也。論。非無數言至是其一數。答。阿僧企耶。此云無數。非無數言顯不可數。此是解脫經六十數中一數名也。論。云何六十。問。論。如彼經言至三劫無數。總結答也。論。何緣菩薩至方期佛果。問。菩薩何為而不速取二乘涅槃。而願長時以取菩提。論。如何不許至發長時願。答。無上菩提甚難得故。彼若不能發長時願修多苦行等不得菩提。是故定須發長時願。論。若餘方便至久修多苦行。此重問。若以無上大菩提果甚難得故。發長時願修多苦行。既有六十劫或三生方便。亦得涅槃出離於苦。何用為菩提久修多苦行。論。為欲利樂至求無上菩提。答。為利有情故。捨涅槃道以取菩提。論。濟他有情於已何益。問。濟他何益於已。苦行若斯。論。菩薩濟物至即為己益。答。菩薩悲心懷益物。既得成佛濟度眾生。遂己悲心即為己益。論。誰信菩薩有如是事。難。此事難信誰能信此。
論。有懷潤己至此事難信。答。汝懷潤己無大慈悲。於此事中實為難信。以己方人故不得信也。若無潤己有大慈悲。此事非難信。以他方己故。論。如有久習至如何不信。舉喻顯。如文可解。論。又如有情至如何不信復舉喻也。己上兩喻由數習故。論。又由種姓至別有自益。明種姓如是起悲願也。論。依如是義至他為己故。引頌證。就此頌中。前兩句下士者是異生。次兩句中士者是二乘。後四句上士是菩薩。
論。如是已辯至為成劫位。自此已下。大文第二明人。第一明獨覺。第二明四輪王。第三明小王與。此之一頌第一明佛獨覺。
論曰至諸佛出現。明佛出時。八萬歲漸咸不剋定時即上八萬歲減半年等皆容出世。下至百年。百年已下無容佛出。准賢劫經第十云。拘留孫佛人壽四萬歲時出世。拘那含牟尼佛人壽三萬歲時出世。迦葉佛人壽二萬歲時出世。釋迦牟尼佛人壽百歲時出世。准西域記第六卷云。六萬·四萬·二萬·百歲。佛出世也。又准立世經第九云。二十小劫世界起成已住者幾多已過。幾多未過。八小劫已過。十一小劫未來。第九一劫現在未盡。准此經文。即今正當第九劫。即賢劫中四佛出世。以俱在此第九劫漸減位。應更詳檢。准此文。即前八劫中無佛出世。彌勒佛即當第十劫出。又准彌勒經八云。劫是刀兵劫。經云。於刀兵劫中。乃至今生此。又准此文。後唯有十一劫。更有九百九十六佛出。時恐太促。詳其賢劫。似是風劫。於六十四劫中此為第一劫。總六十四劫為一賢劫。於中千佛理且可然。應更詳檢。論。何緣增位無佛出耶。問。增位從下自上。增時總無出。論。有情樂增難教厭故。答。佛出本意令厭生死。樂漸漸減易起厭心。樂漸漸增難教厭故。論。何緣減百無佛出耶。問。減位百年已下。其苦轉增。何緣不教令厭也。論。五濁極增難可化故。答。減其百歲煩惱等增。慧念等減。極難化故。論。五濁者至五有情濁。乘便明五濁先列章門。後牒章釋。論。劫減將末至說名為濁。總釋濁名即是顯惡。居下澤穢。故名為濁。如濁水等。論。由前二濁至極被衰損。明前二濁為過。速。由壽濁故衰損壽命。由劫濁故衰損資具。即劫末時資具衰損。論。由次二濁至出家善故。明次二濁為過患。由煩惱濁耽其欲樂損在家善。由其見濁妄為苦行損出家善。論。由後一濁至及無病故。明眾生濁。故令智慧念等悉被衰損。婆沙一百十三云。有情衰損者。謂劫初時。此贍部洲。廣博嚴淨。多諸淳善福德有情。城邑次比。人民充滿。至劫末時唯餘萬人。准婆沙。衰損有情有二。一令劣惡。二令數少。惡是濁義。數少非濁義。如濁水濁酒不以少故名濁。但以居下滓穢名濁。此論明有情濁故略不論少。論。獨覺出現通劫增減。第二明獨覺出時也。論。然諸獨覺至轉名獨勝。此下明二種獨覺。麟角喻。謂出無佛世獨一而出。部行獨覺。先是預流果聲聞。彼後無佛時進得勝果。故名獨覺。此是一釋。論。有餘說彼至得獨勝名。第二釋。先修聲聞順決擇分。後無佛時入於見道名獨覺也。論。由本事中至不應修苦行。引此文證是凡夫。拢烁臄嘟淙 2粦蘅嘈小<刃蘅嘈凶C是異生。
論。麟角喻者至鳎Ы怯鳘氂X。此第二釋麟喻獨覺異部行。論。言獨覺者至不眨省a尓氂X名有二義。一取至果時不稟至教。二已得果。復不覺於他。具此二義名為獨覺非因位不因教也。論。何緣獨覺言不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