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俱舍论疏 >

第53章

俱舍论疏-第53章

小说: 俱舍论疏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吝h離有異。答。其事也。以三種律儀受緣不同。戒體各別。
    論。若無此事至故三各別。此反難也。既捨一時餘二猶在。故知體別。論。然此三種至便非近事等。前明緣別戒異。此明不相摺省J茚岵粧吻啊N饞纹兤c戒便非近事等反難答也。婆沙一百二十四云。問若先不受近事律儀。便受勤策律儀。得勤策律儀不。有說。不得。以近事律儀與此律儀為門。為依。為加行故。有說。不定。若不了知先受近事律儀後方。受得勤策律儀。信戒師故受此律儀。彼得律儀。戒師得罪。若彼解了先受近事律儀。後受勤策律儀。是正儀式。但憍慢故不欲受學近事律儀。作如是言。何用受此近事劣戒。彼憍慢纏心。雖受不得。如說不受近事律儀。而受勤策。如是不受勤策。而受苾芻律儀。廣說亦爾。正理論云。若有勤策受近事律儀。或有苾芻受前二種戒。為受得不。有作是言。此不應責。若前已有。無更受得理。先已得故。若前未有。則非勤策。亦非苾芻。以先不受近事律儀。必無受得勤策戒理。若先不受勤策律儀。亦無受得苾芻戒理。是則不可立彼二名。以此推尋。受應不得。有餘師說。不受前律儀。亦有即能受得後戒理。故持律者作是誦言。雖於先時不受勤策戒。而今但受具足律儀者。亦名善受具足律儀。由此勤策容有受得近事律儀。苾芻容有受得勤策近事戒理。豈不勤策不應自稱唯願證知。我是近事。苾芻亦爾。不應自稱唯願證知。我是前二。非離如是自稱號言有得近事·勤策戒理。此難非理。俱可稱故。謂可稱言我是勤策。亦是近事。唯願證知。苾芻亦應如是而說。然就勝戒顯彼二名。亦無有失。若爾勤策及苾芻等。亦應受得近住律儀。如得近事許亦何過。然由下劣無欣受者(解云。前說同婆沙前師。後說同婆沙後師。無評文。詳正理意。取後師義)。
    論。近事近住至云何安立。已下頌。第二安立四律儀也。論曰至五飲諸酒。安立近事。論。若受離八至八食非時食。安立近住也。論。若受離十至以為第十。立勤策也。論。若受離一切至苾芻律儀。安立苾芻也。婆沙云。離塗飾香鬘歌舞倡伎。二種同於莊嚴處轉故。離二種。合立一支。又正理云。為引怯怖眾多學處在家有情。顯易受持故於八戒合二為一。如為佛栗氏子略說學處有三(述曰。准此。出家根熟不怖多學處。故開為二也。又在家者覺事生業。亦可令彼畜金銀等。不可此一日夜戒。即捨金等後時重畜。出家之人以乞自活。不畜金等易。及是盡形。故制不畜金銀等也)。
    論。別解律儀名差別者。自此已下有一頌。第三明別解律儀差別名也。論曰至故名尸羅。第一正名也。正理論云。以清涼故名曰尸羅。此中尸羅是平治義。故字相處作是釋言平治義中置尸羅。戒能平險業故得尸羅名(解云。險業是惡戒也。平治熱恨惡戒故名清淨)。此有六名。一名尸羅。二名妙行。三名為業。四名律儀。五名別解。六名業道。論。智者稱揚故名妙行。釋第二名。論。所作自體故名為業。第三名也。論。豈不無表至所作自體。問也。以契說無表律儀名為不造。亦名不作。既名不作。如何是業。論。有慚恥者至得所作名。答也。以有無表不造惡故名為不作。表思所作故。故無表戒得所作名。論。有餘釋言至名作無失。敘異說也。從作生故是作果。生後作故是作因。因取果名。果取因名。名作無失。太法師釋云。為求無作發起作業是作因。正起作時發起無作是作果。論。能防身語故名律儀。第四名也。由此戒力防惡身·語。依法儀式故名律儀。論。如是應知至無差別名。此釋頌中俱得二字。應知。尸羅·妙行·業·律儀此四種名通初後位。論。唯初剎那至及業道名。釋唯初剎那立二種名也。論。謂受戒時至立別解脫名。釋別解也。正理論云。或初所應修故名別解脫。或彼初起最能超過如獄險惡趣故名別解脫。論。即於爾時至立業道名。釋業道也。正理論云。亦得名為根本業道。初防身語暢思業故(解云。由如於人撸撵兜酪讜持T身語。業道亦爾。思業撸沉x。同名為業道)。
    論。故初剎那至根本業道。結名也。論。從第二念至名為後起。釋第二念已去不名業道不名別解脫也。
    論。誰成就何律儀。已下第四明成就也。文中有四。一明成三律儀人。二文便明斷律儀。三因論生論。明意根律儀。四明成就時分。此下一頌明成就三律儀人也。論曰至乃至近住。此明成就別解脫人。論。外道無有所受戒耶。問也。
    論。雖有不名至依著有故。答也。外道受戒求三有故。不名別解脫也。論。靜懀咧链艘鄳弧C鞒伸o懀蓛x人也。一切得靜懀Ъ拔粗琳摺=缘么寺蓛x。
    論。道生律儀至謂學·無學。明成道生律儀人也。論。於前分別至其二者何。問隨心轉戒也。論。謂靜懀练莿e解脫。答。二是。一非也。論。所以者何。徵別解脫非隨心轉所以。論。異心無心亦恒轉故。答也。異心。謂不善·無記心。無心。謂滅定。
    論。靜懀o漏二種律儀。已下半頌。第二明斷律儀。論曰至名斷律儀。此釋律儀。以能永斷欲纏惡戒及起彼煩惱名斷律儀。此律儀即斷名斷律儀。婆沙一百一十七云。有四種律儀。一別解脫。二靜懀АH裏o漏。四斷律儀。謂於靜懀Аo漏二律儀中。各取少分離欲界染。九無間道中隨轉戒。乃至。問何故唯此名斷律儀。答能與破戒及起破戒煩惱作斷對治故。謂前八無間道中二隨轉戒。唯與起破戒煩惱作斷對治。第九無間道中二隨轉戒。通與破戒及起破戒煩惱作斷對治。依婆沙十七。對治有五。一捨。二斷。三持。四遠分。五厭患。未至定初方便道。與破戒惡作捨對治。初入定時。捨破戒惡成就得故。前八無間道。與起破戒惡煩惱作斷等對治。第九無間道。與破戒惡及起彼煩惱為斷對治。上五禪地。與破戒惡及煩惱。為厭患及持遠分對治。無色界與破戒惡及煩惱為遠分對治。論。由此或有至如應當知。四句分別。如文可解。
    論。若爾世尊所說略戒。下半頌。第三因論生論明意根律儀。若律儀唯是無表。何故略戒乃至云意律儀善哉。。又契經說眼根律儀。此意及根律儀。以何為自性問。
    論。此二自性非無表色。答。論。若爾是何問也。下半行頌。答也。論曰至顯勿如次。釋頌文也。言正知·正念合者。合此念惠為意律儀。合此惠念為根律儀合言顯非如次。正知為意律儀。正念為根律儀。正知·正念能防惡故名為律儀。
    論。今應思擇表及無表。已下第四明時分也。文中有六。一明成善惡戒時分。二明成中時分。三明住二戒兼處中時分。四明表時分。五便明惡戒眾名。六四句分別。此文初也。論曰至恒成現在。釋成現也。住別解脫補特伽羅。明成別解脫人也。未捨已來恒成現世。明定成現世也。論。此別解脫至遍流至後。釋遍成過去也。住別解脫人。未捨已來初剎那時唯成現在。第二剎那後遍成過去。論無散無表至勢微劣故。此釋不成未來所以。正理論云。前生所得別解脫戒。於今受戒最初剎那。如靜懀蓛x。何不成過去。此責非理。此戒與心非同果故。離染心等皆同一果。故彼戒如心得過去生者。又別解脫未曾得故。應如勝品靜懀蓛x非初剎那中得過去生者(解云。離染心等者。等取一切有戒定心。皆與戒同一果故。勝品靜懀д摺V^無始曾未起者)。論。如說安住至亦成過去。釋惡戒也。同善律儀成現在世及過去也。論。諸有獲得至必還得彼故。此釋靜懀蓛x成過·未也。正理論云。此中應作簡別而說。以順決擇分所攝定律儀。初剎那中不成過去。餘生所得命終時捨。今生無容重得彼故。又非一切有情曾起。有涅槃法者。方可有彼故(准此。有涅槃者是有解脫分善已去。解脫分前無容有。煖等戒故應分別說。若煖等俱戒不定成過去。捨已不重得故。若餘定戒成過去故。此應簡別說)。
    論。一切拢咧料任雌鸸省a尩澜湟病Nǔ畛蹩喾ㄖ侨桃粍x那中不成過去。爾時未有過去道故。自餘拢吣酥廖慈霟o餘依前皆成過未。論。若有現住至有成現在。釋定道戒成現在也。正理論云。理應但說在定·道時成現在世。定道無表不應言住。如住果言唯說果成。非果現起。今但云住。云何得知定·道現前。非但成就。是故彼說猶令生疑。不能定證成現無表。故應但言在定道言。雖說住言勞而無用。今詳彼意。前文已說成就去來。此句正明成就中世。故知說住顯起非成。以非唯成。證成現故。定·道無表隨心轉故。散心現前必無彼故。
    論。已辨安住善惡律儀。下半頌。第二成處中無表。論曰至種類所攝。此釋處中多無無表。若有無表是善·惡類。論。彼初剎那至說成現在。釋成現在並頌中字。
    論。初剎那後至二世無表。釋成二世。如文可解。
    論。若有安住律不律儀。自下第三一頌。明住律儀不律儀人成處中善不善無表。
    論曰至不善無表。此釋住律儀成不善無表。如文可解。論。住不律儀至諸善無表。釋惡戒成善無表。論。乃至此二心至通成過現釋成兩世。此二心未斷者。雜心云。至彼纏所纏。盡已盡。當知此即二心止已。無表即斷。與彼不住律不律儀有少不同。
    論。已辨無表成表云何。自下第四一頌明成表也。論曰至恒成現表。此釋表業正作之時恒成現表。論。初剎那後至如無表釋。釋成過去不成未來。論。有覆無覆至逆追成者釋二無記無成過·未。法力劣故。逆謂未來。追謂過去。
    論。此法力劣誰之所為。問也。論。是心所為。答也。論。若爾有覆至勿成過未。難也。能發之心既成過·未。因何所發之表唯成現在。論。此責非理至成有差別。答也。表是色法。昧鈍心故。表色依心起故。心等不然。無記表業從劣心起。其力倍劣彼能起心。故心成三世。表唯成現在。
    論。如前所說住不律儀。已下半頌。第五明不律儀眾名。論曰至名不律儀。釋眾名也。以五義不同故立五名也。論。然業道名至立餘四名。釋名通局。如文可解。
    論。或成表業非無表等。下一頌。第六明成表非無表等四句分別。論曰至所發表業。明成表業非無表也。不住善惡戒。起下劣思造善惡業及無記業。皆唯成表不成無表。論。除有依福及成業道。除有依福及成業道。雖下劣思亦發無表。此第一句。論。唯成無表至或生已捨。釋成無表非成表也。此第二句。正理論云。豈不已得靜懀М惿癖砦瓷O壬咽АR喑蔁o表非表業耶。何故頌中但標於拢且咨呃硪嗫扇弧:喂梳屩袠艘咨摺
  論。俱成非句如應當知。第三·四句。如文可知。婆沙一百二十廣。即煩不錄。
    論。說住律儀至由何而得。自下一頌。大文第五明得三律儀也。論曰至亦心俱故。此釋得彼心時即得彼戒。論。彼聲為顯至簡取無漏。釋頌彼。拢勺帧1酥^前靜懀Аlo懀o漏故。拢Nê喨o漏。有漏非拢w故。論。六靜懀У刂寥玑岙敱妗K母炯爸虚g初未至無漏定。非上三未至。如後當辨。論。別解脫律儀至由他教得。釋得別解脫也。從他教者謂能教者他。非一切。然十眾別人皆是他也。等者。等取自然得戒等也。
    論。此復二種至餘五種戒二種他。謂別人及眾。四人已上名曰僧伽。戒八眾中苾芻等三從眾得也。補特伽羅是別人。謂餘五種從此得故。若勤策·勤策女從二人得。若近事·近事女近住從一人得。論。諸毘奈耶至復說等言。別釋等字。論。何者為十。問也。論。一由自然至共集受具戒。已下答也。正理論云。自然謂智。以不從師證此智時得具足戒。即是佛及獨覺至盡智時得此戒也。二由入正性離生。謂五苾芻。正理論云。由證見道得具足戒。此即憍陳那等五苾芻也。三由佛命善來苾芻爾時俱戒。謂耶舍等。耶舍此云名譽。正理論云。由本願力佛威加故。四信受佛為大師爾時得戒。謂大迦葉等。五由善巧酬答。謂蘇陀夷。蘇陀夷此云善施。年始七歲善答佛問稱可佛心。雖年未滿二十。佛令眾僧羯磨受具足戒。善巧酬答別開一緣。非酬答時即發也。言酬答者。佛問彼言。汝家在何處。蘇陀夷答言。三界無家。六由敬受八尊重法。爾時得戒。謂大生主。舊云大愛道者訛也。梵云摩訶波闍波提。摩訶此云大。波闍此云生。波提此云主。是大梵王千名中一名也。眾生多故名曰大生。梵王能生一切眾生。與大生為主。名大生主。從所乞處天神為名。大生主是佛姨母。佛遣阿歎為說八尊重法。彼即敬受。爾時得戒。此八是尊大苾芻法。故名八尊重法。舊云八敬。於尼眾中最初出家。廣如律說。七由遣使。得戒。謂法授尼。尼名法授。此尼端政。欲往僧中恐路有難。受具戒時不對大僧。大僧遣尼受法轉與受戒。故名由遣使得具戒也。為護難故別開此緣。八由持律為第五人。謂於邊國以無僧故極少猶須五人。以和上不入眾數餘四成眾。減不成眾。於五人中必信一人持律羯磨。故言持律第五。減五不成。多即不遮。九由十眾。謂於中國僧多之處。極少猶須十人。多亦不遮。十由三說歸佛法僧。謂六十賢部眾。佛遣阿羅漢為說三歸受得具戒。
    論。如是所得至表業而發。論主制上得戒非定依表發無表也。婆沙一百二十二云。若住別解脫律儀。及住不律儀。現無身表。有二說。一云第二剎那以後。彼初剎那必有表故。二云彼初剎那亦是所說。有現無身表受不律儀故。滅定中得具戒故。解云。現無身表受不律儀者。謂受事得不律儀。在滅定中得具戒者。謂那舍沙彌第三羯磨入滅定等。又亦容是上法見諦得戒等也。此兩說中後說為正。入無心定時無表業故。婆沙云若住別解脫律儀及不律儀現無身表者。此據現無身表。依過去加行表發者。亦得是現無身表。不得定是欲界無表離表而發。正理四十二云。有餘師說。非於欲界一切無表悉依表生。如得果時五苾芻等。准後師釋。前必應云欲界無表定從表生。正理通餘師引證云。然彼先時決定有表。准此論文。正理斷取欲界無表定從表生。若無根本從加行生。然此兩說與婆沙不同。婆沙云。若住別解律儀現無身表。一說據後剎那。一說初容無有。不說從加行生。亦得是住律儀無身表業。即不得是離表而生。有人铡屩^為同也。此論中云如是所得別解脫律儀非必定依表業而發。又論云。七善業道若從受生。必皆具表無表。受生尸羅必依表故。佛及五苾芻別解脫戒。不從受生故不依表。論主存也。故言非必定依表業而發。正理論師不許此義。故云然彼五苾芻等先時決定有表相續不斷。至得果時從彼而發。又論主。亦言非欲界無表離表而生。故知論主說佛及五苾芻得別解脫時身亦有表。論師此釋前後自摺4負煳臅尅2豢梢徽撏韵嗄矘J。
    論。又此所說至要期而受。自下大文第六明二邊際。文中有二。一明別解脫戒。二明惡戒。此文初也。論曰至晝夜邊際。明別解脫戒。唯有二邊際。論。重說晝夜為半月等。此通伏難。難云。若唯有二分齊。何故經中。云或半月或一月受近住戒。通云。說半月等者。此說重受日夜戒。滿半月等名半月等。非是一受經半月等也。如無量壽經云。日日如是受王八戒。即是日日受經半月等也。論。時名是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