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舍论疏-第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於此事有過去愛結繫。亦有現在恚結繫耶。設有現在恚結繫。復有過去愛結繫耶(第三句)若於此事有過去愛結繫。亦有過去現在恚結繫耶(答此中有四句)設有過去·現在恚結繫。復有過去愛結繫耶(已上第四句)若於此事有過去愛。亦有未來·現在恚耶(答此中有三句)設有未來·現在恚結。復有過去愛結繫耶(已上第五句)若於此事有過去愛結。亦有過去·未來恚結耶(答此中有三句)設有過去·未來恚結復有過去愛結繫耶(已上第六句)若於此事有過去愛結繫。亦有過去·未來·現在恚結繫耶。答此中有五句。設有過去·未來·現在恚結繫。復有過去愛結繫耶(已上第七句)如對恚結繫。對嫉慳結亦爾。以愛對彼作小七句。如小七大七亦爾。差別者以二對一。乃對以八對一。謂以過去愛結。恚結。先對過去慢結。次對未來次對現在次對過去現在。次對未來·現在次對過去·未來。復對過去·未來·現在。問一行歷六。小七。大七。有何差別。答復次以不相似法。對不相似法。作問答。不以世定故名一行。以相似法對相似法作問答。以世定故名歷六。以不相似法對不相似法作問答。以世定以一對一故名小七。以相似法對不相似法作問答。以世定以二對一。乃至以八對一。故名大七。是謂差別。若共相惑即不同此答。頗有過去見結繫亦未來耶。答曰。如是。頗有未來見結繫亦過去耶。答曰。如是。此是以等問等問等。述可句答。若過去·未來對現在其過去·未來定繫。現在若生即繫。論所餘一切至能繫此事。此釋共相惑也。見疑無明者。無明是不共無明。相應無明如所相應說。此見疑等過去·未來。皆遍繫三世。現在不定。由此過·未皆是遍行。遍行三世故。今更總述。意識相應未來貪等。若生不生皆是遍行。遍行三世故。過·現不定。五識相應貪等。唯未來不生是遍行。遍行三世故。過·現及生。定非遍行。共相煩惱。過去·未來皆是遍行。遍行三世故。現在不定。皆不對自所緣境說遍不遍。論應辨諸事至及離繫耶。經部問也。若有過·未即合是常。過·未若無。不可說繫及不繫也。論。毘婆沙師至諸相合故。述有部宗。去·來定有而非是常。立宗。由與有為諸相合故。立因。論。為此所立決定增明。已下一頌。第二引理教證三世有也。論曰三世實有。此立宗也。
論。所以者何。問教理也。論。由契經中世尊說故。引教答也。論。謂世尊說至勤修厭捨。引第一經證過去有也。論。若未來色至勤斷欣求。引經證未來有也。
論。又具二緣至應闕二緣。引第二經證。若去·來是無。緣去·來識應闕所緣緣。即摺浾f識二緣生。論。已依拢讨磷C有去·來。結前起後。如文易了。論。以識起時至識亦應無。第一理也。論。又已謝業至有現因在。第二理也。論。由此教理至二世實有。結自宗也。詳薩婆多過·未體有。不同現在之有。過·未體無。不同兔角之無。若同現在。應非過·未。若如兔角。即應不能作境生心。正理論云。謂立去·來非如現有。亦非如彼馬角等無。又云。為境生覺是真有相。譬喻論言。旋火輪我二覺生時境非有故。若一切覺皆有所緣。是則應無勝解作意。又諸世間夢中翳目兩月識等境非有故。正理救云。謂輪覺生非全無境。即火□色速於餘方周旋而生為此覺境。然火□色體實非輪。而覺生時謂為輪者。是覺於境行相顛倒。非此輪覺緣無境生。我覺亦應准此而釋。謂此我覺即緣色等蘊為境故。唯有行相非我謂我顛倒而生。非謂所緣亦有顛倒。勝解作意准此應起。謂瑜伽師見少相已。自勝解力。於所見中起廣行相生如是覺。此覺即緣諸蘊為境。住空閑者作如是言。如是相生是勝定果。謂勝定力於定位中引廣相生。如所變化夢緣過去曾所更境。如人夢中見兔有角。曾於異處。見兔。見角。今於夢中由心惛倒。謂於一處和合追憶。由根有翳取境不明。故於境中起顛倒解。行相雖倒。境實非無。以翳目人要有色處見種種色。非全無色。異此。則應無色處見。謂眼識生但見一月。由根變異發識不明。迷亂覺生謂有多月。非謂此覺緣非有生。即以月輪為所緣境。若不爾者。無處應見。既無月處此識不生。故此即緣月輪為境。更有立破。恐繁不述。論。若自謂是至非此部攝。簡別宗也。分別說部者。說義有是有非。更須分別故。名分別說部。舊婆沙云毘婆闍婆提訛也。新婆沙云毘婆闍俊亍称糯嗽品謩e。俊卮嗽普f。宗輪論云。飲光部計。若業果已熟則無。果未熟則有。彼計同分別說部。
論。今此部中差別有幾。自下一頌。第三建立三世。論曰至非體有異。此敘法救釋也。三世法。體無別。類有異也。論。如破金器至非捨顯色。舉喻顯也。論。如是諸法至非捨得體。此法合也。如金是一。改瓶為盆。捨瓶得盆。非得捨金。論。尊者妙音至離過·未相。此述第二計也。妙音意說。諸有為法有三種相。謂過去現在未來。正與一合。二不名離。從合得名。不從不離。論。如人正染至不名離染。舉喻顯也。論。尊者世友至非體有異。此述第三計也。此師意說。諸有為法有其三位。謂過去現在未來法。體是一。隨位名異。
論。如咭换I至置千名千。舉喻顯也。論。尊者覺天至立名有異。此述第四計也。彼師意說。待過·現故名為未來。待現未故名為過去。待過·未故名為現在。論。如一女人名母名女。舉喻顯也。論。此四種說一切有中。已下論主評彈也。論。第一執法至外道朋中。出第一師同外道過也。論。第二所立至三世相故。出第二師世雜亂過也。論。人於妻室至何義為同。出法喻不同過也。論。第四所立至類亦應然。出第四計過也。過去中有前後三剎那。對前二應名未來。對後二應名過去。對前後應名現在。現在對前兩剎那應名未來。對後兩念應名過去。對前後念後應名現。未來類思。論。故此四中第三最善。評第三計也。論。以約作用至非體有殊。出善所以也。
論。此已具知至何謂去·來。第四破三世有也。此經部難也。論。豈不前言約作用立。有部答也。論。若爾現在至有何作用。經部難也。論。彼豈不能取果與果。有部答也。雖無見色等用。而有取果與果用也。
論。是則過去至世相應雜。經部難也。汝以取果·與果以為作用者。過去同類異熟因等。唯能與果不能取果。現在異熟因等。唯能取果不能與果。此即作用半有。半無。應名現在。亦名過·未。一世之中有三世故。世雜亂也。正理救云。我宗說作用者謂是取果。取果之用定在現在。自餘力用並是功能。我宗然作用有無立其三世。非功能也。今詳。正理若作此釋。即有等無間緣現在取果摺派尺^。
論。已略推徵。次當廣破。自下。第四一頌廣破。文有四節。一破用分三世。二破與有為相合。三通引二經。四破二理。論曰至時有時無。釋頌上句何礙用三字。若說法自體恒有者。牒有部計也。應一切時能起作用。難有部也。汝計有用名現在。無用名過·未者。用依於體。體既恒有。用亦應然。誰礙此用時有。時無。論。若謂眾緣至許常有故。牒救非也。眾緣和合即有作用。眾緣未合即無作用。由此作用時有時無。此救非理。即此眾緣亦許常有。由何得有和合不和合時。論。又此作用至有餘作用。重破也。若作用有名現在。無名去·來。此去·來今由何作用。此釋頌上句下三字。用云何也。用字兩向用。向上何礙用。向下用云何也。論。若此作用至作用是有救也。論。則無為故至法名去·來。此破轉救也。若作用非云來今而得言有。即有二過。一同無為過。二建立宗過也。論。若許作用至有此過先。有部救也。即是釋頌第二句無異二字。論。若爾所立至世義不成。破也。釋頌第二句下三字。世便壞也。論。何為不成。有部反問也。論。以有為法至名過去。出三世不成所以也。論。彼復應說至名為已滅。釋頌第三句也。若謂法體如現在有先何所闕彼未有故名未已生。後復闕何彼已無故名為已滅。論。故不許法至皆不成立。此總結也。已上破就作用分三世也。
論。然彼所說至生滅理無故。第二破有為相合也。論。許體恒有至所未曾有。破也。
論。依如是義至此真自在作。引頌破也。文中有三。一生滅理無破。雖與相合。體常有故生滅理無。二性體無別破。體性無別。體常性無常所未曾有故。第三頌結也。如文可知。論。又彼所言至如現實有。此第三通引二經也。就中有二。一通世尊說有去·來。二通世尊二緣生識此即初也。經部師云。我等亦說有去·來今。謂曾有等名為有也。過去有因。未來有果。故名為有。又解。現有果故知過去有因。現有因故知未來有果。不同有部去·來如現實有。
論。誰言彼有如現在世。有部不許也。
論。非如現在彼有云何。經部反問也。論。彼有去·來二世自性。有部答也。論。此復應詰至是去·來性。若三世俱有。如何可言。不是現在是去·來性。經部破有部也。
論。故說彼有至非體實有。經部述自宗非有部也。論。世尊為遮至有無法故。經部述經實無。說有意也。有聲通顯有無法故。論。如世間說至其義亦應爾。喻合也。如世間說。有燈前日無。有燈昨日無。說有燈無時。豈有燈耶。爾時無燈而言有燈。故知有聲非唯顯於有法。有燈已滅。亦准於此。既言已滅。即是無燈而言燈。故知於無說有。論。若不爾者去·來性不成。經部師云。若不如我說有曾有名有當有名有。如有部立三世有體。去·來性不成。同有體故。論。若爾何緣至而猶是有。有部引經難也。若謂去·來全無體者。何故世尊說業過去。而猶是有。故知去·來非無。
論。豈彼不許至密說為有。經部通經也。過去造業之時。熏相續中有與果功能。現在身中密說已成能熏為有。論。若不爾者至過去豈成。經部反難有部也。若過去業於今現實有性。過去豈成應名現在。
論。理必應爾至本無等言。經部引勝義空經所說也。若去·來眼根有實性者。經不應言本無今有有已還無。論。若謂此言至義已成立。經部逆破有部通經。有部通云。本無者。本無現在今有現在。本有今無者。本有現在今無現在。作如是救此非理也。以現在性與彼眼根體無別故。若無現世性即無眼根。此即顯去·來無眼根體義已成立。論。又彼所說至體實有者。牒有部引第二經通也。論。應共尋思至作所緣境。經部兩關徵有部也。論。若法如意至不應正理。破前關如意作能生緣也。如識緣未來百千劫後當有彼法。或當亦無。彼既未有作用。如何能生今時識也。又涅槃性摺磺杏新┓ㄉH绾螢榫壣芫壸R。論。若法但能至亦是所緣。此述第二關與經部同也。論。若無如何成所緣境。有部難也。過去·未來。汝經部宗既說為無。如何得成識所緣境。論。我說彼有如成所緣。經部答也。緣過·未境如緣現在成所緣也。論。如何成所緣。有部未得答意重問也。或是難也。去·來既無。如何成所緣。論。謂曾有當有至當有亦爾。經部釋難也。若謂過·未同現有者。何故追憶彼時。但憶曾有之相。逆觀亦爾。論。謂如曾現在至未來為有。重廣釋也。論。若如現有至其理自成。經部進退責有部也。若謂去·來如現有。應成現世。若體現無不同現在。則應許有緣無境識其理自成。論。若謂去·來至非散亂故。經部牒有部轉計破也。若謂去·來同現在有。但現在色極微聚集。未來過去極微散亂與現不同。名為過·未者。汝緣過·未色時不取散相。故知不是聚散有異。論。又若彼色至乃至廣說。經部條有部轉計破也。又若去·來色同現在有。唯有極微散亂為異。即極微色無聚散故應是其常。又色唯應極微聚散竟無少分。別名生滅。是則遵崇邪命者論。三同外道過也。棄背善逝至乃至廣說。四摺涍^也。論。又非受等至已生時相。受等不成三世過也。
論。若如現有至理亦自成。經部兩關徵也。
論。若體全無至應是所緣。即有部反難經部也。若謂去·來全無體性。仍是所緣。第十三處。十九界等。此能識為何所緣。
論。諸有達無至為何所緣。經部反難有部也。若謂第十三處是無非所緣境。達無十三處者。若不緣無。為何所緣。論。若謂即緣至彼名為無。破有部轉計。若謂但緣十三處名為境者。十三處名是有。今言無者。此乃是撥彼名為無。非稱當也。
論。若又緣聲至為何所緣。經部反徵有部也。論。若謂即緣至應更發聲。第一關責也。論。若謂聲無至如何謂無。第二關責也。論。若謂去·來至其體一故。第三責也。
論。若有少分至有非有境。結成經部義。
論。然菩薩說至無是處者。經部通經也。有部難云。若許緣無能生識者。何故菩薩說世間所無。我知我見無有是處。菩薩既言世間所無。即是無法。我知我見無是處者。即是知見無法無是處也。論。意說他人至方觀為有。此正通經也。意說。他人懷增上慢。亦於非有妄取現有之相謂為有也。此是世間所無。而言知見我於有方觀為有。唯於有知見。不觀無為有。故言世間所無我知·我見無是處也。論。若異此者至或有差別。經部出異經部計。不許有緣無識過。若一切覺皆有所緣。既稱境知。何緣得為有為無猶豫不定。或言是色非色。差別。論。理必應然至無上是無上。經部重引經印成也。經既言便知有是有。非有是非有。故知非有亦是識境。已上通二經竟。已下破二理也。論。由此彼說至亦不成因類。破第一理也。
論。又彼所言至理亦不然。經部條第二理非也。如有部計。業現在取果。落謝過去世與果。若業過去是無。誰能與果。論。非經部師至當廣顯示。述經部計異有部也。經部不同有部計過去業能生當果。經部宗計。業現在時業為先故。引相續身中轉變差別種子令當果生。種現在有。業是曾有。果當有也。論。若執實有過去·未來。牒有部計出不成因果過也。論。則一切時至有何功能。第一業無用過也。論。若謂能生至其理自成。第二摺宰谶^也。
論。若一切法至能生功能。第三無因用過也。論。又應顯成至有必不滅。第四同外道過也。論。若謂能令果成現在。牒救也。救云。雖一切法一切時有。然非一切法一切時現在。令法現在是因作用。論。如何令果成現在耶。經部重問有部也。
論。若謂引令至餘方所。牒計也。論。則所引果其體應常。第一過也。論。又無色法當如何引。第二過也。論。又此所引應體本無。第三過也。論。若謂但令至其理自成。第四失宗過也。已前諸難。正理論中皆悉有救。恐煩不述。論。是故此說至非為善說。總結有部非也。論。若欲善說至所說而說。示善說相也。論。經如何說。有部問也。論。如契經言至而說有言。經部引經答也。論。若去·來無至及離繫耶。有部難也。經說去·來有能繫所繫。如何說無。論。彼所生因至得離繫名。經部答也。過去煩惱熏相續中有其種子。即此種子是過去果未來世因。有彼果故言有過去。有彼因故言有未來。能繫煩惱。能緣去·來。煩惱有故說有去·來。非實有體。所繫俊隆kS眠種子斷故得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