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俱舍论疏 >

第79章

俱舍论疏-第79章

小说: 俱舍论疏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婆沙與正理論此論別者。入行次第。五停心後。別緣念住後。起總緣入於煖法。於此中間修三義觀。及七處善。兼緣起等。將入煖時從總念入。婆沙以念處重故。舉先念處不舉後也。此論略故不述中間。正理少具兼說三位。故此三論。義不相摺
    論。修此觀已生何善根。已下第四明煖等四善根。即七方便中後四方便。就中。一明善根體等。二明善根差別。三明勝利。四明轉趣五明修果久近。此三行頌明體等也。
    論曰至名為煖法。明從總相生煖法也。此從思慧或修慧生。故正理論云。若有先離欲界染者。依色界攝修所成慧。厭患生處欣樂涅槃。多厭行俱作意。次第能引異類煖善根生。諸有先時未離欲染。依思所成慧。引煖善根生。論。此法如煖至故名為煖。釋煖名也。無漏道諦猶如於火。燒煩惱薪。至此位初得火前相故名為煖法。
    論。此煖善根至十六行相。明諦行也。以時長故。而能具觀四拢B境。及十六行。准減緣中。此觀四諦。於一一諦觀四行已方易諦也。又正理論云。是總緣共相法念住差別。共法念住。雖緣有漏觀為苦空無常非我。初位先起苦四行相。後觀集諦。於理無摺U摗S^苦拢B至如後當辨。此列十六行相名也。正理論云。然諸煖法雖緣四諦。而從多分說厭行俱。以起彼時蘊想多故。准此論文。在煖位時偏觀苦集。論。此煖善根至更立異名。此明從煖入頂位也。正理論云。行者修習此煖善根下中上品。漸次增進。於佛所說苦集滅道。生隨順信觀察諸有。恒為猛盛焰所焚燒。於三寶中信為上首。有修所成順決擇分次善根起。名為頂法。是總緣共相法念住差別。
    論。動善根中至說名為頂。釋頂名也。於中有二。一以退墮動善根中勝故名頂。如人頭頂。二以進退兩際名頂。猶如山首。故名為頂。正理論云。頂聲顯此是最勝處。如吉祥事至成辨時。世間說為此人至頂。動善中勝故名為頂。論。此亦如煖至十六行相。明觀諦行相同前煖法。論。如是煖頂至唯法念住。雙明二善。初安足時行修。唯雜緣法念住也。正理論云。初安足時唯法念住。後增進位四皆現前。述曰。別緣觀劣不能易位。總觀力勝能易位故。由斯初位皆法念住。論。以何義故至四拢B跡。此即是釋初安足也。論。後增進時具四念住。釋安足後。下·中·上中。或唯觀色。或唯觀受。或復總觀。皆無遮也。論。諸先所得至欽重心故。此釋曾得不重起也。正理論云。以勝加行引此善根。故已得中不生欽重。然此頂法雖緣四諦。緣三寶信多分現行。論。此頂善根至名為忍法。此釋從頂生於忍也。論。於四諦理至名為忍法。釋忍名也。前位善根於四諦理亦能忍可。此最勝故偏立忍名。又於前位雖又忍可。有退墮故。此位無退。偏得忍名。問若爾第一亦應亦忍。正理論云。世第一法雖於拢B亦能忍可。無間必能入見道故。必無退墮。而不具觀四拢B理。此具觀故偏得忍名。故偏說此名順諦忍。
    論。此忍善根至與前有別。此明念住通局別也。正理論云。此與見道漸相似故。以見道位中唯法念住故。論。然此忍法至相鄰接故。此明三忍境不同也。下·中忍具觀上下八諦各具四行。上忍唯欲苦諦一行一剎那也。論。由此義准至無簡別故。類釋。煖頂具觀八諦十六行相。以此三位無簡別故。論。謂瑜伽師至名中忍位。釋。漸減行。及減所緣。至唯緣欲苦諦一行二剎那前。名中品忍。准此論云於色·無色對治道等。一一拢B行相所緣。漸減漸略。故知下忍緣上·下八諦各具四行相。減色·無色道拢B下一行已去。名為中忍。減道行盡名減所緣。次減欲界道下行已。乃至欲界苦下三行各減行所緣已。唯一行二念名為中忍。婆沙第五云。復次以忍位中。或時以十二行相觀察拢B。或時以八行相觀察拢B。或時以四行相觀察拢B(解云。或時十二行者。除道諦四行。或時八行者。除滅道各四行。或時四行相者。除·滅·道·集各四行相。又釋或時十二行者。四諦各除一行。或時八行者。四諦各除二行。或時四行者。四諦各除三行。准七處善第二遍觀色等除道。以此文證。前解為勝。若依後釋即無文證。准正理文。七處善在總相念前。准婆沙一師云。在見·修道。又婆沙云。七處善觀色有四智。法類苦俗。又准婆沙有漏智觀諦總名俗智。無漏智觀諦名苦集等。准上文諦七處善通有漏。無漏也)婆沙一百九十云。問何等補特伽羅依空行入見道。何等補特伽羅。依無願入見道。答若見行者依空行入。若愛行者依無願入。唯除菩薩。雖是愛行而依空入(解云。見行者我故依空入。愛行人著有故依苦·無常入也。菩薩悲心多故名為愛行。為化眾生不厭有也)。又見行人有其二種。著我見者依非我行入。我所見者依空行相入。諸愛行人亦有二種。我慢增者依非常行入。懈怠增者依苦行相入(解云。別知身無常不自恃起慢。若知其苦相。精進求出也)。西方德光論師。解減行云。上下八諦各四行相。如名次第擬儀相當皆相繫屬。如於後時應以欲界苦諦下無常行相入見道。者。於自諦下從後向前。先除非我。次空。後苦。若以苦行擬入見道。先除非我。次空。後無常。若以空行擬入見道。先除非我。次苦。後無常。若以非我擬入見道。先除空。次苦。後無常。除欲苦諦四行既爾。除上道諦四行亦然。餘准此例。恐繁不具。德光所解事太繁雜。既無論文。何理知定相繫屬耶。如我見增者。為治我故起非我行者。何別理於滅等下。偏起離等行。先觀滅等諦耶。今為一釋從聞思觀四諦時。於一一諦皆具四行。如名次第於上道諦等。後起者先滅。先起者後減。我見增者偏起非我。自餘三行隨次而減。中·上忍·及第一法同此一行。即以此行入於見道於理無摺U摗拇宋粺o間至不相續故。明從中忍生上忍也。論。上品忍無間至唯一剎那。明從上品忍生世第一法。及明世第一與增上忍緣行相同。
    論。此有漏故至世第一法。此釋名也。
    論。有士用力至故名最勝。釋妨難也。婆沙第三云。。此心·心所於餘世法為都勝故說名第一。為分勝故名第一耶。設爾何失。若都勝故名第一者。此豈能勝現觀邊世俗智。然現觀邊所修世俗智是見道眷屬。見道慧力殊勝。此法不爾。又此豈勝雜修靜懀АH槐说戎良八猩2还伯惿4朔ú粻枴S执素M勝初盡智時所修善根。然修彼時離一切障。所依清淨。此法不爾。又此豈勝空空無願無願。無相無相。三三摩地。然彼尚能厭惡拢馈r於有漏。此法不爾。若分勝故名第一者。煖·頂·忍等應亦名第一。各勝彼彼下位善根故。有作是說。此法都勝故名第一。然約能開拢篱T說。非據一切。謂現觀邊世俗智等。雖有如前所說勝事。然皆無力開拢篱T。此法獨能。是故都勝。或有說者。此法於餘一切事勝故名第一。謂現觀邊世俗智等所有勝事皆由此成。所以者何。彼諸勝事若無此法開拢篱T體尚不修。況有勝有。要由此法開拢篱T方修彼體乃有勝用。彼諸勝事既由此成。故此於餘一切事勝。有餘師說。此法分勝故名第一。問若爾煖等應亦名第一。答彼於二分中俱非最勝故。謂世善法總有二分。一依異生。二依拢摺J赖谝环ākm於拢呤浪字堑炔幻顒佟6懂惿蒙浦薪宰顒俟省K元毩⒌谝环ㄒ病o評家也。問若爾未來修者。不能為等無間緣引拢郎堑谝弧4鹌派车诙啤1穗m不作等無間緣。而能隨順已起得故。譬如苾芻與僧欲法。諸餘僧事亦得成立。問世第一法隨轉色·心不相應行。彼既不作等無間緣。云何得名世第一法。婆沙第二答云。彼雖不作等無間緣。而能隨順。由彼與此心·心所法。一起。一生。一滅。一果。一等流。一異熟。親近故。論。如是煖等至重現前故。此出體也。取俱有法。然除彼得。婆沙第三云。問何故沙門果得是沙門果。而世第一法得非世第一法耶。答沙門成就所顯故。沙門果得是沙門果。世第一法等無間緣所顯故。彼得既非等無間緣。亦不隨順如彼生等故。彼得非世第一法。煖頂忍得亦非煖等。勿得拢阎噩F前故。有說得亦是世第一法。有餘師說。彼俱起得是世第一法。評曰若彼俱起。若後起得。一切皆非世第一法種類同故。煖等亦爾。是故初說為善。問何故世第一法生等。是世第一法而得非耶。答生等與彼同一果。相隨行不相離。常和合無前後。相與所相未嘗相離。由此亦是世第一法。得與彼法不同一果。不相隨行。性相離不和合。或前或後。得與所得有時相離。譬如樹皮或時離樹。是故得非世第一法。煖頂忍得亦復如是。正理論云。然以見諦不許煖等重現在前。已見諦者。加行現前成無用故。今為一釋。前果非是後向道攝。向後起得不摺砉省湹仁潜寺}道加行。道後起煖等是摺砉省S值寐}不捨煖。果後起煖過。得果捨前向果後無向得。論。此中煖法至未來。四明煖最初行得二修行相多少。於最初位進善根故。於三諦唯雜緣法念住。得修通總·別觀故修四念住。修自諦行相故通四行也。不傍修故無十六行也。於滅諦唯不雜緣法念住。無身·受·心故。二修唯法念住。不傍修故不修餘諦四念住也。論。由此種姓至方能修故。釋不傍修所以。言同分者。謂同諦也。論。後增進位至未來十六。明煖增進位行得修也。三諦皆有色受心法故。非初易位。容現別觀色受心等故。云隨一念住現在修也。雖能傍修餘諦念處。數不過四故言四也。隨一行現在修未來十六者。以傍修餘諦也。緣滅諦無餘念住故。法念住現在修。傍修餘諦故未來四也。行修初後皆同法念。論。由此種性至亦能修故。釋得傍修所以。如文可解。論。頂初安足至未來十六。明頂初入位也。初進異位故行修唯法念。進位不簡行故。隨一行相修。未來四及十六者。許傍修故。四諦同故合說也。論。後增進時至未來十六。明增進位許別現也。隨一念處現在修。未來四等如煖中釋。三諦不同故別釋也。論。忍初安足至未來十六。明忍位也。婆沙一百八十八云。問何故忍初及後皆法念住。答以忍近見道故相似見道(述曰。然一切皆似見道)。論。然於增進至不修彼行相。明中上忍隨所減緣不修彼行。正理釋云。謂具緣四。具修十六。若緣三·二·一。如次修十二·八·四。論。世第一法至似見道故。明世第一修行多少也。似見道故。無異分修故。不修餘行故。婆沙云。問頗有住一剎那頃。當得世第一法非彼所緣耶。當得彼所緣非世第一法耶。當得世第一法及彼所緣耶。不當得世第一法及彼所緣耶。答有住增上忍時應作四句。且依未至定入正性離生者。住增上忍時當得世第一法。非彼所緣者。謂未至定所攝世第一法中。除緣當現在前所依世第一法。諸緣所餘境世第一法。當得彼所緣非世第一法者。謂上五地所攝世第一法中。緣當現在前所依世第一法。當得世第一法及彼所緣者。謂未至定所攝世第一法中。緣當現在前所依世第一法。不當得世第一法及彼所緣者。謂上五地所攝世第一法中。除緣當現在前所依世第一法。諸緣所餘境世第一法。如依未至定餘五地亦爾(述曰。此說得修世第一法。有緣不同。若行修者必總緣也。所依者世第一法所依身也。是欲界身故亦是所緣。亦當得也。所緣者即是欲界一切有漏法也。於中若是所依即亦是當所得。自餘所緣皆非所得。諸世第一法若同地等皆得修故。諸異地等決定不得也)。問頗有成。就世間第一法不成就彼離繫得耶。答應作四句。成就世第一法。不成就彼離繫得者。謂若依此地入正性離生彼未離此地染。成就彼離繫得不成就世第一法者。謂若依此地入正性離生彼命終生上地。成就世第一法。亦成就彼離繫得者。謂若依此地入正性離生。彼已離此地染不命終生上地。不成就世第一法亦不成就彼離繫得者。謂若未能入正性離生位有餘依彼有漏離繫得作如是言。問頗有拢摺3删褪赖谝环ú怀删捅穗x繫得耶。答應作四句。成就世第一法不成就彼離繫得者。謂若依此入正性離生彼未離此地染。成就彼離繫得不成就世第一法者。謂若依此地入正性離生。彼命終生次上地。成就世第一法亦成就彼離繫得者。謂若依此地入正性離生。彼已離此地染不命終生上地。不成就世第一法亦不成就彼離繫得者。謂若依此地入正性離生。彼命終超次上地生餘上地。有餘依一切世第一法。及彼一切離繫得。作如是言。問頗有成就世第一法不成就彼離繫得耶。答應作四句。第一句者。謂若依未至定。或初靜懀Аlo懀е虚g入正性離生。彼未離初靜懀尽5诙湔摺V^若依此地入正性離生。彼命終生上地。若未得世第一法生欲色界已離初靜懀炯吧諢o邊處。第三句者。謂若依此地入正性離生已。離初靜懀静幻K生上地。第四句者。謂除前相。
    論。已辨所生善根體相。下三頌第三明善根差別。論曰至決擇分名。此第一問也。
    論。決謂決斷至四諦相故。答決擇名也。由諸拢滥軘嘁晒拭麨闆Q斷。以能分別四諦相故名為簡擇。即諸拢烂麤Q擇也。
    論。分謂分段至決擇分名。此釋分名。一切拢澜悦麤Q擇。此所順者。唯是見道故言分也。是故此名順決擇分。論。此四為緣至順決擇分。釋順名也。此四為緣引決擇一分。亦能順益決擇一分故。故此四種得順彼名。論。如是四種至等引地故。此即第二三慧分別。近見道故非聞思也。
    論。四中前二至獨是上品。此即第三各隨一義以分品也。如文可解。論。此四善根至遍知斷故。此即第四明依地也。此四善根修慧為體。是見道眷屬。欲界無修故。無色界無見道故。所以不通欲界無色。又無色心不緣欲故。欲界先應遍知斷者。更釋無色無見道也。以欲先應遍知斷故。見道必先緣欲界。無色不緣欲故無見道。所以欲界先遍知斷。正理論云。於三界中彼最粗故。論。此四善根至增背有故。第五明果也。此門在頌無文。因明依地便釋異熟。論。或聲為顯至及欲七地。釋頌中或七字也。論。此四善根至除北俱盧。第六明依身別。所以善根唯依九處。正理釋云。唯依欲九身。容入離生故。
    論。前三善根至一剎那故。此第七明初·後起正理論云。有餘師說。若於先時曾已修治此四加行。彼於天處皆得初起。然無評也。婆沙第七云。問何故天中不能初起。答彼處無勝厭離等作意故。問惡趣中有勝厭離等作意。何故不起此善根耶。答惡趣中無勝依身故。若有勝厭離等作意。亦有勝依身者則能初起。人中具二故能初起。論。此四善根至非擇滅故。此即第八明男·女得別。正理論云。此四善根唯依男·女。前三男·女俱通得二。第四女身亦得二種。勿後得男身不成煖等故。依男唯得男身善根。拢D至餘生亦不為女故。煖頂忍位容有轉形故。二依善根展轉為因性。世第一法依女身者。能為二因。女得拢讶萦修D得男身理故。婆沙第七云。問此煖·頂·忍·世第一法依何身起。答依男·女身。問依女身得女身所起煖。為亦得男身所起煖耶。答得。如得煖。得頂·忍亦爾。問依男身得男身所起煖。為亦得女身所起煖耶。答得。如得煖得頂。得忍亦爾。女身於女身所起煖亦得。亦在身亦成就。亦現在前。於男身所得煖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