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舍论疏-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矸帧.愂焐珨嗌牙m生。迦濕彌羅國諸論師言。飽時彼亦不斷。飲食障故不可覺知。飲食消已還可覺知。問異熟者為善不善。答與雜心同。婆沙一百二十七云。不由大種偏增故生滑等。但由大種性類差別。有生滑果。乃至。有生渴果。有餘師言。水火增故滑。地風增故澀。火風增故輕。地水增故重。水風增故冷。風增故铮;鹪龉士薀o評家。今詳。二義兼有。雜心論云。铮省;蚴巧茍蟆V^富者铮适巧茍蟆X氄唢|渴是不善報。問铮屎翁幋蠓N所造。有說腹邊大種所造。有餘師說遍身大種所造。於铮蕰r遍身惱故。正理論云。餘所未說悶力劣等攝在此中。故不別說。悶不離滑。力即澀·重。劣在輕軟。輕性中攝。如是其餘所樱N類。隨其所應十一中攝。准此十一樱鼣z一切樱M。乃至。火風界增故生輕性。故死身內重性偏增。水風界增故生於冷。由是亦說此所生悶。若爾云何言不離滑。隨一一增。此無有過。或復悶者是滑差別。非唯滑性。應知此因亦有差別。是故滑性。或因水風界增故起。或因水火界增故生。所以二言無相摺АU摗4酥幸颜f至諸識亦爾。第六明生識總別也。文中有四。一結前述正義。二述婆沙異說。三問答分別。四生識前後。此即初也。已說多種色處者。五根五境十處不同名為多種。五識取境皆通總別。是婆沙一百二十七評家正義。論。有餘師說至十一樱稹5诙銎派钞愓f。此論二說中後說為正。
論若爾五識至非自相境。第三問答分別。先問。後答。此即問也。論。約處自相至斯有何失。答也。五識身等。非緣十二處中共相如無常等。同一處中體事不同。非唯緣一。論。今應思擇至何識先起。第四生識先後。先問。後答。此即問也。
論。隨境強盛至令相續故。答也。境若均平舌識先起。由食欲引起身。令展轉相續。持食入口欲取舌味故。境若均平先應覺味。此就多分。若為知冷煖即合先覺於樱=裨斎【诚柔崧杂伤木墶R挥勺饕獠煌6筛忻髅痢H删秤袕娙酢K挠删秤行隆づf。
論。已說根境至今次當說。自下一頌釋無表色。論曰至不亂有心。此釋頌也。文中有五。一無表位。三無表相。三無表性。四無表因。五無表名。此即是釋無表位也。亂心者謂此餘心者。善無表。以善心為此。以不善無記心為餘。不善無表。以不善心為此善無記心為餘。正理論云。不善無記名亂心。餘心名不亂者。就善無表說也。無心者謂入無想及滅盡定者。正理論云。無想滅定名無心。此能滅心故。雖更有餘無心果位。而無表色非所隨流。故無心言不攝於彼。等言顯示不亂有心者。等言。謂通兩處。謂亂心等。及無心等。亂心等。等取不亂心。無心等。等取有心。正理彈云。又謂等言通無心者。此言無用。前已攝故。亂心等言已攝一切餘有心位。第二等言復何所攝。經主應思。述曰。無心是無心位。亂心等言。等不亂心。除此二外。更有何心。須無心等等也。此等。應於一處安也。經主應思。或謂後等攝不亂心前無用者。此不應然。無容攝故。何容後等攝不亂心。遮言。理於相似處起。乘無起等。理不及餘。故非全攝。述曰。既乘無心下起等。理不及不亂心餘。故非全攝。或可。亂心言成無用。述曰。無心等。已等一切有心。何用亂心。故言亂心是無用也。又應簡言唯淨無表。於無心位隨流。非餘。述曰。入無心定。理合一切不善無表皆捨。不可言在無心位也。於自釋中亦不簡別。故於此理經主應思。安慧救云。亂心·不亂說其散位。亂心等取不亂心。散自相似。無心有說其定位。無心等取有心。定自相似。故此等言通於兩處。論。相似相續說名隨流。此第二釋無表相也。述曰。無表體性。相似相續唯善不善。有人云。。相似者。謂與表業及心。性相似隨流。非也。
正理彈云。今謂。經主於此頌中不能具說無表色相。以說隨流名無表故。彼自釋言。相似相續說名隨流。非初剎那可名相續。勿有太過之失。是故決定初念無表。不入所說相中。又相續者。是假非實。無表非實失對法宗。又定所發。亂無心位不隨流故。應非無表。若言不亂有心位中。此隨流故無斯過者。淨·不淨表業。應有無表相。俱舍師救云。言相續者或以前續後。如初念無表。或以後續前。如後念無表。或續前後。如中間無表。故初及後皆名相續。設有無表唯一剎那。相續類故亦名相續。故入阿毘達磨云。亦有無表唯一剎那。依總種類故說相續。此無表體即名相續。實體相續。如何是假。又定無表雖復非遍四位中行。名無表者。四位之言。隨應而說。非言無表皆遍四位。如定俱無表有心位行。不善無表亂不亂心位行。若散善無表通四位行。汝立無心亦為一位。定俱無表豈得行耶。表業為難亦為非理。期心一發。任呦嗬m彼位中行是無表相。表雖心發。心斷即無。而非任摺9什怀衫U撋婆c不善名淨不淨。此第三述無表性也。必假強表方能發故。不通無記。論。為簡諸得至大種所造。此第四述無表因也。得雖四位。相似相續與無表同。非四大造。與無表異。即以造因。簡於諸得復言大種所造。論。毘婆沙說至五種因故。引教證造是因義也。論。顯立名因至故名無表。此第五釋無表名也。頌文略故但言由此。成業論云。何故名表。此能表示自發業心令他知故。頌文云。外發身語業。表內心所思。譬如潛淵魚鼓波而自表。頌言由此者。為顯由無此表義故名為無表。論。說者顯此是師宗言。顯上說無表相。是薩婆多師宗說也。正理論云。說者顯此是餘師意。經主。不許如是種類無表色故。論。略說表業至名為無表。此略結上無表體也。
論。既言無表至大種云何。自下兩頌。因論生論。明四大也。文中有二。初一行頌明真四大。第二行頌述假四大。此第一明真四大也。論曰。至故名為界。長行釋也。文中有四。一釋界義。二釋大種義。三釋業義。四釋性義。此釋界也。以二義釋界。一能持自相。二能持所造。同顯宗論第三釋也。顯宗第一釋云。一切色法出生本故。亦從大種大種出生。諸出生本世間名界。如金等□名金等界。第二釋云。或種種苦出生本故。說名為界。喻如前說。論。如是四界至大事用故。第二釋大種也。大即種故名大種也。是持業釋。顯宗論云。或能顯了十種造色。是故言種。由此勢力彼顯了故。所言大者。有大用故。言大用者謂諸有情根本事中。如是四大有勝作用。依此建立識之與空。此論釋種云一切餘色所依性故。云何作所依耶。婆沙一百二十七有說在下為因所依法應爾故。問若爾。於逼近色可說能造。於隔遠者云何造耶。答不說一樹所有大種。都在其下造諸造色。但說一樹分分。皆有大種在下造色在上。有作是說。相雜而住。大種在外造色在中。問若爾。應斷截時見有孔隙。猶如斷藕。答雖有孔隙而不可見。以諸大種非有見故。所見孔隙是造色故。正理論云。何故名種。云何名大。種種造色差別生時。彼彼品類差別能起。是故言種。准正理文。即是令造色種類不同而得生起。名為種也。婆沙云。大德說曰。虛空雖大而非種。不能生故。餘有為法雖能為種。而體非大。相不遍故。體寬廣故等者。以三義釋大也。體寬廣者。一切色聚之中具有堅等性故。或於地等增盛聚中形相大故者。此假四大。如大地大海大火風等。或起種種大事用者。其內四界為有情本。外水火風成壞世界。地以能持。正理論云。虛空有大而無種義。種與能生名差別故。有說。虛空亦無大義。體非色故。造色及餘有為非色。性能生故。名種無上二義故非大種。大種二義互不成故。述曰。虛空無種。造色及餘非色法無大故。由此。大種唯四不增不減。毘婆沙者作如是言。減即無能。增便無用。故唯有四。如床四足。述曰。減即造色不成。增又無用。論。此四大種能成何業。已下第三釋業。文中有二。一問。二答。此即問也。論。如其次第至熟長四為業。已下答也。答中有三。一舉頌略答。二釋頌文。三逐難重釋。此第一也。論。地界能持至風界能長。第二釋頌文也。
論。長謂增盛或復流引。此逐難釋。增盛者。如長小成大。體增盛也。流引者。謂轉至餘方如水流等。體不增也。論。業用既爾自性云何。第四釋自性也。文中有二。一問。二答。此文問也。論。如其次第至故名為動。答也。四文如上可知。論。品類足論至故亦言輕。釋摺囊病U碚撛啤oL界若以動為性者。何故。契經及品類足論。皆言風界謂輕等動性。復說輕性為所造色。說動為風。輕為造色是顯自相。輕為風者舉果顯因。輕是風果故。豈不火界亦是輕因。以說火風增生輕故。雖有是說而火不定。若有輕性火增為因。是處必有增盛風界。或有輕性風增為因。而其中無增盛火界。如葦等花飄舉輕性。此中火界若增盛者。其中應有熱樱傻谩S纱孙L界遍為輕因。故別舉輕偏顯風界。然地等相易可了知。故不須說重等果顯。對堅等三。動難了故。此中舉果顯因。輕八轉聲中業聲。八轉聲者。一體。謂直詮法體。二業。謂所作事業。三具。謂作者作具。四為。謂所為也。五從。謂所從也。六屬。謂所屬也。七依。謂所依也。八呼。謂呼彼也。依聲明法凡呼諸法。隨其所應有八轉聲。此中說輕為風業者。是舉果顯因之業用也。非如餘業聲之所表也。如言刀割等。能割離刀無別體也。
論。云何地等地等界別。自下一頌。第二明假四大。論曰至表示風故。此之假地水等。實四境成隨世想立故唯說色。世間但識顯形地故而不知是四境共成。亦不知有堅等四界故。但於形·顯立地·水·火名。世間亦有知動是風。亦有於黑團等色謂為風故由此於風有二種釋。文顯可解。問假地等中亦有香等。因何但言形顯為體。答地等雖有四境合成。世假地想。於色處起。如觀四大。唯觀於色不觀香等。以色離境。可示在此在彼處故。聲非恒有。三境合知。故論不說。論何故此蘊至說為色耶。問色名也。上來釋五根五境無表為後。皆是色蘊。釋色既了。須識色名。故今問起。論。由變壞故。答也。文中有二釋。一為壞。二變礙。就前釋中文有三段。一略標。二引文證。三問答。此文初也。論。如世尊說至惱壞如箭中。第二引文證也。變壞即是可惱壞義。引法救義品中頌證。可知。婆沙三十四云。釋迦菩薩為多求王貪海外國故說此頌。廣如彼說。婆沙九十七云。問變與壞有何差別。答變者。顯示細無常法。壞者。顯示粗無常法。云云多釋。問今此中釋。變壞名色同婆沙釋變壞不。答此不同也。變即壞也。如說變礙礙即變。故不可有礙而無變有變而無礙也。論。色復云何欲所惱壞。此第三問答也。此是其問。論。欲所擾惱變壞生故。答也。正理論云。此中色蘊何緣名色。善逝。拢糖艺f變壞故名為色。此說意言。苦受因故。有樱鼘省?赊D易故。名為變壞。由變壞故說名為色。苦受因者。色有變壞能生苦受。如義品言趣求欲等。有樱鼘φ摺J值人|色便變壞。是有對礙可變壞義。可轉易者。如牛羊等身可轉易。是可轉變及貿易義。由可轉易故名變壞。云何色法可轉易耶。謂異相生故名轉易。或能表示宿所習業。故名為色。如契經說。此摩迹拧K蘖暷苷袗盒紊珮I。謂多忿恨。或能表示內心所有。故名為色。如契經說。具壽。汝今諸根凝悅。定證甘露。豈不此說。唯就有見有情數色訓釋色詞。唯此能表宿所習業及內心故。若爾。無見非情數色。應皆非色。無斯過失。唯色聚中有此義故。不說諸色皆能表示。且於一切非色聚中無能表示。故此釋詞理得成立。如契經說業為生因。此說諸生皆因於業。不言諸業皆是生因。今不應難業非生因便為非業。若不爾者。善逝訓詞亦可為難。非一切色皆變壞。故世尊且據有對礙色說如是言。有變壞故說名為色。
論。有說變礙故名為色。第二釋也。色可變。有礙可變。謂可變壞故。有礙。謂有礙用故。論。若爾極微至無變礙故。難也。論。此難不然至變礙義成。釋也。五識依緣皆應積集。故無現在獨住極微。由恒積集故有變礙。然正理第二有兩說。一說同此論文。又一說云有說。亦有獨住極微然有變礙。而不發識。五識依·緣要積集故如立極微。雖無方分亦無樱鼘Α6S極微有礙有對有障用故。應知變礙義亦如是。論。過去未來應不名色。難也。現在眾微集。變礙義可成。過未眾微散。應不名為色。論。此亦會當知至如所燒薪通也。過去會礙。未來在法當礙。諸不生法是彼礙類。如所燒薪論。諸無表色應不中色難。無表色無變礙故應不名色。於中有二釋。論。有釋表色至影亦隨動。是初釋也。論。此釋不然至影必隨滅。論主述婆沙破也。正理不許此破云。有不定過。如父工匠種等滅時。子·堂·芽等不隨滅故。正理破比釋云。此不應理。隨心轉色不從表生。應非色故。論。有釋所依至亦得色名。第二釋。從所依大種得名也。
論。若爾所依至應亦名色。此難也。於中有二釋。一依親疏釋。二共不共依釋。
論。此難不齊至助生緣故。此親疏釋也。
論。此影依樹至四大種故。論主與出摺谑б病U摗TO許影光至未為釋難。此縱釋破也。前不許寶與光為依破。後許為依義不同破。正理救云。此言意顯影等大種。樹等大種為所依故。所以者何。影等大種生住變時皆隨彼故。此影光言。意表總聚。非唯顯色如樹寶言。是故影等顯色極微。依止影等大種而轉。影等大種復依樹等大種而生。故於此中無不順過。正理救縱云。此難不關毘婆沙義。能依所依許俱滅故無表所依大種若滅。能依無表未嘗不滅。初念無表。可與所依大種俱滅。第二念等無表云何。第二念等大種若無。其無表色豈得現有。雖此位中非無大種。而彼大種非此所依。非生因故。奇哉如是善解對法。豈不非唯生因大種。望所造色能為所依。然更有餘四因大種。望所造色許為依故。若彼所依大種滅已。能依無表猶不滅者。拢鸁o色。無漏無表既許成就應得現前。生·依二因大種滅已。無漏無表雖成不行。故知欲界無表行者。定由所依大種不滅此若不爾彼云何然。由此諸師咸作是說。諸所造色有二種依。一生起依。二力轉依。拢鸁o色由力轉依大種無故。無漏無表雖復成就而不現行。已上正理引例釋。今破正理。無色界中雖成下地無表而不行者。以必不起下地定故。若謂以無依因大種生·第·四定成下五地無漏無表有依因大。此豈得生上起下無表耶。然眼等識。所依五根雖有變礙。而不成色。由彼種類有別異故。有識種類不依於色。唯五識身依色而起。六識皆用意為所依。無色界中意亦可得。乃至。又理不應六識自性。一法種類亦色非色。無有無表不依色生故。應所依有變礙故。能依無表亦得色名。述曰。一切識依意。雖一分識亦依於色。故不名色。無表一切依色。故名色也。又言色者。如牛孔雀。依少分類以立想名。非無差別。不應為難。述曰水牛名地眠。孔雀名地叫。非一切時眠叫又如世說急食急行故名為馬。而非一切。雖無彼德而似彼故。種類義成。但隨少分建立名想。此亦如是。由此即釋。定不生法。住色相故亦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