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命的思考艺术-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君子;我们至少应抱着「虽不能至;心响往之”的态度;但真小人却摆明车马做小人;还要以此沾沾自喜。真就是不折不扣;真小人就是不折不扣的小人;这有什么值得沾沾自喜的呢?
至于小男人;则自认窝囊;譬如卖友求荣而不觉羞耻;又如跟女人争「的士”;跟老弱妇孺抢座位;或在公众场合做了尴尬事(比方不小心打破了百货公司的镜子)就不敢面对众人;却转身去埋怨、指责身旁的伴侣。。。。。。这类行径跟母亲教我的道理恰恰背道而驰。母亲常说:「鬼佬(洋人)讲Lady first;很对。”「要让老弱妇孺。”
「大欺负小;非大丈夫也。”「男人打女人;非男人也。”「推卸责任;非好汉也。”妇女解放分子或会指责这些说法有部分包含了男性自大的思想;有封建落后的意识。但我认为那不是男性自大;而是骑士精神;不是封建落后;只是不合潮流吧了。
除了自认窝囊之外;小男人还自认庸陋;拒绝长进:拒绝扩阔思想的视野;拒绝提升生命的境界。这是自甘卑下;同时又像患了自闭症的精神病人;实在可悲可叹。对于缺乏思考方法训练的人来说;真小人和小男人有一套相当厉害的武器;那就是「老土”、「高调”、「s e l l ”(推销)、「扮演”。。。。。。这套字眼的滥用。别人一讲理想;他们就说那是「老土”、「高调”。任何人提出深刻的思想或实践高贵的行为;在他们口中都被说成是「sell ”自己;或说成是「扮演”角色而已。比如释迦说法、耶稣讲道、爱因斯坦发表相对论;都被说成是「sell自己的一套”。又如苏格拉底、文天祥等不朽人物从容就义;却被描述成为「扮演烈士的角色”。
真小人、小男人在心底里大概也会因自己的肤浅狭隘而感到自卑的;于是就用那套字眼来维护自尊;以此作为「自我心理防卫”的保护罩。但只要稍有语理分析的训练;要拆穿那保护罩的诡辩性就毫无困难。其诡辩性在于硬把不能称为「sell ”的做法称为「sell”;硬把不能叫做「扮演”的行为叫做「扮演”(文天祥「是”烈士;不是「扮演”烈士)。。。。。。也就是令「s e l l ”、「扮演”等字眼或概念的用法不当地膨胀;犯了「概念扭曲”的毛病。
目前小男人意识和真小人意识在社会上大行其道;但刚才的一小段分析批判已足够将这些意识的保护罩刺破。
与这类意识相反的是自强不息的精神和骑士精神;我们可以将这两种精神合称为「大丈夫精神”。
十、浮浅时代与空谷之旅
周 :与大丈夫精神对立的小男人意识和真小人意识;涉及流行观念和社会风气。从更宏观的角度着眼; 你对整个世界的时代风气或文化趋势有什么看法呢?
李:素无研究;仅有大略印象;粗疏得很。我觉得今天已难见有「精神的贵族”;而「优雅时代”亦已随风而逝。现代社会趋向于大众化、平庸化、肤浅化。人们思想懈怠;灵性枯萎;不了解深刻和高贵。要了解深刻的东西;须有一股透入深层的劲。现代的舒适社会容易使人丧失这种劲要体验高贵的事物;须有一颗纯朴的心。现代人的复杂机心无法了解什么是高贵。大多数人只能接受浮浅的观念、煽情的口号、不经大脑似是而非的「哲理”;以及随波逐流人云亦云的「共识”。这种思想肤浅、感情表面化的现象;大抵与现代传播媒介的特性有密切关系。一般来说;深刻的思想绝不容易透过电台、电视等现代传媒来细致表
达。特别是电视;往往只晓得像蜻蜓点水那样给观众提供即食的「文化快餐”而已。
周:那么你以前为什么又会在电台和电视讲思考方法的呢?
李:可以说是「知其不可而为”吧。不过其后都多次婉谢了这两种传媒邀约讲有关的问题了电台、电视以普罗大众为主要对像;而群众通常都不会有耐性去尝试了解较深的思想内容的。他们一般只能接受公式化的言谈和作品;只能对简陋的感性刺激和情绪煽动有反应;其反应每每表现为一窝蜂的倾向连喜怒哀乐也是一窝蜂的:一窝蜂的赞赏、一窝蜂的责骂、一窝蜂的欢腾、一窝蜂的悲恸。。。。。。。
流行作品的寿命;即取决于群众这种一窝蜂的行径。许多流行音乐只有昙花一现的命运;就是因为流行乐迷的好恶常是一窝蜂的。
面对浮浅时代的浮浅文化;有些人大声疾呼;希望扭转乾坤;我看那恐怕是梦想。有些事情是「不因人的主观愿望而转移”的。尽其在我;尽可能使精英文化得以在文化精英(知识分子)之间流传下去;一脉相承;这才是切实而重要的事。例如诗的精品;永远只能以少数「被选择的心灵”为对像;这是无可奈何的;但也是无须慨叹的。
只要想想那种「为工农兵服务”的口号诗是如何的滥劣、虚假、肉麻;就不难明白「以被选择的心灵为对像”的道理所在了。
总起来说;精英文化就像空谷幽兰。从事创造或传播精英文化的人;不妨以孤高自许;也不用害怕别人讥笑你自鸣清高。此外更须甘于寂寞而切忌不甘寂寞;须知道自己所走的乃是一条只有少数程度较高的人行走的路途。在途经的空谷之中;若偶有相遇;偶有回响;就已是很值得欣喜无限的了。
十一、武质文化观:悍烈精神暨玉碎原则
周:从时代风气转到中国文化;就我所知;你从来不谈中国文化的问题;其实你是怎样看的呢?
李:也是没有研究;仅有一点浮光掠影的印象。依我看;有不少议论千言万语;实质上却不外一句废话或准废话:「中国文化之中好的成分要保留;坏的成分要扬弃;西方文化之中好的成分要吸收;坏的成分要拒斥。”但什么成分是好的?如何有效地吸收?什么成分是坏的?如何有效地拒斥?这才是问题的要害所在我是外行;不谈这个。现在只提一个不为人注意的观点。
关于中国文化的议论;五花八门;暂且统称之为「文质文化观”。我要讲的观点则可称为「武质文化观”。两者不必互相排斥。武质文化观主张培养「悍烈精神”;详细点说就是主张男人要有悍烈精神而女人要有「贞烈精神”(最好是温柔而贞烈)。如果说这个主张有男性中心的意味;我也不会在此辩论。以下只谈悍烈精神。
孟子的思想即有悍烈精神的底子;荆轲、聂政等刺客和秋瑾、文天祥等烈士则在实践上表现了这种精神。日本武士道所要求的武士;亦有悍烈精神。到了近代中国;这种精神开始丧失。时下在电视上常可看到语调嗲、露女儿态的男性;这大概也是一个征象吧。今天满目所见;许多读书人(尤其中年以后)尽属阴柔怯懦的一类。在人民群众之间;亦流行「明哲保身”的懦夫思想。
懦夫总有懦夫的借口;比如「细瓷不应碰缸瓦”、「君子不吃眼前亏”、「留得青山在;哪怕没柴烧”。这些话本身没错;但常被用做「没有种”的遮羞布。针对这点;我主张:在维护重大原则时;细瓷不惜碰缸瓦。举例说明;譬如在繁忙的车站上;有人公然非礼女性;却没有人敢出面制止;那些旁观者事后还振振有词;说「细瓷不应碰缸瓦”。色狼敢公然非礼;正是因为看透了人的这个弱点。我如果遇到这种事情;一定挺身而出;决不会做缩头乌龟。
周:倘若色狼身怀利器呢?
李:别人总有可能身怀利器。如果由于这个可能性而不出手制止;那就永远不会出手制止若因出手制止而送命;自叹倒霉就是了。袖手旁观的人如果讥笑这种死法是「匹夫之勇”;那不过表示他们不知惭愧;怯弱自私吧了。因见义勇为而死;这种行为有极其重要的原则性和先例作用当越来越多人有见义勇为的行动时;公然非礼女性的事就会大大减少;或甚至完全不会发生了。见义勇为的行动每每需要有悍烈精神为后盾。除了这个作用之外;悍烈精神相信还可以对治不少知识分子的病态心理。有类猥琐闪缩、思路纠缠不清的知识分子;想法古古怪怪;性格怯弱多疑;才短心头高;一大堆情意结.这类人往往反省过度;看事情看得太过复杂;喜欢化简为繁;无中生有。遇到不肯反省的学生;我会劝他们多些反省。但遇到过分反省的学生;我就会劝他们思考时要干净俐落;不要胡思乱想;反反覆覆;作茧自缚。善于思考的人绝不是整天翻来覆去不能放下的人。过分反省恐怕是自恋狂或至少是太过自我中心的表现;就是把自己的事情看得太重:太细心注视自己的感觉;注视自己的表现;注视别人怎么看自己。这种人特别喜欢表露自己的痛苦。他们也许真的特别痛苦;因为他们整天注视自己的痛苦。他们管这个叫「深度”;那其实是心理病。诸如此类的病态心理相信可藉着培养悍烈精神来对治。实情是否如此;则有待心理学的研究。不过至少可以这样断言:我从没见过性格悍烈的人有以上所说的那些病态心理的。
最后要讲的是;我认为悍烈精神极有助于防止被奴役。一个「肯拚”的民族;除非心甘情愿;否则对内不会被独裁者奴役;对外也不会被敌人奴役。只要通过教育培养出「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拚命”的观念;建立起「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民族原则(且称此原则为「玉碎原则”);那就没有敌人敢来侵略的了;因为那是绝对划不来的.
周:碰到敌人太强时;你说的「玉碎原则”会不会导致亡国灭族呢?
李:就算玉碎而亡;也自有悲壮庄严在。一个窝囊的民族;纵能屈辱偷生;也是虽生犹死反之;为了重大原则而壮烈牺牲的民族;即使亡了;用一种「玄”的方式来说;其民族精神还是长存天地间的。
但以上只是作了最坏打算的讲法而已。实际上;战争的发动通常基于利害的权衡;无人会愿意发动一场已预知没有收获的战争的。当敌人考虑到我们那种「战剩一兵一卒也不肯投降”的民族性;考虑到我们那种「一到绝境就来个玉石俱焚;两败俱伤;与汝俱亡”的打法时;是不会愿意付出庞大代价去换取一片焦土的。可见玉碎原则其实是非常有效的国防原则。其要旨在于:置之死地而后生。
总结而言;我认为一个民族最重要的是培养起理性地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悍烈的精神。刚才只谈到后者;前者则在我有关思考方法的著作里谈及。当中国人能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表现出悍烈精神的时候;这个民族就露出曙光了。
十二、基点哲学(1 ):事件实在论
周:谈过文化问题后;可以讲讲你的哲学吗?你的哲学发展有哪些阶段呢?
李:大体上既没有发展;更没有阶段。我从小已隐约有些基本的人生观念和形上观念;到大学时期就成了形;构成了我的思想核心;此后可以说始终如一;也可以说是没有发展;毫无进步.
周:你关于思考方法的见解已在多处地方发表过;这里谈谈别的话题;请你介绍一下你的形上观和人生观好吗?
李:不太求严谨的话;可以随便谈谈以下要讲的思想;姑称之为「基点哲学”这种哲学在我的实际生活中是极为切实受用的;它构成了我的人生的思想凭藉。它是基础、起点;由此出发可以接上(至少无碍于我们去接受)古今任何伟大的哲学思想(耶、儒、释、道。。。。。。等等)的全部或局部。现在我要讲的是基点哲学的三个中心环节;其他留待以后适当的时候再谈。
我们可以将人的一生了解为他的全部历史;那是一系列事实的总和。事实是绝对稳固、绝对可靠的。以登山为例来阐明我的意思:当我们登上山顶然后启程回家时;我们会走下坡路;可是「我们曾到过山巅”这个事实是不会在归途中变成虚假不实的。概括而言;一切事实;即一切发生了的事情或事件;都属于永恒的存有;也就是说;是永远真实、永远存在的;不会因为已成过去而变得不真实、不存在。我把这个论断名为「事件实在论”(Event Realism)。
多年前在分析哲学的课堂上;我又将事件实在论叫做Event Point of View(事件观点)。我读大学时所发表的诗之中;有几首即表达了这个观点。这观点的详细论证要用到语理分析;且牵涉到相对论的「时空四维连续域”的概念。这些不打算在此铺陈出来了。这里单单指出建立事件实在论的一个关键;那就是:「物件”是无常的、可毁灭的;但「事件”则是恒常而不可能毁灭的。试比较油画《蒙娜丽莎》(那是一个物件)和「达芬奇创作了《蒙娜丽莎》”(那是一个事件)。《蒙娜丽莎》这幅油画终有一天(哪怕是千万年后)会毁灭;然而「达芬奇创作了《蒙娜丽莎》”这个事件却永远不会毁灭比方一朵花可以被捏碎;但「那朵花在某段时间里嫣然绽放”这件事却是不可能被「捏碎”的。
周:事件实在论有什么重要性呢?
李:有极其根本的重要性;能点出存在的真实;对治虚无的人生态度。几乎人人都会担心将有一天要失去所拥有的东西;因为看来没有任何东西是永恒的。繁华过后;转眼又是荒凉。任何物件都会毁灭;名誉、地位、权力、财富都可能失去;最爱的人也总有一天会离开这个世界;自己的生命也有完结的时刻。一旦认为没有东西能够长存;一切终归无有;人就会生出空虚无常之感;产生焦虑不安之情;觉得一切都像镜中花、水中月;如幻如化;尽是过眼云烟。诗人墨客;伤春悲秋;所伤悲者;就是无物可长留李白说:「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苏东坡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莎士比亚透过Macbeth 说:「Out;out;brief candle!Life's but a walking shadow。。。。。。”这些都含有无可奈何的伤逝之情。但问题是:真的一切皆不可得;无可把握;到头来一场空吗?当曹操写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这千古传诵的名句时;他似乎只看到如同朝露的人;却忽略了「我曾对酒当歌”这件事的永恒不灭性事件一经发生了;就构成了宇宙或永恒存有的一个组成部分。
周:你的说法和佛家的说法是否尖锐对立的呢?
李:并无尖锐对立;不过大家的着眼点确有不同。佛家断言一切因缘和合的「物件”都是「空”的;我则断言一切发生了的「事件”都是「有”的。你如果只见物件的「空”;就易生无常之叹。但如果转一个角度;着眼于事件的「有”;那就可以把握到历史的恒存了。
就以「活过;美过;爱过”来作一申述。基督教的《圣经》说:「人为妇人所生。。。。。。出来如花;又被割下;飞去如影;不能存留。”我们都不能长生不老;可是「我们曾经活过”这一事实却是「长生不老”的(比喻之言;不赘)。又如美人迟暮;绝色不再;然而「她曾是美人”这个事实则是永远不会「迟暮”;永远不会磨灭的。最后一个例子;纵使你最爱的人变了心;或患了失忆症;或者离开了这个世界;但如果你们曾经相爱;曾共同度过一段最快乐的时光;那么就连上帝也无法「抹掉”这些事实;即无法使得已发生了的事件变成没有发生 「事件发生了;并且没有发生”这个命题根本是自相矛盾的换句话说;「两人曾经相爱;曾共同度过一段最快乐的时光”;这些事实是绝对保险、不可能被「取消”或「收回”的。事实一成永成;一在永在。过了一天;就有了一天;直到永远。简言之;发生了的事件是永恒存在于宇宙之中的。
十三、基点哲学(2 ):九一主义
李:基点哲学的另一个环节叫做「九一主义”。
周:这听起来是一个很新奇的名称。
李:这个名称跟我的童年经验有关。我念小学二年级时;考了平生唯一的一次第一。在结业礼中校方宣布我考第一;我还弄不清是什么一回事;坐在两旁的同学就推推拉拉的;把我「逼”了出去。领回来的奖品是一支牙刷和一个漱口杯。那时香港社会还比较穷;对于普罗大众来说;漱口杯是很有用的物品;可用来漱口、喝茶、吃粥、浇水。回到家里;父亲略去漱口杯不提;只是笑我「一定是牙刷仔了;所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