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国内窃密泄密案纪实 >

第23章

国内窃密泄密案纪实-第23章

小说: 国内窃密泄密案纪实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表哥的能量与价值太高了,几年来,李一林为了表哥金富可谓煞费苦心。           3 天后。李一林要起程返回A 市了,他约金富再次来到那间旧房子里面,对金
富发起了第二轮进攻。在李一林的“好言”相劝下,金富无话可对了。看着李一林
花钱的大度,尽管领带生意赔了几万元,也满不在乎的样子,金富对这位表弟产生
了莫名的敬佩和留恋……他,心里矛盾了,想着不如试试看。
  李一林:“表哥考虑怎么样了?”
  金富:“有没有风险?”
  李一林:“这家杂志社是报道大陆消息的,所以要知道一些大陆的内部消息,
要比别的报刊早一些报道才能销路好。在刊登这些内部消息时,他们是摘录着刊登,
别人不会知道消息来自哪里,这样不会有风险。”
  金富:“报酬怎么给?”
  李一林:“根据稿件质量,质量越高报酬越高。”
  在李一林的阵阵攻势下,这位表哥的思想防线彻底的垮了。
  思来想去,在一种侥幸心理的驱使下,在金钱的诱惑下;这位表哥明知道前面
是一个陷阱;但他还是硬向前走了过去。
  一干就是四年多
  李一林见金富答应了为他们服务的要求,便急不可耐地想马上获取一些情报,
于是他第一次以一个境外间谍的身份向金富布置了任务,“搜集有关经济方面的资
料。”而这位表哥为在表弟面前展示自己的诚意,显示出一个党委书记的能量,即
刻到自己的办公室。把单位供领导传阅的两本内部资料   
                     破灭的金钱梦
  郭寒冰
  2002年国庆节前夕,在x 省某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正在进行一个间谍案
件的宣判。审判长洪亮有力的声音震撼着被告人的灵魂:根据被告人陈春财、林玉
芹犯罪的事实、性质、情节和对国家安全的危害程度,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 有关条款,判决如下:被告人陈春财犯间谍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
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被告人林玉芹犯间谍罪,判处有期徒刑6 年,剥夺政治权利3 年,并处没收扣
押在案的个人财产。
  随案移送的作案工具、非法所得予以没收。
  审判长问:“被告人听清楚没有?”
  “听清楚了。”
  审判长又问:“你们是否上诉?”
  两名被告沉默着。他们既为自己犯下难以饶恕的罪行而后悔奠及,又有着减轻
罪责、免受惩罚或减轻处罚的侥幸心理。过了一会儿,他们异口同声地提出了上诉
请求。
  陈春财,男,39岁,s 省某县人,高中毕业后,1980年应征入伍,1983年入党,
1985年转为部队职工,1988年调到x 省一家食品厂任销售部门经理,1994年应聘到
x 省某市保安服务公司下属的物资贸易公司任总经理,1997年至案发前,先后又在
其原部队驻地的两个公司任副总经理。
  林玉芹,陈春财之妻,原为x 省某纺织厂的职工,1994年下岗后随陈到x 省生
活。
  人人都想让自己过得更好,这本来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但世间通往幸福的路
本非一条,陈春财、林玉芹却偏偏选择了出卖情报这条与幸福终点背道而驰的路,
最终将自己带入了罪恶的深渊。
  一念之差,滑进泥沼
  1996年7 月,时任x 省某市保安服务公司下属物资贸易公司总经理的陈春财,
因经营不善等原因,企业濒l 临破产。正在他为今后的路怎么走而发愁的时候,一
个偶然的机会,他在该市公安局一个处长的办公室看到一份关于沿海渔民拿情报资
料到海上和台湾人换钱的通报。他灵机一动,心想,这不是一条赚钱的路吗?处长
办公室资料多,自己又有机会来,何不去试一试呢?就是这一念之差,使他迈出了
充当间谍的第一步。他趁机从处长办公室窃取了公安杂志、公安工作简报、内部资
料等5 份材料,回到公司,然后借着出差的机会,带着材料辗转来到福建省厦门市,
先在离海不远处的一个旅馆住下,然后四处打探,寻找时机。
  陈春财很快从一个三轮车夫处打听并联系上一个做走私生意的台湾老板。相约
见面后,陈春财把自己的真实意图告诉了台湾老板,台湾老板给他指点了去金门、
马祖的方法说:“你要真想搞情报资料卖钱,那你就自己想办法去,我要试一试你
的本事,咱们岛上见。”
  在一个海滨浴场,陈春财用望远镜看到对面岛上“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几个
大字,就借机向周围的人打听岛上的情况和我军在沿海的守备情况,当得知浴场到
岛上直线距离不足2 公里时,他就盘算着游泳上岛。
  陈春财立即返回旅馆,寄存了钱物,购买了不干胶带,用塑料袋装上资料,又
来到浴场,租了两个汽车内胎,在僻静处将塑料袋和衣服分别粘贴在内胎上。
  反复检查妥当后,已是夜晚时分。在夜幕掩护下,陈春财潜下水朝着既定的目
标游去。
  陈春财虽识水性,但毕竟不是专业游泳运动员,加上天黑、水凉、路线不熟,
在海上折腾了一夜,直到天快亮,才游到岸边。           一上岸。陈春财就被几个台湾当兵的抓住,带到岛上,关进一个山洞。随后几
个穿便装的人来到他面前,对他进行问话。
  陈春财将自己的姓名、籍贯、简历、偷资料卖钱的情况都交待了。
  审问的人向陈询问我公安机关及其原来所在部队的情况,陈一一做了回答。
  审问的人又说:“你既当过兵,又在公安机关做生意,现在又带情报出来卖钱,
如果遣返回去肯定要判重刑。”
  陈春财一听,惊出一身冷汗,说:“我可没有考虑这么多,现在该咋办呀?”
  审问的人看了陈春财一眼,不紧不慢地问:“你还能不能搞到这样的情报?”
  陈答:“能。”
  “如果你不想被判刑,就必须为我们继续搜集情报。这样的话,我们不遣送你
回去,而是用另一种秘密的方法把你送回去,很安全,你愿不愿意?”
  陈春财一听这话,心里踏实了许多,连忙回答:“愿意。”
  随后,他们安排陈春财吃饭、休息。陈春财的生活虽然被安排得很好,但仍有
人看守,不能离开山洞,自由行动。
  又过了几天,几个军人模样的人来到山洞。他们再次了解了陈春财的情况。谈
话中,他们似乎对军事、政治、经济情报更感兴趣,详细地问陈春财所在部队的情
况,以及现在部队还有没有熟人。当陈春财回答说他现在部队还有很多战友、老乡
时,来人就拿出一张表让陈春财看,上面印有加入台湾间谍组织的誓词。
  陈春财看后表示愿意加入该组织,在表上签了字,并举行了一个简单的宣誓仪
式,正式成为该组织的成员。
  陈春财在接受了台湾间谍组织的基本训练后,带着“长期潜伏、搜集情报”的
任务,回到了国内,开始了他的间谍生涯。
  泥足深陷回头路遥
  陈春财从金门返回后,处理了公司的事务,又借机在×省某市公安局处长那里
窃取了几份内部文件资料后,为获取更多的情报,又将觊觎的手伸向了其原所在部
队。
  1996年10月,陈回到其原部队。也许是机缘巧合,正盘算着如何取得值钱的
“料”的陈春财在部队传达室,恰看到一本标有“秘密”的刊物,他抓住时机向取
刊物的人打听这类刊物如何订,要什么手续,在什么地方订。第二天在部队招待所
登记住宿的套间里,陈看到盖有部队招待所印章的一本空白介绍信,就偷偷撕了一
张,藏在口袋里。12月,陈春财用偷来的介绍信,到×省某机要通信局订阅了1997
年度的   
                     折断的翅膀
  吴锋
  (一)
  2002年3 月初的一天,某科研单位一研究室内,人们像往常一样紧张地忙碌着。
不知是谁喊了一句:“汪工怎么还没来呀!”人们的目光一下子都投向一个固定的
位子,桌面上空空荡荡。往日此时早已到位的公文包、水杯、横七竖八的图纸资料
踪影全无。也许是家里有事,也许是身体不舒服,虽然人们心存狐疑,但谁也没有
多想。一天,两天,三天,每天上班进入办公室自己的坐位时,人们总是不由自主
地扫一眼那个熟悉的位置,然而汪红军始终没有出现。汪红军的妻子李某是研究所
的会计,从李某的嘴里,人们排除了汪红军出了意外的可能,但他为什么不来上班
呢?一时间,议论纷起。
  汪红军。1959年生,八十年代初毕业于东北某重点大学,到所工作已有二十多
年,承担着国家多种重点型号项目研制工作,2000年5 月,所里开展规范定密工作,
所保密委员会根据本系统的保密范围等文件规定,将汪红军确定为重点涉密人员。
  同年9 月汪红军被评聘为研究员。身为重点涉密人员,手里捏着多个研究项目
合同的汪红军到底去哪儿了呢?
  这几天室主任老钱可以说是食不知味,坐卧不宁。他没想到汪红军会来这一手。
今年春节刚过,汪红军曾向他口头提出过调离申请,当时他对汪红军进行了真诚的
挽留,他自以为做到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可谓苦口婆心,他也以为汪红军被说
动了,可没想到刚刚几天的功夫,汪红军竟然不辞而别了!让老钱食不下咽的是,
汪红军不仅对手里正在进行的研究项目未做任何交待,而且其平时从所里借阅的大
量文件、图纸、资料也不翼而飞!
  为妥善处理此事,不致影响所里的科研生产任务,并消除因此而给国家安全带
来的隐患,老钱多次打电话联系汪红军,或好言相劝,或正言以告,令其回所上班。
然而,老钱的话似乎并没有起作用,汪红军在与老钱的对话中始终坚持要求调离,
并且再未回到过单位。
  3 月下旬,研究所收到了驻山西某军工集团公司所属一研究所发来的干部商调
函,商调汪到该所工作。看到汪红军去意已决,为保证国家秘密的安全,所里研究
决定,同意汪红军调离,要求汪尽快回所办理正式调动手续,同时归还所借阅图纸
资料。
  然而,令研究所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原本急着要调走的汪红军此时却又不急了,
虽然研究所三番五次地催促其尽快回所办手续,汪红军却没有任何回应。
  一转眼,两个多月过去了,汪红军仍未回所办理调动手续。
  无奈之下,6 月上旬,研究所保密委员会研究决定,联系上级主管部门保密办,
恳请有关部门协查,要求:追回汪红军在所工作期间所借阅的图纸资料,特别是涉
及国家秘密的图纸资料,督促其回所办理调动手续,并按有关规定落实保密责任;
责令汪本人在离所的两年解密期内,切实履行不从事与原单位业务相关活动的承诺。
  (二)
  已过不惑之年的汪红军之所以执意要走,是因为有一块更大的“蛋糕”摆在他
面前:某中外合资企业聘请他去当总经理。虽然该公司刚刚成立,人员、技术都还
没有到位,甚至当时连营业执照还没办下来,汪红军还是动心了,不仅为了近在眼
前的“车子”、“房子”和“票子”(该公司许诺聘其为总经理,为其解决一辆汽
车、一套住房),也为了干一番事业。在他看来,研究所的工作二十年如一日,平
淡而单调,就像一池清水,波澜不惊。
  他渴望能让他自由施展的广阔天空,而这也许就是一次机会。
  其实,汪红军之所以走得如此坚决,也是因为新公司所从事的业务是他所不能
再熟悉的,是他干了二十多年的老本行,不仅相关的技术耳熟能详,就是圈儿里的
各种关系也早已门儿清。就在他离开研究所的时候,还正在和一些单位进行着有关
项目的合作。因此,随着他的调走,其原单位正在开发的项目也随之转移到所外自
行运行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汪红军走得坚决,没有经过原单位的同意,没有办理正式调动手续,汪红军的
人就已经坐到某公司总经理的办公桌前。为了掩人耳目,他甚至通过各种关系,请
远在山西的某军工集团公司一研究所出具了商调函,而实际上他的新公司就在北京。
面对起步中的公司,汪红军调动起全部的精神。他到任后,首先制定了一系列公司
发展战略文件,声称要加强公司的社会交往及与相关各单位的沟通,从此他的身影
又在熟悉他的一些相关单位出现了,但此时他的身份已经变了。为解决公司技术人
才短缺的问题,他采取高薪、封官、许愿等各种手段,从原系统的某些单位“挖人”,
给原系统一些单位正常的科研生产活动造成了严重的干扰。
  旬子说过:“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汪红军可以说是“善假于物”的,
他的眼睛瞄向了原单位的技术资料。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就是金钱,就是财富。为
使新公司的知识资本尽快达到所需水平,赢利并走上正轨,汪红军在其身份还是某
研究所研究人员时就开始了准备。           (三)
  2002年6 月中旬,有关部门在汪红军的家中和公司办公室查获各种图纸资料690
多份,经鉴定其中机密级3 份,秘密级400 多份。如此大量的涉密资料是如何带走
的呢?汪红军事后交代说:“有的资料是下班时拿回家的,有的是上班时拿回家的,
最后由公司派来的一个司机一次性从我家拉到公司办公室。”
  汪红军的这种“老鼠搬家”的行为,诚然有他自己所说的原因:“我对技术比
较爱好,十分珍惜这些资料,我只是想通过这些来证明我的能力,从没想过要泄露
给别人。”但这种“爱好”
  决非如此单纯,正像他所承认的:“这些对我来说是一种技术资本。”
  在汪红军看来,这既然是一种属于个人所有的“技术资本”,用在哪里、怎么
用,当然应该由个人说了算。但身为重点涉密人员、从事国家重点科研项目研究二
十多年的他对国家、单位有关保密规定却是心知肚明。
  就在2002年,汪红军还与研究所签订了保密责任书:“本人保证在调出单位三
年内继续履行保密义务,遵守保密法律,保守本人所掌握和知悉的国家秘密和工作
秘密……并在今后从事的工作中,不侵犯本单位的合法权益。在本人调离本单位的
三年中,不利用本单位的商业信息和技术秘密开发或生产本单位正在生产和研制的
产品。若本人违反上述规定。给国家及本单位造成损失。愿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和经
济赔偿。”
  正因为汪红军深深知道自己在保密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和义务,因此也知道那些
“技术资本”并非属于自己,也因此,在单位最终同意他调离,要求他回所办理调
动手续时,他没有做出回应。他知道,办理调动手续之时,也就是交回手上所有技
术材料、签署保密承诺书,承诺解密期内不从事与原单位相同业务之时,而这正是
他所不愿意接受的,因为这些都是他大展宏图的绊脚石。
  从汪红军家和公司办公室查获的资料显示,他所占有的并不仅是他自己参与的
科研项目研究成果!正像汪红军自己交代的,他试图将大量涉密资料占为己有的最
终目的,就是为了自己所在的公司尽快赢利,在这一行业内迅速站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