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的背后-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前提到的,从产品设计一直到零售的6个环节。同学想一想,这种产业链分工是不是对我们极端不利?我们中国是一个大工厂,全世界把各种类型的工厂(包括有污染的、没污染的、科技含量高的、没有科技含量的……),全部搬到中国。看起来我们是在工业化,实际上我们是在替美国人打工。你知道为什么吗?我以各位同学去年最关心的玩具产业为例。
去年我国的玩具产业在美国出现了很多麻烦,美国政府说这个玩具含铅量过高,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各位同学想一想,我们的含铅量怎么会高呢?是美国人叫我们放这么多的铅,我们才放的。我们把玩具卖给你,你就批评我们的产品含铅量过高,这不是按照你们美国人的标准设计的吗?
美国如此欺压我们的玩具行业,那我们就看看我们的玩具产业创造了多少价值。现场女同学不少,我们就谈谈女孩子都很喜欢的芭比娃娃。一个芭比娃娃在美国沃尔玛商场的零售价相当于10美金,而中国工厂的出厂价是多少?1美金。那么从“6加1”的模式来看,“1”创造了1美金,“6”创造了剩下的价值。
三、是什么导致中国大学生找不到工作
“6”创造的价值既不污染环境,也不剥削劳工,却最需要大学生。懂了吗?“1”是不需要大学生的。真正需要大学生的是“6加1”模式中的“6”,而不是“1”。原来在高校扩招之前,我们没有搞清,我们是不需要这么多大学生的,因为我们的制造业处于产业链价值最低的环节。如果你不来听我讲课,你一辈子都不知道为什么找不到工作。你甚至还会责怪自己:是不是在学校学习不努力,是不是在学校天天谈恋爱,因此把成绩搞差了?早知道我就不谈恋爱好好学习了。其实这是我们产业链定位错误造成的结果。
这种形态的产业链,真正的受益者是美国,而不是中国。我再以芭比娃娃为例。我们浪费资源,破坏环境,剥削劳工,好不容易创造出100块的价值,却同时替美国创造出900块的价值,因此我们越生产,谁越富裕?美国越富裕。我们的所作所为让美国大学生更容易找到工作,让他们赚更多的钱。他们不是一个月赚1千人民币,而是几千美金。也就是说,中国的制造业剥削劳工,浪费资源,破坏环境,却使美国更多的人就业,赚更多的钱。
这就是我们所谓的国际分工,你们都听懂了吗?听懂这个例子之后,你们就会非常理解,为何美国要把制造业都搬出去。为什么?成本高,没有竞争力,所以就搬到我们中国。如果你认为我们中国有竞争力的话,我告诉你,你错了,你根本就没搞清楚怎么回事。我介绍一个新观点给各位,今天的世界已经走入了产业链的竞争时代,而不是产业的竞争时代。这是一个全新的观点,是我郎咸平教授发明出来的。
“产业链”这个词,也是我发明出来的,是我通过大量调研发现的结论。在这种产业链格局之下,除非我们从“1”走到“6”,否则大学生就业会很艰难。怎么走?我们所熟悉的海尔曾经经历过,它想收购美国的美泰。我可以告诉你,这不可能成功,因为美泰就是“6”,它就是“6”这个环节里面其中的一家公司,不可能跟你海尔合作。我们能生产什么?衣服,这就是美国人给我们的定位。我们想进入“6”,他们就封杀我们,就这么简单,我们根本进不去。而这才是我国制造业最近衰退的真正原因。国际产业链定位的错误,使得我国制造业发展非常艰难,2006年其平均的净利润率不到5%,2007年不到2%。2008年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时候,其平均的净利润率几乎为零。这就是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分工造成的结果。
四、我们的产业政策必须从“1”走到“6”
再者,我们的利率还在不断上升,汇率也在上升,这使得出口制造行业的日子难以为继。怎么走?怎么进入软环节?我今天想告诉主管机关,我们的产业政策必须从“1”走到“6”,这就是我的建议。而且我再告诉你们,从“1”走到“6”是何其艰难。“产业升级”这个词,就是指企业在现有的规模之下,引进科技。你们为什么还在“1”上面下工夫?求求你们不要再抱残守缺了。
最后我们说一下原因。用市场换技术,结果市场丢了,技术也没有换来,这就是我们的宿命。只要发展阶段停留在“1”上,我们就一直在替别的国家创造大量财富,这是事实。最近出了一个海尔现象,我相信它值得我们各位观众以及来宾关注。什么叫海尔现象?那就是海尔把相当一部分资金(大概是150亿元人民币)投入到房地产行业。我今天不评论海尔走入房地产行业是好还是坏,这不是今天要讨论的主题,可为什么海尔脱离他的制造业而进入房地产行业?这是因为投资经商环境急剧恶化,实在没办法才有此举。所以海尔的房地产开发策略是国家产业链定位错误的结果。你们找不到工作,也是因为国家产业链定位的错误,而且这种现象会随着我们大学毕业生人数的增多而持续恶化。
当然,最后你们肯定很好奇,为什么说全世界的大学生就业时专业都不对口?什么意思呢?那就是全世界的本科教育是培养通才,而不是培养专才。专科才是培养专才。既然是培养通才,当然是专业不对口,这是一定的。所以你们本来读的就是专业不对口的本科,要是把这当成不能就业的理由,岂不啼笑皆非?还有,要是本科生都去念专科,我们还要本科干吗,全国只设专科算了。我们要把本科、专科的特点分清楚。谢谢各位。
五、大学生如何让自己的未来更加灿烂
观众:郎教授你好。作为大学生我关心的当然还是就业问题。正如你刚才所讲的,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源,是我们处于国际分工产业链的低端。作为大学生,我们如何在当前的大环境下,通过自己的努力,摆脱这种弊端,让自己的能力得到更大的发挥,让自己的未来更加灿烂呢?请你给我们指出一条可行的路,谢谢。
郎咸平:我可以跟你讲,你再努力也没用。这是实话,因为这是我国产业链处于低端的必然结果。它就这么个特性,它就不需要大学生,它需要工人。真正需要你的是什么单位?银行、证券公司、设计公司和广告公司。问题是我们服务业不发达,这是没办法改变的事实。今年我国毕业生达559万人,真正能就业的可能就200万~300万人。如果我跟你讲,说你必须有更好的运气,必须更努力地学习,我相信你能听得懂,这些都是一些官话。但是你应该怎么努力呢?你要变得跟别人不同,即形成差异化优势,在哪些方面不同呢?你学什么专业?
观众:旅游管理。
郎咸平:你要雇主雇用你,你必须有特长,比如你的外语要讲得比较好。在今天大家没有充分就业的状态下,你既要与你的朋友竞争。也要与你的同学竞争。这时候你要注意,你要形成差异化优势,你要和别人不同,这样你才能够比他们先就业。但整个大环境是改变不了的,即使我们全国的学生都这么努力,还是有一半的人找不到工作。
六、从“1”发展到“6”需要国家战略的支持
观众:郎教授你好,正如现在我们的报导所讲的,我们的制造业已经遇到一些小小的困难,有的专家说,这正好是我们改变产业结构的良机,以创造出更具核心竞争力的产业。对此你怎么看?谢谢。
郎咸平:问题问得非常好。我们来讲一个童话故事,当我们制造业大量倒闭,碰到困难的时候,美丽的公主和英俊的王子出现了,他们设计出一个很完整的方案,然后我们的产业就升级了,就从“1”变成了“6”,我们不但会设计产品,而且学会了仓储运输。如果真发展到这一步的话,大学生就业就没有问题了。
但是,现在我问一下各位,如果我们走不到这一步呢?你晓不晓得从“1”到“6”这个差距有多大?实现这一步的发展,需要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要达到这个目标是非常难的,依靠一个企业的个别行为是不能成功的,它需要一个国家的战略计划支持。我们过去对于“1加6”的问题不太注意,我们都在做什么呢?我们都在提升“1”上面下工夫,比如降低成本、提升技术等。提升“1”不是不重要,可是我们把“6”看得太简单了。
比如TCL的李东升,他说他要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配合国外的品牌技术走出去,明基也是一样。那么当他们这么说的时候,我怎么看?我当时就说这根本不可能。有人说郎教授讲话非常绝对,为什么绝对?因为我有信心,这是我研究出来的。
他们不会听我的,TCL收购了法国的汤姆逊,明基收购了西门子的移动业务,可一两年之后都哄然倒台了。你知道他们为什么会失败吗?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的优势,我们就能走出去吗?你要是这样想,你就完全错了。你还在“1”上面下工夫,没有发展到“6”。“1”由什么组成,就是在整条产业链“6加1”里面,劳动成本是1美元里面的0。25美元,即占25%。你想这有多小?你用这么小的资本跟整条产业链竞争,怎么会不失败呢?他真正的失败的原因在于不了解今天世界已经进入到产业链竞争的时代,因此,中国企业想通过廉价劳动力的优势走出去,注定会失败。
能不能进入“6”?当然可以,但进入“6”之前,你必须知道“6”在哪里,你必须知道往何处去。今天我们很多的企业在劳动成本上面下工夫,在“1”的技术方面和品牌方面下工夫。我不说这样做不好,而是你把那么多的资源放在“1”上面做文章,是很傻的。你应该把国家资源放在提升“6”上面,这样你才能解决产业链定位的错误,你才能顺便说明我们大学生就业。不过我告诉你们,就算我们完成产业链的整合,你们也来不及就业了,因为这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需要几年的时间。
七、香港的大学生为什么就业率高
观众:郎教授,你好。您把我们跟美国大学生的就业情况进行了比较,我想现在我们先不要跟美国或者英国这种发达国家相比,而是和发展中国家相比。你觉得别的发展中国家,他们的大学生就业有哪些措施呢?比如印度,因为印度也是一个人口大国。他们如何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郎咸平:我就讲我们一个地区——香港,怎么样?香港大学生比例比美国还高,可是我们香港的就业情况非常好。以我们香港中文大学为例,商学院毕业的学生,就业率是100%,那么薪水多高呢?2007年从最低9000块到最高4万块。有些学生去高盛搞投资,四五万块一个月,最低的每月也能拿到9000块到12 000块,就业率是没有问题的。商学院的毕业生,其就业率有保证,如果理工科的毕业生就不能保证了。因为香港经济完全以服务业为主,在这种软环节体制下,雇主对理工科毕业生的需求量不大,导致他们很难找到工作。
这也是为什么学生报考香港学校的时候,尖子学生都去了商学院和法学院。如果再讲别的国家,就讲菲律宾好了。菲律宾的情况还不如中国,他连“1”都没有,大学生基本上找不到工作,怎么办呢?做保姆,像我们家的保姆,就是菲律宾国立大学教育学的本科毕业生。他找不到工作,就在我们家当保姆,做了十几二十年,都快40岁了。今天我们看这个国家大学生就业率是多少,不用看统计数字,看看它的“6”与“1”是怎么搭配的就行。只有“1”没有“6”的,大学生就业就不好,理解我的意思吧?“6”越强大,大学生就业就越容易。
八、恶性循环
观众:刚刚我们谈到本科生的就业难问题,其实我们还注意到,博士生和研究生也都出现了类似的问题。比如很多北京的博士生,为了留在北京,他们甚至选择到中学任教,你怎么看待这个现象?
郎咸平:你讲的这个现象目前正在发生,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这是一种恶性循环。什么叫恶性循环?就是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就去考研究生,研究生找不到工作就去考博士生,博士生再找不到工作就再去考研究生。就业岗位就这么一点点,博士把硕士挤走了,硕士把学士挤走了。
不管念什么学位,你还是在这个狭小的就业市场找工作,你跳不脱这个紧箍咒。比如原来教小学和初中,本科生就可以胜任了,现在由于搞差异化,博士去教高中、初中和小学了。这是人才资源的浪费,我们培养一个博士得花多少钱?而且他们毕业时都30岁了。我对我的儿女讲,求求你们,先别念博士了。很多学生跟我讨论,你怎么鼓励孩子不念书呢?我现在就答复你们,我不是反对我的小孩念研究生,而是要看他们是不是读书的料。
我的儿子比较笨,像他妈,所以我就建议他不要念研究生了,出去打打工,做做工人,当当企业职员什么的。他如果是读书这块料,以后再读也来得及。可我们现在变成了什么状况呢?由于就业困难,大量的毕业生涌人研究所。他们的青春就这样浪费了,当他们毕业时都已经30多岁了,还能干什么?
观众:郎教授你好,我想问一个问题,现在大学生就业这么难,政府应该充当一个怎样的角色?有哪些国家或地区的做法值得我们中国借鉴?
郎咸平:这是个非常好的问题。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源是产业链定位的错误,今天我们政府办了很多培训班,但这没有用,治标不治本,因为没有这么多的企业需要大学生。我们浪费了大量的政府资金——税收,去做这些对提升就业率没有帮助的事情,而这些措施又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你念再多的书也没用,这是由中国现阶段制造业的特性决定的。所以今天这个节目的意义就是呼吁政府,把全国有限的经费拿来做整个产业链的转型,不要再在“1”上面下工夫了,而应该在“6”上面下工夫,到时我们自然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我做了这么多年的研究,实不相瞒,我很少见到有国家像中国这样子的,没有完整的产业结构,高校居然敢扩招合并。当初的教改政府做得太草率了。
第13讲
赴港求学,你了解多少
? 香港中文大学基本上施行全英语教学,一个学期的授课课时是北大清华的3倍,而且考试题目之难更是你们不可想象的。
? 从香港转到美国、英国去念书,是非常容易的。
? 对年轻人而言,你不需要现在就做选择,而是要给自己更多的选择空间。
1998年,香港高校首次委托内地大学代召本科生。2007年,获准在内地招生的香港高校增至12所,招生范围扩大至25个省市。约10年时间,内地赴港求学的本科生人数超过1万人。2006年,仅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4所高校,就招收了约900名内地学生。多个省市的高考状元舍弃北大、清华等内地名校赴港求学。一时间,赴港求学成为一种潮流。然而,对于赴港求学,你到底了解多少呢?
一、香港的大学生学习压力很重
今天谈的题目是香港的教育制度,我相信这是我最有资格讲的。根据媒体的报导,内地很多学生情愿放弃北大、清华而选择香港的大学。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我想对此提出个人的观点。
你们在高考的前一年是否觉得自己学得很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