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当代2007.4 >

第15章

当代2007.4-第15章

小说: 当代2007.4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告”压缩版》,寄送给国际奥委会委员和有关人士。奥申委领导都很赞同。但这时有人提出,最好由外国人编,更能符合外国人的口味。当时我们虽然不赞同,但也不好反对,因为这个理由听起来也似乎很有道理。所以就同意了。后来由一个美国公司来编辑,由我们提供所有材料给他们,连原始照片都提供给了他们。因为他们说要在美国编排、印刷和发送。结果用了不少时间,花了不少钱,印出来之后,我们都觉得编的质量不好,也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后来我们总结认为,这件事没有必要花钱请外国人来做,如果我们自己编,肯定既省钱又效果好。其实,对我们来说,在一套高质量的《申奥报告》基础上,再编一个压缩本,并不是什么难事。
  当然,它并没有造成什么大的不好的影响,不影响申奥大局,这只是一个小小的遗憾。


  32、来自网上的对联和一封信

  由于申奥期间没有时间上网遨游,错过了很多与网友交流的机会。直到最近开始写这本书,才在网上搜索了一下,这一搜索才发现,当时网友的帖子真不少,根本就搜不完。我再一次被广大群众对申奥的独特极大热情所感动着。但我很感谢这个时代有了互联网,它可以保留很多人脑记不住的东西,它可以随时提醒人们不要忘记过去,激励人们不断进取、向上。
  有两个帖子,我记了下来:
  一个是2001年1月21日14:56,那天是我们刚刚向国际奥委会递交《申奥报告》后的第四天。全文如下:
  最近一副对联送给奥申委:
  二千年四季北国南疆五十六个炎黄民族一起申办五环奥运,
  零八岁九夏东海西域十三亿百姓氏龙人万众迎接七洲健儿。
  四季:三个月为一季,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九夏:①指夏天,晋陶潜《荣木》诗序:“日月推迁,已覆九夏。”唐太宗《赋得夏首启节》:“北阙三春晚,南荣九夏初。”清李渔《闲情偶寄·颐养·行乐》:“九夏则神耗气索,力难支体”。②指九州华夏。氏:①指古代标志宗教系统的称号,女子称姓,男子称氏。②古代对已婚妇女的称呼,多在夫姓和父姓之后系“氏”。③远古传说中人物的称号,如伏羲氏,神农氏。④古代世业职官的称号,如太史氏,职方氏。⑤古代少数民族支系的称号,如:拓跋氏、宇文氏等。⑥对学有专长者的尊称,如:老氏、杜氏。⑦姓,三国时有氏仪。
  这是一副极具机巧的楹联,它不仅强烈地表现了国人对北京申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支持和对申办前途的憧憬与瞻望,而且囊括了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个、十、百、千、万、亿、零等全部数目字和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字,整联对仗工整,流畅自如,绝无刻意勉强之处,通俗易懂,人人一目了然。再经书法大家的运腕走笔,相信此联的诞生将会鼓舞大家,能更好地申办奥运,办好奥运。
  也许因为自己身在其中,孤陋寡闻;也许因为当时一心投入申奥工作,没有注意到这副对联。但当我五年后看到这副对联时,还是为之一振。
  中华民族是勤劳伟大的民族,只有中华民族才能产生出这样伟大精深的文化,才能孕育出如此美丽、精练、深刻的语言。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名不虚传,寥寥几字,区区两句,竟涵盖了如此浩瀚内容,反映了中华汉语语言的精美、深邃;也表达了中华儿女对中国申奥的赤子之心。

  另一个是在2001年2月6日13∶44发的一封信,全文如下:

  向《申奥报告》编撰组的专家们致敬!
  莘莘学子
  作为一名支持北京申奥的普通学生,我觉得应该向编撰北京《申奥报告》的专家们表示敬意。不要小看《申奥报告》,直接参加编撰的专家可是有200多人,用了100多个日日夜夜呢!他们中间的很多人在编撰期间几乎没有节假日、双休日,天天加班加点,病倒也是常事,更有的工作人员创造了连续工作37个小时的纪录。他们中既有体育专家,也有语言翻译专家,编撰的《申奥报告》可以说既是北京申奥的专业报告,同时也是反映首都北京全面建设的百科全书,这些专家身上体现出来的精神本身,就是对奥林匹克精神的一种弘扬。

  诗人泰戈尔说过,比起花和果实来说,绿叶的事业也很重要。这200多位专家所从事的,正是绿叶的事业,当我们的奥运健儿在赛场上夺取奖牌,国歌和国旗同时出现在奖台的时候,请大家不要忘了幕后的这些“绿叶”们。

  这是一个青年学生质朴、纯洁的语言。青年是最可爱的,未来是属于青年的。花和果实也好,绿叶也好,在大自
  然中他们一样美丽,一样鲜艳夺目!


  第七章 申奥精神为了那一天

  1、在华龙街迎接新世纪

  2000年12月31日夜里,北京城沉浸在一片节日的气氛中,各家各户、男女老少或围在电视机旁,或围在餐桌旁,以各种方式迎接新世纪的到来。但我和我的同事们那天一夜没合眼,一直在加班,为《申奥报告》的最后校对、排版抢时间。因为那段时间正是我们最紧张的日子。
  到夜里11点时,我看大家都有些疲劳。
  “马上就要到2001年了,”我说,“我们要庆祝一下这个有意义的历史时刻,走,我请大家吃饭,迎接新世纪的到来。你们说去哪儿就去哪儿。”
  “太好了,去北京饭店吃自助餐。”
  “北京饭店就免了,还是给孙秘书长省点钱吧。”
  “不能太省,今天是个有意义的日子,我们在为中国申奥加班工作中迎接新世纪,应该找个好点的地方,我们可以AA制嘛。”
  大家很高兴,七嘴八舌地说着。
  “要找个好点的地方,”我说,“不用AA制,今天还是我请客,大家这么辛苦,我要好好感谢大家。不过北京饭店我看今天就算了,吃完我们还要回来继续加班呢。”
  “北京饭店就不要去了,咱去北京饭店后面吧。”金宝杰说。
  “后面?那是哪儿啊?”
  “华龙街啊。”
  “好!好!”大家都同意。
  “好,就去华龙街。”我说。
  原以为华龙街会很热闹,可到那一看有点冷清,客人不多。想换地方又太麻烦,将就吃吧。我们10来个人刚好一桌。服务员的态度也不冷不热,也许忙了一天累了,看起来有些疲劳。也许心里在想,这些人大过年的夜里不回家,跑这来吃什么饭?!菜做的也跟服务员的态度一样不冷不热。但大家都没有计较,大家的心情都特别好,因为《申奥报告》很快就要胜利完成了。今夜是迎接新世纪之夜,虽然我们不能回家与家人一起团聚,但为了中国的申奥成功贡献自己的心血和力量,我们都感到格外的自豪。
  “同志们、朋友们、亲爱的战友们,”在快到零点时,我端起酒杯,“今夜是个不平凡之夜,2000年就要过去了,2001年就要到了。我们能围在一起,共同度过这具有历史意义的世纪之交的时刻,是一种缘分。我们是幸运的,我们是跨世纪的一代,在这个时候,我们能亲身参加将在中国历史上留下重重一笔的北京申奥工作,是我们的荣幸。在大家无私奉献的夜以继日的工作中,我们的孩子北京《申奥报告》就要迎着新世纪的曙光诞生了。我真诚地向大家说一句:谢谢了!谢谢大家的默默工作,谢谢大家的奉献!在这个重要历史时刻即将来到的时候,让我们一起举杯,共同为迎接新世纪,共同祝愿我们美好的未来一起干杯!”
  大家激动地举着酒杯,看着手表,一起数着:
  “10、9、8……3、2、1,干杯!!!”
  欢呼声、酒杯的碰撞声,从这间小屋传遍了华龙街,传向了北京城,传向了全世界。
  那晚,大家很高兴,也很激动,并破例喝了一点红酒。但不能贪杯,大家都很自觉,没有多喝,因为每个人都知道,吃完饭还要回去“干活”呢。
  饭后回到新侨六楼,大家又开始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之中。我看到,每个人都精神抖擞,工作起来两眼发亮,一点也看不出疲劳。直到天快亮了,在我的一再催促下大家才去休息。
  申奥=无私奉献;
  只有无私奉献,申奥才能成功!
  这就是申奥人;
  这就是申奥人的工作和生活;
  这就是申奥人的精神和风格!


  2、主席台上的空椅子

  2001年元旦,凌晨4点多了,我抓紧时间和衣躺在沙发上休息一下。没想到这一躺下误了一件事。
  那些天,为了利用一切机会加强宣传工作,奥申委策划了一个活动,利用顾拜旦诞辰138周年,召开一个“弘扬奥林匹克精神暨顾拜旦诞辰138周年报告会”。报告会开幕式定在1月1日上午九点,在北京中华世纪坛。说来也巧,这天正是奥林匹克的奠基人顾拜旦老先生的诞辰纪念日。我们用学术会议的形式宣讲奥林匹克很有意义,让国际体育界了解,我们不仅是要轰轰烈烈地宣传,我们也在理论上进行学术探讨,把奥林匹克引向深入。这是一个很好的向世界宣传的机会和形式。因此,奥申委领导对此十分重视,曾开过多次会议进行研究筹备,并决定放在中华世纪坛召开,以扩大宣传影响。
  2000年12月31日下午,办公室秘书处处长曹秀云特意来到我的办公室,通知我:“明天一定到会参加开幕式,刘淇等领导都出席,主席台都安排好了,千万别晚了。”我说:“好吧,我一定去。”
  那天早上,我躺在沙发上翻了个身,一睁眼,坏了!八点半了。我猛地一起身,差一点掉到地上。“不对吧?时间怎么这么快?我才刚刚躺下呀!”我冲进卫生间,以最快的速度处理完毕,出来后看表只有不到二十分钟了,我无论如何也赶不到世纪坛了,再从卫生间的镜子里看到自己的尊容,我彻底打消了赶到世纪坛去的念头。
  中午,曹秀云回到新侨后,直接来到我的办公室,冲我发了一通牢骚。我只有连连的道歉。
  晚上,各媒体都进行了重点报道,在录像和照片上,我看到主席台上非常显眼地空了一张椅子,因为那次会议的主席台没放桌子,只放椅子。小曹说:“这张照片很遗憾,因为空着一把椅子,那把椅子一直给你留着,以为你能赶来。现在只能成为历史的‘遗憾’了。”
  直到现在,我偶尔在宣传申奥的材料上看到这张照片,就会想起那天小曹生气的样子。


  3、呼救110

  我的身体一直很好,现在仍坚持每周至少打两次网球。但申奥那两年正赶上胃不好,一不注意就犯病,疼起来就要命。那还是1998年在广西挂职期间抗洪抢险时得的病。病没好,1999年回来就赶上了申奥。一直没有好好到医院看病。
  但从此,我的胃就经常疼,有时疼起来要命。申奥开始后,我总是随身带着颠茄片,疼时就吃一两片。
  2000年10月的一天,胃难受了一整天,中午饭也只喝了一点汤。因晚上要去亚运村那边一家公司谈有关《申奥报告》的事。到了下午五点多,胃还疼,我就洗了一个热水澡,觉得舒服多了。看到大家都很忙,我就没有叫别人陪着,一个人开车上了路。没想到走到半路,胃又开始疼,而且越疼越厉害,浑身又开始冒汗。我坚持着,两手紧握方向盘,睁大眼睛直视前方。当我在东三环行驶了一段路后,终于坚持不住了,恍恍惚惚把车开到辅路上,停在了路边。
  当时感觉疼得快要不行了,头也昏沉沉的、眼睛也看不清楚。我想,不能在这等死呀!趁脑子还清楚,我要呼救。我拿出手机,拨通了110,那时,脑子里只记得这个号。
  “快来救我!我快不行了。”我迷迷糊糊对着电话有气无力地说。
  电话里传出声音,但我听不清楚。
  “快来救我!……快来救我!……”我重复着说。
  忽然我听清了电话里的声音:“你在什么地方?!你在什么地方?!”
  “我,我在,我在……”我竟然说不出自己在什么地方。我使劲看窗外,眼睛好像不受大脑支配了,怎么也看不出外边的景象,分辨不出这是在什么地方……
  “你在什么地方?!你在什么地方?!……”电话里还在喊着。
  我还是说不出这是在什么地方。
  过了一段时间,我想,不能这样下去,要找一个能说出是什么地方的路段才行。我硬撑着又把车开上了路,速度很慢,晃晃悠悠,后面的车不耐烦地按着喇叭,从两边不断地向前面冲去,我什么也顾不上了,谁要撞我就撞吧。一边走一边看,直到看见安贞桥,我才认了出来。想停下来,但不好找地方。到安贞桥向右拐,再往前走,就快到奥体中心时,我想,到奥体中心大门标志比较明显。到路口一看,忘了并线,车还在直行线上,后边的车一个劲儿地按喇叭。“继续往前开吧,”我想着,车就上了安慧桥。这时,脑子里反应过来已经快到公司了。
  我拼命坚持着,终于把车开到了我要去的那家公司院里,拨通电话:“快下来帮我,我不行了。”
  很快,公司的顾总和一个小伙子下来了。我看见他们手里还提着暖水瓶,他们想得真周到。我像见到久别的亲人一样,心里好感动,似乎清醒了许多,但还是疼痛难忍,大冷的天气,汗水却湿透了全身。
  “赶快上医院,会开车吗?”顾总问那个小伙子。
  “不会。”小伙子回答。
  真不巧,公司的车出去办事还没回来,会开车的人都没在。一个小伙子跑着到外边街上叫了一辆出租车,和顾总一起,把我送到了中日医院急诊室。
  当时天已经较冷,我穿的两条裤子,里面的线裤和外边的裤子都湿透了。
  大夫问:“你是不是掉到水里了?”
  我说是出汗。大夫说:“马上做心电图。”
  后来又检查、验血,最后输液。结果那晚上一直折腾到夜里12点多,才离开医院。其实到医院后已经不那么疼了。大夫让我住院治疗,但那时我怎么可能住院呢。
  只要不疼,就跟好人一样,只是身体感到虚弱些。我们回到他们公司,由于我一天没怎么吃东西了,感到有点饿,大家也都饿了,就泡了几袋方便面,我吃了一小碗,很香。一边吃,我和顾总一边讨论《申奥报告》的一些问题。三点左右,我开车回到家。睡了一觉,早上八点半又赶到新侨饭店上班,因为上午九点要开会研究有关奥运会的安保、交通和场馆问题。


  4、吃4片颠茄没管用

  还有一次,大约是12月的一天。那天由于工作太忙,大家都错过了到新侨饭店员工餐厅吃晚饭的时间。到晚上9点多钟,我对大家说:“走,我请你们吃牛肉面去。”我们开车来到了位于红桥的大王牛肉面馆。那时我们经常去那里吃牛肉面,一是比较快而且实惠,六元钱一碗面,加几个小菜就搞定了(当时我们加班都是没有任何报酬的,吃饭也是自己花钱,因此,我经常自己掏钱请大家吃便餐);另外交通也比较方便。我们一人要了一碗牛肉面,点了几个小菜。当我吃了还不到一半的时候,胃又疼了起来,而且越疼越厉害。
  为了不让大家担心,我假装镇静说:“我吃完了,先到车上休息一会儿,你们慢慢吃。”到车上后,很快又是疼得受不了了,身上的衣服又被汗水湿透了,抱着肚子在车里打滚。
  其他人吃完饭到车上一看我这个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