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当代2007.4 >

第6章

当代2007.4-第6章

小说: 当代2007.4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与当今世界上最强的几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包括美国、英国在内)的竞争。如果我们奥申委的工作,不克服国内一些机关的这些弊病,不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衙门作风等陋习,甚至把这些陋习带到国际上去,要取得申奥竞争的胜利,是很难的。


  7、拟定2008申奥总体计划

  组建奥申委的基础性工作量很大,其中最难的是研究确定申奥策略,制定申奥计划,明确申奥工作方式、策略,确保申奥成功。
  1999年9月到11月,我们翻阅了大量资料,走访了何振梁等有关领导、专家,白天召开座谈会,晚上加夜班,分析这次申办与上次申办的不同及特点,理出奥申委工作的大思路,提出总体工作计划,确定这次申奥工作的重点。一方面是为召开高层决策会议作准备;另一方面,为编制申办工作计划和申办工作计划网络图作准备。
  这次申办与第一次申办有很大的不同:世界形势已不同于八年前;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也不同于八年前;竞争的对手也与八年前不一样,更强了;特别是国际奥委会改变了申办规则。对申办城市做了许多限制性的规定。谁违反了规定,就取消谁的申办资格。我们把这些规定归纳为“九不准”、“三可以”:
  “九不准”:
  1)不准使用奥林匹克标志;
  2)不准进行任何国际宣传和广告,包括不限于报纸、杂志、广播和电视的宣传和广告;
  3)在国际互联网上建立的网站,仅用于交流信息和进行教育,不准有任何商业色彩;
  4)不准以任何形式参加奥林匹克会议,除非国际奥委会执委会明确邀请;
  5)不准组织或参加任何有关申请或实施申办计划的公众或私人展览会或其他社会活动;
  6)不准访问国际奥委会委员;
  7)不准接受国际奥委会委员的来访;
  8)不管国际奥委会委员以何种身份访问申请城市,申请城市和为其工作或代表其的第三方,均不准借机为该城市作申办宣传或负担访问费用,包括旅费和食宿费;
  9)不准馈赠或接受礼品。

  这意味着“三可以”:
  1)申请城市可以在国际互联网上建立网站,但仅用于交流信息和进行教育;
  2)国际奥委会委员可以以其他身份访问申请城市,但不涉及申办;
  3)国际奥委会规定,为了回答好问卷,申请城市如果需要与国际单项体育组织联系,应事先报国际奥委会批准。
  这样的变化,对申办国家和城市将产生重大的影响。其中对中国的影响更大,主要是两个方面:
  一是申请城市不准进行任何形式的国际宣传。相对于我们的对手国家和城市,我们的对外宣传本来就比较弱,大家同样都不进行宣传,但巴黎、多伦多、大阪等城市,在世界上,特别是在西方世界被了解的程度,要远远大于我们。而国际上对中国的了解很不够,甚至对我们还有很多误解。
  二是不允许访问国际奥委会委员,也不允许邀请国际奥委会委员来访。这一条对我们影响最大。因为最终投票者是国际奥委会委员,而国际奥委会委员对中国的了解还非常不够。在第一次申奥时,我们邀请了一半以上的委员来访。凡是来访的委员,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来中国前后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甚至是相反的。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状况、中国人民对奥林匹克向往的热情以及北京大都市现代化的程度,是他们在国外想像不到的。第一次申办最后我们得到了43票,与悉尼只是一票之差,其中与多数委员来访有着密切关系。而八年以后的今天,国际奥委会委员人数构成也发生了变化。第一次申奥时,国际奥委会委员有93人,有89人参加了投票。这次到2001年投票时,国际奥委会委员结构还将发生变化,人数将达到115—123人。其中,到目前为止,还有很多委员没有来过中国。而巴黎、多伦多等城市,90%以上的委员都到过。
  面对这样的形势,如何确定申办方针、策略、方式、步骤以及工作重点等至关重要。
  经过反复研讨论证,我们把这次申奥工作分为四大阶段:
  第一阶段:1999年9月6日到2000年1月31日。主要任务是:建立机构,组织队伍;制定规则,研究策略;提出申办理念,确定会徽口号;落实计划,明确任务。目标是,在2000年2月1日前,做好全面出击的准备。
  第二阶段:2000年2月1日至8月31日。主要任务是:掌握国际奥委会新的申办规定和动态;了解竞争对手情况;全面开展各项工作;利用悉尼奥运会等有关国际活动,做好有关工作。目标是,确保进入正式申办候选城市。
  第三阶段:2000年9月1日至2001年4月中旬。主要任务是:充分利用各种对外活动机会,全面进行对外工作;高质量完成《申办报告》和接待国际奥委会评估团工作。目标是,力争《申办报告》获高分,获得评估团好评。
  第四阶段:2001年4月中旬至7月15日(原来国际奥委会定的投票日期是7月15日,后改为7月13日)。主要任务是:全力以赴,打好决战。目标是,夺取申办成功。
  后来,我们在制定《北京2008年奥运会申办工作计划网络图》时,为了方便好记,易于操作,把第一阶段改为打基础阶段,把第二、三、四阶段改为第一、二、三阶段。
  根据这次申办的形势和特点,我们在制定总体工作计划和《北京2008年奥运会申办工作计划网络图》时,突出了八大重点工作,即:
  一、全力、高质量做好《申办报告》。这是申办城市向国际奥委会提供的唯一的、全面的正式文件,并且国际奥委会委员人手一册;国际奥委会还要组成专门委员会,逐条、逐项地进行评估、打分;还要根据《申办报告》对申办城市进行实地考察评估。因此,《申办报告》是国际奥委会委员,特别是没有来过中国的委员,了解中国的主要依据。
  二、在国际奥委会规定的范围内,采取各种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对外宣传工作。
  三、在国际奥委会规定的范围内,想方设法、以各种形式、利用各种机会更多地接触国际奥委会委员,使之更多地了解中国,了解北京。
  以上三条在不能邀请国际奥委会委员来访的情况下,显得格外重要。
  四、2000年上半年,做好各种工作,确保进入候选城市。
  五、利用悉尼奥运会期间,加强做好有关申办的各种工作。
  六、2000年底前,接待好来考察比赛场馆的各国际单项体育组织领导人,其中有部分人是国际奥委会委员,这是做工作的好机会。
  七、2001年上半年,接待好国际奥委会考察评估团。
  八、2001年7月,打好决战,确保成功。
  这八项工作是第二次申办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8、“招兵买马”的苦恼

  奥申委组建初期,从1999年10月份到第二年初,是我们工作突飞猛进的阶段,也是工作较困难的阶段,其中较难的一件事是“招兵买马”,为此,我还得罪了人。
  10月18日、11月1日、11月9日,体育总局召开了三次党组会议。总局党组对这次申办奥运会的重视是空前的,要求各方面给予高度重视。首要的就是人员问题,党组会几次都明确要求各单位,要在人员上给予大力支持。从体育总局的实际情况看,各层领导对申办奥运会还是很重视的。但是涉及到本单位人员的时候,就不一定很痛快了。这里有很多具体问题,1998年10月各部委精简机构后,体育总局机关公务员比原来减少了近50%,但各部门的职能并没有减少,工作量没有减少。所以各部门的人员都比较紧张,而且由于一些原因,有些部门留下的人员,不一定都是精兵强将,结构也不尽合理。有的一个处室的人员全部都是一个年龄段,有的处室四五个人都是处级干部。因此,我们借人遇到很多问题。能干的人,单位领导一般都不愿意放,也有的单位领导想借这个机会调整个别人员,把能力相对较弱的或表现不太好的人推荐给我们。
  9月底,体育总局有一个单位推荐了一个人,据推荐人介绍这个人各方面都非常好。来后,我见小伙子长得挺精神的,三十一二岁,说话不多。我想,只要能干事就好。当时,正是我们急需人员的时候。可是没想到,过了几天就发现了问题,他根本就不愿意来奥申委工作,而且工作能力和态度也不好。大事干不了,小事又不愿意干,晚来早走,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想不来就不来,连个招呼都不打。后来了解到真实情况,这个人在单位和领导关系不好,单位有一些具体问题没有解决好,这个单位的领导就把他推荐给我们了。因此本人心里也不痛快。我马上找他谈话,他明确表示不愿意来奥申委工作,因为原单位的工资、待遇都非常好。他一出来,单位领导肯定要另外找人接替他的工作,申办结束后,他再回去就没有位置了。我马上找人事司,说明了情况,把这个人退回了原单位。这个情况代表了很多人的心理,也是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当然,来自社会上推荐的、自荐的人员很多,群众的积极性非常高,但不是谁来都能胜任工作的。有一个65岁的退休女同志积极性很高,自荐要求帮助我们工作,不要报酬,只要让她来上班,给她工作做就行。每天来新侨饭店软磨硬泡。后来,我们有一个部门让她来干了几天,她就主动回去了。申奥工作需要的是精兵强将,需要懂体育、懂奥运、会外语的人才,不是谁都能帮上忙的。所以,人员问题是奥申委成立初期的一大难题。在体育总局党组会上,领导让我提出名单,并说总局全力保证,要谁给谁。但实际运作可不那么容易。在我提的人选中,有一个很适合奥申委工作的人,但迟迟来不了。因该单位领导想不通:“怎么就偏偏需要他?少了他就不能申奥了?”为此,这位单位领导有一度对我很有意见,认为我挖了他的墙脚。我有苦难言,一方面大量的工作需要人去做;另一方面,找一个能干的人很难。好在多数领导都很重视,在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加上北京市领导的重视和北京市各部门的支持,奥申委人员不断增加,队伍不断扩大。到年底,已经发展到近40人在新侨饭店办公,各部门都有了专职人员。


  9、第一次高层会议的部署

  那时,我们起草了十几个有关工作制度和规定,奠定了奥申委工作的基础。其中“北京奥申委会议制度”规定,北京奥申委有六个层次的会议:北京申办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是最高决策会议;北京奥申委全体委员会议,委员由社会各部门各方面领导和专家组成;主席办公会;执行主席办公会(或常务副主席办公会);执委会;秘书长办公会。此外,还有各种专题会议。按照规定,执行主席办公会(或常务副主席办公会)或执委会,每周开一次;秘书长办公会经常开。在后来的实际工作中,开的最多的是执委会和秘书长办公会。
  经过我们的精心筹备,11月11日下午,在北京市委会议室,召开了第一次北京奥申委最高层领导参加的奥申委工作会议,贾庆林、刘淇、伍绍祖等都参加了会议。令我们高兴的是,这是多年来少有的高效率的会议。会上,每个领导都不讲大话、空话、虚话,而是实实在在研究了问题,确定了申办的重要方针策略,部署了下一步申办工作。是一次真正求真务实的会议。
  会上,大家听了有关人员工作汇报和介绍了国际奥委会的一些动向等情况后,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发言都很明确、简练,没有废话。
  何振梁说:“第一、基本规划要提前做。多伦多已提出建10万人的体育场,大阪、巴黎的方案也都出来了。场馆建设、治理污染问题、安全问题、交通问题、文化活动等都要提前规划。第二、根据国际奥委会新的规定,我们要从两方面加强工作:对外宣传、外联工作主要是‘走出去’。‘请进来’很难了,主要是国际奥委会考察团。宣传要明确以对外为主,不要以对内的那一套方法来进行。上次申办,我们的宣传不如悉尼。宣传要强调体育的特点。第三、要抓好信息和调研工作。第四、上次申办的简报是宝贵材料,要好好组织研究一下。上次申办的具体工作虽然没有总结,但其中经验、教训不少。”
  执行主席伍绍祖对申办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他说:“国际奥委会提出了三个投票时间:2002年2月盐湖城奥运会期间、2001年9月或7月,在莫斯科。如果按最近的日期算,我们的工作时间还有19个月。日本大阪和法国巴黎早已启动了,日本首相还参加了大阪的申奥会标活动。目前我们的进展已经相对慢了。”他提出了10条要求:1)建立完善工作程序。每周一次执委会例会。2)完善工作班子。工作人员要尽快上岗,要筹备建立临时党委。3)建立完善工作制度。要建立秘书长值班制。奥申委的工作人员要有新面貌。4)编写工作计划,并尽快编制《北京2008年奥运会申办工作计划网络图》。5)关于宣传工作。“内冷”,是不过分宣传,不是不宣传。“外热”,也要看火候;要集中在投票者身上,包括国际奥委会委员、考察评估团等。“火候”,就是守规矩,不要违反国际奥委会的规定。同时要抓紧我们申办口号的确定。6)关于外联工作。现在有103个国际奥委会委员,明年、后年还要调整增加,每个委员都要做个档案。要有预见性。7)工程规划。如主体育场放在哪里等,请有关方面准备,尽快向执委会汇报。8)关于空气污染、交通等问题。要高度重视,要有专人负责。9)加强一些工作的配合、协调问题。如:年底欧洲国家奥委会大会,我们应该去人;邓亚萍参加竞选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委员的工作,要争取多方面支持,一旦落选,要争取萨马兰奇的指定;2000年悉尼奥运会、2001年大学生运动会等,这些都要提前准备,做好协调。10)国内外大形势问题。要注意互联网的信息,争取网民的支持;国外一些反对势力利用我国企改革、中美关系、两岸关系、所谓人权问题、我是小狗问题、所谓熊胆丸等问题,攻击我们申办奥运会。这些要有专门人来研究对策。
  奥申委主席刘淇同志作了简单的归纳:“完全同意绍祖同志的意见。第一、会议制度就定下来,照此执行。第二、尽早‘人上岗、图上墙’。原则上,副秘书长兼一个部的部长,可提高工作效率。第三、工程规划要尽早汇报,定在12月初。申奥总的思路,是不要失误。”
  申奥领导小组组长贾庆林同志最后作了讲话,对申奥初期工作提出了要求,并对举办奥运会经费问题和政府支持等问题作了明确的阐述和指示。


  第四章 紧急应对22个问题的较量

  1、申办程序改变了

  正当我们搬到新侨饭店六楼,开始全面启动申奥工作时,国际奥委会突然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这使奥申委的工作陡然紧张起来,客观上也对我们进行了第一次重要的考验。
  1998年以来,随着国际奥委会委员接受美国盐湖城在申办冬奥会中的大量贿赂事件被揭露出来,国际奥委会经历了有史以来的最严重的危机。“盐湖城丑闻”使国际奥委会下决心进行改革,特别是决定对申办2008年奥运会程序作出重大改革。这些改革措施对我们很不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