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当代2007.4 >

第9章

当代2007.4-第9章

小说: 当代2007.4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此,北京的竞争对手是十分强劲的。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申奥的下一阶段,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第五章 同台亮相悉尼奥运会的启示

  1、第一次同台亮相

  2000年9月15日,第27届奥运会在悉尼开幕了。
  这是世纪之交的一届奥运会,具有特殊的意义。也是我们在申奥期间唯一一次奥运会,同时也是北京奥申委成立以来最大的一次对外宣传机会。奥运会期间,国际奥委会全体委员、国际奥委会官员、各单项国际体育组织成员、国际奥委会的近200个成员及世界各地的近万名记者将全部聚集在悉尼。国际奥委会也同意五个入围2008年奥运会申办候选城市到悉尼进行宣传,并为每个候选城市提供一个展台。这是国际奥委会在确定2008年奥运会申办候选城市后,第一次允许候选城市到境外进行宣传。并且是五个候选城市在同一时间和地点亮相,在同一个舞台上展开竞争。因此,悉尼奥运会期间是候选城市进行各种申奥工作的重要时机。国际奥委会还将在这期间召开执委会,国际奥委会关于《2008年奥运会申办城市手册》,也要在悉尼奥运会期间向候选城市发送,各候选城市要根据此手册的要求撰写《申奥报告》。
  为此,北京奥申委提前几个月就开始了筹划,对悉尼奥运会期间的工作进行了部署和分工。除奥申委主要领导和秘书长等分别去悉尼出席会议、做有关工作外,奥申委执委会研究决定,由我担任团长,李敦厚同志任副团长,由奥申委办公室、研究室、外联部、新闻宣传部、体育部、工程规划部、财务部、环保部、技术部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共20多人组成“北京奥申委赴悉尼奥运会工作团”,于9月13日赴澳大利亚进行工作。
  工作团主要有三项任务:宣传、考察、拜会(28个国际单项体育组织的领导人)。
  我们携带了六七种纸制宣传品和其他宣传资料,其中包括《中外摄影记者看北京》大型宣传画册等,再加上准备送给28个国际单项体育组织的材料,共装了20几个大纸箱,随飞机托运。按正常规定,我们托运的行李超重很多,但在机场办理手续时,工作人员听说我们是奥申委工作团的,非常支持,经请示领导同意,没有收我们的超重费。这些宣传材料在悉尼奥运会上发挥了明显的效果。各国代表团、各体育组织,特别是来自世界各地的记者,非常关心中国的申奥,我们的宣传材料非常受欢迎,每次都很快就被要没了,以至于我们需要计划好每天发一定的数量,避免到后面出现不够的情况。其实我们带的宣传材料已经不算少了,在许多场所都能看到有记者或各国朋友在看我们的材料,据我们观察,其他四个城市的材料都没有我们多。但我们还是后悔应再多带一些。
  在悉尼期间,工作团的负责人和奥申委体育部负责人以及我国各单项体育协会的负责人拜会了一些国际单项体育组织领导人,送交了北京2008年奥运会各项目信息资料和宣传材料,同他们进行了友好的座谈,开展了多种多样的公关工作。并向28个国际体育组织发出了邀请,希望他们在年底前访问中国。这项工作是这次到悉尼的重要任务之一,因为,国际奥委会要求在《申奥报告》中,要有28个国际单项体育组织对申办城市相应比赛场馆的确认书,所以我们要尽量争取邀请他们年底前能到北京考察,并签署场馆确认书。如果哪个单项协会由于一些原因不能签署确认书,就会造成我们的被动,而2001年1月17日前向国际奥委会递交《申奥报告》的时间是不可能改的。后来的事实是,年底前我们得到了全部28个国际单项体育组织的确认书,是我们申奥中做得比较漂亮的事之一。其主要功劳应归体育部。
  对悉尼奥运会进行全面考察,是这次赴悉尼的主要任务之一。我们要详细了解悉尼奥运会,为下一步的申办工作打下重要基础,同时为《申奥报告》的撰写提供第一手资料和大量参考数据。因此,去之前我们做了充分的准备:进行分工、明确任务、详细制定考察提纲、事先了解悉尼及奥运会的有关情况等,仅考察提纲我们就准备了37个方面、100多个问题。


  2、北京“申奥小屋”

  我们带了很多北京申奥的宣传品,其中大部分是放在国际奥委会总部饭店REGENT饭店里设的申奥展台和展室。
  国际奥委会允许五个申办城市在悉尼奥运会期间进行宣传,并在国际奥委会总部饭店提供五个同样大小的地方,由各城市奥申委自己布置。我们先期在北京就开始筹备,由奥申委宣传部负责,请国内专业公司设计了几个方案,并请了一家当年为悉尼申办奥运会做设计的澳大利亚的设计公司到北京,一起研究、设计。确定方案后,又提前几天派宣传部的副部长郭坦带领工作人员和专业设计人员到悉尼,现场布置、安装北京展台。展台的效果很好,既展现了新北京,又有艺术情调。我很佩服宣传部工作人员的精神和工作效率。
  各城市的展台都不约而同地使出了“美女战略”,站在展台旁既作讲解,又可作为背景拍照。我们看到在大阪的展台旁,其中一位是混血女孩,既长得漂亮,又说一口流利的英语。我们北京展台也是两位年轻女孩作解说,她们是北京奥申委宣传部的工作人员马晓芳和路五云,两人都是刚毕业的英语专业大学生,清纯、漂亮。特别是她们穿着北京奥申委专门为她们制作的红色旗袍,在北京展台前为前来观看的国际奥委会委员和其他人员,用标准的英语进行讲解,效果非常好。这也成了悉尼奥运会期间,五个申奥城市在同一场地、同一时间进行的面对面竞争中的靓丽的一景。她们是北京的窗口,是中国人的代表,是美丽的使者。但她们是辛苦的,每天都要站在那里将近10个小时。
  展台进行了三天之后,按照国际奥委会的安排,各申办城市的展台改为展室。国际奥委会为每个申办城市提供一个房间,北京的展室是在饭店的701房间,依次排过去的是大阪、巴黎、多伦多和伊斯坦布尔的展室。北京的展室也是我们奥申委宣传部的同志和广告公司的专业设计人员布置的,小巧玲珑但功能不少。既反映新北京的绰约风姿,又突出古老中国的特点;既像个小型图片展,又有北京体育场馆的模型;宣传部的工作人员还在当地买了些中式小家具和装饰物,屋里还挂了两盏宫灯,使它又像是个小型中式装饰物品展;同时又租用了一个等离子大屏幕电视机,循环播放北京申奥宣传片。还有我们带来的北京申奥的宣传材料和纪念章等,送给来访的宾客。
  走进这个展室,就会闻到一缕清香,那是北京奥申委特意为来访的客人准备的馨香的中国茶。有人称北京的展室为北京“申奥小屋”,我觉得这个名字很好,听起来既贴切又很浪漫。
  各申奥城市展室的工作人员在这里互相之间也很友好,根本看不出任何竞争的气氛和火药味。我们去的时候,也到其他四个申办城市的展室去进行了参观,与他们的工作人员进行了简单的交谈,并要了一些他们的宣传材料,他们都主动的送给我们一些宣传品和纪念章等小纪念品。
  越是重要的、激烈的、高层次的竞争,表面上越看不见刀枪剑棍,闻不到火药味。
  闻不到火药味的竞争,是更加残酷的竞争。


  3、开幕式的震撼与遗憾

  开幕式是悉尼奥运会的最佳亮点之一。开幕式门票一般价格为1380澳元,仅一场开幕式的门票收入就十分可观。但悉尼奥运会开幕式确实让人赞叹。
  灯光、烟火、瀑布、精美的服饰、富有民族特色的舞蹈、别出心裁的点火仪式,给所有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整个开幕式演出以13岁的小女孩韦伯斯和土著人“歌神”的经历为主线贯穿,向人们讲述了土著人和来自各大洲的移民在澳洲大陆的开拓、从蛮荒走向文明的过程。开幕式的重头戏是火炬点火仪式,当澳大利亚著名的土著族运动员费里曼·卡茜点燃主火炬时,观众都为这个创意喝彩。重达8吨的火炬盘从水中徐徐上升,最终与火炬台完美地结合为一体,人们为之震撼,并赞叹和钦佩澳洲人民丰富的想像力和创造力。纵观整个开幕式演出,与我国国内运动会开幕式演出相比,参加的演员人数不是很多,但现场的效果气氛达到了规模巨大、气氛热烈、气势恢宏的理想效果。
  有个说法:开幕式办好了,奥运会就成功一半了。可见开幕式对于奥运会的重要性。大型活动开幕式和团体操表演,本来是我国的传统特点之一。但近些年我国一些大型运动会的开幕式表演已失去优势和传统特点,且往往又过于追形式、讲排场、讲豪华、比场面、比人数,而创新不够、深度不够、科技含量不够、缺少文化精髓的内涵。也有一种倾向,一说中国传统文化,就把那些“土得掉渣的”、肤浅的、并没有多少代表性的、男的露着大黄牙,大姑娘抽着大烟袋的“脏东西”搬到舞台上;一说与西方文化结合,就让演员穿上中国土布做的超短裙在台上扭屁股。这不能不说是对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的一种亵渎。
  改革开放政策对头了,经济很快发展上去了,高楼大厦很快就盖起来了,但人们的精神道德特别是整个民族文化素养的提高,却不是一朝一夕能见效的,是长期而艰苦的事情。
  悉尼奥运会开幕式的效果对我来说是震撼的,启示是深刻而久远的。
  我甚至想到,应该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1993年我们申奥未果,现在看来也许那不是坏事。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巨大成绩,但近些年正是我国改革开放大发展时期,北京在2008年举办奥运会,时机更好,条件更加成熟。
  我们一定要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
  我们一定要在2008年举办一届最好的、真正反映中国文化精华的、最有特色的奥运会开幕式!
  悉尼奥运会开幕式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开幕式结束后观众的退场是历届组织者都十分重视的环节。悉尼奥运会后10多万人退场的组织工作,充分体现了组织者的精心设计和澳洲人的组织能力,也充分显示了悉尼市民的较高的素质。悉尼的组织者把从主会场到火车站的很短的路程,分隔成若干条蛇形延长线,使人们在固定的大广场上始终处于在蛇形走动状态。这虽然增加了所有退场人们的步行时间,甚至走得有些累,但我看到,人们秩序井然,没有任何乱闯乱走的,也没有因此而发泄不满者。就连我们许多来自中国的同胞们,不但没有人像在国内那样违反规则乱挤乱窜,也没有人发牢骚,反而大家都不得不称赞组织者的聪明。
  但是,在大家边走边说笑边发表感慨的时候,所有的人遇到了同一个问题电话打不通。
  开幕式结束后,所有退场的人几乎都要做同一件事,打电话。但我发现,所有的人都跟我一样,摆弄了半天手机没有一个人通话的,过了一会儿大家几乎同时发现了这个问题。此现象至少持续了40分钟。后来我们了解到,悉尼虽然事前做了准备,将移动通信容量增加了一倍。但还是预计不足,开幕式一散场,移动电话使用量突然在短时间内骤然上升,大家一起抢线,结果是大家谁也抢不到,俗称“打爆了”。这是悉尼组织者事先没有想到的,不能不说是个遗憾。

  4、恋人港与奥运会

  一天傍晚,我们来到悉尼著名的恋人港。
  沿着海湾有许多环境优雅的酒吧,桌子都摆在了外面,漂亮的遮阳伞下坐着许多人在悠闲地喝着啤酒,港湾里不时有游艇驶过。我们找了一个地方坐下来,要了点啤酒和一些菜,一边喝着一边互相开着玩笑。
  “真是好地方,”有人说,“这是年轻人来的地方,我们年龄太大了。”
  “年龄大感情更丰富嘛。”一个年轻人说。
  “对,如果有机会,我一定带我老婆来一次,就坐在这个地方喝啤酒,那多浪漫!”有人说。
  “是啊,要是能带她一起来这里旅游一次多好啊。”这是我在想。
  我喝着啤酒,望着远处。
  在远处绿地旁的一个大型电视墙上,正在播放奥运会现场的比赛画面。悉尼组委会可谓用心良苦,他们利用自己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在市区的一些大型绿地、街心公园内,搭建大型电视墙,及时转播奥运会现场的比赛画面,特别是有本国运动员参加的比赛项目,更会吸引大众的注意力,把人们都聚集在奥林匹克的旗帜下。有些地方还有现场露天的音乐演唱会,通过体验音乐和体育运动的结合,给人们带来身心的愉悦或震撼。
  我继续喝着啤酒,望着远处。
  大屏幕上是紧张激烈甚至带有火药味的激烈争夺;大屏幕的草地上,许多人坐在一起,一边喝着饮料,吃着东西,一边看着大屏幕上的比赛。人们无拘无束,自由悠闲,老人们互相搀扶着或带着一只小狗,闲不住的儿童们在戏耍,青年们在聚精会神地看着比赛,情侣们坐在草地上依偎着……
  那场面太美了!
  一幅人们充分享受着生活的完美图画!
  一幅奥林匹克与生活完美结合的图画!
  一幅竞技与休闲生活完美结合的图画!
  一幅原始野性与现代文明结合的图画!
  奥林匹克精神提倡重在参与,只有将社会的力量充分调动起来,让大多数人加入到奥林匹克运动中来,才是成功的组织。
  我忽然好像明白了
  奥运会是什么?
  为什么人们喜欢奥运会?
  为什么奥运会有如此大的魅力?
  为什么那么多国家要争办奥运会?
  眼前这一幅幅活生生的画面,不就是最好的回答吗?这就是奥运会。它不仅在赛场上,也不仅在媒体上,它就在人们现实的生活中。
  奥运会是一种生活,是一种生活的方式,是一种生活哲学;是各民族、各阶层共同接受的一种和谐的享受生活的方式;是人们生活中的精品生活方式;是人类生活逐步向高级阶段发展的生活方式;是人类原始野性与现代文明在生活中完美而和谐的结合。
  我想起《奥林匹克宪章》中的一段话:
  “奥林匹克主义的宗旨是使体育运动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
  人类需要和谐生活,人类渴望和谐生活,人类一定能够创造出和谐生活;人类必将实现各种族、各阶层共同接受的、和谐的生活方式;世界必将走向和谐。
  和谐生活是人类野性的释放与现代文明约束的最佳平衡;
  和谐生活是回归自然的,是充满朝气的;
  和谐生活是平和的,是充满爱心的;
  北京需要和谐生活,中国需要和谐生活,全人类需要和谐生活!
  申奥和“办奥”的意义难道不正是在于此吗?
  终于,在悉尼奥运会期间,9月20日,国际奥委会正式给候选城市下发了《2008年奥运会申办城市手册》。
  《手册》就是命令,从悉尼回来后,我们就投入了编制《申奥报告》的难忘岁月。


  第六章 申奥效率《申奥报告》背后的故事

  1、即将飞走的“孩子”

  2001年1月16日中午,新侨饭店B座612我的办公室里格外热闹。
  我的办公室在奥申委中是个“特殊照顾”,在所有奥申委工作人员的办公室中,只有我的办公室是一个套间,而在我对面的奥申委副主席、秘书长都各自是一间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