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597-冯氏锦囊秘录 >

第40章

597-冯氏锦囊秘录-第40章

小说: 597-冯氏锦囊秘录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杂症大小合参卷五方脉泄泻合参
椒附丸
属性:治泄泻久重,其人甚虚。 
椒红(炒) 附子(炒,各五钱) 山萸肉(二两) 桑螵蛸(炙) 鹿茸(酒蒸) 龙 
骨(各三钱) 为末酒糊丸,每服五十丸,空心米饮下。 

杂症大小合参卷五方脉泄泻合参
当归浓朴汤
属性:治肝经受寒,面色青惨,厥而泄利。 
当归(炒) 浓朴(制,各二两) 官桂(三两) 良姜(五两) 每服三钱,水煎服。 
《经》曰∶肾司闭藏,肝司疏泄,肝肾气虚为病泄泻,何也?盖肾者,所处在下,大小二便之 
门户,而肝者,又为门户约束之具,肝肾气实,则能闭、能束,故不泄泻。肝肾气虚,则闭束失职,故 
泄泻也。又肝者,脾之贼,肝经正虚邪盛,木能克土,亦作泄泻。此当归浓朴汤所以实肝而止也。 

杂症大小合参卷五方脉泄泻合参
香茸丸
属性:治日久冷泻。 
鹿茸(五钱,酒浸、炙) 乳香(二钱) 肉豆蔻(一两) 每个作两片,入乳香在内,面里煨, 
为末,陈米为丸,每服五十丸,空心米饮下。 

杂症大小合参卷五方脉泄泻合参
天下受拜平胃散
属性:治脾胃不和,呕吐痰蒸,胸膈痞滞,饮食不甜。 
浓朴 陈皮(留白) 生姜 炙甘草(各二两) 南京小枣(二百枚,去核) 茅山苍木 
(米泔水浸一宿,去皮,晒干,五两,锉) 水五升,煮干,捣作饼子,晒干,再研 
为末,每服二钱,盐汤点服。泄泻,姜五片,乌梅二个,水盏半,煎服。一方加藿 
香、半夏曲。 

杂症大小合参卷五方脉泄泻合参
养胃汤
属性:治脾胃虚冷,不思饮食,呕吐翻胃。 
人参 丁香 砂仁 肉果 附子(炮) 白豆蔻 甘草 沉香 橘红 麦芽 神曲 
(各三钱五分) 共为细末,每服二钱,姜盐汤下。 

杂症大小合参卷五方脉泄泻合参
旋复花汤
属性:治中脘伏痰,吐逆眩晕。 
旋复花(去梗) 半夏(汤泡七次) 干姜(炮) 橘红(各一两) 槟榔 人参 甘 
草(炙) 白术(各五钱) 每服四钱,姜水煎服。 

杂症大小合参卷五方脉泄泻合参
济主竹茹汤
属性:治热呕,或因饮酒过度而呕者。 
葛根 甘草(炙) 半夏(汤泡) 加竹茹、生姜煎服。 

杂症大小合参卷五方脉泄泻合参
小柴胡加竹茹汤
属性:治发热而呕哕,胃热多渴不食。 
柴胡(二钱) 半夏(汤洗) 橘皮(各一钱) 竹茹(一块) 黄芩 人参 
甘草(炙,各七分) 姜水煎服。有方加枇杷叶、赤茯苓、麦冬。 

杂症大小合参卷五方脉泄泻合参
四柱散
属性:治真阳耗散,脐腹冷痛,泄泻不止。 
白茯苓 附子(泡,去皮、脐) 人参 
木香(湿纸裹,火煨) 各等分, 咀,每服四钱,水一钟,姜五片,盐少许, 
煎七分,空心温服。一方加两豆蔻、诃子,名六柱散。 

杂症大小合参卷五
吐泻门要药
属性:消食化痰,如枳实、枳壳、陈皮、半夏、草豆蔻、莱菔子、山楂、浓朴、香附、 
麦芽、神曲之类,随候采用。 
清热平胃,如香薷、黄连、木瓜、藿香、木通、石斛、陈皮、浓朴、甘草、泽 
泻、猪苓、苍术、滑石之类,随候采用。 
温补止泻,如肉果、吴茱萸、肉桂、丁香、木香、诃子、赤石脂、龙骨、人参、茯 
苓、山药、砂仁、益智、米仁、白术、炙甘草、白豆蔻、陈米、莲肉、白扁豆、煨姜、 
乌梅之类,随候采用。 

杂症大小合参卷五
方脉燥结合参(附肠交)
属性:燥结之症,有虚实二者之分。或因风寒邪从外入,或因七气火自内起,此是湿热怫 
郁燥结,有时乃为实也。实则宜荡涤肠胃,开结软坚,如大黄、硝石、枳实、浓朴、承 
气汤之类是也。或因病久,饮食少进,或因吐泻汗后,津液暴亡,或因年高精血干枯, 
妇人产后亡血,皆能秘结,此是血液枯涸,不能润泽而燥结,乃为虚也。虚则宜滋养阴 
血,润燥散热,使火不行燥热之令,肠金自化清纯之气,精液入胃,脾土健行,自不秘 
结矣,如归地桃仁润燥汤之类。如常饮食煮猪血脏汤,加酥食之,血仍润血,脏仍润 
脏,胃强能食者,间服润肠丸微利之,苟不审虚实而轻用硝黄巴豆,杀人如反掌也。故 
东垣曰∶凡人胃强脾弱,约束津液,不得四布,但输膀胱,故小便数而大便难者,用脾 
约丸。若由阴血枯槁,宜滋金水,使阴道一长,津液内生,何燥结之有哉。 
《经》曰∶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肾虚则津液竭而大便燥,然肾恶 
燥,急食辛以润之,以苦泄之,或六味料加苁蓉、人乳、白蜜,服之最宜。故大便秘 
结,专责之少阴一经,证状虽殊,总之津液枯干,盖肾主五液,津液足则大便如常。若 
饥饱劳役,损伤胃气,矢于输化,及过食辛热浓味,则火邪于血中,耗散真阴,血液少 
而燥结矣。分而言之,更有胃实、胃虚、热秘、冷秘、风秘、气秘、血秘之分。胃实而 
秘者,脉浮而数,善饮食,小便赤。胃虚而秘者,脉沉而迟,不能饮食,小便清利,体 
重便鞭。若面赤身热,六脉数实,时欲得冷,或口舌生疮,大肠热结,此热秘也。若 
面目或黑,六脉沉迟,小便清白,喜热恶冷,此由冷气横于肠胃,凝阴固结,津液不 
通,实非燥粪,此冷秘也。若由亡血血虚,津液不足,此血秘也。若气不升降,谷气不 
行,其人多噫,此气秘也。风搏肺脏,传于大肠,或素有风病者,此风秘也。东垣曰∶ 
实秘、热秘即阳结也,宜散之。虚秘、冷秘即阴结也,宜温之。《准绳》曰∶胃实而秘 
者,能饮食,小便赤,秘物也。胃虚而秘者,不能食,小便清利,秘气也。然脏得血 
而能液,若肾阴既虚,不以津液骤生,欲求速效,未有不致危困,然登厕用力劳苦,势 
亦难堪,只有大滋津液,以为不治之治也。下脘即幽门,胃之下口也。人身上下有七 
门,皆下冲上也。幽门上冲吸门,吸门即会厌气喉,上掩饮食者也。冲其吸人之气,不 
得下归肝肾,为阴火相拒,故隔噎不通,浊阴不得,降而大便干燥不行,胃之湿与阴火 
俱在其中,则腹胀作矣。治在幽门,使幽门通利,泄其阴火,润其燥血,生其新血,则 
幽门通,吸门亦不受邪,膈噎得开,胀满俱去,浊阴得归下地道也。脉浮在气,杏仁、 
陈皮主之,脉沉在血,桃仁、陈皮主之,俱用陈皮者,以手太阴与手阳明为表里,肺气 
不降,大肠难传送也。然须兼用滑润,如生 
首乌、麻仁、归梢、苁蓉之类。如欲坐井中者,两尺脉按之必虚,或沉细而迟,旦煎理 
中汤极冷而服,不应不可用猛剂,宜蜜煎导之。冷秘,蜜煎中加草乌头末;热者,猪胆 
汁导之亦可。如因久病。虽多日不便,然因饮食久少,糟粕何从而得,日数虽多不甚后 
急,只须补理气血,中气一旺,自能健运,调摄饮食,新谷既充,自能推送旧谷,切不 
可通利,以致变生虚脱危症。阳结脉沉而数或促,阴结脉伏而迟或结。老人虚人脉雀啄 
者,不治。 

杂症大小合参卷五
肠交
属性:肠交者,其病大小便易位而出,或因大怒,或因醉饱,遂至脏气乖乱,不循常道, 
法当宣吐,以开提其气。若脉虚者,尤宜升清降浊,补气淡渗为主,便阑门清利,得司 
泌别之职,则愈忌服破气燥热之剂。 

杂症大小合参卷五肠交
脾约丸
属性:治肠胃燥热,大便秘结。 
麻仁(二两,另研) 杏仁(五两五钱,去皮、尖,炒) 枳实(麸炒) 浓朴(姜汁 
炒) 芍药(各八两) 大黄(一斤) 为末,蜜丸,如桐子大,白汤送下。 
约者,约结之约,又约束也。《经》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 
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今胃强脾弱,约束津液不得四布, 
但输膀胱,小便数而大便鞭,故曰脾约。麻仁甘平而润,否仁甘温而润,《经》曰∶脾欲缓, 
急食甘以缓之。《本草》曰∶润可去枯。是以麻仁为君,杏仁为臣,枳实苦寒,浓朴苦温, 
凡破结者,必以苦,故以为佐,芍药酸寒,大黄苦寒,酸苦涌泄为阴,故以为使。丹溪曰∶ 
既云脾结,血枯火燔,金受邪而津竭必窃脾之母气以自救,金衰则土受木邢,脾失转输, 
肺失传化,理宜滋阴降火,金行清化,脾土健旺,律液既润,何秘之有?此方惟 
热甚而禀实者可用,热虽甚而虚者,愈致其燥涸之苦矣。 

杂症大小合参卷五肠交
润肠丸
属性:治风结血秘,胃中伏火。 
羌活 归尾 大黄(煨,各五钱) 麻仁 桃仁(去皮、尖,各一两) 仁另研如 
泥,外为末,蜜丸,桐子大,每早白汤下五十丸,或加煨皂角仁亦妙。盖其性得湿则 
滑,滑则燥结自除。 

杂症大小合参卷五肠交
益血润肠丸
属性:熟地(六两) 杏仁(去皮、尖,炒) 麻仁(各三两,以上三味俱杵膏) 苏子 
荆子(各一两) 枳壳(麸炒) 橘红(各二两五钱) 当归(三两) 
阿胶(炒) 肉苁蓉(各一两五钱) 
为末,以前三味膏同杵千余下,仍加炼蜜丸。如桐子大,每服六十丸,空心白汤 

杂症大小合参卷五肠交
半硫丸
属性:治年高冷秘、虚秘,及 癖冷气。 
半夏(汤泡,七次) 硫黄(明净者,研极细,用柳木槌子杀过) 止以生姜自然 
汁同熬,入干蒸饼搅匀,入臼内杵数百下,如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无灰酒或 
姜汤任下,妇人醋汤下。 

杂症大小合参卷五肠交
通幽汤
属性:治幽门不通,上冲吸门,噎塞不开,气不得下,大便艰难。名曰∶下脘不通,治在 
幽门。 
当归身 升麻 桃仁(研,各一钱) 红花 甘草(炙,各三分) 生地黄 熟地黄(各 
五分) 麻仁(三钱) 或加槟榔末五分,本方加大黄,名当归润肠汤,治同。 
此手足阳明药也。当归、二地,滋阴以养血;桃仁、麻仁、红花,润燥而行血;槟榔下坠 
而破气滞。加升麻者,天地之道能升而后能降,清阳不升则浊阴下降,《经》所谓地气上为云, 
天气下为雨也。 

杂症大小合参卷五肠交
韭汁牛乳饮
属性:治胃脘有死血,干燥枯槁,食下作痛,翻胃便秘。 
韭菜汁 牛乳(等分) 时时呷之。有痰阻者,加姜汁。本方去牛乳加陈酒治血膈。 
韭汁专消瘀血,此足阳明药也。韭汁辛温益胃消瘀,牛乳甘温润燥养血,瘀去则胃无 
阻,血润则大肠通,而食得下矣。 

杂症大小合参卷五肠交
麻仁苏子粥
属性:治产后大便不通。(许叔微曰∶妇人产后有三种 
疾,郁胃则多汗,多汗则大便秘,故难于用药。)及老人风秘,俱宜此粥。 
大麻仁 紫苏子(等分) 共研,再用水研取汁煮粥。 
此手阳明药也。麻仁阳明正药,滑肠润燥,利便除风;苏子兼走太阴,润肺通肠,和血下气,行 
而不峻缓而能通。故老人产妇气血不足者,所宜用也。 
治大小便不通。 
用连根葱一二茎,带土生姜一块,淡豆豉二十一粒,盐二匙同研烂,捏作饼子烘热 
掩脐中,以帛札定,良久气透自通,否则再换一饼。 
x蜜导法x 
方见伤寒门。 
x猪胆汁导法x 
方见伤寒门。 

杂症大小合参卷六
头痛头风大小总论合参
属性:《经》曰∶风气循风府而上,则为脑风。新沐中风,则为首风。又曰∶头痛耳鸣,九 
窍不利,肠胃之所生。总之,头为诸阳之首,以象天,六腑清阳之气,五脏精华之 
血,皆会于头,为至清至高之处,故为天象,谓之元首,言其至尊,不可犯也。凡手 
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以为常度,则无头痛之患。若外因风寒雾露 
之触,内因痰火湿热之熏,痛由起矣。至于真头痛者,其脑尽痛,而手足寒,且青至 
节,旦发夕死,夕发旦死,盖四肢为诸阳之本,痛尽脑而寒至节,则元阳亏败,气血虚 
极,阴邪真中髓海于泥丸宫中,非药所能愈,盖其根先绝也。书又曰∶脑为髓海,受 
邪则死,灸百会穴,猛迸大剂参附,亦有生者焉。 
头痛头风,非二证也,在新久去留之分耳。浅而近者,名头痛,其痛卒然而至,易 
于解散速安也;深而远者,名头风,其痛作止不常愈后遇触复发也。手足三阳之脉,皆 
上循于头,为诸阳之会,六阴脉至颈而还,惟厥阴上入吭嗓,连目系出额,故当于七经 
辨之,属痰者,居多,然有风寒湿热火痰,及气虚血虚,食郁疮毒之别,皆能伤于脉道 
而为病也。伤于太阳则在后,阳明在额,挟鼻与齿,少阳两角,厥阳属巅顶,而多吐 
涎,须寻风寻火,在气在血,晰其虚实表里,而便得病情矣。 
《经》之论头痛,风也、寒也、虚也。皆六气相侵,与真气相搏,经气逆上,干于 
清道,不得营运,壅遏而痛也。天气六淫之邪,人气五贼之变,皆能相害,或蔽覆其清 
明,或瘀塞其经络,与气相搏,郁而成热,脉满而痛。若邪气稽留,脉满而气血乱,则 
痛乃甚,此实痛也。寒湿所侵,真气虚弱,虽不相搏成热,然邪客于脉外,则血泣脉 
寒,卷缩紧急,外引小络而痛,得温则止,此虚痛也。因风痛者,抽掣恶风;因热痛 
者,烦心恶热;因湿痛者,头重而天阴转甚;因痰痛者,昏重而欲吐不休;因寒痛 
者,绌急而恶寒战栗;气虚痛者,恶劳动其脉大;血虚痛者,善惊惕,其脉芤。头痛自 
有多因,古方必兼风药者,以高巅之上,惟风可到。味之薄者,阴中之阳,自地升上者 
也。在风寒湿者,固为正用,即虚与热者,亦假引经,且散其抑遏也。若疏散太过而 
痛,及服辛散而反甚者,不防用酸收以降之。若年衰气弱,清气不能上升,而浊阴犯 
之,以作痛者,宜升阳补气而自愈。若血虚之头痛,必处眉尖后,近发际而上攻头目, 
宜用芎归养血而自愈。然新而暴者,但名头痛,深而久者,名为头风。头风必害眼者。 
《经》所谓东风生于春,病在肝。目者,肝之窍,肝风动,则邪害空窍,且由精髓脑之 
不足,而外邪易于以深入也。 
厥头痛者,手三阳之脉,受风寒而伏留不去,上干于头,其气不循经隧而逆行,故 
名曰厥。 
久头痛病,略感风寒便发,而至塞目重 
绵浓帕包裹者,此属郁热。本热而标寒,世人不识,率用辛温解散之药,临时得效,误 
认为寒,殊不知因其本有郁热,毛窍常疏,故风寒易入,外寒束其内热,闭逆而为痛, 
辛热之药,虽能开通闭逆,散其标之寒邪、然以热济热,病本益深,恶寒愈甚矣。惟当 
泻火凉血为主,佐以辛温散表之剂,以从治法治之,则病可愈,而根可除也。 
头痛多主于痰。痛甚者,火多,盖火性炎上,其痛发劈,有可吐者,有可下者,东 
垣曰∶湿热在头而痛者,当以苦吐之,如瓜蒂散、浓茶之类是也。痰厥头痛,非半夏不 
能除,有属于风者,有属于寒者,有属于半寒为偏头痛者,有属于湿者,有属于火郁 
者,有属于外感有余,有属于内伤不足,伤食伤酒,种种症候,皆以头痛,总由清阳不 
升,浊阴上犯也。 
感冒头痛,宜防风、羌活、 本、白芷,即所谓新沐中风为首风。风热在上头 
痛,宜天麻、蔓荆子、台芎、酒制黄芩。肥白人头痛,是气虚,宜黄 酒洗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