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597-冯氏锦囊秘录 >

第56章

597-冯氏锦囊秘录-第56章

小说: 597-冯氏锦囊秘录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不得伸,邪不得解,更伤肺金清气矣。 
x二陈汤x 
见前伤风门。加桔梗、天花粉、玄参、薄荷、酒芩、前胡。如嗽不转,加栝蒌仁∶ 
如夜嗽多加知母;如喉疼减半夏;如痰盛加贝母、枳壳;如肺经热气壅,轻则加桑白 
皮、地骨皮,重则加石膏。 

杂症大小合参卷八
方脉破伤风合参
属性:丹溪曰∶破伤风症多死,最急症也。始因出血过多,或风从疮口而入,或疮早闭 
合,瘀血停滞于内,血受病而属阴,始虽在表,随易传脏,故此风所伤,极多难治。其 
症身热自汗,口噤搐搦,势急非常药可治,故丹溪曰∶非全蝎不开,兼以防风风药。凡 
破伤风邪,初受在表者,宜用发散,同伤寒表治法,用防风、羌、独、芎、归、麻黄、 
南星、白芷、全蝎、赤芍、细辛、 本、蔓荆、天麻、半夏、陈皮之类,随候加减。半 
表半里者,宜用和解药,如发散不解,邪传入里,脏腑闭塞。惊而发搐,宜用天麻、蜈 
蚣、雄黄、僵蚕、巴霜、朱砂、南星、全蝎之类为丸。或用羌、防、芎、归、赤芍,黄 
芩、大黄之类,煎服下之,若病日久,气血渐虚,邪气入胃者,宜养气血为主,兼以风 
药,如当归、地黄、芎、芍、防风、白芷之类;如伤骨疼痛者加乳香。 
四恶症不可治,一头目青黑,二额上汗珠不流,三眼小目瞪,四身汗如油。 

杂症大小合参卷八方脉破伤风合参
如圣散
属性:治破伤风,止血定疼。 
苍术(六两) 川乌头(泡,去皮,四两) 防风 草乌头(泡,去皮) 细辛(二两五钱) 
天麻 川芎 两头尖(泡,去皮,四两) 白芷(各一两五钱) 蝎梢(微炒) 雄黄 
乳香(各五钱) 为末。每服一钱,酒调下。 
x一方x 
治破伤风,用全蝎十个,为末,酒调,一日三次服之。 

杂症大小合参卷八方脉破伤风合参
一字散
属性:治破伤风。 
金头蜈蚣(一条,去头、足,炙) 天麻(五钱) 草乌头(去芦,五钱) 香白芷(少许) 
全蝎(十个) 为末,每服一字,发热清茶下,发寒温酒,或半夏茯苓下。 
治破伤风,血凝心,针入肉三证如神,方用乌鸦翎烧灰,存性,细研,酒服一 
钱,或白滚汤下。 

杂症大小合参卷八
方脉胃风合参
属性:胃风者,因食后风冷而致其候,胀满食饮不下。形瘦腹大,恶风头汗,隔塞不通,其 
脉右关弦而缓带浮,宜用胃风汤主之。又 
曰∶胃风之症,治呕而愈呕者是也。此皆好食甘甜之物,膏粱之味,积久成热,因而生 
风,非一朝一夕之故也。宜用川乌一两,洗净,去皮、脐,不去尖,以浆水一碗煮干, 
每枚切作二片,复用浆水一碗煮尽,切作四片,每细嚼一片,以少温水下,少顷,呕遂 
止。古书之治法如此,临症宜审用之。 

杂症大小合参卷八方脉胃风合参
胃风汤
属性:风冷入于肠胃,泄下鲜血,肠胃湿毒,下如豆汁。 
人参 茯苓 川芎 当归 桂 白术 白芍(各等分) 加粟米百粒,水煎服。如腹痛加木香。 

杂症大小合参卷八
方脉痛风五痹合参(附麻木虚痒)
属性:《经》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风气胜者为行痹,行痹者,行而不定 
也,今称为走注疼痛,俗名流火及历节风。寒气胜者为痛痹,痛痹者,疼痛苦楚,关节 
浮肿,世称为痛风及白虎飞尸。湿气胜者为着痹,着痹者留着其处而不移,世称为麻木 
不仁,或痛着一处,始终不移者是也。凡风则阳受之,故为痹行,寒则阴受之,湿则皮 
肉筋骨受之,故为痹着而不去,皮肤不仁,是以夫痹从风寒湿之所生也。 
《经》又曰∶以冬遇此者为骨痹,以春遇此者为筋痹,以夏遇此者为脉痹,以至阴 
遇此者为肌痹,以秋遇此者为皮痹,此以所遇之时。所客之处命名。以时令配五脏所合 
而言也,至阴者六月也。又曰∶其入脏者死。其留连筋骨间者疼久,其留皮肤间者易 
已。又曰∶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其不痛不仁者,痛久入深,营卫之行涩,经络 
时疏,故不痛,皮肤不营故为不仁,盖痹在于骨则重,在于脉则血凝而不流,在于筋则 
屈不伸,在于肉则不仁,在皮则寒,故此五者则不痛也。凡痹之类,逢寒则急,逢热则 
纵,皆由内虚为本,可以风名,不可以作风治也。 
统旨曰∶风痹者,游行上下,随其虚邪,与血气相搏,聚于关节,筋脉弛纵而不 
收也。寒痹者四肢挛痛,关节浮肿。湿痹者留而不移汗多,四肢缓弱,皮肤不仁,精神 
昏塞。热痹者脏腑移热,复遇外邪客搏经络,留而不行,阳遭其阴,故HT 痹 然而 
闷,肌肉热极,体上如鼠走之状,唇口反裂,皮肤色受。(《经》言∶止有风寒湿三痹,此更有 
热者,盖郁久成热,热在三气之内变生者耳。)三气合而为痹,则皮肤顽浓或肌肉酸痛,此为邪 
中,周身搏于血脉,积年不已则成瘾疹风疮,搔之不痛,头发脱落,治宜疏风凉血。 
总由营卫舍虚,外邪留居,血气凝结而成也,太抵湿多则肿,热多则痛,阴虚则脉弦 
数,而重在夜,阳虚则脉虚大则重在日。 
痹者,闭也。五脏六腑正气,为邪气所闭,则痹而不仁。痹虽有五,多由体虚之 
人,腠理空疏,为风寒湿三气侵入于皮脉肌筋骨,不能随时驱散,留滞于内,久而为 
痹。其为病也,寒多则掣痛,风多则引注,湿多则重着。然风寒湿三气客于经络,为病 
不一,或为痛或为痒,或为麻痹不仁,或为手足缓弱,所以然者,有新久轻重之分,有 
湿痰死血之异耳。治以攻补兼施,而标本兼顾也。薄桂味薄,能横行手臂∶领南星、苍 
术等药至痛处成功;葳灵仙治上体痛风;汉防己治下体痛风。然虚弱人并当以气血药兼 
之。方能有力营运药势。 
痛风者,古名痛痹,俗谓之白虎历节风,即四肢骨节走症也。夫气行脉外,血行 
脉内,昼行阳,夜行阴,各二十五度,得寒则行迟而不及,得热则行速而太过,内伤外 
感则疾作矣。彼痛风者,因血受热已自沸腾,或再涉冷受湿取凉,热血得寒,污浊碍 
涩,荣卫难行,坚牢闭碍,邪正交战,所以作痛,夜痛甚者,行于阴也。治当以辛烈暴 
悍之剂,流散寒湿开郁行气,破瘀豁痰,舒风和血,开发腠理,则怫郁开,而血行气和 
自愈,大约有余则发散攻邪,不足则补养气血,然亦有数种治法不能无异。或因风热, 
或因痰,或在风湿,或因血虚,或湿痰浊血,流注为病,在下焦而道路远者,非乌附 
气壮者不能行,故用为引经。若以为主治,非徒无益也,总肢节肿痛,因经络感受风 
寒,郁久成为湿热流注,肢节之内痛者火也。肿者,湿也。其治宜疏风燥湿,佐以调 
补气血以助药力营运,终以滋养肝肾,以壮筋骨坚强,此其治也。然痛要在势如刀割, 
尚属邪正相争之象,若至全然不痛,则邪正混为一家,相安于无事矣。 
《内经》论痹,四时之令,皆能为邪,五脏之气,各能受病,六气之中,风寒湿居 
其半,所谓杂至与合,则知非偏受一气,可以致痹。又云∶风胜寒胜湿胜者,则知但分 
邪有轻重耳。皮肉筋骨脉各有五脏之合,初病在外,久而不去,则各因其合,而内舍于 
脏,在外者祛之犹易,入脏者攻之实难,治外者散邪为亟,治脏者养正为先。治行痹者 
散风为主,御寒燥湿仍不可废,大抵必参以补血之剂,盖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也。 
治痛痹者散寒为主,疏风燥湿仍不可缺,大抵必参以补火之剂,非大辛大温,不能释其 
凝寒之害也。治着痹者利湿为主,祛风解寒亦不可缺,大抵必参以补脾补气之剂,盖土 
强可以胜湿,而气足自无顽麻也。病退之后,内节欲以保精髓,慎寒冷以祛外邪,戒 
酒面以杜湿热,服补养以生气血,则病不复发矣。 
痹之为证,有筋挛不伸,肌肉不仁,与风症相似,但风则阳受之,痹则阴受之,故 
多重着沉痛。其三气之中,风气者为行痹,故走而不守,不拘上下,左右关节之间,流 
走而痛,或三日五日,又移一处,俗名流火,又名白虎风,言其往来而痛,一如虎咬 
之状,日轻夜重也。寒气胜者为痛痹,因血脉寒凝,痛在一处而不移,俗名白虎飞尸。 
湿气胜者为着痹,上下脉理滞塞不通,致令肌肉先麻而后木,木而不知痛痒,即所谓不 
仁,《经》又以所遇之时,所客筋骨皮肉脉之处而命名,非行痛着三者之外,另有骨筋 
之诸痹也。崔紫虚曰∶风寒湿气合而为痹,浮紧兼涩,三脉乃药,则紧涩之脉,重痛沉 
着之症,皆纯阴也。当助阳温散之剂,方为对病。 
《灵枢》曰∶卫气不行,则为麻木。丹溪曰∶麻是气虚,木是湿痰死血。然则曰 
麻,曰木者,以不仁中分而为二也。虽然亦有气血俱虚。但麻而不木者,亦有虚而感 
湿,麻木并作者。又有因虚而感风寒湿三气乘之,故周身掣痛,麻木并作者。古方谓之 
周痹;治法宜先汗而后补也。当以类而推治,然麻木者,不仁之渐也。麻为木之微, 
木为麻之甚,古方名为麻痹。《原病式》曰∶麻者亦犹涩也。由水液衰少而燥涩,气血壅 
滞而不得滑泽通行,气强攻冲而为麻也,俗方治麻多用乌附者,令气行之暴甚,冲开道 
路,得以通利,则中气行而麻自愈也。然乌附止能温行,更必须兼以补益,盖麻木未有 
不由于气血两虚也。或谓麻木为风,虽三尺之童,皆以为然,然如久坐而起,亦有麻 
木,假如以绳缚系释之,亦觉麻木,久则自已者,此非因风邪,乃气不行也,故不须治 
风,当补其肺中之气,则麻木自去。亦有因阴火乘其阳分,火动于中而麻木者,当兼治 
阴火则愈,不必去火补阴,而火自息也。大抵诸脉有余,痹在表,诸脉不足痹在里。 
风者四时八方之气,从鼻而入乃天之气也。痰者五谷百物之味,从口而入,脾胃之 
湿所结乃地之气也。故风胜者先治其风,痰胜者先治其痰,风与疾相等,则治风兼治 
痰,此定法也,《经》云∶风之伤人也,先从皮毛而入,次传肌肉,次传筋脉,次传骨 
髓,故善治者,先治皮毛,次治肌肉,由此观之。乃从右而渐入于左也。皮毛者右肺主 
之,肌肉者右胃主之,筋脉者左肝主之,骨髓者左肾主之,从外入者转入转深,故治皮 
毛治肌肉不使其深入也。又曰∶湿之伤人也,先从足始,此则自下而之上,无分左右 
者也。从外入者,以渐而驱之于外,从下上者,以渐而驱之于下,此其治也。 
十指麻木,丹溪云∶是乃胃中有湿痰死血,宜二陈汤加苍术、白术、桃仁、红花、 
附子。 
有或腿足或肩背,一块肌肉木者,此阳气不足,不能周及,以致阴寒凝泣也。 
身上虚痒者,是血不荣于腠理也。用四物汤加黄芩煎,调浮萍末服之。 

杂症大小合参卷八方脉痛风五痹合参(附麻木虚痒)
五痹汤
属性:治风寒湿之气,客留肌体,手足缓弱麻顽不仁。 
片子姜黄(一两) 羌活 白术 防己(各二两) 甘草(微炙,五钱) 每服五钱,姜水 
煎。病在上食后服,病在下食前服。 

杂症大小合参卷八方脉痛风五痹合参(附麻木虚痒)
羌活汤
属性:治白虎历节风毒,攻注骨节疼痛,发作不定。 
羌活(二两) 附子 秦艽 桂心 木香 川芎 当归 牛膝(酒浸) 甘草(炙,各 
五钱) 桃仁(去皮、尖,麸炒) 防风 骨碎补(各一两) 每服四钱,姜水煎温服。 

杂症大小合参卷八方脉痛风五痹合参(附麻木虚痒)
虎骨散
属性:治白虎风,肢节疼痛,如虎啮状。 
虎骨(酥炙,二两) 甘草(炙) 全蝎(去毒,各五钱) 麝香(一分) 天麻 防风 
牛膝(酒浸) 僵蚕(去丝、嘴,炒) 当归(酒浸) 乳香(另研) 白花蛇(酒 
浸,取肉,二两) 桂心(不见火,各二两) 为末,每服三钱,豆淋酒调服。 

杂症大小合参卷八方脉痛风五痹合参(附麻木虚痒)
续断丸
属性:治风湿流注,四肢浮肿,肌肉麻痹。 
当归(炒) 川续断 萆 (各一两) 川芎(七钱五分) 天麻 防风 附子(各一两) 乳 
香没药(各五钱) 为末,蜜丸如桐子大,每服四十丸,温酒米饮任下。 
x三痹汤x 
方见前中风门。 

杂症大小合参卷八方脉痛风五痹合参(附麻木虚痒)
麝香丸
属性:治白虎历节,疼痛游走,昼静夜剧。 
川乌(大者三个,生用) 全蝎(二十一个,生用) 黑豆(二十一个,生用) 地龙(五 
钱) 为末,入麝香少许,研匀,糯米糊丸绿豆大。每服七丸,甚者十丸,夜卧须令膈 
空,温酒下,微出冷汗一身便瘥。 

杂症大小合参卷八方脉痛风五痹合参(附麻木虚痒)
虎骨丸
属性:治经络凝滞,骨节疼痛,筋脉挛急,遇阴寒愈痛。 
乳香 没药(各另研) 赤芍药 熟地 当归 血竭(五钱) 虎胫骨(酥炙黄) 
为末,用木瓜一枚,切破去核,入乳香末在内,以麻线缠定,勿令透气,以好酒六升, 
煮酒尽,取木瓜,去皮,研如泥,入熟蜜少许,杵和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看病上下服。 
治白虎风历节风肿痛,以酽醋五升,热煎三四沸,切葱白二三升,煮一沸,滤出布 
帛色裹患处熨之。以搓为度。 

杂症大小合参卷八方脉痛风五痹合参(附麻木虚痒)
活血丹
属性:治遍身骨节疼痛如神。 
熟地黄(三两) 当归 白术 白芍 续断 人参(各一两) 为末,酒糊丸,桐子大, 
或作五剂,煎服更效。 

杂症大小合参卷八方脉痛风五痹合参(附麻木虚痒)
二妙散
属性:治筋骨疼痛因湿热者。有气加气药;血虚加血药;痛甚者加生姜汁热辣服。 
黄柏(炒) 苍术(米泔浸,炒) 为末,沸汤入姜汁调服,二物皆有雄壮之 
气。表实者加酒少许佐之。若痰带热者先以神芎丸下之,次以趁痛散类调治。 
治酒湿痰痛风。 
黄柏(酒炒) 威灵仙(酒炒,各五钱) 苍术 羌活 甘草(三钱) 陈皮 芍药(各一 
钱) 为末,每服一二钱,沸汤姜汁调服。 
x活络丹x 
见前中风门。 

杂症大小合参卷八
方脉疠风合参
属性:大风病是受得天地间杀疠之风,古人谓之疠风者,以其酷烈暴悍耳。须分在上在 
下,在二者,以醉仙散,取臭涎恶血于齿缝中出。在下者,以通天再造散,取恶物陈虫 
于谷道中出,所出虽有上下道路之殊,然皆不外乎手足阳明二经,盖肠胃如市,无物不 
受,脾膈二经之腑,脾主肌肉肺主皮毛,乃腑病及于脏也。治此病者,须看其疙瘩与 
疮。若上先见,在上体多者,病在上也。下先见,三下体多者,病在下也。上下同得者, 
在上复在下也。胃与大肠无物不受,此风之入人也。气受之则在上多,血受之则在 
下多,气血俱受者甚重,是非医者神手,病者铁心,罕有得愈。若从上或从下,由渐而 
来者,皆为可治。但人易缓忽,不能断味绝色,则难免再发。再发则终不救矣。 
风起于八方,应其时则物生,违其时则物杀。凡人中气不足,如持虚受物,乃感受 
此杀物之气,变而成湿,久而成热,气浊血污,历传脏腑,生虫溃肌,流行为害,虫食 
心则足底穿膝肿,食肝则眉落,食肺则鼻崩声哑,食肾则耳鸣啾啾,耳弦生疮或痹或 
痛,如针刺状,食身则皮痒如虫行,自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