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7-冯氏锦囊秘录-第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瓦器封贮,纸摊烘暖,贴患处。
酒积 轻者,葛根、神曲、黄连、白豆蔻;甚者,用甘遂、牵牛。
气积 轻者,木香、枳壳、浓朴、橘红;甚者,枳实、牵牛。
血积 轻者,干漆、桃仁、牡丹、归尾、赤芍药、红花;甚者,大黄、虻虫、水
蛭、穿山甲、花蕊石。
痰积 轻者,半夏、栝蒌;甚者,滚痰丸;老痰,海石、瓦楞子;痰在皮里膜外,白芥子。
水积 轻者,五苓散;甚者,商陆、甘遂、芫花。
茶积 轻者,姜黄、芝麻;甚者,茱萸、椒姜。
癖积 轻者,三棱、蓬术;甚者,巴霜、大黄。
谷积 轻者,麦芽、谷芽、神曲、砂仁;甚者,鸡内金。
肉积 轻者,山楂、阿魏;甚者,卤砂、硝石。
蛋积 白豆寇、橘红、豆豉、姜汁。
果积 丁香、肉桂、麝香。
面积 萝卜子、姜酒煎。
鱼鳖积 紫苏、橘皮、木香、姜汁、白马尿专治鳖瘕。
狗肉积 杏仁、山楂。
虫积 雄黄、锡灰、槟榔、雷丸、芜荑、榧子、使君子、川楝子。
疟积 鳖甲、草果。
杂症大小合参卷十三
虫痛大小总论合参
属性:造化化生之理,莫不假于湿热,即本朽生虫,腐草为萤,难成形于草木而寄生,实
由湿热气交而化育,人腹之虫也。亦由肥甘不节,生冷过餐,久郁成热,湿热酿蒸,为
虫为积,犹未发而为害也。久则脏腑虚弱,或胃冷胃热,或再食甘肥,乃即动焉。动则
往来上下,攻刺心腹,叫号啼哭,仰身挥手,心神闷乱,吐涎吐沫,或吐清水,乍瘥
乍甚,腹上青筋,恶心似痫,但目不斜,手不搐搦,面无正色,或青或黑者是也。又蛔
痛者,亦因食物太早,吃物太粗而成也。动则攻心刺腹,乍作乍止,忽往忽来,爱甜怕
食,口吐清水,高声啼叫,唇口紫黑。凡诸腹痛,脉必沉弱而弦,若反大者,必是蛔
也。且诸虫皆生于肝,故虫痛者,肝脉倍大,甚有诸蛔团聚,痛极而厥,多似慢惊,
惟唇口独紫为异,治法实而甚者取之,虚而轻者安之,不受药者用川椒以伏之,有用肉
汁调药饵,其虫头向上,以药除之也。若贯伤心者不治。
丹溪曰∶虫本湿热所生,脏腑虚则侵蚀。《千金方》云∶劳则生热,热则生虫。
心虫曰蛔,脾虫曰寸白,肾虫如刀截丝缕,肝虫如烂杏,肺虫如蚕,皆能杀人,惟肺虫
为急,居肺叶内,蚀人肺系,故成瘵疾,咯血声嘶,药所不到,治之为难。虫 之生,
由饮食不节,伤饥过饱,喜啖腥脍,多食生冷,酷嗜曲 爱食肥甘,脏腑虚弱,湿热内
淫,则生虫积也。凡服取虫药,必在上半月为妙,盖上半月虫头向上,下半月虫头向下
也。三虫者谓长虫、赤虫、蛲虫也。虫名共
有九种,而蛲虫尤多,病患寸白虫,从食牛肉饮白酒所成,相连一尺,则杀人,服药下
之,尽出乃佳。又有伏虫、肉虫、肺虫、胃虫、弱虫、蛔虫,然蛲虫惟小儿多患之,大
人亦有,令人口吐清沫,心痛烦躁,乍作乍止,其余各种,总下利于人,胃中若有者,
宜化虫丸速除之。凡腹内热,肠胃虚,虫行求食,上唇有疮曰惑,虫食其脏,下唇有
疮,曰狐,虫食其肛,得此疾者,十无一生也。凡腹中痛,其脉当沉弦,若反洪大,必
有蛔虫,盖热则生虫,故脉洪大,大凡偏嗜一物,中必有虫,即以所好之物,加入下虫
杀虫之药于中,无不应手取效。若中气虚而虫不安者,但调补脾胃自安,诸虫逢椒则伏,
遇苦则安,见酸则静也。应声虫者,古有患此,每语则有声相应,偶读《本草》至
蓝,遂默然,乃取蓝捣汁饮之,少顷吐一肉块,长二寸余,人形悉具,其声遂已,又一
人读至雷丸不应,服雷丸亦愈。
杂症大小合参卷十三虫痛大小总论合参
秘方万应丸
属性:治大人小儿腹内有虫,及积气块痛,小儿疳病。
三棱 莪术(各醋炒) 陈皮(麸炒) 橘红 麦 (炒) 使君子(切片,晒)
神曲(炒黄) 雷丸(去皮) 干漆(炒烟尽,各五钱) 槟榔(一两) 芜荑(一钱五分)
鹤虱(略炒) 胡黄连(炒) 甘草(炙,各三钱) 木香 良姜(陈壁土炒)
砂仁(各一钱) 为末,醋米糊丸,绿豆大空心姜汤下四五十丸。一方加锡灰。
杂症大小合参卷十三虫痛大小总论合参
化虫散
属性:治小儿蛔厥腹痛,多似慢惊,但唇口紫者是。
使君子(去壳,十个) 雷丸 鹤虱 甘草(炙) 大黄(各三钱) 为末,用猪肉煮
汁调,空心服,人大二钱,人小一钱。
杂症大小合参卷十三虫痛大小总论合参
槟榔遣虫散
属性:治婴儿蛔虫咬心,吐涎疼痛。
槟榔(炒,存性) 鹤虱 贯众 干漆(炒,存性) 芜荑 雷丸 川楝子 使君
子(去壳) 雄黄 黄丹(炒) 锡灰(炒,不见星,如灰) 木香(各二钱) 轻粉
(一钱) 巴豆(去皮、心、油,十个) 共为细末,酒煮糊丸,如黍米大,五更早用猪肉
葱油煎,将肉细嚼莫吞,引虫头向上,吐去肉,用猪肉汁送下,至已时取下虫积,方可
进食,五岁可服七分,十岁服一钱。大人亦可服。
杂症大小合参卷十三虫痛大小总论合参
化虫圆
属性:治一切疳虫,攻刺心腹,疼痛不已,叫哭合眼。
胡椒(炒) 鹤虱 槟榔 苦楝皮(各五钱) 白矾枯(一钱二分) 为末,面糊丸麻
子大,量儿大小加减,米饮下。
虫痛好食茶叶者,每日食榧子七枚,以愈为度。
杂症大小合参卷十三虫痛大小总论合参
灵矾散
属性:治小儿虫咬心痛欲绝者,服此吐出虫即愈。
五灵脂(末二钱) 白矾火枯(五分) 为末,每服二钱,温水冲服。
x又方x
以皂矾细末六七分,好酒下之立愈。
x一方x
用苦楝根皮,东引者佳,去粗皮,一味煎根据汤食可饮之,其虫成团泻下,神效。
杂症大小合参卷十三虫痛大小总论合参
化虫丸
属性:治一切虫病,大者即下,小者尽化为水。
鹤虱(去土) 胡粉(炒) 苦楝根皮(东引不出土者) 槟榔(各一两) 使君子
芜荑(名五钱) 枯白研(一钱五分) 为末,水丸,上旬空心米饮下。
饮食入胃,非湿与热,则不能腐化。若酷嗜肥甘,则湿热愈甚,积久生虫。虫以湿
热为巢穴。鹤虱等七味,皆有杀虫之能,且除湿热,能直捣其巢穴矣。虫类多种,治各
不同。此方无所不宜,虫剂之总司也。但服
之有法,无不神效。须初一至初十虫头向上,宜先饿半日而使虫饥,次早五更用油煎
肉一片嚼之,虫闻肉香头皆向上,随以药服之,须臾,或葱汤,或白汤,助药力下行,
则虫尽下矣。
古方杀虫,如雷丸、贯众、干漆、百部、铅灰之类,皆所常用者也。有加附子、
干姜者,壮正气也。如苦参、黄连者,虫得苦而伏也。加乌梅、诃子者,虫得酸而软
也,加藜芦、瓜蒂者,欲其带虫吐出也。加芜花、黑丑者,欲其带虫泻下也。用雄黄、
川椒、蛇床、樟脑、水银、槟榔者,治疮疥之虫也。用胡桐泪、莨菪子、韭子、蟾酥
者,治龋齿之虫也。用川槿皮、海桐皮者,治风癣之虫也。用青箱子、覆盆叶者,治九
窍之 蚀虫也。用败鼓心、桃符板、虎粪骨、故尸枕、獭尸、鹤骨者,驱劳瘵之虫也。
古一人项间生瘤,痒不可忍,惟以火炙,一医剖之,出虱无数而愈。又有阴毛中
多生阴虫痒不可当,肉内挑出皆八足而匾,或白或红,以银杏擦之,或银朱薰之皆妙。
杂症大小合参卷十三
儿科痢疾
属性:痢者,古名滞下,经谓肠癖。洁古云∶壮盛人无积,虚人则有之,可见积由虚召,
皆因脾胃既虚,饮食不节,七情不适,肠胃怫郁,气血有伤,酿成脓血而为滞下也。然
卒成有五,积渐有七,有因饮食冷热不调,脾胃骤伤者,有因受暑而发者,有因风寒相
感而发者,有因吐泻失调而成者,有因误食毒物冷物,与惊恐相乘而得者,此为乍乘五
症也。其七症者何?有因食积日久而成者,有因气虚夹寒而成者,有因脾气久伤不能统
血而下血者,有因湿热伤脾而成者,有因阳气下陷,积乘脾败而成者,有因膏粱爆炙,
太过燥热蕴积者,有因疫气时行,秽毒相感者。凡伤气则白,伤血则赤,气血俱伤,赤
白乃出,黄是食伤,绿是伤湿,然总因湿热,犹脓出痈肿,虽有赤白之分,实无寒热
之别,其理其治,与妇人之赤白带同也。以痢之数而总计有八,曰冷曰热,曰疳曰
惊,曰冷热不调,曰休息,曰 痢,曰虫毒,其冷痢色白,热痢色赤,疳痢黄白下无
时度,惊痢青色,冷热不调之痢,赤白之色相兼,休息痢粪黑而如鱼肠,愈而复作,
痢肚大停积而又下,饮食不为肌肤,气臭而大便闭涩,虫毒痢则下紫黑,其治之
法,必审挟寒挟热,或虚或实,热者即可用实治,寒者盒饭同虚论也。至如痢久发热者
阴虚也。孔甚痛者热流于下也。禁口痢者,胃口热甚,或疫气秽毒,传入脏腑,毒瓦斯上
冲也。故宜黄连、石莲肉、忍冬花之类,以通心解毒主之。如后重而由肺气郁于大肠
者,以苦梗开之,实热者下之,气虚者提之,血虚者调之,然治痢虽云和血则便脓自
愈,行气则后重自除,此可加治于衰老弱幼元气之虚者。若夫壮实精盛,而当初起之
时,必须下之,即《经》所谓迎而夺之也。一至五日己后,则脾胃渐虚,又当似消导升
散行气和血矣,病久挟虚,又当以滋补气血,收涩滑脱矣。故后重则宜下,肠痛则宜
和,身重则除温,脉弦则去风,脓血稠枯,以重剂竭之,身冷自汗,以毒药温之,风邪
内缩宜汗之, 溏为利当温之,在外者发之,在里者下之,在上而未成积者涌之,在
下而已成痢者竭之,表热者内疏之,小便涩者分利之,盛者和之,去者送之,至者止
之,治痢之格言也。然脾胃为水谷之海,无物不受,常兼四脏,故五脏热毒而五液俱
下,为五色痢者。实者通利为先,虚者调血理气,至有毒瓦斯侵胃,是以饮食不餐,肛门
宽大,深黑可畏。肚腹疼痛,里急后重,频滴鲜血者,名曰刮肠。日夜频并,饭食直过
者,名曰滑肠。与前禁口五色并为恶候。《脉经》曰,肠癖便血,身热则死,寒则生,
肠癖下白沫,脉沉则生,浮则死。《脉经》
又曰∶肠癖下脓血,脉沉小,流连者生,数疾且大有热者死。及手足厥冷无脉,灸之不
温,脉去不还;及微喘者,唇如朱红者,下如鱼脑者,下如尘腐色者,下纯血者,下如
屋漏水者,下如竹筒注者,不食痢多,手足冷者;久痢身热汗出者,肠疼渴喘,体肿如
吹者,秋深久痢,呕逆昏沉,烦躁形脱者,久泻变痢,而为脾传肾者;及下痢黑色,腹
胀喘粗,唇枯目陷,瞳神散大;及生云翳赤脉者,头温足冷,口臭生痰,贪酒痢多,肚
皮陷落,面色青黑,泻如痈脓,或如臭鸡子气,其肾黑缩,唇青焦赤,汗出如雨,目闭
不开,长气鸦声,面如绯纸,胸陷口开,手足甲黑,口吐白虫或白沫青血,项软鱼口,
肚如雷鸣,泻下黑血而腥臭者;及久痢舌黑者,五脏伤也。久痢舌黄者脾气败也。并皆不治。
杂症大小合参卷十三
方脉痢疾合参
属性:夫痢生于积滞,然积物欲下,而气滞不能与之下,日夜百度,下迫窘痛,治先通利
之,即《内经》通因通用之法,故仲景谓可下者,悉以承气汤下之,大黄之寒,其性善
走,佐以浓朴之温,善行滞气,缓以甘草之甘,饮以汤液,荡涤汤胃滋润轻快,积行即
止,禁用砒丹巴碉等药,恐其暴悍毒烈,有伤肠胃清纯之气。然前人专主寒治之说,以
痢无于秋,是暑月郁热所致,其理甚着,其议论亦和平,但不详所以致郁热者,多因暑
热酷烈,过饮冰水过食生冷,热为寒郁,久而为沉寒积冷者亦有之,不可泥定是热,当
辨症切脉,大凡下热痢用大黄,下寒痢用巴豆,有是病而服是药,详按古人之成法,不
容毫发差谬,然王海藏又云∶暑月血痢,不用黄连,阴在内,也此亦一端之见,凡腹痛
后重,小便短少,口渴喜冷冻饮料,大肠口燥结,是为挟热下痢,理当香连、大黄、芩、
芍、枳壳、槟榔,清利荡涤之剂,趁其初起,人强积重而行之,若腹痛口不渴,喜热
饮,小便清长,身不热,腹喜热手熨者,是为挟寒下痢,须理中姜桂温之。至于初起受
病,原系热痢,迁延日久,各症不减,或反加重,理当别治,竟作虚看,须用补中益
气,一升一补,倍加参 温补,如小腹重坠,切痛奔豚,此兼属少阴症,急加吴茱
萸、肉桂、破故纸、肉果,甚则加附子,如有纯血者,加(炒)黑干姜,虚回而利自
止,若必待血清利止,而后补,补亦晚矣。
夏秋泄泻疟痢,同乎一源,多由暑湿伤脾所致,饮食才伤,便作泄泻,为轻,停滞
既久,变成疟痢,为重,而疟与痢又有分别,饮食为痰,充乎胸膈,则为疟。饮食为
积,胶乎肠胃,则为痢。古云∶无痰不成疟,无积不成痢,故当初起人强积盛之时,
轻则三棱、蓬术、槟榔、枳壳、枳实、青陈木香之类,重则酒制大黄利之,不可姑息,
犹养虎遗患也。况有积者病当之无损于人也。若因循日久,元气已虚,积气独盛,攻
补莫施便成坏症,况诸痢疾,虽属里症,然多染时行,故七日前甚者,积多人壮,虽密
不死善于调理,七日后其症当渐愈,若初起不甚,人多忽略,七日之后积气逗留,人衰
胃弱,痢势大作,每多难治,不可不知,但世间似痢非痢者多。东垣云∶饮食有伤,起
居不时,损其胃气,则上升清华之气反从下降,是为飨泄,久则太阴传少阴,而为肠
,里急后重,脓血相错,数至圊而不能即便者,专用补中益气汤为主,使升降之道
行,其痢不治而自愈,又有一等阴虚似痢者,即五泄中大瘕泄是也。《经》曰∶里急
后重,数至圊而不能便,必茎中痛,其症红白相杂,里急后重,悉似痢疾,必小便短涩
而痛,或不通而痛,或欲小便而大便先脱,或欲大便而小便自遗,两便牵引而痛,此肾
虚之危证,急以八味地黄丸加补骨脂、肉豆蔻、阿胶、兼理中汤,加升麻桂附相继间
服,庶可挽回,世以痢药致毙者,不可枚
举。
有一等噤口痢者,汤药入口随出,在下缠住急迫,多因热毒炽盛,逆冲胃口。胃气
伏而不宣,急用黄连,以吴茱萸炒过,拣去茱萸,人参等分,入糯米一撮浓煎加姜汁,
细细呷之,但得二三匙咽下,便不复吐矣。如吐再服,有一等寒气逆上者,用温补之药
调之,其病易治。
有一等五色痢者,五脏蕴热,熏腐脏腑,五液俱下,故其色皆见于外,极危症
也。须用金银花、(酒炒)黄连、归芍、木香、乳香之类,清热解毒,和血主之。
有一等休息痢者,经年屡月愈而复发,此系寒积在大肠底,诸药所不到,独巴豆一
味研炒蜡丸,空腹服之,再不复发,此亦通因通用之法也。
后重有二,邪气坠下者圊后少减,未几复甚,及里急不得便者,皆实也,火也。虚
努不收者,圊后不减,以得解愈虚故也。及里急频见污衣者,皆虚也,寒也。此可以辨
虚实,然肾司闭藏,肝主疏泄,二经气虚,则各失其职,肝虚不能疏泄而后重,肾虚不
能闭藏而禁固,治宜温补肝肾,更须早晚食前服之,盖暖药虽平旦服之,至夜药力已
尽,无以敌一夜之阴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