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现代后期哲学思想史-第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断。实践中,他建立了劳动组织,整顿劳动纪律,组织劳动竞赛,制定并实
施新经济政策。
列宁还于1922年抱病写了被称为“哲学遗产”的《论战斗唯物主义的意
义》一文,指出战斗唯物主义者面临的任务是不倦地进行无神论的宣传和斗
争,实现哲学家同现代自然科学家的联盟,开展对哲学遗产,主要是黑格尔
辩证法的批判继承。这些内容为唯物主义哲学进一步发展规定了方向。
列宁对原苏联哲学的另一项贡献是,在发展物质生产的同时,尽快发展
科学文化。十月革命前夕,俄国文化界冒出了一个叫“全俄无产阶级文化协
会”,即“无产阶级文化派”的组织。它认为,资产阶级的文化和无产阶级
的文化不可相融,必须彻底抛弃。其依据是波格丹诺夫的“组织科学”理论。
波格丹诺夫认为,真理没有客观内容,只不过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
是主观的。观念形态就是经验的组织形态,而无产阶级的阶级经验同历史上
各个阶级的阶级经验相对立。这是一种历史虚无主义的态度,列宁批评指出,
在夺取政权后,党应实现全社会的文化革命,因为“没有整个的文化革命,
要完全合作化是不可能的,……现在,只要实现了这个文化革命,我们的国
家就能成为完全的社会主义国家了。”(《列宁选集》第四卷,第687—688
页)但是,我们所需的无产阶级的文化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是无产阶级文
化专家的杜撰,而是人类在资本主义社会、地主社会和官僚社会压迫下创造
出来的全部知识合乎规律的发展。它离不开人类文明发展的大道。为此,列
宁强调,既要进行文化革命,建立无产阶级的文化,又要取得资本主义遗留
下来的全部文化,全部科学、技术、知识和艺术,利用它们来建设社会主义。
这是唯物史观的重大发展。
2。苏联模式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现:
斯大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和阐述
斯大林 (1879—1953)是继列宁之后,原苏联又一位领导人。原苏联社
会主义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取得政治、经济、军事上的胜利。然而,被胜利
冲昏了头脑的斯大林,开始刻意树立自己的威信,使自己成为高高在上的操
纵者,成为整个制度、整个国家的代表。他领导的原苏联社会是一个高度极
权和专制的社会。他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写下了原苏联第一部马
… Page 98…
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但火药味、形而上学性甚浓。因而社会制度和哲学都
带有斯大林个人的浓厚烙印,一般称为“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的哲学思想,主要集中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中,
该书是在1938年作为《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的第四章第二节而公开发
表的。斯大林根据自己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以自己的方式对马克思哲
学的体系和内容作了安排和论述。
(1)辩证法
斯大林认为辩证法可概括为四个基本特征:第一、同形而上学相反,辩
证法把自然界看作有联系的统一整体。其中各个对象或现象互相有机地联系
着,互相依赖着,互相制约着;第二、同形而上学相反,辩证法把自然看作
不断运动和变化、不断更新和发展的状态,其中始终有某种东西在产生,在
发展,有某种东西在破坏,在衰颓;第三、同形而上学相反,辩证法把发展
过程看作是从不显著的、潜在的量的变化到显露的变化,到根本的变化,到
质的变化和发展,在这种发展过程中,质变不是逐渐地发生,而是表现为飞
跃,并且是有规律地发生,是由许多不明显的逐渐的量变积累而成的;第四、
同形而上学相反,辩证法的出发点是自然界的对象或自然界的现象含有内在
的矛盾,矛盾着的两个方面的斗争是发展过程的内在内容,是量变转化为质
变的内在内容。
(2)唯物主义
斯大林认为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可概括为三点:第一、同唯心主义相反,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按其本质说来是物质的,世界形形色
色的现象是运动着的物质的不同形态,世界物质运动按规律发展,不需要什
么“宇宙精神”;第二、同唯心主义相反,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主义认为,
物质、自然界、存在是在意识之外、不依赖于意识而存在的客观实在,物质
是第一性的,是感觉、表象、意识的来源,意识是第二性的,是派生的,是
物质的反映;第三、唯心主义否认认识世界及其规律的可能性,认为世界上
充满着科学永远不能认识的“自在之物”。而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唯物主义认
为,世界及其规律完全可以认识,经过经验和实践检验过的知识是可靠的知
识,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东西,只有还没有被认识、而将来科学和实践的
力量会加以揭示和认识的东西。
(3)历史唯物主义
斯大林首先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领域中的推广
和运用;其次,他对马克思恩格斯曾提出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概念作了
说明,认为它包括三方面内容,即社会所处的地理环境、组成社会的人口和
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其中,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是决定性的力量;
再次,他对社会生产、社会生产方式的运动变化的特点、规律性作了论述。
他指出,生产有三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它永远不会长久地停留在一点,而
是始终处于变化、发展中,同时生产方式的变化,又必然引起全部社会结构
和政治结构的变化;第二个特点是,它的发展变化总是从生产力,首先是从
生产工具的变化、发展开始的,生产力变化、发展了,生产关系随后也发生
相应的变化,生产力是生产发展、从而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的决定因素;
第三个特点是,新的生产力及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产生过程是在旧制度
内部发生的,它经历了一个由自发到自觉的过程,在新的生产力没有充分成
熟以前,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是自发进行的,新的生产力成熟以后,改
… Page 99…
变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现存生产关系,就必须通过新兴阶级的自觉活动,通过
阶级革命来实现。
斯大林在每个部分的论述之后,都例举了大量生活中的例子,以证明原
理。他的论述简洁、明了,基本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精神,达到了阐明党的
理论基础,对广大干部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理论教育之目的。然而,斯
大林的论述中也存在着不少缺点。这些缺点是:没有讲对立面的统一与转化
及质变到量变的转化;没有讲否定之否定规律,没有抓住辩证法的“实质”
和“核心”;没有突出实践的首要的基本的地位,把唯心主义都划入不可知
论,把承认“自在之物”的也看作是唯心主义;把历史唯物主义看作是唯物
主义在社会历史领域的推广和运用,以及论述方式上的“原理+例子”等。
原苏联社会主义的建立,给资本主义国家内深受压迫的工人阶级及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广大劳苦大众以极大的震动和鼓舞,他们把原苏联社会
主义当作自己奋斗的目标,因而原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方式、精神文化建设
的方式等都为他们所继承。这样,斯大林的哲学思想,连同它的众多缺点远
远超出了原苏联社会的范围,传遍了半世界,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斯
大林模式”。
3。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东欧的辐射:东欧七国50年代前哲学状况
前苏联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东欧各国送去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各国共产
党纷纷组织人力、物力宣传、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但总的来说,除波兰、
原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原东德)和前南斯拉夫外,其它起步较晚,20世
纪50年代以及其后才开始系统研究,并有大量的研究成果问世。因此,这里,
我们只对各国宣传、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概况作简短介绍。
(1)保加利亚和捷克斯洛伐克
①保加利亚。从传统上追溯,保加利亚的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宣传、研
究可追溯到保加利亚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创始人布拉戈耶夫,国际共产主义运
动的伟大活动家季米特洛夫,以及保加利亚著名马克思主义者格诺夫、科拉
罗夫、巴卡洛夫、帕夫洛夫等。他们宣传马克思主义,反对资产阶级意识形
态和修正主义,在三十年代写出了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如帕夫洛夫《雷
姆克主义与唯物主义》、 《反映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概论》,加诺夫
斯基《哲学的主要流派》,为建立保加利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列宁阶段作
出了贡献。
革命后,保加利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大致分两个阶段:1944年至50
年代中期;50年代下半期以后。第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反对国内资产阶级
哲学残余,尤其是雷姆克的唯心主义,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原则改造
整个思想战线、全部具体科学,以确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统治地位。为此,
国家于1945年成立了保加利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各大学纷纷成立马列主义
教研室。创办理论刊物《新时代》、《哲学思想》,大量译介马克思主义的
经典著作及原苏联作者的著作,为第二阶段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奠定了基
础。
②捷克斯洛伐克。1948年2月,捷克斯洛伐克人民战胜了国内反动势力,
成立了共和国,捷克斯洛伐克马克思主义哲学从此开始。它分为五个阶段:
1948—1956年;1956—1967;1968—1969年;1969—1976年;1976年以后。
… Page 100…
在第一阶段,政治上捷克斯洛伐克人民刚刚走上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理论
任务是在群众中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原理,使马克思主义普及化。斯洛
伐克于1946年开始出版《哲学杂志》刊物,1947年成立斯洛伐克哲学研究
所。而大部分研究机构和理论刊物则是在50年代创设和出版的。
(2)匈牙利
1918年,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1919年,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建立。
这一切激起了匈牙利人民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巨大兴趣。然而,苏维埃共和
国的失败和法西斯长达25年的统治,又使哲学生活趋于停滞。
1945年,匈牙利人民民主制度建立,形成了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
和发展的条件。50年代以前,匈牙利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及化,出版
了大量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翻译前苏联哲学教科书,也出版了匈牙
利作者写的哲学书籍和教材。但几乎所有的哲学研究机构和刊物是出现于50
年代下半叶及以后,大量的研究成果也于此时才开始涌现。
(3)民主德国(原东德)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原东德的发展有着深厚的传统,这传统源于马克思、
恩格斯的著作及著名工人运动活动家 B。李卜克内西、倍倍尔、K。李卜克内
西、梅林、卢森堡的理论经验和实践经验。这些人均为马克思、恩格斯的学
生与战友,尤其是梅林,其哲学思想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组成部
分。
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原东德得到广泛传播和运用是1945年,尤其是1946
年以后。原东德国内存在的德国共产党和德国社会民主党于1946年联合成立
了德国统一社会党,克服了工人阶级在组织、政治、世界观和哲学理论上的
分裂局面。1945至1949年为原东德政治上的第一阶段,也是原东德马克思
主义哲学发展的第一阶段。他们反对资产阶级哲学和小资产阶级哲学,出版
国内哲学家的著作,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种种问题,把马克
思主义哲学确立为国家的意识形态,并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运用于指导
日常的活动。
1946年,德国统一社会党理论刊物《统一》创刊,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
所在各大学纷纷创建,以马克思命名的高级党校成立。
原东德对马克思主义广泛的、富有成效的研究,包括大量研究机构和理
论刊物的创办,是在50年代以后。
(4)波兰
波兰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丰富的历史传统,19世70—80年代,马克思
主义开始传入波兰,至1917年,波兰马克思主义哲学已具规模。按波兰国内
的分期法,1918年,波兰马克思主义哲学进入第四个发展阶段,1945至1948
年为第五阶段。
经历了前三个阶段之后,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经渗透到波兰共产党的革命
活动之中。在第四阶段,波兰共产党人着手在较高层次上对马克思主义哲学
进行系统研究,同时,批判社会中流传的实征主义、新经院哲学、信仰主义
等思潮。第五阶段,由于社会对马克思主义干部的需求量增长了,波兰共产
党人在批判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道德观念和政治观念的同时,一改在高
等院校之外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局面,开始在高等院校内培养马克
思主义哲学专家,并花大量人力、物力出版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宣传马
克思主义世界观。1949年,波兰文版的列宁著作《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 Page 101…
进入学术领域,极大地促进了波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正创造性研究工作和
教学工作的开展,论述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文章频频问世。
进入50年代以后,波兰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更为迅速和广泛。
(5)罗马尼亚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罗马尼亚的发展始于1944年,是年8月23日举行了
全国反法西斯和反帝国主义的武装起义,为进行革命改造奠定了基础。罗马
尼亚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分三个阶段,1944—1947年为第一阶段,1948—
1965年为第二阶段,1971—1975年为第三阶段,1966—1970年为中间时期。
在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开始时,罗马尼亚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同社会精
神生活中占统治地位的旧资产阶级哲学作斗争中发展的,它的首要任务是反
击资产阶级哲学对马克思主义的攻击,消除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影响,以
确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统治地位。第二阶段中后期以后,罗马尼亚马克思主
义哲学的研究工作在历史和理论两方面全面展开。
(6)南斯拉夫
前南斯拉夫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同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同革命的社会
民主党的诞生和发展分不开的。1918年,独立的多民族王国——塞尔维亚—
—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成立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