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599-医述 >

第122章

599-医述-第122章

小说: 599-医述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土稻花汤 治暑风吐泻,将成慢惊。黄土一两,稻花一合,人参五分,陈皮四分,半夏五分,茯苓七分, 
甘草二分,乌梅肉五分。新汲水,搅黄土,澄清煎药;汤熟,入稻花,再煎数沸,温服。如无稻花,以生谷芽代之。 
蒿虫丸 治急惊神效。朱砂、轻粉各一钱。上为细末,取青蒿节内虫,同研,丸如麻子大,晒干,瓷罐 
收贮。一岁一丸,人乳化服。(蒿虫须七月初旬取,迟则生翅飞去。) 
紫霜丸 治惊积。代赭石二钱,杏仁二十一个,巴豆二十一粒。为末,饭丸粟米大,每服五、七丸,煎 
皂角仁汤下。 
猪心汤 治小儿痫证。用甘遂末一钱,猪心一个,批作两片,入甘遂末药在内,线缚,湿纸包裹,文武 
火煨熟,取药细研,入辰砂末一钱,和匀,分作四丸。每服一丸,猪心汤化下,神效。 
紫河车丸 治先天不足,痫证频发。紫河车(即小儿胞衣)肥浓者一个,洗净,重汤蒸烂,研入人参、 
当归末,和匀为丸,如芡实大。每服五、六丸,乳汁化下。 
摩药 治小儿客忤。用豆豉数合,水拌令湿,捣熟,丸如鸡子大。先摩儿囟顶、足心各五、六遍;再摩 
心口及脐。摩之食顷,破视丸中有细毛为验,掷丸道中,痛即止。 
花火膏 治夜啼。灯花一颗。涂乳上,命儿吮之。 
蝉花散 用蝉退下半截为末,一字,薄荷汤入酒少许调下,其啼即止。若用上截,即复啼。 
布袋丸 治小儿丁奚、哺露、无辜疳。人参、白术、茯苓、甘草、芦荟各五钱,夜明砂、使君子、芜荑 
各二两,共为末,蒸饼糊丸,晒干,每粒约重三钱。日用一丸,布袋盛之。另切精猪肉二两,同煮汁服,肉亦 
可食。其袋取起,悬挂风处,一丸可煮数次。 
蟾蜍丸 治无辜疳。大蟾蜍一枚。先取粪蛆一杓,置木桶中,以尿浸之;却将蟾蜍跌死,投与蛆食一昼 
夜;用布袋盛蛆, 
置急流水中一宿,取出,瓦上焙干为末,入麝香一字,粳米饭丸麻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米饮下,其效如神。 
鸡肝药 治疳疾。鸡肝一具,雄黄、牛黄各半分。先将鸡肝剖开,取二黄药末放于肝内,合好;再用酒酿 
半钟,将鸡肝浸酒酿内,隔汤炖熟,晒干研末,调服。或就热啖食亦可。 
七味白术散 治小儿吐泻,或病后津液不足,口干作渴。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木香、藿香各一钱, 
干葛二钱。为末,每服一、二钱,水煎。 
涂囟法 用龙骨,醋磨浓汁,摊青绢上,焙温,紧束头颅,一日一换。 
龟背丸 麻黄、防风、独活、前胡、当归、大黄、枳壳各三钱。为细末,糊丸黍米大。每服十五、六丸, 
食后米汤下。 
龟胸丸 大黄七钱半,天冬、百合、杏仁、木通、桑白皮、甜葶苈、朴硝各五钱。为细末,蜜丸绿豆大。 
温水研服五丸,量儿大小加减。 
温脾丹 治脾冷多涎。丁香、木香、半夏各一两,白术、青皮、干姜各半两。捣为细末,蜜丸黍米大。每 
服十粒,米饮下。 
金朱丹 治脾热多涎。金箔、朱砂、半夏、南星各一两,茯苓、石膏各半两。细研,姜汁和丸黍米大。每 
服十粒,人参汤下。 
汪广期拟方 治食积日久。五谷虫、锅焦粉。 
又方 外感鼻塞,咳嗽,肺受风邪宜之。前胡、杏仁、桔梗、甘草。 
又方 发热头痛,宜解表。秦艽、甘草、菊花、生姜。此方寒家得之程敬通先生,治西门汪大有家小儿。 
风温汤 治春月伤风,发热汗多,不可妄散。玉竹、料豆、甘草。此方百益先生及先大人常用。 
至宝丹 犀角、朱砂、雄黄、琥珀、水安息香膏、玳瑁各一 
两,龙脑、麝香各一钱,牛黄五钱,金银箔各十五斤。为极细末,将安息香膏重汤煮,入诸药研和。分作百丸 
蜡包,临服剖开,参汤化下。 
牛黄丸 牛黄二钱半,朱砂、郁金、丹皮各三钱,冰片、生甘草各一钱。蜜丸,新汲水化下。 

卷十五·痘疹精华
痘科纲领
属性:x痘原x 
上古无痘疹,周末秦初乃有之。(《医学入门》) 
痘疮一证,俗曰天疮。原其所由,实由胎毒内蓄,而复因时气外触,其毒乃发,故传染相似,是亦天行 
疫疠证也。但考之《内经》,则止言疡疹,即今斑疹之属也。故自越人、仲景、元化、叔和诸公,皆无言及痘, 
可见上古本无是证。而今何以有之?愚谓近代之毒,必以醇酒五味造作太过,较古人之恬淡,相去远矣!或者 
未信余言,第观藜藿、膏粱之家,即有不同。今之北域亦不出痘,原其所由,实由是耳,岂果彼无胎毒邪?(张景岳) 
痘疹之原,有论秽毒者,有论淫火者,有论时行正病者,靡有定论。将谓秽毒淫火耶?则一岁之中,大 
而郡县,小而村落,病者相似,而死相继,未必人人若此之甚也。将谓时行正病耶?何以自少至老,但作一度, 
厥后再无传染也。盖父母于子,一体而分,精血之毒,已蓄于阳施阴化之始,固不待诞生之顷,咽其血而后有 
也。然则待时而发者,胎毒也。或速而危,或徐而顺,或暴而死者,气之微甚所使也。发则其毒泄矣。所以终 
身但作一度,后即有其气,不复传染焉。○痘为胎毒昭昭矣!其间或疏而轻,或密而重,或重变轻,或轻变重, 
变化叵测。是又有说也,疏而轻者始终如一,密而重者变怪百出。或因父母相传而然,或因疫疠相染而然,或 
因鬼疰相着而然。杳冥恍惚,出于闻见思虑之所不及。此与智者道之,痴人前不必说梦也。○按痘疹之发, 
显是天行时气。廛市村落,互相传染,轻则俱轻,重则俱重。虽有异于众者,十之一二而已,岂概谓胎毒哉! 
然疫疠终身不染者,比比皆是,而痘疹无一人得免;疫疠一染之后,不能保其不再染,而痘疹一发不再发。则 
胎毒之说,又何可尽废乎?至谓淫火秽血,古亦有之,而何独无痘疹之患?欲以破胎毒之说,则又不然,天下 
之无而忽有者,多矣。草有名虞美人者,虞美人,项王宠姬也,为项王死,世哀之,为之歌。对草倚声凄恸而 
草辄摇,草无情识也。方其未有楚,则宠姬亦无,况有草耶?一切众生,妄自颠倒而成三界,如之,又何疑乎 
痘疹?(万密斋) 
按胎毒之轻重,人皆易明,若外感之气,人莫能晓。夫天地间只有六气,气平则为和,气不平则有胜复。 
胜复至极,则为厉气,为疫气、瘴气,更有道途中秽浊气。人若感之,不拘老幼俱病。今出痘所感之气,则异 
乎是。此气独与未泄胎毒之儿两相感触,未闻痘证盛行之时,已出过痘之儿亦染患也。考是气,自古迄今,从 
未有人申帮助白确为何气,故前贤于痘证一科,因不明其气之源,不无偏执之弊。有喜于寒泻者;有喜于温托 
者;有先用寒泻,而后用温补者;有先用温托,而后用清解者;更有不审儿体之虚实寒热,俱宗费建中《救偏 
琐言》,每于发热见点时,概用大黄、石膏、黄连、犀角、羚角等,不知费氏之书名为“救偏”,乃救惯用热 
药之偏耳。若本不偏,而宗其法,反至偏矣。婴儿之命,其何以堪!(《临证指南》) 
痘者,受胎之始,其毒浸浃骨髓,一呼一吸,久随气血营运。然虽随之营运,终非我之族类,其性必异, 
一旦其类来召,则摇撼震动,离而去之。其去也,初与气血一家,今与气血各党,邪正不合,彼此欲别,必与 
争战。战而气血胜,则毒亡而人存;战而毒胜,则气血败,毒由是外灭肌肤,内戕骨髓,而人死矣。 
(《黄帝逸典》) 
x调护x 
如天时大寒,盖覆常宜温暖,勿使受寒,恐毒瓦斯为寒所触,而不得出也。如天时大热,不可盖覆,欲宜 
清凉,勿使客热与毒相并,致增烦躁,使疮溃烂也。如时有迅雷、烈风、豪雨之变,宜谨帏帐,添盖覆,多烧 
辟秽香,以辟一时不正之气。○卧处常要无风,又要通明,切忌幽暗。夜静不断灯火,不离亲人看守,恐要饮食, 
一时得具,或有痛痒,与之抚摩。(闻人 ) 
布痘如值严冬,房中多置炭火,有回天之能;盛暑多盛冰水,得清心之喜。务须四时和暖如春,令气血 
和畅为妙。(《冯氏锦囊》) 
凡出痘,须开窗以通天气,居楼下以通地气,宽衣带以通血气。(《橡村痘诀》) 
x避秽x 
痘疮宜避一切秽恶气及外人入房。远行劳汗气,腋下狐臭气,房中淫液气,麝香臊膻气,妇人经候诸血 
腥臭气,硫黄蚊烟气,厕缸便桶气,误烧头发气,吹灭灯烛气,鸡毛鱼骨气,葱蒜韭薤气,以上皆不可犯。须 
要时常烧乳香之类。芬芳之气,使之常闻,则营卫调畅,可无倒 陷伏等患。(李东垣) 
木得桂则枯,雌黄遇胡粉则黑,柑得脯则坏,物之相畏如此,疮痘之畏秽恶杂气,其理亦然。(闻人 ) 
x脉候x 
凡看痘,一见发热,即当察脉。盖痘疮将出,未见形迹,必先发热,既见发热,脉必滑数。但见滑数有 
神,而不失和缓者,其痘必轻;若滑数加倍,而犹带和缓者,其痘必重;若滑数之甚,又兼弦躁,或芤急无神, 
而全无和缓者,其痘必危。故余于初热时,便能断其吉凶,人多惊服,而不知所窥在脉耳。此法但全握小儿之 
手,单以拇指诊之,亦最易也。(张景岳) 
x看法x 
用纸捻饱蘸麻油烘干,临用再蘸其油,于灯上略炙,照时须将门窗尽闭,致令黑暗。欲视其左,火移于右, 
欲视其右,火移于左,上下同法。则痘之多少,色之如何,可以预见。疹则浮于皮外,肉内无根;痘则肉内有 
根。若以日光观之,则难辨矣。(《冯氏锦囊》) 
初热之时,以红纸捻蘸香油燃火照之,验其生意有无。又以手指摩其两颊,如红色随手转白、随白转红, 
谓之血活,生意在矣;如揩之不白,举之不红,是为血枯,纵疏不治。又看目睛,神光 然,唇舌红活如常, 
而无焦燥之色,乃为吉证。(《证治准绳》) 
凡看痘,须见天光,则辨认不瘥;暗室燃纸条,多恐有误。抱儿于亮处为妙。(《橡村痘诀》) 
观痘不必启手足,但观头面。头面者,诸阳之会,上应乎天,所谓身半以上,天气主之是也,故以少见为 
贵。肢体者,下应乎地,所谓身半以下,地气主之是也,虽多见无伤。(《黄帝逸典》) 
凡看痘有三要∶平日间,预知出痘轻重,一也;发热时,知痘出与不出,二也;见点时,辨痘是否,三也。 
平日脉洪大匀净者吉,弦紧散数者凶,手足心及脐尻耳叶热者凶,神气清者吉,神气浊者凶。将来出痘之轻重 
可知也。发热时有似寒食惊风,医若误认寒食治之,犹无大害,若误认惊风,乱投金石,妄攻其里,泄泻真元, 
或不见点而死,或随见随没而死,或成浆后不能收 而死。有等痧疹红活磊落,若有根盘,看者误认逆痘,抑 
知痧疹出后,必咳嗽痰壅,或作泻鼻衄,神思自清,身体自凉,与痘迥别。有等水赤痘,有大有小,有浆有瓣, 
自顶至足,红活可爱,看者误认正痘,抑知水赤豆,齐起,齐浆,齐 ,不如正痘之三朝齐,五朝浆,七朝 。 
其形色明亮如珠,皮薄易绉,神思如常,与正痘有别。(叶杏苑) 
恶寒无汗,头痛脊强,伤寒之所有,痘证之所无。两眼含泪, 
鼻气出粗,睡中微惊,耳颧纹见,痘证之所有,伤寒之所无。(徐春沂) 
x部位x 
诸疮皆属心火。心之华在面,痘疮之候,但以面之部位占之,思过半矣。且痘疹俱属阳毒,诸阳皆聚于面, 
吉凶善恶,尤易见也。额属心火,如印堂以上,发际以下,横两日月角位,先见红点,先浆先 者,此恶候也。 
盖心为君主,毒发于心,故先见于其位,心危则十二官皆危。左睑属肝,右睑属肺,如两睑先见红点,磊落者 
吉;如相聚作块,其肉硬肿者死。盖肝藏魂,肺臧魄,生意既绝,魂魄将离,故不治也。颏属肾,承浆横抵两 
颐,先见红点,先发先 者吉。此位虽属肾,然三阴三阳之脉皆聚于此,阴阳和,故可治也。鼻属脾土,若准 
头先出先 者凶。盖脾属土,四脏禀命于脾,毒发于脾土,败则四脏相随而败,故延绵日久,而后毙也。肾之 
窍在耳,心寄窍于耳,心肾皆少阴君火也。又少阳相火之脉,行于耳之前后,凡耳叶先见红点者凶。盖君、相 
二火用事,燔灼之势难以扑灭也。惟口唇四围,先出先起先 者大吉。盖阳明之脉,夹口环唇,胃与大肠主之, 
无物不受故也。(翟益都) 
x顺逆险x 
痘疹有顺逆者三∶有时之顺逆者,春夏阳气发生,痘疹为顺也;秋冬阳气伏藏,痘疹为逆也。有虚实之顺 
逆者,如便闭能食,是为实为顺也;如便泻不食,是为虚为逆也。有出入之顺逆者,出者为顺,倒 陷伏者为 
逆也。(钱仲阳) 
痘书云∶春夏为顺,秋冬为逆。春时之顺固不待言,秋凉治痘亦多顺手。若时当酷暑,三分痘便抵十分, 
刻刻防变,不可不慎。冬时虽似难调,犹愈于夏日也。○顺逆在天,险证在人。顺者十中三、四,逆者十中一、 
二,险证居其大半。故于治法,须要随时讲论。(《痘诀余义》) 
春夏为顺,秋冬为逆。此亦语其生长收藏之理尔,岂有春夏皆顺而吉,秋冬皆逆而凶者乎?如春失奉生,夏 
失奉长,则春夏亦逆也;秋能养收,冬能养藏,则秋冬亦顺也。惟痘出一般疏密得所,不愆其期,证之顺也; 
痘出夹杂,带斑带疹,稠密无缝,常失其期,证之逆也。噫!春夏为顺,秋冬为逆,古人之言,岂真拘拘于时 
令之说耶?盖春夏,发生之令也;秋冬,杀伐之令也。痘疮之出,起发者,得春夏之令,所以为顺;陷伏者, 
得秋冬之令,所以为逆。其斯之谓欤?(万密斋) 
痘疮一证,顺者不必治,逆者不能治,所当治者惟险证耳。何为险证?如根窠顺而部位险,部位顺而日期 
险,日期顺而多寡险,多寡顺而颜色险,颜色顺而饮食险,饮食顺而杂证险,杂证顺而治疗险,治疗顺而触秽 
险,然犹有最险者,则在元气与邪气耳。若邪气虽强,元气亦强者无害;若元气一馁,邪气虽微者亦危。设或 
犯之而不速治,则顺者不顺,而吉者变为凶矣。凡此数者,皆痘中之要领,所当察辨也。(张景岳) 
逆证亦有得生者,未可舍之不治也。险证必无死理,其有死者,医之过,非痘之过也。今有拣顺证治之, 
以混俗沽名,而弃其险者,吾是以恶《金镜录》等书分证之言为不仁也。(吴天士) 
x元气x 
看痘先看元气。痘儿元气非有非无,惟心领意会而已。如形色初善,而终变恶者,元气内竭也;形色初恶, 
而终归善者,元气内强也。元气本也,形色末也,故善治者必求其本。(《慈幼筏》) 
人知痘藉气血,不知痘之所藉尤有超于气血者。盖元气盛,则气血流通,而领逐,而负载,并行祛毒,痘 
必应期而开落。元气一亏,则在外者内不续,在内者外不固,毒肆妄行,或出或入,而为外剥内攻矣。调养真 
元,补益气血,诚治痘完策,不得已而欲攻他证,中病即止。(魏桂岩) 
x气血x 
治痘以气血为本,犹治国以仁义为要。盖气居中,君道也;血附外,臣道也。气正道尊,而能圆、能领、 
能拘、能含、能光泽、能逐、能黄、能解;血正道顺,而能附、能载、能制、能敛、能红活。此气血各得其职 
也。气失其正,则为热、为陷、为痒塌、为颤、为吐、为泻、为狂烦、为灰白;血失其正,则为寒、为肿、为 
滞、为谵语、为紫黑。此气血各失其职也。(魏桂岩) 
气有生血之功,血无益气之理。故气不可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