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雷学习法--世界最强学习法-第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练习和考试中,他运用这些解题技巧,考试成绩明显提高。
对照最新考试大纲确定学习的范围和深度
仔细分析最新考试大纲,对照课本,弄清楚哪些是在考试范围之内,哪些不在考试范围之内。考试大纲中对某些内容的掌握程度做详细说明,你可以把握学习的深度。
利用考试大纲形成整体框架和知识体系
反复浏览、背诵考试大纲,就可以形成整体框架。当你闭上眼睛,脑中清晰的浮现出很全面、系统的考试大纲的主要内容,就算是形成整体框架了。
闭上眼睛,脑中很清晰的浮现出如下内容,就算是形成知识体系和解题技巧体系了:考试大纲中对应的课本中的知识点,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哪些知识点可以组合成新的知识点,每一知识点对应什么题型,每种题型有多少种解法,每种题型有什么变化,不同题型可以组合成什么新题等等。
认真做、仔细分析历年高考题
对于高考者,学会分析各地历年高考题十分必要。历年高考题是高考考试范围、考试难度的全面体现。对于各门课程,都要认真做、仔细分析历年高考题。
某些典型历年高考题,是多名优秀老师围绕高考考试大纲苦思出的杰作,不仔细研究他们,很吃亏。
拿到历年考题后,先不要看标准答案,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做题,实在做不出来了,再看答案。对于独立做出来的题目,要分析一下,记下解题技巧和学习心得。对于做不出来的、看答案之后才能做出来的题目,你要反复做,不断分析总结,直到完全掌握。
然后,找一些与历年高考题难度相当、类似的题目,不看答案反复做,直到满意。做题贵精不贵多,真正掌握了一道题,胜于随便做十道题。
总结出解题技巧:分析历年高考题,总结出一些解题技巧,在随后的学习和考试中,要使用这些解题技巧。例如,搞清这道题目考了什么知识点、是如何考察基本知识的。
把握未来高考考试的难度和范围:通过仔细分析历年考题,虽然你不大可能猜到考题,但你可以猜出考试范围、难度,你可以知道什么是该掌握的,应该掌握到什么程度。
注意,以前考过的照样可能会考,当然也可能不考。
琢磨命题人思路和意图:对于某些题目,尤其是变化性大的题目,搞清命题人为什么这样出题,它考了哪些概念,如果让你出题,你会怎么出。
查漏补缺:自己独立做历年考题,对比自己的做题与标准答案的差距,找出学习上的漏洞。
语文处于初级阶段的王散把其他课程都进阶到中级阶段后,决定把语文提高上去。通过仔细分析自己最近几次的语文考试试卷,发现字词句、古文等部分失分并不多,主要是现代文和作文部分得分太低,于是他决定从作文下手。
他仔细分析了几十篇各地历年高考的作文后,总结了一些写作技巧,然后,他就开始自己尝试着写文章,写了几十篇文章后,他再对照着优秀范文,分析自己的差距,模仿这些优秀范文的词句、逻辑、立意、文章结构,不断的修改自己的文章。后来,他又把课本、参考书上积累的词句、文章结构等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上去。再后来,他就可以随意写作文了。半年后,他已经写了一百多篇文章了。现在,他发现,自己写文章又快又好。期末考试时,他的作文令语文老师大吃一惊,这样,他的语文进阶到中级阶段。
没多久,他又学会了分析历年考题的现代文阅读部分,几个月后,他的语文进阶到高级阶段。
限时做历年考题,总结出考试技巧
学习到达一定程度,就可以严格按照高考考试时间的规定做历年考题,总结出每部分最佳做题时间,例如,选择题应最少用多少时间、最多用多少时间,每道大题最少用多少时间、最多用多少时间等。总结出最佳做题顺序,是按照试卷从头到尾做,还是先易后难做。显然,做限时模拟考试题多了,到了考试时,你看一眼,往往就能感觉哪道题目容易,哪道题目难。
5。5。
入门、精炼
一般的,掌握某门课程的某部分知识或者某个知识点,往往要经历入门、精炼和应用三个阶段。
如果一门课程尚未入门,或者有明显的知识上的漏洞,那么,你就很难灵活运用知识,做题时往往会不断出现障碍。
数学处于初级阶段的钱丽丽在高一下半学期放弃了数学一段时间,出现了知识断层,知识上有明显的漏洞。到了高二,她买了大量的参考书,做了很多题,其中包括不少难题,由于知识上有明显的漏洞,她做难题时很吃力,往往做到一半就看解题分析和答案。这样,虽然她通过做大量的习题总结出了很多解题技巧,数学却没有取得明显的进步。
后来,钱丽丽从头学起,用几个月时间,把高一的数学漏洞弥补好,初步形成了数学知识体系,做数学题目时的明显障碍消除了,数学又开始进步了。
定义:入门
本书中,入门是指对于某门课程、或者某门课程的某部分内容,掌握了其基本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了解了其关键的东西和要点,只要给你足够的时间,你就能把基本的东西掌握好。如果你做不到这一点,这门课程即使学习了很久,你也没有入门!
有时,某门课程的漏洞很多、缺陷很严重,你也不算入门。
对于某门课程来说,如果入门了,你就可以在确定的时间内,掌握基本的知识点和基本的解题技巧,考试时就能达到基本的考试成绩。如果没有入门,弄不清楚这门课程的要旨,弄不清楚如何学好这门课程,你可能会花了很多时间学习这门课程,却收获不大、甚至一无所获;如果没有入门,你搞不清楚这门课程的重点和关键的地方,把很多学习时间浪费在不重要的知识上;如果没有入门,还可能出现这种情况,你弄不清楚学习这门课程需要的相关知识,过早的介入难点,钻牛角,形成“知识误痕”。
定义:精炼
所谓精炼,是指通过精读课本、理解记忆、深入思考、练习等方法把某个知识点或者某部分知识彻底掌握好。
上课和自学
无论学校处于那个阶段,你要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尤其是老师的讲课。你要处理好跟老师走和自学的关系。
入门阶段:主要通过翻阅以前学过的教材、阅读大量的相关资料、请教老师和同学,将不清楚的基本知识点理解清楚,并尽量记住基本知识点。在入门阶段,以形成这门课程的整体框架、初步掌握知识点为主,对于过细的、过深的知识,不必深究。做练习时,以理解为主,适当的记忆,只要将基本解题技巧初步掌握就可以了,如果某些题目做不出来,不要浪费太多时间,可以看这些题目的答案和解题过程,对于暂时不能理解的解题技巧要放弃,对于能理解的解题技巧,用一、两句话记在笔记本上,以后经常复习。入门时一定要快,为了充分理解,可以看较多的参考书,但要有选择的看,只看对你学习的知识点有用的东西。
精炼阶段:主要通过听课、前后联系着精读课本、翻阅参考书等方法,理解透彻和记准记牢考试范围内的知识点。如果听课和精读课本后还是不能理解的知识点,可以借助相关的参考书帮助理解,某些参考书是从其他角度论述这个知识点,有时,参考书比课本论述的更详细,能帮助你理解。如果仍然不能理解,那你也不能轻易放弃,你可以强行记住这个知识点。在这个过程中,不要钻牛角尖。对于已经理解的知识点,就不必再看参考书了,只需记准记牢即可。
入门书
定义:入门书
入门书是指用来引导你入门的书,可以是课本、参考书、及其他书籍和资料等。入门书可以帮助你理解这门课程的要旨、形成对这门课程的整体框架、理解这门课程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掌握部分基本知识点等。
你要选择那些讲解比较透彻、比较清晰的书,有些参考书能够把比较难的问题叙述的很简单,这样,你就更容易理解。你可以选择一些比较简单的参考书用来入门,如果找不到简单的参考书,你可以只看书中简单的东西,因为你的目的是入门。你主要是体味这门课程的要旨和精髓,掌握最基本的知识,对于一些细的、难的东西不必深究。
有时,你需要看好几本书后,才能找到最容易入门的书。
选好入门书:好的入门书,往往思路清晰、内容详尽。
你可以用入门书启发思路,这时,你可以选择有独特解题方法的参考书。如果你的学习水平低、基础很薄弱,你可以选择简单一点的、讲解详细的习题类参考书。
入门书也可以用于帮助深入思考,你可以选择与教材内容相似但叙述角度不同的书。
有些参考书,虽然整体不是很好,但是某些部分还是有闪光点,那么,你只看这部分。
入门书要尽量选择那些紧密围绕高考考试大纲、难度和方向贴近高考的书,这样,你不会白白浪费时间学习那些跟高考联系不紧密的知识,而且从心态上,你看书时就不容易产生急躁感。
快速:对于入门者说,速度是非常重要的,你要尽快读完入门书,因为有时只靠一本入门书,可能无法入门,你必须变换好几本书才能找到入门的感觉。
灵活多变:读“入门书”时,要多个角度思考,充分利用以前知识进行联想、对比。
反复记忆:理解了之后,你还要通过反复记忆、经常翻阅等方法将已经理解的东西巩固住。
由于高考改革,原来不需高考的地理突然又要考了,高三学生王散只有半年的时间学习地理,而以前他地理几乎就没有用心学习。学校迅速安排了地理的讲课,但王散几乎无法听懂老师的讲课。
王散并不着急,他找来所有的初中到高中的地理课本,用了几天的时间将目录背了很多遍,然后用一个月的时间,把从初中到高中的课本读了一遍,只看基本的知识,对于细节和难点都放弃,一些只要硬记下来就可以掌握的知识记了了几遍就赶紧过去,对于那些涉及到整个地理的基本的知识和重点,如基本规律和原理,气候,环境等重点,则将基本知识尽量理解记忆(理解不清的,问老师),而这些重点内容中比较细的知识,比较难的知识,尽量放弃,以后再学。
这样,一个月后,再听课时,王散发现,自己基本上能跟上老师的步伐了。
记忆、理解、练习、思考、运用
从某个角度,学习的过程可以看成是一个记忆、理解、思考、应用的过程,不同的课程有不同的侧重。例如,英语侧重于记忆,数学侧重于练习,物理侧重于深入思考。
因此,由于数学侧重于练习,即使你把数学概念和定理理解得非常透彻、记忆得非常准确,如果不做相当数量的“新题”,考试时也很难考高分;而英语,侧重于记忆,你花费很多时间做很多的模拟题,没有精确的记忆,成绩也很难提高。
你要根据课程的侧重点分配学习时间。
形成整体框架和知识体系
入门阶段:你要尽量对知识形成一个整体的框架,例如考试大纲,一定要反复记忆、对考试大纲和课本中的各个部分的要点非常清晰。这样,在下一步精炼阶段时会很容易找到重点,做题时也容易找到基本的思路。有的人做题时老是往岔路上走,却不走简单的基本的正路,重要原因之一可能就是没有形成整体框架。
精炼阶段:紧紧围绕着入门时形成的这个框架,去细化每个知识点,对每一个知识点理解透彻,然后进行准确记忆,使每部分知识点得到固化,并在大脑中将已经固化的知识加入到入门时的大的框架中去,这样,就会初步形成知识体系。
通过考试、练习、回忆等方法找出知识的薄弱处,一旦发现知识体系上的漏洞,就要通过反复训练、深入思考、精确记忆等方法将漏洞弥补。同时要在练习、思考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出新的解题技巧,找出不同知识点的深层次的联系,并进行记忆。这个过程反复进行,一段时间后,你的大脑中就会形成一个清晰的知识点和解题技巧的大网。
最后,将入门时的整体框架、精读时的知识点和解题技巧的大网融合在一起,反复深入思考、通过回忆总结等方法,你就能做到灵活运用知识了。
反复多次
对于某门课程,你可能要经过入门、精炼、应用,然后要再经过入门、精炼、应用,有时要反复多次。
入门、精炼、应用
学习是个渐进的过程,学习某门课程、学习某个知识点,往往都要由浅入深,多数人在学习某门课程时,大多都要经历入门、精炼、应用这三个过程。
“入门”时主要是理解基本的东西,不必追究细节,通过看例题和自己做容易的小练习,来理解基本的知识,并尽量记忆一些基本的知识。这个阶段主要学习方法是通过请教老师、看参考书,翻阅以前的课本等等,从各个角度理解,发掘以前的知识,通过联想、模仿等,找到这门课程的“切入点”。
“精炼”主要是通过在看书时前后联系,深入理解基本的知识点;通过做精选的练习题,记准基本知识点和解题技巧。从心态上,一定要“狠”,一定要相信自己,看书、做题时毫不犹豫。对于屡次出错的部分,说明你理解有很大偏差,你应该回到“入门”,重新从各个角度理解。
“应用”主要是通过练习和深入思考等方法,学会灵活应用,并进一步提高速度和准确性。你要做以前没有做过的“新”题,看从来没看过的文章,训练自己的应变能力。在练习和考试中,一旦找到知识的漏洞和薄弱的部分,马上回到“精炼”,把漏洞和薄弱的部分掌握好。
不同学习阶段的人学习不同课程,入门、精炼、应用不同
对于某一课程,根据你的基础和学习能力,你可能要用2、3个月才能入门,也可能只用几个星期或几天就能入门,也可能根本不需要入门,直接进入精炼和应用阶段,所以,你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来确定学习所需的时间。另外,即使对于同一门课程,如果难度发生变化(例如从普通中学转入重点中学)、或者改变了考试要求(例如由某门课程改为高考考试课程了),你可能又要从精炼阶段重新回到入门阶段。
高一学生王散在初中时数学较好但不是很好,进入重点高中后,数学成绩很差,因为初中数学题的难度和综合程度远不如重点高中的,所以他很难适应。到了高一下半年,他就改变了数学的学习方法,不再是拿来题目就做。而是从头开始,先把以前学过的初中、高一的数学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基本解题技巧等反复背诵,这样,做基础题的思路就有了。到了高二,他又将各地历年考题、课本和精读书中的综合题目、以前考试和模拟题目中做错的题集中起来,找出比较典型、难度适中的题目反复训练,直至这些典型题目熟练,这样,大脑中有了清晰的体系。到了高三,他开始每天做一套高考模拟题,一发现新的解题技巧,就记下来。发现了知识漏洞和解题技巧漏洞,回到“精炼”阶段,找出相关题型,反复训练。碰到难度大或综合性强的题目,就深入思考。
高一学生陈静初中数学一直很好,主要原因是她从小就喜欢做数学题,无论简单题目还是难题目,她就想尽办法做出来,题目做多了,自然就会做题了。数学对于她来说,没有入门、精炼、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