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代后期文学史-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Page 2…
内容提要
本书以比较的方法,全面而深入地反映了在文学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
位的大师辈出、巨著辉煌、流派纷呈、影响深远的19世纪世界文学发展概况。
其中着重记述了西方自1815年至1872年的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以
及前期唯美主义、萌芽期象征主义和早期无产阶级文学的源流和特征,并对
欧美各国的重要作家和代表作品都作了简明、深刻的介绍、论析;同时以较
大的篇幅述评了中国自1840年至1911年的近代文学发展脉络,对鸦片战争、
太平天国时期的诗文和改良派、革命派作家的创作成就也都给予具体、科学
的分析和评价;此外,还对亚非其他国家19世纪中期的文学进行了概括性的
描述。本书汲取了中外学术成果,并有著者经过悉心研究得出的创见;结构
清晰、语言流畅,是一部雅俗共赏的文学史著作。
… Page 3…
世界全史
… Page 4…
一、概述
世界近代后期,是欧美国家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和发展,并进一步向东方
扩张的时期;也是东方各国封建制度逐渐解体,除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外
大多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时期。无论西方还是东方,社会都在急剧地发
生变化,给文学以巨大影响。
在欧洲,1815年拿破仑的失败和“神圣同盟”的缔结,曾使封建复辟势
力嚣张一时。但是,它们对各国人民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的镇压,却激起民
主斗争和民族意识的新的高涨,整个欧洲处于激烈的动荡和变革之中。这反
映在文学艺术上,浪漫主义运动冲破古典主义的樊篱,成为当时的主流。浪
漫主义文学,在思想上受到德国古典哲学和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的直接影
响,同时也是欧洲文学自身发展的产物。其特征是对社会现状的强烈不满和
对理想世界的积极追求,充满着奇特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有着浓郁的抒情
性。由于作家的思想观点、政治立场、创作倾向和方法上的不同,浪漫主义
文学有积极和消极之分。19世纪初,消极浪漫主义文学曾经十分活跃。它们
主要反映没落贵族的思想情绪,鼓吹中世纪宗教神秘主义和反理性主义,宣
扬脱离社会、逃避现实的颓废思想和复辟倒退的反动主张。然而,30年代前
后,积极浪漫主义文学取代了消极浪漫主义的地位,蓬勃发展起来。它们代
表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继承和发扬了文艺复兴时代的人道主义传统,宣
扬个性解放、心灵解放,歌颂民主、民族革命斗争,对未来充满着信念和希
望。到30年代,积极浪漫主义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完全主宰了文坛。
1830年法国推翻波旁复辟王朝的七月革命和1832年英国进行的压制土
地贵族的议会改革,使这两个国家的资产阶级最终取得了对封建贵族的胜
利。40~50年代以后,德、奥、意、俄等其他欧洲国家的资本主义也有了较
大的发展。资本主义的巩固和发展,引起了经济、政治、思想和道德观念的
深刻变化。一方面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社会财富迅速
增加;另一方面广大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赤贫化,不少中小资产阶级破产,
由资本主义带来的社会罪恶惊人增加。在文学上,人们已经不满足于浪漫主
义的幻想和激情,抽象的抗议和呐喊,而要求对客观世界进行深入观察,具
体地揭示社会矛盾和弊端。于是,以真实地描写现实生活、揭露并批判社会
罪恶为主要特征的现实主义文学,首先在法、英、俄等国崛起,并很快风靡
整个欧洲,出现了一大批犹如群星璀璨的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家,形成了欧洲
文学史上继古希腊和文艺复兴之后的又一个高峰。
现实主义文学有着与浪漫主义文学不同的美学观念和艺术方法,它不像
浪漫主义文学那样编造离奇故事,而是把创作看成是反映现实生活的镜子,
重视细节的真实,强调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它对社会批判的广度、
深度和力度,它的艺术感染力,都远远超过了以往任何时代的文学。尽管19
世纪欧洲的现实主义文学并没有能指出正确的社会出路,但是就它对资本主
义世界种种矛盾广泛而深刻的描写,便已足以永久地辉映后世了。
不过,现实主义文学不但不是与浪漫主义文学截然对立的,而且恰恰相
反,它是对浪漫主义文学的继承和发展。它们同样都具有人道主义和民主主
义思想,同情受压迫的劳苦大众,抨击贵族资产阶级的堕落。一些曾经醉心
浪漫主义文学的作家,后来转向现实主义文学,而许多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
也蕴涵着浪漫主义的因素。
… Page 5…
19世纪30~40年代后,现实主义成为欧洲文学的主潮,而积极浪漫主
义文学也在继续发展。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加剧,还出现了一些新的资
产阶级文学流派,提出了唯美主义、象征主义等文学主张。虽然唯美主义和
象征主义文学当时还未兴盛,甚或还处于萌芽之中,但却是与传统文学不同
的现代派文学的先声。
在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中,工业无产阶级日益壮大。三四十年代法、英、
德等国工人起义和工人运动频频发生,说明工人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力
量登上了政治舞台。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使国际工
人运动进一步开展起来。在工人运动中,法国、德国工人诗歌和英国宪章派
文学等早期无产阶级文学,也以自己的崭新姿态出现于文坛,显示了无产阶
级文学的最初成就;特别是1871年前后的巴黎公社文学,揭开了无产阶级文
学的新篇章。
19世纪的美洲文学,主要是美国文学。上一世纪80年代美国独立革命
的胜利,为创造民族文学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但美国文学在发展中又与欧洲
文学有着密切的联系。19世纪先后席卷欧洲的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文学潮
流,同样给美国文学的发展以深刻的影响。如被誉为“美国文学之父”的欧
文在1820年发表的代表作《见闻札记》,便既洋溢美国乡土气息,又富于浪
漫主义情调。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推行,资本主义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南北
战争(1861—1865)的结束,使美国成为一个迅速强大、富裕的新兴国家。
19世纪中期由于美国许多地区还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人们的浪漫主义激
情还没有消失,因此当欧洲文坛已经是现实主义文学成为主潮的时候,美国
的浪漫主义文学依然在蓬勃发展,出现了体现美国新的时代特点的后期浪漫
主义文学。这正是美国民族文学成熟和繁荣的标志。70~80年代之后,美国
社会矛盾日益暴露和尖锐,贫富两极分化更加严重,资本主义罪恶令人触目
惊心,许多作家心目中的“民主”、“自由”的理想在现实生活中破灭,于
是在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影响下,起而揭露、批判社会的弊端和罪恶,真实
地再现社会的黑暗和污浊,形成了美国文学中的现实主义流派。
在东方,古代文学辉煌灿烂,曾雄踞于世界文学的高峰,给欧洲文学的
发展以很多影响。但是16~17世纪以后,许多亚非国家由于自然经济长期占
统治地位和西方殖民主义的入侵,社会发展速度缓慢,和欧洲文艺复兴之后
的突飞猛进形成对照。文学的成就也不如西方突出。至19世纪,欧美资产阶
级在建立和巩固自己的政权、大大发展资本主义的同时,进一步向东方扩张。
而东方一些封建王朝面对西方侵略,始而惊恐失措,继而妥协投降,甚至和
侵略者勾结,一起镇压人民。东方各国除日本外几乎都先后沦为殖民地、半
殖民地或保护国。与之同时,东方国家的资本主义经济也在发展,逐渐形成
了民族资产阶级,西方进步的思想文化、科学技术也更多地传入东方。在本
国封建主义和外国殖民主义的双重压迫和剥削下,东方人民迅速觉醒起来,
进行英勇的反封建、反殖民主义的斗争。19世纪的东方文学被注入了崭新的
社会内容,同时又受到西方近代文学的影响,艺术形式也发生了变化。这种
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变化在中国晚清文学上表现得最为显著和典型。
中国晚清时期,始于1840年鸦片战争,迄于1911年辛亥革命,是中国
由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期。在长期停滞不前的封建
社会中变得缺乏生气的文学,由于中华民族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日益高涨,
开始激越、高亢起来。爱国反帝、改革弊政的呼号,压倒了花前月下的无病
… Page 6…
呻吟,成为文学的主旋律。激荡的社会变化,以及和外来思想文化的碰撞,
使晚清文学呈现出过去没有过的多采局面:题材大大开拓,体裁多种多样,
新的表现对象、新的文学样式、新的艺术风格,不断涌现出来。文学的作者
群和读者群都比过去远远扩大,文学的社会作用受到非同寻常的重视。尽管
这些变化仅仅是初步的,晚清文学在思想内容上和艺术形式上的变革都存在
着过渡性和不彻底性,它的“新”尚未完全摆脱旧思想、旧文学的羁缚,但
是这毕竟具有继往开来的重要意义,使晚清文学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和现代文
学之间的桥梁,为现代文学的产生、发展和繁荣准备了条件。
日本是亚非国家中唯一在19世纪中叶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国家。它
在接受和传播西方的思想文化的影响方面,比较迅速和广泛。日本文学在明
治维新之后随着思想、政治、经济的革新而开始勃兴。70年代起大量西方文
学被翻译进来。接着,在自由民权运动中出现了众多的政治小说。80年代终
于在创作理论和创作实践两方面都奠定了日本近代现实主义文学的基础,揭
开了日本文学史上的新的一页。
其他亚非国家的文学也大抵在19世纪中叶前后复苏和发展起来。这些国
家的进步文学一方面竭力弘扬民族文学的优秀传统,藉以激发和鼓舞人民的
爱国主义精神,进行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另一方面努力汲
取西方文学的丰富营养,宣传民主和改革,进行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其内
容和形式都开始发生巨大的变化,虽然总的说来,这时尚处于文学启蒙阶段,
但已经昭示了亚非文学的即将再度辉煌。
如果说东西方文学在19世纪中叶以前,虽然互有影响,但主要是沿着各
自的方向发展的话,那么,19世纪中叶以后,则虽然仍保持和发扬着各自的
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区特色,却已经跨上了趋于一体化的进程。东西方文化、
东西方文学的交融正在越来越频繁和加强,迎接着世界现代文化和现代文学
的到来。
… Page 7…
二、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1。浪漫主义文学的源流和特征
(1)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
1789年,法国爆发了威震全欧的资产阶级大革命。在法国革命的影响
下,欧洲许多国家相继掀起了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斗
争。法国大革命虽彻底推翻了统治法国达一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体,但革命
成果却很快被保守的大资产阶级篡夺;拿破仑专政后期又把反封建围剿变成
了奴役别国的侵略战争;以致1819年拿破仑侵俄失败后,以俄、奥、普为首
的封建“神圣同盟”,在英国的支持下,竟于1815年在法国建立了波旁封建
复辟王朝。英、德、俄等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西班牙、意大利、希腊、
波兰等国的资产阶级民族解放斗争,也先后被“神圣同盟”残酷镇压下去。
不过,革命烈火并未被完全扑灭。到1830年,法国又掀起了反封建复辟的资
产阶级七月革命。
这种动荡的政治局面,完全粉碎了启蒙学者所应许的华美约言,而英、
法等国在“理性的胜利”中所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
极度失望的讽刺画。于是,以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为代表的夸大主
观作用,强调天才、灵感的唯心主义哲学和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
的主张用和平手段改良社会,建立没有阶级压迫、剥削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便应运而成了这时期社会的意识主流。表现在文艺思想上,则是对古典主义
的唯理主义和艺术法则的摒弃以及对柏拉图“灵感说”的肯定。这样,在继
承18世纪末具有浓郁感情色彩的文学(如感伤主义)的基础上,浪漫主义文
学便作为这时期欧洲文学的主流,而蓬勃发展起来。
作为一种文学创作的基本方法,浪漫主义文学的理论基础源于古希腊哲
学家柏拉图的“灵感说”。柏拉图从他的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念论”出发,
认为理念是独立于现实世界之外的永恒实体,现实世界只是理念的“摹本”
或“影子”,文艺更是“摹本的摹本”或“影子的影子”,“和真理隔着两
①
层”,只有颂神诗人凭灵感发而为诗,才能传达真理。这便给文艺创作的主
观想象和自由抒发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它不仅在古罗马时期,得到新柏拉图
主义的创始人普罗提洛斯的丰富和发展,到16世纪已大体形成了一套以“灵
感说”为指导思想的重理想、激情、象征、巧合和惊奇效果的创作方法。到
18世纪,在德国古典哲学和欧洲启蒙运动的影响下,它更在一定程度上成了
反理性权威、宫廷倾向和僵化法则的艺术手段。因此,1789年后它跃居欧洲
文坛的主流,便成了欧洲文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2)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
作为反古典主义艺术的时代精神的形象反映,浪漫主义文学的思想艺术
特征是强烈不满社会现状,积极追寻理想世界和强调主观灵感,崇尚自由创
①
作。黑格尔说,浪漫型艺术的“真正内容是绝对的内心生活”。华滋华斯、
① 柏拉图:《伊安篇》,《西方文论选》上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年版,第18 页。
① 黑格尔:《美学》第2 卷,商务印书馆1982 年版,第276 页。
… Page 8…
②
雨果宣称:“诗是强烈感情的自我流露”,艺术的作用是“激起观众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