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世界近代中期生活习俗史 >

第11章

世界近代中期生活习俗史-第11章

小说: 世界近代中期生活习俗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行招待会时,轿车到达目的地后照例多绕一个小圈,以便每个人都能看 

到其他人,也被其他人看到。”这样,贵族阶层就把追求纯种马和富丽 

堂皇的马车作为一项重要事务。“谁还敢随便雇一辆车,让毛色不纯的 

马和一身农民打扮的车夫使自己当众出丑?” 

     圣彼得堡的新风奇俗很快蔓延到俄国其他城市和地区,它们不同程 

度地模仿圣彼得堡的趣味和嗜好。彼得一世让这个文明窗口与俄国结 

合,从而改变俄罗斯人的陈规陋习的夙愿终于实现了。 



     (6)其它改革 

     彼得一世颁布诏谕,规定农村居民建造住房时,房舍间的距离不得 

少于30俄丈。穿堂的顶棚得抹上粘土。莫斯科居民建造房屋必须用瓦或 

木板盖房顶。“炉子必须砌造在炉基上,不得直接砌在地板上,烟囱必 

须砌得宽大一些,使人能够爬进去。” 

     彼得一世对臣民的卫生状况亦十分注意,规定臣民每周洗澡一次, 

居民应当保持街道的清洁,打扫街道的时间为“街上没有行人的清早或 

晚上”。每周六,瑞典俘虏负责打扫圣彼得堡的大街。首都居民“不得 

在规定以外的时间上街,需要时必须随身带着灯笼”。 

     彼得一世下令对葬礼进行改革,规定普通人死后“不要葬在城内”, 

装殓死者只准用普通的木料,禁止用厚松木板和橡木。 

     彼得一世为了使自己的改革措施得以不折不扣的贯彻执行,几乎每 

一道敕令、规章、指示,结尾处都要加上“严惩不贷”的威胁,如贩卖 


… Page 44…

俄式长袍和皮靴将被判服苦役。 



                          3。生活方式的西方化 



     (1)社交礼仪 

     1697年3月,彼得一世随使团去西欧考察。由于他不了解西方社交 

礼仪,常常做出许多荒唐之事。他去柯尼斯堡访问时,在大街小巷来回 

乱串,“惊恐的行人见他就躲”。他甚至截住一名贵妇人,用手拿起挂 

在她外衣上的小表,看了时间后才走开,“可怜这位妇女吓得几乎昏倒 

不省人事”。彼得一世在汉诺威选帝侯索菲娅和其女儿夏洛特为他举行 

的豪华宴会上,手足无措,自卑不安,“两人象看怪物一样打量着他, 

使他感到非常尴尬”。彼得一世用手遮住面孔,窘迫地说:“我不会讲 

话。”“他在餐食上的表现很不合乎礼仪——用手进食,菜汁沥沥拉拉 

地洒了一身,也不会使用餐巾。”索菲娅母女对沙皇不会使用餐巾感到 

很惊讶,“显然,人们未教会他进食时要讲究卫生”,“他的趣味颇不 

风雅,殊堪惋惜”。 

     彼得一世回国后,立即下令在俄国推行西方社交礼仪、改变粗俗野 

蛮之风,养成文明卫生的习惯。他亲自在宫中教授各种礼节,并指示其 

亲信编写了一本教导贵族子弟待人处世的书,名为《青年正则》。该书 

教育青年要谦虚、勤劳、温和、顺从等,提出这样一些忠告:“赡养父 

母为莫大光荣”,“不应打断父母的话,更不应顶嘴。”父亲呼唤儿子, 

儿子应当恭恭敬敬地回答:“您吩咐吧,好爸爸。“或者回答:“有事 

请您吩咐我吧,好爸爸。”离家在外要尊重年长的人,听老人讲话时, 

不要插言打岔,更不要胡搅蛮缠。《青年正则》鼓励青年人用外语交谈, 

以显示自己有教养,“少年人应当用外语交谈,以便养成说外语的习惯”。 

      《青年正则》对于青年在公共场所和用餐时的举止规定得很细致: 

 “在街上走路不要东张西望,不要眼睛向下,也不要斜眼瞟人,要伸直 

身子,径直向前。”“手不要久久地放在盘子上,喝汤的时候,不要摇 

晃腿,不要用手而要用餐巾擦嘴,食物还没有咽下去时,不要喝汤。不 

要舔手指头,不要用牙齿啃骨头,要用小刀剔它。不要用小刀而要用牙 

签剔牙,剔牙时要用一只手遮住嘴吧。切面包时,不要把面包抱在胸前。 

吃摆在你面前的东西,不要伸手去叉够不着的食物。”“吃饭时不要象 

猪吃食那样发出吧哒吧哒的响声,不要搔脑袋,不要只顾狼吞虎咽,一 

言不发,因为乡下人才这样干。不断地打喷嚏、眨眼睛、咳嗽,都是不 

成体统的事。”①此外,还规定不随地吐痰,不当众搔痒等。 

      《青年正则》的最后几页对贵族小姐提出了规劝,要求闺秀们具备 

20种美德:敬畏上帝、温顺、勤劳、仁慈、腼腆、节俭、贞洁、忠实、 

沉静、整饰等等。“羞涩是品德高尚、行为端庄的标志,因此善于羞怯 

作态的闺秀便能受到称赞。” 

      《青年正则》在彼得在世时曾印行了3次,在俄国各大城市流传颇 

广,成为贵族阶层的必读书籍。经过几十年的教化,俄罗斯上流社会终 

于形成了西方的礼仪风范。 



     (2)大跳舞会 


… Page 45…

     1718年,彼提一世倡导举办“大跳舞会”,他说:“‘大跳舞会’ 

一词系来自法文②很难找到含意恰当的译法。这是一种自由的聚会,人 

们来到一起,不仅是为了消遣,而且是为了谈正事,人们可以互相交流, 

交流情况。”波得一世亲自为大跳舞会拟定了章程和宾客的行为准则。 

大跳舞会每周举行3次,由达官贵人轮流作东,时间为下午4时至晚上 

10时。“贵族、军官、豪商大贾、战舰制造家、枢密院成员均需携带妻 

子儿女前来参加。”主人无需上前表示欢迎,也不需要陪客或送客。他 

只需提供座位、灯光、纸牌、各种棋类和饮料。章程规定:“聚会地点 

需要一间舞厅,一间下棋的房间,一间抽烟聊天的房间,一间供妇女使 

用的房间,让她们能捉迷藏和玩社会流行的其他无害游戏。”大跳舞会 

的主要内容是跳舞。由于俄国尚未流行欧洲的跳舞花样,沙皇便自告奋 

勇做示范。他往往站在男舞伴的前列,带头迈开舞步,“别人则以崇敬 

的态度跟在后面模仿他的脚尖旋转或来回踏跳的动作”。习惯于幽居生 

活的俄国妇女起初对这种喧哗热闹、男女相聚的大跳舞会十分反感。” 

遇到男性同她们说话时,仍要深深弯腰鞠躬,在惊恐之余羞得满面通红。 

她们拒绝品尝西方的菜肴,只有当她们回到俄国的女伴中间时,才略微 

能恢复原来的活动。”因此,在最初举行的一些大跳舞会上,弥漫着一 

种无可奈何的枯寂和不知所措的拘谨感。“闺秀们总是坐在远离男子们 

的地方”,“不但无法同她们谈天,而且连话也几乎搭不上腔;舞间休 

息时,大家象哑巴似地枯坐着,只是互相望望而已。”然而,随着时间 

的推移,俄国妇女耳濡目染,对大跳舞会越来越感兴趣。她们极力模仿 

巴黎或维也纳的漂亮女性,精心梳妆打扮自己,某些妇女的装束和言谈 

举止完全西方化了,“人们会以为她是在法国受到最良好教育的”。大 

跳舞会逐渐发展为一种轻松活泼的娱乐活动,在大跳舞会上,人们首先 

跳互相行大礼的英国式圆舞,接着是小步舞,最后以欢快、活泼的波格 

涅兹舞作为结束。 

     彼得一世多次在涅瓦河畔的夏宫花园举办舞会。达官贵人、绅士淑 

女们身着欧式服装在树丛、水塘、花坛等场所跳舞、聊天、嬉戏。“男 

人们头上戴的假发和他们的谈吐举止,妇女们的笑脸和摇扇子的种种柔 

姿媚态,一切都符合西方的模式。”① 

     彼得一世精力过人,他在创造大跳舞会制度的同时,还举办或鼓励 

其它娱乐活动。夏季,彼得一世热衷于在涅瓦河上组织“游河集会”。 

参加游河的船艇都装饰得富丽堂皇,水手们一律身穿白色衬衫。沙皇的 

坐船位于船队的最前面。一声令下,游河开始。水手们使劲地划浆,船 

上的小乐队鼓乐齐鸣,蔚为壮观。最后,整个船队停泊在郊区的皇后行 

宫。行宫草坪上已摆好桌台,一顿丰盛的冷餐正在等候饥肠辘辘的人们。 

大家边站着吃,边听轻松的音乐。黄昏时分,船队返回圣彼得堡。冬季, 

河水结冰,涅瓦河变成了通行雪橇的大路和民众的娱乐场所。主显节① 

时,彼得一世参加水上祝圣仪式。人们在冰冻的涅瓦河上挖开一个四方 

窟窿,神甫们在窟窿周围摆上圣像和锦旗。合唱团高唱赞美感恩诗,歌 

声响彻涅瓦河两岸。孩子们跳入冰冷的河中冬游,欢快活泼。每逢狂欢 

节的“黄油周”,人们在河上搭起几座巨大的人工冰山,轻型雪橇从山 

顶上猛冲下来,沿着长长的、经过清理的滑雪道飞速前进,既危险又刺 

激,运动员紧张得“气也不敢喘”。河边人山人海,圣彼得堡居民几乎 


… Page 46…

倾城而出,观看表演。此外,还有一种“开道仪式”。根据沙皇敕令涅 

瓦沙结冰以后,在开道仪式前禁止人们踩冰过河。彼得一世亲自乘雪橇 

开辟一条雪白的大道。随着一声礼炮,宣布开道开始,“跟在陛下后面 

的是一大批蜂拥的人群,他们都急于步行穿过涅瓦河。”四、北美新大 

                               陆的生活习俗 



                            1。移民入境与分布 



     (1)印第安人的生活方式 

     北美洲原是土著居民印第安人世代生息的大陆。在欧洲移民踏入北 

美洲以前,这里居住着约100万印第安人。他们处在氏族社会,分属于 

不同的部落。东部印第安人大部分从事农业,聚居在50—200人不等的 

村落里,周围有相当多的开垦地,“他们的住宅或村镇多半在河畔或距 

清泉不远,一般是在山岗上,这样他们可以俯瞰河流,能把河上活动的 

一切细小事物尽收眼底。一个村镇里的房屋并不多,疏疏落落,彼此距 

离很远,看不出街道的形式……在房屋周围,一般都辟有方块形的开垦 

地用作菜园,有的是100英尺见方,有的是200英尺见方。他们在地里 

种烟草、南瓜和一种类似甜瓜的水果。”西北部的印第安人以狩猎和采 

集野生植物为主。西南部的印第安人社会发展程度较高,人数也最多。 

印第安人具有温良、自由自在、可爱的性格,他们不懂得诡计和背信弃 

义。17世纪初,东部印第安人在农业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们的饮 

食非常丰富。没有印第安人在农业方面的突出贡献,早期欧洲移民是无 

法在新大陆立足的。印第安人有自已传统的生活方式和奇风异俗。但是, 

随着欧洲殖民者的闯入,他们古老的诗般的田园生活被打破,传统习俗 

文化受到了强烈冲击。 



     (2)不速之客的闯入 

     1607年,经英王特许建立的“伦敦弗吉尼亚公司”派出100余人组 

成的殖民船队,在北美东海岸登陆,建立了詹姆斯敦城,奠定了英国在 

北美建立的第一个殖民地弗吉尼亚的基础。到1733年,英国在北美洲大 

西洋沿岸建立了13个殖民地,移民人数达到150万人。来到北美洲的不 

仅有英国人,而且还有法国人、西班牙人、荷兰人和瑞典人等。法国的 

移民主要沿密西西比河建立了一系列堡垒和商业据点,在新斯科舍、圣 

劳伦斯河流域、伊利诺斯和路易斯安娜出现了一些法国移民的定居点。 

不过,与英国相比,法国移民人数少得多,仅5—6万人。西班牙人占领 

了佛罗里达及其邻近地区。荷兰人曾在哈得孙河流域建立了奥伦治堡(今 

阿尔巴尼)、新阿姆斯特丹(今纽约市),在特拉华河流域建立了一系 

列殖民和贸易据点。瑞典人则在特拉华河下游活动。为了争夺北美殖民 

地,欧洲列强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斗争。到1763年,英国终于成为从大西 

洋沿岸到密西西比河之间的这片原野的主人,吞并了法国、荷兰、瑞典 

的殖民地。但是,定居在北美的法国人、荷兰人、瑞典人等并没有被赶 

走,英国殖民当局欢迎他们留下来。  1790年,在原英国殖民地移民区 

域内,英格兰人占60。1%,苏格兰人(包括北爱尔兰人)占8。1%,爱尔 

兰人占3。6%,德国人占8。6%,荷兰人占3。1%,法国人占2。3%,瑞典人 


… Page 47…

占0。7%,西班牙人占0。8%,其他移民占6。8%。由此可见,北美洲已成为 

一个民族大熔炉。来自各个国家的移民在新大陆定居,语言不同,生活 

习俗各异,经过长期交汇融合,逐渐形成了多元、务实、宽容、开放、 

不拘礼节的美国习俗文化,诞生了一个新的民族——美利坚民族。美国 

习俗文化是以各国移民所带来的多种多样的习俗为酵母而发育成长起来 

的。因此,在特定历史环境中产生的美国习俗文化包含了许多国家习俗 

文化的成份。例如,路易斯安娜州是1803年美国从法国手中购入的路易 

斯安娜的一部分。在这里,法国习俗文化影响很大。该州的主要城市新 

奥尔良被誉为“美国的巴黎”,旅馆和商店具有鲜明的法 国风格。新 

奥尔良市的四旬斋前的狂欢节源于法国,狂欢节的最后一天在法文中叫 

做“丰盛的星期二”,是欢宴和娱乐的好日子。衣阿华州的佩里城是荷 

兰移民创建的。现在每逢5月,佩利全城居民都要庆祝荷兰郁金香节。 

居民们穿上木屐,喜气洋洋,用芬芳浓郁的郁金香花装饰全市。而美国 

各地的一个个“中国城”,则是中国移民的定居区。在这里,炎黄子孙 

们仍保留着不少祖国的风俗习惯。尽管来到新大陆的移民及其后裔已融 

入美国社会,衣食住行、婚丧喜庆、消遣娱乐完全美国化了,然而他们 

想方设法保持着祖国的习俗。因为习俗是移民同祖国的最后一点联系, 

谁也不愿意轻易割断。但必须指出的是,移民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故国习 

俗已深深烙上了美国印记,已成为美国习俗文化的一部分。在新大陆, 

不论是哪一个国家的移民及其后裔,都毫无例外地宣称自己是美国人, 

他们按照典型的美国方式生活着。 



                               2。婚姻家庭 



     在移民初期,北美实际上是一个男人的世界。来到新大陆为自己或 

为旧大陆的主子寻求财富的人,如探险家、工匠、淘金者、捕兽人、渔 

民及其他冒险分子全都是男人。他们并不想长留新大陆,只是后来感觉 

新大陆地域辽阔、土地肥沃、大有发展前途,才决定永久性定居下来, 

因而也就需要女人来组建家庭。有人说,英国殖民所以能在美洲成功, 

是受了一小群妇女的帮助。此话有一定道理,根据“伦敦弗吉尼亚公司” 

的记载,最初移民之间经常发生斗殴、骚乱等现象,究其原因是没有爱 

情生活及家庭,置身于“大漠穷荒、凄凉美洲”,移民缺乏一种安定感。 

因此,英国统治者决定:“我们要替他们找妻子,使他们在弗吉尼亚如 

在家中一样。”果然,1619年,一艘船运来了90名英国妇女,她们准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