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利弗传-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向智尊者 著
佛陀两大弟子之一的舍利弗,有深邃的智慧与高贵的本性,
原是婆罗门的他,一天遇到威仪庄严的阿说示尊者,
从此他的人生有了很大的转折……
前言
〔佛陀的两大弟子之一〕
在斯里兰卡的许多寺庙中,你会发现在佛像的两旁各有一尊比丘雕像,他们身披袈裟,偏袒右肩,双手合掌,虔敬地站著,足前常常有虔诚信徒所供养的花朵。
假如你问他们是谁?有人会告诉你,他们是佛陀的两大弟子,舍利弗阿罗汉及摩诃目犍连阿罗汉,他们站在生前所站的位子——舍利弗站右边,摩诃目犍连站左边。当桑淇(Sanchi)佛塔在上个世纪中叶被打开时,发现室中有两副石棺,靠北的那副放著摩诃目犍连的遗骨,靠南的那副放著舍利弗的遗骨。他们就这样被放了几个世纪,而两千多年的历史也演出了人类生活的无常戏剧。罗马帝国兴起又衰颓了,古希腊的光辉变成了遥远的记忆;新的宗教在地球的不同时期,常以血和火写下它们的名字,这些名字也只是与古希腊的底比斯城及古巴比伦帝国的巴比伦城一样,最後成为传说。随著时间流转,商业的浪潮将文明的中心逐渐从东方转移至西方,而人们未曾听闻佛陀教诲的好几个世代,兴衰更迭,也都逝去了。
但当圣者的遗骨不受干扰而静静地躺在佛塔中,被他们出生的土地所遗忘时,在佛法弘扬的地方,有关圣者的记忆却倍受珍视,他们的生活事迹也一代代地传颂下来,先是以口口相传,然後记载在世上最浩瀚、最详细的宗教典籍——藏经中。在上座部佛教地区,最受佛教徒礼敬的,除了佛陀之外,就是他的这两位大弟子。他们的名字就如同佛陀一样,与佛教历史密不可分。如果随著时间而有许多神迹故事被编入这两位圣者的传记中,这无非是人们对他们崇敬之意的自然流露。
〔佛法护卫〕
这样高度的崇敬是完全合理的,很少宗教师能像佛陀一样,能被他身边的弟子如此恭敬,但你将会在本书中看到这种恭敬,因为以下将叙述这两位最伟大的弟子中的一位——舍利弗的故事。他在理解教义的深度与广度,以及在教导解脱道的能力上,仅次於佛陀。经典中并没有他完整的传记,但这可从分散在各经典和论典中,所提到的有关他的种种事迹拼凑起来,其中有些并非只是事迹而已,因为舍利弗的生活与佛陀及教团的生活密切关连,他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此外,在许多场合里,舍利弗就是扮演著领导的角色,他是位能循循善诱的教师和优良的楷范,也是位仁慈与体贴他人的朋友,也是比丘福利的守护者,更是佛陀教诲的忠实保存者,这些特性为他赢得「佛法护卫」(Dhamma…senapati)的头衔。
舍利弗本身在思想、言语及行为上,有其独特的耐力,他坚定、谦虚且正直,是位只要受人一点恩惠就终生铭感於心的人,即使在远离情欲与妄想烦恼的阿罗汉中,他依然像满月一般闪耀在星空之中。
这就是舍利弗,有著深邃的智慧与高贵的本性,是佛陀的真实弟子。在以下的篇章中,我们将尽最大的努力,写下他的故事。假如读者能从这些不完整的记录中,读出一位完美者的特质,读出一位完全解脱并将自己提升到生命最高层次的人,以及这样的人如何在行为和言语上对待他的同侪等。如果它能带给你力量与信心,确信人类能成就的种种事,那么我们的努力就值得了,也全然得到了回报。
出生至证得阿罗汉
〔优婆提舍与拘律陀〕
故事是发生在离印度王舍城不远的优婆提舍与拘律陀两个婆罗门村庄。佛陀出世前,有位住在优婆提舍 (1) 名叫莎莉的婆罗门女怀孕了,同一天在拘律陀村庄,另一位叫蒙加丽的婆罗门女也怀孕了。这两家的交情甚笃,七代为友,从怀孕的第一天开始,两个家庭都对未来的母亲给予适当照顾。十个月後的同一天,两家都产下一位男婴,在命名的那一天,婆罗门女莎莉的男婴,因为他家是村子中最有名望的家族,所以被命名为「优婆提舍」;而婆罗门女蒙加丽所产下的男婴,也因同样的理由,被命名为「拘律陀」。 这两位男孩长大後接受教育,精通所有的学问,他们各有五百名婆罗门青年跟随。当他们前往河边或公园运动、休闲时,优婆提舍通常与五百顶肩轿同行,拘律陀则带五百辆马车前往。 h4》〔觉悟的开始〕
王舍城当时有一年一度的节庆,称为「山顶庆典」。这两位青年的座位早已安排妥当,他们也坐在一起共同观赏庆典。当众人欢笑时,他们跟著欢笑;当表演场面变得刺激时,他们也跟著兴奋,他们更付钱观赏额外的表演,第二天他们也如是度过。但是到了第三天,他们开始觉醒,再也无法开怀大笑或感到兴奋,也不想和前几天一样付费观赏额外的表演。他们有同样的想法:「这里到底有什么可看的?这些人在百岁以前,终将步入死亡,我们应该做的是寻求解脱的教义。」
怀著这样的想法,他们在庆典中入座。拘律陀向优婆提舍说:「怎么了?敬爱的优婆提舍!你不像前几天那么地快乐与欢喜,看起来很不高兴,你在想什么?」
优婆提舍说:
「敬爱的拘律陀!看这些东西一点益处也没有,这实在全没价值,我要为自己寻求解脱的教义。敬爱的拘律陀!这就是我现在所想的,但是,拘律陀,你看起来似乎也不高兴。」
拘律陀回答「就像你所说的,我也有同感。」
当优婆提舍知道他的朋友也有同样的想法时,他说:
「这是我们的善思。但对那些想寻求一种解脱的教义者而言,只有一种事可做——出家当沙门,可是我们要依止谁修行呢?」
当时在王舍城有位游方的苦行僧散若耶(Sanjaya),他有许多弟子。优婆提舍及拘律陀决定在散若耶门下出家,他们各自带五百位婆罗门青年到散若耶那里出家,从此以後,散若耶的声名大噪,护持的人也更多了。
在短时间内,这两位朋友已学会散若耶的全部教义。他们问他:
「老师,您的教义就只有如此,还是有更高超的?」
散若耶回答:「就这些了,你们全知道了。」
听到上述的回答,他们心想:「若是如此,跟随他继续修道也无益,我们离家前来寻求解脱的教义,在此处无法寻得,然而印度很大,假如我们遍游村庄、城镇与城市,一定可以找到一位可以告诉我们解脱教义的老师。」
自此以後,无论何时,只要他们听到何处有智慧的修行者或婆罗门,他们就前往与之讨论,但是却无人可以回答他们的问题,反而是他们回答别人的问题。
就这样他们游遍了整个印度,最後返回故乡,他们互相约定假如谁先得到不生不灭的法门,就要告诉另一个人,这种兄弟般的协定,来自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
〔遇见阿说示比丘,证入初果〕
在他们定下这约定不久,世尊来到王舍城,在伽耶山顶五次说法後,他想起了悟道前,对频婆娑罗王的承诺——如果开悟就会回到王舍城。因此,佛陀从伽耶山辗转回到王舍城,接受频婆娑罗王供养的竹林精舍,并在那里住下。
◎为阿说示庄严威仪所摄
佛陀派遣到各地弘扬佛法的六十一位阿罗汉中,其中有位是阿说示尊者,他是佛陀悟道以前的同伴,也是後来随佛修行的五比丘之一,他後来成为佛陀的第一位弟子。阿说示尊者游方返回王舍城,有一天早上,当他前往城中托钵时,被前往婆罗门寺院的优婆提舍看到,优婆提舍为阿说示庄严与安详的威仪所震慑,心想:「我从未见过这么庄严的法师,他一定是阿罗汉或即将证得阿罗汉的人,我为什么不问他从谁剃度?谁是你的老师?你信奉谁的教诲?」
但是当时他想到:「此时不宜请问他这些问题,因为他正要上街托钵,最好依照祈愿者的方式跟在他後面。」然後他就如此做。尊者结束托钵,优婆提舍看他走到另一个地方,准备坐下用餐,优婆提舍就以自己所带的坐具铺陈妥当,请尊者坐下。阿说示尊者用餐後,优婆提舍倒自己水壶的水给尊者,并以弟子之礼对待阿说示。
◎「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
当他们互相礼貌性地打招呼後,优婆提舍说:朋友!您的威仪如此安详、纯洁与光明。朋友!您是从谁剃度?谁是您的老师?您信奉谁的教义?」
阿说示尊者回答:朋友!是我佛大沙门,他是释迦族後裔,离家修道,我就是追随世尊修道,世尊是我的老师,我信奉他所说的法。」
优婆提舍问:
您尊贵的老师教了什么?弘扬什么法?」
被问及此,阿说示心想:「这些梵志反对佛陀的法门,我应该让他知道这法门有多高深。」因此,他说:
朋友!我只是个刚接受此一训练的人,才出家不久,最近才接触这种教导与训练,我无法详细向你解说这法门。」
梵志回答:
朋友!我叫优婆提舍。请就您的能力告诉我,或多或少皆可,我自己会尽量想办法去理解它的意思。」
他接著又说:
您能说多少就算多少,请告诉我它的意义。我唯一的希望就是知道它的意义,您无须费太多口舌。」
阿说示以偈回答:
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2)
在听了前两句时,优婆提舍即证入圣者之流,听了後两句,他就证入初果了。
当他证入初果,未证入更高果位时,心想:「在此是可以找到解脱法门的」,因而问尊者:
「尊贵的法师!不必详述这法门了,这已足够了,但是老师住在那里?」
阿说示尊者回答:
「梵志!在竹林精舍。」
优婆提舍说:
「尊贵的法师!那么请继续前行吧!我与一位朋友约定,谁先获得不生不灭的法门,就要告诉另一人,我要去告诉他,我们将依照您所说的方向,前往晋见佛陀。」
然後,优婆提舍向尊者礼拜致敬後告辞,回到苦行林。
拘律陀看到他前来,心想:「今天我的朋友精神奕奕和以前完全不一样,毫无疑问地,他一定发现不生不灭的法门了。」
然後他问优婆提舍,优婆提舍回答:
「是的,我是发现了不生不灭的法门。」
然後优婆提舍向拘律陀转述那首偈颂,拘律陀听完之後,就证初果。
拘律陀问:
「敬爱的朋友!佛陀住在那里?」
优婆提舍说:「听我们的老师阿说示说,他住在竹林精舍。」
拘律陀说:
「优婆提舍!我们去见佛陀吧!」
〔回乡度老师梵志散若耶〕
优婆提舍向来尊敬老师,因此向拘律陀说:
「敬爱的朋友!首先我们应该去见老师——梵志散若耶,告诉他我们发现了不生不灭的法门,如果他懂的话,他将理解真理;如果他不懂,出於对我们的信心,他可与我们一起前往晋见世尊。在听了佛陀的教诲後,他将可证入流果。」
因而他们前往散若耶住的地方,向他说:
老师!您在做什么?佛已出现於世,宣扬教法,并依正确行为与僧团共住,让我们一起去见这位具足十力的天人师吧!」
散若耶大叫:
我的爱徒,你们在说什么?
他拒绝与他们前往,散若耶向他们谈及如果他们留下,可与他分享名利,也可当老师。
但是他们说:我们不介意一直当学生!但是老师呀!您一定要决定究竟是去还是不去?」
散若耶随後心想:「假如他们懂得这么多,将不会听我所说。」想通这道理後,他回答:
你们可以去,但是我不去。
他们问:
为什么?老师。
散若耶说:
我是许多人的老师,假如我又重做学生,那就像大水槽变成小水壶一般,我现在无法再过学生的生活。
他们劝著:
老师,不要这样想吧!
散若耶说:就这样吧!我的爱徒,你们可以去,但我不去。
他们说:老师呀!当佛陀出现於世,大批人潮带著香与花涌向他,向他礼敬,我们也将去那里,届时您将怎么办?」
散若耶回答:
我的徒弟,你们觉得世上傻子较多或聪明人较多?
他们回答:
老师,傻子多而聪明人少。
散若耶说:
若是如此,我的朋友,那么聪明人就到有智慧的乔达摩沙门那里,傻人就来我这个傻人这里。你们现在可以去了,但我不会去。
因此这两个朋友说:
老师!您终将明白自己的错误。
他们说完便离开了。在他们离去後,散若耶的学生也分裂了,散若耶的修道院几乎空无一人。看到自己的修道院空荡荡,散若耶几乎为之「吐血」。他的五百弟子与优婆提舍及拘律陀一起离去,其中有二百五十人又折回到散若耶的修道院。这两位朋友与其余的二百五十人及其随从,则到竹林精舍。
〔剃发出家,成为佛陀的弟子〕
竹林精舍中,佛陀正为四众弟子 (3) 说法,看到前来的这两位青年,就告诉众比丘说:「正向这里走来的优婆提舍与拘律陀这两位朋友,将会是我两位杰出的弟子,很尊贵的一对。」
优婆提舍与拘律陀到了世尊面前,很恭敬地向世尊敬礼,然後坐在一旁。当他们坐定後,请问世尊道:
我们可以在世尊座下剃度出家,并受更高的戒吗?
世尊说:
来吧!比丘们!佛法已说得很清楚了,现在就过清净的生活,以终止苦难。」
这就是二位尊者出家的仪式。
然後佛陀继续说法,他就听者的根机 (4) 说法,除了二位大弟子外,其他人已全部证得阿罗汉。这两位大弟子未能证得其他更高的三种果位,是因为他们两人尚未具足声闻波罗蜜智(savakaparaminana)的缘故。
◎法名舍利弗,证得阿罗汉
优婆提舍成为佛的弟子後,法名为「舍利弗」,拘律陀则是「摩诃目犍连」。摩诃目犍连尊者住到摩揭陀国的卡拉瓦拉(Kallavala)村中,在此托钵行化。在他出家後的第七天,当他禅修时,觉得疲累与昏沉,但经世尊激励之後 (5),他已自行去除疲劳,恢复精神,而在听了世尊详细解说界业处的禅修法( dhatu…kammatthana )後,就证得其他三果,达到修行最高境界——声闻波罗蜜( Savaka…parami )。
舍利弗尊者则继续留在世尊身边,住在一个称为「猪掘穴」的洞穴中,而到王舍城托钵。在他受戒半个月後,世尊为他的侄子长爪梵志解说「观受念处」 (6) 时,舍利弗尊者正站在世尊背後,为世尊搧风。一如分享为别人所准备的食物,他的思想也随著世尊的解说观想,就在此时,舍利弗尊者悟入最高的声闻波罗蜜,证得阿罗汉,并获得无碍辩智 (7) ,他的侄子则於世尊解说後,也证得初果。 (8)
也许有人会问:「舍利弗尊者不是比较有智慧吗?若是如此,为什么比摩诃目犍连尊者较慢证得阿罗汉?」答案是因为他所需准备的工作较多。这就像穷人要到任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