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世界当代宗教史 >

第7章

世界当代宗教史-第7章

小说: 世界当代宗教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业上的成功则是其被上帝预定为选民的外在标志。这种信仰决定了加尔文 

宗的信徒特别积极地投身于社会生活。在组织制度方面,加尔文宗采用具有 

共和性质的长老制,即由平信徒选举出长老,再由长者们选聘牧师共同组成 

堂会会议管理教会。加尔文宗在礼仪上力倡简朴,严格排除祭台、圣像等繁 

文缛节,仅实行圣洗与圣餐二项圣礼。 

     当代加尔文宗的发展大趋势表现为二个方面:一是内部改革,增加活力。 

1966年,加拿大长老会正式批准妇女可以被任命为长老和牧师。1967年,美 

国联合长老会通过了《1967年告白》,突出人与上帝、人与人的“和好”, 


… Page 27…

不再坚持圣经无谬的僵硬态度,并放弃了必须具备一定条件者才能参加圣餐 

礼的传统规则。 

     二是求同存异,增进联合。这一点在当代加尔文宗的中心地美国,表现 

得最为显著。1958年,美国北长老会与北美联合长老会合并为美国联合长老 

会,美国南长老会经过长时间的与之合作、亦由于自身的改革而使双方在观 

点上趋于一致,最终于1983年与美国联合长老会合并成立美国长老会。 

     三是关注社会,积极参与。加尔文宗积极投身当代世界反对种族隔离和 

争取人权的斗争,1982年归正宗世界联盟暂时中止了顽固拥护种族隔离的2 

个南非归正会的成员资格,归正宗普世会议也在1984年谴责种族隔离制度, 

并把对这种制度的神学辩护视为异端。北美的长老会在教会内部加速白人教 

会与黑人教会的合并,增加黑人领导人的比例,与社会各界共同呼吁停止军 

备竞赛、实行国际核裁军,主张谈判解决越南问题等。而欧洲的长老会则注 

重加强与其他教派的对话,德国的长老会还与路德宗结为联盟。 

     ③安立甘宗(圣公会)。安立甘宗为英国国教,它以1571年英国国会批 

准的《39条信纲》和《公祷书》作为信仰原则与礼仪标准。随着英国在海外 

建立了一个又一个的殖民地,安立甘宗逐渐传播到美洲、亚洲和非洲。如今 

安立甘宗分布于165个国家,共有40个教省,390个教区,信徒约5000万 

人,教会团体225个。 

     安立甘宗坚持圣经为教义的最高权威,其基本信仰与其他基督教相一 

致,但在礼仪和制度方面却较多地保留了天主教传统,特别是保留了古代的 

三级圣品制,即主教、会长与会吏。在仪式方面,安立甘宗以圣洗与圣餐为 

得救的前提,圣餐被认作对基督救赎的纪念;实行婴儿受洗,成年时行坚振 

礼。 

     当代安立甘宗形成英格兰圣公会和美国圣公会二个中心,英圣公会坚持 

以坎特伯雷大主教为代表的金字塔结构,美圣公会则持自由主义的立场,其 

组织形式类似于联邦制。 

     由于国教地位与陈旧的教义和时代发展的潮流相左,英圣公会的吸引力 

衰减,1953年只有十分之一的信徒定期去教堂参加礼拜,而1961年约1000 

万受过坚振礼的信徒中仅有四分之一的人积极支持教会的活动。尽管神职人 

员严重不足,但英圣公会仍顽固禁止妇女参加教政工作。加上迂腐的贵族气 

作怪,教会与其他宗派联系甚少,结果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 

     尽管教会方面意识到危机,但改革的实际步骤却姗姗来迟。直到 1974 

年,英国上下两院才通过法案,给予教会改革礼仪和制定教义的自由,又过 

了7年(即1981年),教会总会议才批准出版了《供选用仪书》,在大部分 

礼仪中改用现代英语,圣餐的意义也由纪念基督之死改为对上帝救恩的感 

谢。进入80年代后,英圣公会越来越重视发展同罗马天主教和东正教的关 

系,但在同基督教其他宗派的对话与合作方面,却因内部保守势力作梗而屡 

屡受挫。 

     与英圣公会不同,美国圣公会对社会挑战的反应既迅速又富有弹性。1950 

—1965年,由于美国圣公会重视消除教会内部的种族隔离现象,走在时代潮 

流的前沿,信徒增加了32%。但到1977年时,教徒人数却由1966年的360 

万人降至280万人,主要原因在于信徒在教会中的地位较低,发言权较少, 

教会领导层与普通教徒无密切联系,与平等、对话和参与的时代潮流相左等 

等。 


… Page 28…

    针对这种局面,美圣公会及时调整自己的方针,70年代初某些主教已开 

始任命女牧师,至1979年,美圣公会的93个教区中已有70个教区有了女牧 

师。同年,美圣公会大会批准了《标准公祷书》,礼仪基本上改用现代英语, 

提高平信徒的参与程度;给予各教会以较大的自由,可以自行选择仪式的形 

式与内容;教会方面也不再僵硬地严厉谴责离婚和堕胎。这些改革措施为教 

会注入了新的活力,1982年美圣公会国内教区受洗人数增加26754人,信徒 

人数比1981年增加1%,这是1960年以来人数的首次增加。1988年2月, 

58岁的费城黑人妇女巴巴拉·哈拉斯成为美国圣公会也是安立甘宗历史上的 

第一位女主教。 

    ④公理宗。公理宗的信仰以加尔文的神学思想为基础,但对信条的态度 

比较灵活和宽容,其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公众治理的教会制度,各教会独立自 

主,互不统属。自20世纪以来,公理宗的许多教会团体与长老宗、循道宗等 

组织联合教会或联盟,因而独立的公理宗信徒在现象上有所减少。目前全世 

界独立的公理宗信徒约250万人,主要分布在美国、英国及英联邦国家。其 

国际组织为国际公理宗协会,该协会于1970年与较开放的长老宗联合组成归 

正宗 (长老会与公理会)世界联盟。 

     当代公理宗的中心在美国(有170万信徒),主要教会团体为公理制基 

督教会。该会比较重视参与社会生活,并在50年代有较大的发展。1954年 

召开的公理制基督教会大会充分肯定了教会有关心社会问题的义务和采取行 

动的必要性,同时调整了“社会活动协会”的成员及其活动范围、提高其社 

会功能。50—60年代,美国公理宗始终关心国内外形势,反对种族歧视,主 

张维持和平,实现裁军,提倡援助发展中国家。该会还积极参加了世界基督 

教联合会的创建工作,促进普世合一运动,1957年美国公理制基督教会同福 

音与归正会合并为基督联合教会,并在1961年于费城通过新的章程。然而在 

公理宗扩大外部联合的同时,反对合并的公理会却纷纷退出重新组会,致使 

基督联合教会信徒锐减,直到80年代后才趋于缓和。 

    ⑤浸礼宗。浸礼宗反对传统的婴儿受洗,坚持成年后才能受洗,且施洗 

方式为全身浸入水中。浸礼宗创始于英国而兴于美国,目前该宗3331万信徒 

中有2700万人在美国。美国浸礼宗的第一个特点在于它是美国基督教中信徒 

最多的一派(约占三分之一),第二个特点在于它的黑人信徒比例特别大, 

 《基督教会手册》估计它有2000万黑人信徒,30多个黑人教会。 

     浸礼宗强调信仰上的直接性,只承认基督和圣经在信仰与实践上的权 

威,信徒与上帝直接联系;其次,强调信仰上的自愿性,只吸收具有判断力 

的志愿者入教,坚持信仰自由的原则,反对政府干涉宗教信仰和教会事务; 

第三,认为浸礼与圣餐等仪式仅具象征性,并无神圣价值和意义,信徒仅因 

信仰而获恩典;第四,在教会组织方面坚持公理制,主张信徒在教会中的地 

位和权利一律平等。 

     美国浸礼会分为南北二大派,北方浸礼会1950年时为消除名称上的地方 

色彩改名为美国浸礼会,由于该会内部容纳了从自由主义到基要主义的多种 

不同的神学流派,信徒种族构成复杂、少数民族的信徒超过三分之一,地方 

教会在组织上享有较大的自由,被认为是走中间道路的多元化教会。据1984 

年《基督教世纪》报道,该会信徒约有160万人。 

     南方浸礼会在60—70年代被称为温和派,其突出的特点在于信徒人数增 

长迅猛且发展时期持续较长。1950—1955年,该会信徒增长了20%,1955 


… Page 29…

—1960年,信徒人数又增长了15%,到1983年信徒人数达到1400万,教会 

36531个。此后由于内部保守势力控制了领导权,该会发展趋于停滞,在某 

些方面 (如神学院学生)甚至萎缩。 

     ⑥卫理宗 (循道宗)。卫理宗的信徒分为正式会友、预备会友和慕道友 

三种,目前这三类会友共计4000多万,美国有正式会友1400万人,而其发 

源地英国则只有250万人。1981年,新成立的世界循道宗联合会 (WMC)取 

代了百年前成立的普世循道宗大会(EMC),其成员包括来自90个国家的64 

个教会团体。 

     卫理宗的信仰依据除圣经外,还有汇集卫斯理兄弟思想的《讲道集》、 

 《新约注释》和《卫斯理谈话录》。卫理宗在坚持“因信称义”原则的同时, 

重视内心的宗教体验,主张基督普遍之爱并强调人的自由意志;卫理宗重视 

将信仰化作社会行动,要求信徒艰苦朴素、发扬对他人的爱并为之服务;卫 

理宗实行圣洗与圣餐二种圣礼,在教会内实行平信徒与神职人员共同管理的 

民主原则。 

     50—60年代,卫理宗的发展趋势表现为:第一,多次召开国际会议以加 

强各教会之间的国际联系与团结;第二,发动国际性的、重点是面向青年的 

传教活动;第三,积极参与普世合一运动,特别重视发展与世基联和天主教 

会的关系;第四,积极投身于反对种族隔离、反对战争的斗争,如南非循道 

会始终拒绝在教会内实行种族隔离,美国卫理公会从1956年起也采取某些措 

施消除教会内部的种族歧视现象;第五,亚非拉教会逐步摆脱英美教会的控 

制,走上自治与独立的道路。 

     从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这段时间里,美国卫理宗中的保守派逐渐占了 

上风,1984年卫理公会的全国总议会禁止同性恋者任圣职(用“禁止”取代 

此前的“不宜”),1988年总议会又做出决议,改变神学多元化的立场,宣 

布唯有圣经才是信仰的最高权威;在赞美诗中恢复上帝的阳性代词;反对控 

制生育和以性别选择为由堕胎等。卫理宗正逐渐丧失其多元化与宽容的特 

点,越来越带有福音主义的色彩。 



     (2)基督教的其他宗派 

     宗教与社会发展和变化的关系,在新宗教运动或新宗派产生的过程中表 

现得最为显著。实际上,从宗教改革运动至本世纪中期这400多年间,社会 

发展和社会变革的步伐越来越快,新事物和新问题的出现也越来越频繁,与 

此相应,新宗教运动或新宗派的产生,也如江涛海浪层出不穷,只不过许许 

多多都是昙花一现,真正经受住大浪淘沙,生存至今且依然保持其特色者, 

确实为数不多。 

     有些学者认为在基督教中存在着3种明显不同的组织形态,即教会、教 

派与宗派。教会是指具有金字塔形的权力机构且与世俗权威同一化,在特定 

区域内的人生来就被确定为信徒(没有选择自由)的宗教组织;而教派的特 

征在于:对教会提出一定的异议、主动从教会中脱离出来,信徒入教自愿且 

相互平等,主张只有自己的教派拥有真理并发展独立的文化形态;宗派则不 

主张独占真理且乐于和其他自由主义的宗教团体平等相待,但随着圣职序阶 

化和权威机构官僚化,平等已流于形式。 

     这种区分尽管在理论上颇为清晰,但在实际中,要想把数以千计的在历 

史大潮中变动不居的基督教团体分别纳入这3个格子当中,恐怕只有很少一 


… Page 30…

部分勉强为之,绝大多数宗教团体是在不同的时期(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 

具有不同的倾向性。 

     基督教除了路德宗等6个主流派之外,还有门诺派等与主流派大致同时 

 (即19世纪以前)产生的若干“边缘宗派”。18世纪的大觉醒运动,又掀 

起一股新宗教运动的热潮,美利坚民族的自我认同与其宗教意识同步增长, 

并成为其立国的根本。19世纪初在美国掀起的第二次大觉醒运动,至少从二 

个方面使美国成为基督新教的中心:一是既有的基督教宗派得到相当大的发 

展,如循道宗在1784年成立独立教会时只有1。5万信徒,但经过“觉醒”之 

后,到1850年时则突破100万大关,浸礼宗也在不到50年的时间里使信徒 

人数增加了7倍;二是除了救世军之外,大部分“新兴宗派”如摩门教、五 

旬节派等都是在美国相继问世的,它们都在当代宗教与当代社会生活中占有 

不可忽视的地位。 

     ①19世纪以前产生的“边缘宗派”。门诺派强调圣经为信仰与生活的最 

高权威,坚持信仰与入教自愿和成年后受洗的原则,重视个人的道德行为与 

戒律,教政制度以公理制为主,重视布道和唱圣歌,反对任何暴力、重视社 

会慈善活动。据 1989年《美国与加拿大教会年鉴》统计,门诺派现有信徒 

70余万人,主要分布在美国 (约23万人)、加拿大、荷兰与前苏联。门诺 

派教会在加强各教会间的团结、坚持反对战争的传统、支持黑人民权运动等 

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但有相当部分的门诺派信徒固守着比较保守的教义教 

规,特别是拥有6万信徒的美国旧制阿米什教会 (OOAC),坚持穿着统一的 

黑色服装,过着农耕的公社式生活,思想观点也极为保守。 

     莫拉维亚弟兄会又名弟兄合一会,现有信徒47万人。此派人数虽然不 

多,但它以强调平等、友爱、互助、灵修为其特色。近年来,莫拉维亚弟兄 

会在非洲和加勒比地区发展较快,仅坦桑尼亚的信徒就有20余万人;这种变 

化促使莫拉维亚弟兄会的信徒构成发生变化,黑人、印第安人及难民的比例 

日趋增加;莫拉维亚弟兄会受其虔敬主义传统的影响,一直对社会政治事务 

比较淡漠,但近年来对普世合一运动的热情有增无减。 

     神体一位论派又名基督徒自由派或普世派,人文主义色彩较强,在信仰 

上否认三位一体说,信仰唯一的上帝,认为耶稣只是一位伟大的道德及灵性 

导师;反对“原罪”说,认为人有善恶二种本性;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重 

视理性的作用;礼拜仪式多样,认为洗礼与圣餐仅具有象征或怀念的意义。 

神体一位论派现有信徒约62万人,主要集中在北美。该宗派比较重视社会问 

题与社会服务,60年代黑人民权运动高涨时期,曾有三分之一的神职人员到 

塞耳马参加了马丁·路德·金领导的游行;70年代该宗派反对美国政府的侵 

越政策,曾拒付有关的捐税。1987年后,该宗派将其会员资格向全世界开放, 

并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