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禅与悟:传统宗教文化丛书 >

第15章

禅与悟:传统宗教文化丛书-第15章

小说: 禅与悟:传统宗教文化丛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用禅的原则处理问题,只要是观念正确,原则清楚,便能多多少少地帮助自己也帮助别人。所谓原则,便是不一定要正面地来给他解答问题,最好是让有问题的人自己来面对它,或者是干脆让有问题的人不管那问题。

    如何面对问题?即是告诉自己:任何事物、现象的发生,都有它一定的原因。我们不须追究原因,也无暇追究原因,惟有面对它、改善它,才是最直接、最要紧的。如果面对它亦无法解决,或不可能设法解决的话,则干脆不去管它。那就会不了了之,不了即了。

    因此,禅宗的祖师们,对弟子们的接引和问答,往往都是答非所问,或者是根本不答,或者以动作来协助他们。

    曾经有位禅师,见到一位求法的僧人推门求见,他便把门立刻关上,一连三次都是这样。到第四次时,那位僧人用快动作把门推开,禅师亦以快动作把门关上,正好把那僧人的腿给压断了。本来他是要去问开悟的方法,当腿子被压断时,他已经什么也不需要问了。

    另外一则,是关于马祖和他弟子之间发生的故事:有一天,有位僧人请示马祖:“能不能请您把菩提达摩从西天(印度)带来的是什么告诉我?”马祖说:“我今天没有这个心情,你去问智藏师兄吧!”僧问智藏,智藏说:“我今天头痛,你可问怀海师兄去!”僧问怀海,怀海则说:“这我倒也不会了,你还是去问马大师吧!”僧人又回到马祖面前。马祖骂道:“你真是个笨蛋!智藏的头发是白的,怀海的头发是黑的。”就这样已经把问题解决了。

    从修行的方法来说,禅宗为人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离念的方法,另外一种叫观想的方法。以上所举的两个例子,是属于离念法,又叫不立文字的顿悟法,也就是不必通过经验、知识、思考、学问的过程和努力,只要当下把自己放到时间与空间之外,把自我意识的屏障全部抖落,赤裸裸的,一丝不挂的,那就叫作“心无挂碍”。那也就是“不立文字”的“直指人心”。

    第二种是所谓观想的方法,是用转移意识的焦点,或把意识专注于某一句话、一桩事、一个点、某一个念头。例如用数息观,是注意呼吸的出入,以及呼吸的数目,或者注意小腹蠕动;有的是注意念佛时所念的佛号或菩萨圣号;或者是观想人的身体,从死亡、经腐烂、而到只剩一副白骨,到最后,骨头也没有,只剩下白光。用这种观想法,也可以使人的烦恼和意识渐渐沉淀、澄净,而渐渐产生智慧。

    所以禅的方法,跟心理医生或精神病医生的治疗方法不一样。但是,有严重精神病和心理问题的人,可以用打坐的方法作为辅助治疗;却不可希望从治病而要求达到开悟的目的,否则会引发更严重的精神病或心理的问题。

    (一九九○年十一月八日讲于纽约市立大学布洛伦学院,陈淑梅整理)

《禅与悟》 第三部分 禅:心理健康(1)

    禅——心理健康

    一、佛法治心病

    佛教原先在印度出现,释迦牟尼佛开始就是为了替人类治病。人类的病,应该说是与生俱来,生出来就已经开始害病。没有害病的人还没有生出来,如果他出生以后,一定死了以后才没有病。所以,在人生的过程中,不管是身体的或是心理的,都是会有病痛的。佛说,身体的病,应该找医生看;心理的病,应该用佛法来治疗。

    不过,人的心理越健康,身体的病也会越少,对于身体病痛的感受,也会减少。所以,佛的救世、救人的心比救人的身体问题更重要。

    若能把心理的病,全部治好的话,就叫作解脱。如果身体健康而心理不健康,这种人比身体有病更痛苦。所以佛说的苦,是指生理与心理两种,但是更重要的是心理的苦。如果身体有病而心理很健康的话,身体的病是可以忍受的。

    身体的病应该叫痛,心理的病才叫作苦。佛法不是用来除痛的,因为那不是麻醉针,而是用来救苦的。

    二、苦的原因

    苦的原因,从佛法的立场来看,一共有两种:

    (一)从无始的无明而产生

    西方的宗教是讲有开始的,西方的哲学、科学也讲宇宙什么时候开始的问题。但是很不容易解决“什么时候才算真正开始”的问题。所以佛教说无始,就像一个圆环,不知从哪里开始。一定有开始的地方,但是找不到。因为每一点都可以是开始的地方,所以叫无始。因此,要问我们的苦从哪里来,佛教回答这问题是:从没有开始就有了,它的源头叫作无始无明。

《禅与悟》 第三部分 禅:心理健康(2)

    (二)烦恼的因果循环

    从前因会产生后果,这果又变成另一个因,再产生另一个后果。在时间上不断地往前走,不断地制造未来的因。

    在我们现实的生活中,烦恼共有三类:

    1从自然的环境中来

    台湾三藩市是个好地方,有薄雾,有凉风,有海湾景观,但是也会冷,也会热。许多人将三藩市看作是人间天堂,但住在三藩市的人照样会病。刚才我在车上,一位居士打喷嚏。我说:“你怎么生病了?”她说:“不是,是我对冷空气敏感。”我以为住在天堂的人不会害病,像三藩市这么好的地方也有人生病,而且还有一间这样的总医院在这里。三藩市这个地方,天气再好,空气再清新,环境照样会使我们害病。在这里偶尔也会遇上可怕的地震及连年的干旱。在若干种食物里面也会偶有毒素。2从社会的人际关系来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让我们产生烦恼。哪些人给我们烦恼最多?很多人认为是仇人。其实不一定,很可能是你家里的先生、太太、儿女。跟你吵架吵得最多的不一定是你的仇人,而可能是你的亲人。我们在社会上,除了亲人之外,一般的朋友,不论认识与不认识,产生了关系,有些会给我们帮助,有些会给我们烦恼;有时给我们帮助,有时给我们烦恼。处身在他们之间,经常互相竞争。昨天我去斯坦福大学演讲,有人告诉我:“学术界最黑暗,斗争最厉害。”照道理说,学者们的学问好,思想高明,头脑聪明,应该懂得彼此谅解,互相帮助,不应我斗你争。但是学问越好的人,往往斗争越厉害。下焉者为权争、为名争、为利争,上焉者为思想观念、为不同的看法而争持不下。这种现象,到处一样。只要有人的地方,彼此就会竞争。你看不起我,我比你更骄傲。请问:你们从来没有发现什么人跟你竞争过吗?你也从来没有跟任何人竞争过吗?答案是没有。达尔文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不过这是物性,不是人性,更不是佛性,所以会为人类带来烦恼。

    3出于我们内心情绪的挣扎

    我们最大的敌人,不是在外面,而是我们自己。因为我们常常改变我们的主意和我们的想法。若对昨天的我而后侮,或因昨天的我而高傲,就会产生情绪变化,那就是烦恼。常常由于轻重缓急的关系、亲疏利害的关系、大小多少的关系、高低深浅的关系等,使得自己没有办法作决定。常常考虑到得与失、对或错、正与负,使得自己举棋不定,这是最痛苦的事。而且,认为自己内心没有问题,却又常常生气,常常难过。我曾问过类似的一个人:“你怎么会有那么多的烦恼?”他说:“我自己不会有烦恼,都是那些人让我烦恼。”实际上,他们自己有了问题,才引起人际的问题。

    昨天在我坐的汽车上,另有其他四个人,高声谈话,讲得很多。有一个人问我:“师父,我们吵成这样,真对不起你。”我说:“你们吵你们的,跟我没什么关系。”其实,他们吵闹,我是全部听到了。不过,内容既与我无关,声音便不太重要。今天早上,其中有一个人跟我讲:“有些人怕吵,只要听到我们声音吵闹的时候,就厌烦生气。”这看起来,好像是从外来的一种烦恼,其实,是他们自己本身的问题。

    三、五大类烦恼

    心理的烦恼有五大类:1贪欲,2愤怒,3愚痴,4傲慢,5怀疑。这是从佛教的观点作的分类。

    如果当我们烦恼起时,可以分析一下,这是属于哪一类的?当我们知道是属于哪一类烦恼的时候,这种烦恼便会相对地减少。当有贪欲的烦恼时,要反观自己,知道在贪,并告诉自己是在贪,那时你的贪欲烦恼的气势,自然会下降。

    当你因为愤怒而痛苦烦恼时,你若能够反省一下,你知道自己正在愤怒,你愤怒得很痛苦,应该告诉你自己:“我怎么会自找苦吃,自寻烦恼?”这时候你的痛苦和愤怒也会渐渐减少。那时要向内看心,不要往外看你的环境,不是在看那个问题,而是告诉自己:“没有必要如此烦恼。”

    当你有愚蠢的行为而产生苦恼之时,如果能发觉你自己愚蠢,这时候你的苦恼便会相对的减少。当你会说:“Iamsostupid”(我是如此的蠢),你已知道自己愚蠢,因蠢而生的烦恼,也就会不药而愈了。

    类似的情形,还可用到傲慢上去。看来傲慢并不是烦恼。其实,傲慢的起因是自卑,自卑的原因是无自信,无自信的原因是缺乏安全感,所以也是一种苦恼。

    另外,怀疑会带来痛苦,因为怀疑,不能作决定,不敢相信自己,也没有心量相信人,对事、对人、对自己,狐疑不信,优柔寡断,你会非常苦恼。如果你知道因为怀疑而会带来痛苦,应该这样想:“我希望要完成这样的事,就得宁可相信这是好的、对的,不要怀疑了。”那你才会真的去用,着手去做。有人在结婚以前,已经决定要结婚,却在怀疑:“我们结婚以后,将来会不会离婚?我结婚以后,将来的那一半会下会遗弃我?我结婚以前,对方是不是说了谎?”这样怀疑对方,要想在结婚以后,有个和乐的家庭很难,因在还没有结婚以前,就已经很痛苦了。本来是不会离婚的,因为怀疑,疑心生暗鬼,各怀鬼胎的结果,可能很快就会离婚了。所以,当你有怀疑心的时候,应该告诉自己:“我如真的怀疑,就不碰他。如果非得有他不可,就得接受他、相信他。”否则就等于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自讨苦吃,何苦来哉!不过,完全没有怀疑心是不可能的,有一点怀疑是正常的。也可以说:凡夫有病是正常的。

《禅与悟》 第三部分 禅:心理健康(3)

    四、不平衡的原因

    心理不平衡的原因,可有五项:

    (一)不自量力的追求和抗拒也就是不管自己的力量有多大,没有考虑到本身的力量而贪得无厌。对于无法避免、无法抗拒的事实,希望能够无理地逃避、无知地抗拒。这种情形,通常的每一个人多少都有一些,尤其年轻人多会认为自己有能力,自己可办到,自己的潜力非常强。人家能做的事,自己也能做;人家能得到的东西,自己也能得到。可是一旦遇到挫折或不如意的逆境现前时,他们便希望负隅顽抗。因为力量不够,注定了会失败。

    (二)永远不能满足地伸展和征服

    永远希望伸展自己,也是世人的通性,把自己的思想行为,施展出影响他人的力量,无限制地往外延伸。有些人是为名而争,希望全世界的人都能知道他。另有一些人是为权力而争,希望用自己来征服他人乃至全世界的人。也有一些人为利而争,希望自己成为亿万富翁,富甲天下。即使在家庭里面,也可以常常发现:太太希望征服丈夫、丈夫希望征服太太的例子。为了名利权力而针锋相对,水火不容,发生在个人之间、团体之间、社会之间、国家之间、民族之间的情况,屡见不鲜,永无了时。

    (三)傲慢

    有了成就的时候,就会骄傲,傲与慢不易分开,并与谦虚相悖,虚能容物,有容乃大;傲盛则狂,狂则自伤而且伤害大众了。

    (四)怨尤

    当在遭遇到失败的时候,仍能鼓起勇气,努力不懈的人很少,多半就会懊丧、气馁、怨天尤人。殊不知人生的遭遇,必定有其原因,不信因果,光是诅咒,于事无补。

    (五)疑惧

    怀疑心较重的人,一定没有安全感。

    五、如何平衡心理?

    如何平衡人的心理?从一般人来看,心理病可能用三种方法来处理:

    第一种,自己骗自己,说自己没有病,那是讳疾忌医,相当可怜。

    第二种,知道自己有病,承认心理不平衡,但是他自己认为可用控制压抑的功夫帮助自己。结果压抑越久,问题越大,也是非常可怜!

    第三种,是请心理医生,用分析的、解释的方法来疏导,用药物来治疗。这可以有帮助,但是只可以帮助一部分,只能够帮助一时间。因为医生只能够知道你一部分,你自己也只知道一部分,并没有完全知道你自己是害什么病,医生也并不完全知道你的病因是什么。经过疏导以后,好像是把问题解决了,过了一段时间,又会发现问题还在那里。所以,有人看了十多年、二十年的心理医生,还需要常看心理医生。心理医生看这种病人看多了,结果他们自己也会患上了心理病。

《禅与悟》 第三部分 禅:心理健康(4)

    六、禅佛教的心病疗法

    如何用禅佛教的方法治疗心理的病苦?

    (一)用观念的方法,可以试举三种:

    1因果的观念因果观念是宗教的信仰,也是事实如此。所谓事实,是在现实的生活里面,我们做任何事,都会有反应,有结果。如果通过宗教的信仰,就相信这一生之前还有前生,前生还有前生,有无量无数的前生。此生之后还有来生,若不解脱,会有无量无数的来生。我们现在所得到的结果,也许会有很多不公平的事。有不公平的事,这应该是从过去生所得到的结果。如果我们具足这个信心或这种观念的话,遇到任何不平的事而又无能克服、无法解决、无法抗拒之时,也可以泰然自若地面对它、接受它了。

    2因缘的观念

    一切的现象都是由于不同因素的聚合而产生,也由不同的因缘关系而消失。当我们知道任何事的成功之时,不需要那么兴奋,也不需要那么高傲,因为完成一件事绝不仅是出于个人的力量,而是来自天时、地利、人和,众多的因缘共同的力量。如果遇到逆境,遇到坏的情况发生之时,也用不着太难过,因为有一位西方哲学家说过:“当黑夜非常黑的时候,就知道离天亮已经近了。”所以任何现象的出现或消失,都是因缘生、因缘灭,哪里用得着去为之难过或兴奋呢?如能心理平静,就会健康长寿。

    3慈悲的观念

    普通人总是希望人家慈悲自己,自己则不必慈悲人家。很多人自己做错事的时候,常希望人家能够原谅自己,而说:“请你们不要用圣人的尺度来要求我嘛!”但是看到人家有错误的时候,就要得理不饶人了:“你是应该做对的,你为什么做错了?”这就是不慈悲。

    慈悲可有四个原则:(1)要调和自心的矛盾,(2)要怜悯他人的愚蠢,(3)要原谅他人的错误,(4)要关怀他人的苦难。其中第一个要调和自心的矛盾,特别重要。要想自己的心里安定平稳,必须先要有因果观念和因缘观念。自心平和,然后才可能有真慈悲心来关怀他人。你若能够怜悯他人、原谅他人和关怀他人,就可保证你的心理已经是相当健康了。(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