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剑桥中国秦汉史 >

第123章

剑桥中国秦汉史-第123章

小说: 剑桥中国秦汉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特地强调, 《易经》的符号象征是国内正义的和不正义的势力之间的冲突的 
  一种表述,这种冲突是正义的势力必然胜利的前兆。在显示不同国内紧张关 
  系的六线形(卦)的直线的结构中,他以不断开的“阳”线“——”等同于 
  正义的势力,以断开的“阴”线“——”等同于非正义的势力。以第15卦“谦” 
  为例: 
           ——第6线 (上爻) 
           ——第5线 (五爻) 
           ——第4线 (四爻) 
           ——第3线 (三爻) 
           ——第2线 (二爻) 
           ——第1线 (初爻) 
  卦中的6(爻),从最下到最上,表示国家等级制度中的固定位置:初爻是 
  掾吏的位置;二爻,大夫;三爻,三公;四爻,诸侯;五爻,天子;上爻, 
  宗庙。上爻表示当代君主的神灵或祖先,包括他的已经去世的双亲,但如荀 
  爽所解释,也包含君主活着的母后和她的亲属以及太监奴仆的权势。 
       荀爽在不违背国家等级制度观念或不过分窜改经文的情况下,对于与爻 
  位较低的阳爻 (象征受到政体损害的正直的人)有关的那些经文,谨慎地选 
  用对之有利的注解以表达他的看法有所不同的启示;对于与爻位较高的阴爻 
   (象征不义之人对国家的控制)有关的那些经文,他斟酌地使用对之不利的 
  注解。这两方面结合起来描绘出了一种急剧转变的形势,新兴的正义的力量 
  必然战胜非正义的衰落的旧势力。于是荀爽关于第15卦第3爻位的阳爻的有 
  利注释是:① 

            阳当居五……群阴顺阳,故万民服也。 

  而他关于第五爻位(皇帝的爻位)的阴爻的不利注释是: 

          邻谓四与上也。自四以上乘阳,乘阳失实,故皆不富……阳利侵伐来上,无敢不利之者。 

       第24卦,“复”: 
         ——上爻 
         ——五爻 
         ——四爻 
         ——三爻 

① 《周易荀氏注》卷一,第18 叶。 

… Page 530…

          ——二爻 
          ——初爻 

                                 ② 
  荀爽在他关于此卦的注释 中,把最低爻位的阳爻看作脱颖而出的正义的力 
  量,他的注释是: 

             利往居五,刚道浸长也……阳起初九,为天地心…… 

  反过来,他把此卦最高的第6爻位的阴爻看作部署军事力量以反对起义的邪 
  恶的势力——皇太后和她的太监们。注释是: 

             上行师而距于初阳,阳息上升,必清群阴,故终有大败。 

        第30卦,“离”: 
          —上爻 
          五爻 
          —四爻 
          —三爻 
          二爻 
          —初爻 
        荀爽对此卦的注释是无所隐讳的,注释是:① 

             初为日出,二为日中,三为日吴,以喻君道衰也。 

  此外,与荀爽密切关联的9位无名大师关于同卦的一组解释中,启示甚至更 
  加不详:② 

              日吴之离, 
             何可久也? 

                                                                                             ③ 
  荀爽利用火熄灭的比喻预示将出现推翻邪恶君主的剧烈变革。他的注释是: 

            阳升居五……阴退居四,灰炭降坠……阴以不正居尊乘阳,历尽数终,天命所诛,位丧民 
        叛……故焚如也……故死如也,火息灰捐,故弃如也。 

        在全部中国历史中,《周易》曾被许多思想家以多种方式解释,但荀爽 
  巧妙地用此对皇帝发动猛烈攻击的方式却是没有前例和独一无二的。荀爽的 
    《易传》广为流传,为他的侄子荀悦所证实,荀悦说,在第2世纪最后的25 

② 《周易荀氏注》卷一,第23 叶。 
① 《周易荀氏注》卷一,第25 叶。 
② 见《九家易解》,第13 叶。 
③ 《周易荀氏注》卷一,第25 叶。 

… Page 531…

                                                ① 
  年中,“兖豫之言《易》者咸传荀氏学”。荀爽学说对民众的影响,特别是 
  它对于在184年的黄巾起义中达到高潮的宗教运动的影响,有待探索。 

                                   太平道与黄巾 

       大约在170年,大致与荀爽开始写作《易传》的同时,张角、张宝和张 
  梁三兄弟发动了名为太平道的宗教运动。这个运动从种种来源——诸如讲哲 
  理和虔诚的道教、阴阳五行宇宙论——得到启发。它从阴阳五行学说推导出 
  五行之一的土的黄色会赐福于黄巾起义者。这种运动也吸收了儒家天命可能 
  改变的思想和太平的理想,从太平的理想得出太平道的名称。这些来源,如 
  前文谈到的,也影响了汉代对《易经》的解释。 
       在10年多一点的时间里,运动吸引了几十万追随者,其中不但有贫苦农 
  民,也有一些富人;运动也得到许多地方官吏和州郡精英成员的默许甚至赞 
  扬。运动在184年,在曾是清议时期政治骚动的温床的中国中部和东部地区, 
  爆发成为武装起义。在荀爽度过 10多年隐遁生活的中国西部的汉水上游流 
  域,也很快成了张鲁和他的教派五斗米道所建立的自主的道教国家的设防地 
  区。这样一些事情同时发生,至少表明对统治王朝不满的普遍情绪已在中国 
  的许多地区,从少数敏锐的思想家蔓延到精英一类人物和地方居民,也表明 
  抗议、反对、敌对和反叛的态度趋于互相混合。② 
       在黄巾起义的威胁下,朝廷解除了党锢禁令。因起义者造成的破坏而感 
  到惊慌的清议运动的首领们,恢复了对摇摇欲坠的王朝的支持。主要的起义 
  在几个月之内被镇压下去,但较小的起义继续蔓延。朝廷丧失了它对军队的 
  控制,也丧失了它对边防将领、地区长官和地方权贵掌握的州郡的控制,他 
  们当中的许多人曾是清议运动的坚决支持者。朝廷上宦官集团和清议党人之 
  间的权力斗争还继续了几年,直到灵帝去世的189年为止。在随后的政变中, 
  好战的党人派军队攻打并焚烧了皇宫,屠杀了宦官,并迫使皇位继承人逃亡。 
  中国陷入内战,后汉王朝实际上已经结束,尽管一个有名无实的君主——献 
  帝——即位并在名义上进行统治,直到220年。① 
       军人们,特别是在旷日持久的内战中其军队大量死亡的边防将领,也趋 
  于失败。从189年到280年,政治舞台上出现了学者…官员和地方权贵联盟 
  集团所支持的几个区域性的国家;前者有管理国家的知识和经验以及他们对 
  统一和秩序的要求,后者得到地产所有者和强大氏族的有力援助。这种联盟 
  的社会政治和知识…思想的基础已经在前几世纪儒家教育和文官制度的发展 
  中形成,这种教育和制度从土地所有者及强大氏族中吸收了很大一部分学者… 
  官员。这种联盟也受到普及了的儒家所强调的调和折衷的影响,儒家把调和 
  折衷既当作国家、地方社会和地方村镇的理想,也当作家庭、家族的政治、 
  社会和道德的理想。另一方面,大同理想的幻灭——这是对帝国政权的一种 
  不满情绪——和东汉思想中对精神自由及道德自主的推崇,产生了把儒家要 
  求转移到更实在的小康目标上去的效果,小康目标是在个人以及他的家庭和 

① 《前汉纪》卷二五,第5 叶。 
② 陈启云:《一个中世纪早期儒家的一生和反省》,第30—39 页;也见本书第16 章《汉代末年民间的道 

教》。 
① 陈启云:《一个中世纪早期的儒家的一生和反省》,第40—65 页。见前第5 章《王朝权力的崩溃》。 

… Page 532…

  氏族、朋友和社会的同心圆的坚实基础上树立起来的。 

                             亲属关系及其义务的重要性 

       荀爽于166年因其“至孝”被朝廷选拔时,他在上呈皇帝的奏疏中清楚 
                                          ① 
  地表明了对家庭道德的新的推崇。荀爽在这份奏疏中说,根据五行学说,汉 
  朝属火,故应把孝顺之德 (火之德)尊崇为帝国最高的原则。他重申了一项 
  并不明确的诏令 (据说是在王莽主持下颁布的),规定《孝经》为帝国中每 
  一个人必读之书。他赞扬政府从孝顺子孙中选拔官员的做法,谴责西汉朝廷 
  多次减少官员和普通居民的子女服丧义务的企图是完全不道德的;他建议, 
  儒家经典中规定的三年服丧期必须严格遵守。他认为: 

             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 

       家庭关系和义务因而优先于政治义务和社会责任。一段著名的轶事提 
  到,一次有人请荀爽评论他同郡的显著人物,他称赞的人物都是他自己家庭 
  的成员;当他为此而受到谴责时,他争辩说,一个人想到他最亲近的亲属是 
  很自然的,颠倒自然的次序是不道德的。荀爽另一段有名的话 (后来吴国君 
  主在一封信中引用过)认为,人应当顺从自己感情的倾向,并且按照严格的 
                                                                                   ② 
  对应方式回报他人,也就是说“爱我者一何可爱!憎我者一何可憎!”如果 
  对这个原则作出极端的结论,那么人世间不可能有与个人无关的道德价值或 
  客观的原则。 
       站在另一个极端上的是那些为动乱而苦恼并遵循法家观点的人,他们维 
  护国家权力、官僚政治的行政管理和不受个人影响的法律,并主张对持不同 
  意见的政治上的敌手采取严厉措施。这些人是有治国之才的专家;封建割据 
  性国家的君主们在地方流行病似的内战困难时期,在他们努力控制抢劫的士 
  兵或不听命的地方首领时,需要这些人不可或缺的效劳。在割据性的国家中, 
  法家维护权力和秩序与道家要求自由和自主之间的分裂就这样继续不断地破 
                                                                                ① 
  坏学者…官员型的官吏和地方上的地主和强大氏族的不安定的联盟。为了阻 
  止联盟进一步崩溃,传统的儒家求助于需要周期性地呼吁的调和折衷;东汉 
  最后一个杰出的思想家荀悦(148—209年)的著作就是如此。 

                          荀悦:人的局限性和向真理接近 

       荀爽的侄子荀悦从 196年到209年任东汉傀儡皇帝献帝的秘书监和侍 
  中,写了两部比较重要的著作:《汉纪》(即《前汉纪》)和《申鉴》。荀 
  悦在其著作中试图用综合法家、道家以及东汉其他不同思想传统的方法,调 

① 《后汉书》卷六二,第2051 页。 
② 刘义庆: 《世说新语》(《四部备要》本)卷一上,第15 页 (理查德·马瑟译:《世说新语》'明尼阿 

波利斯,1976',第29 页)。《三国志》卷十三,第396 页注2 引《魏略》。(《三国志》注原文如下: 
 “孙权称臣,斩送关羽。太子书报繇,繇答书曰:‘臣同郡故司空荀爽言:“人当道情,爱我者一何可爱! 
憎我者一何可憎!……”’”——译者) 
① 陈启云:《一个中世纪早期的儒家的一生和反省》,第56—65、163 页以下。 

… Page 533…

  和社会秩序和个人道德之间、普遍利益和个体利益之间以及理想主义者的梦 
  想和应用策略之间的矛盾。 
       荀悦接受了汉儒作为天、地和人世的道的终极真理的思想。但他倾向于 
  强调道在天、地、人的不同范围内所呈现的多种形态。在人世间这些形态依 
  照时间和空间,由于变和不变之间的差异而不相同,过去是事实,现在是在 
                       ② 
  实现,将来是可能。他对外界的事件和内在的心智之间、以环境因素评价事 
  件和以意图和后果评价个人行动之间的区别作了详细说明。他论述了知识、 
  意志和情感方面的心智机能;也论述了知识和其语言表达的问题。 
       按照荀悦的看法,在整体论的宇宙中可能有超越一切的道,但这能否被 
  人充分理解或通过文字传达,则是可疑的。因此,荀悦强烈反对简单化的和 
  教条的思想。他写道:③ 

           若乃禀自然之数,揆性命之理,稽之经典,校之古今,乘其三势以通其精,撮其两端以御 
       其中,参五以变,错综其纪,则可以仿佛其咎也。 

  他承认,事实上人能达到的只是近似的真理和完善,虽然他仍认为最好以理 
  想的完善作为目标。 
       由于荀悦为“近似真理”辩护,他确认孔子是圣人,孔子想象出了真正 
  的道,但不能用简单明瞭的说法传达他的理解。根据这种见解,孟子和荀卿 
  所采纳的孔子学说因而只是近似的孔子之道,而汉代的儒家学说又只是近似 
  于这种古典的儒家学说。虽然如此,它仍是最有价值的传统,部分的原因是, 
  和它对立的思想不能超过它;按照荀悦所说,后汉时期许多对儒家学说的批 
  评比它们所反对的儒家思想表述得更加简单化。因此,荀悦为儒家正统观念 
  辩护用的完全是似是而非的论证。但是他也为采取灵活方式的必要性和重新 
  解释的可能性辩护。既然真正的孔子之道仍和以前一样模糊,即使 《五经》 
  也只是道的不完全的解说,所以没有一个正统的观念是确实可靠的,每一世 
  代的儒家都应当重新开始努力以达到近似的道。 
       荀悦以同样似是而非的论证,赞同把帝国制度,如历史所证明和经书所 
  认可的那样,作为具有深刻宇宙论意义和道德意义的政治统一的象征。但是 
  只有象征本身才是完美的,不可违背的和不变的。事实上,任何政治制度都 
  只能近似于真理;所有政府都可能腐败,没有一个王朝能永远延续下去。不 
  忘其地位的象征性尊严的皇帝,作为一个原则不应当损害这种尊严。作为个 
  人,他应当力求道德上和智力上的完美;作为皇位的占有者,他应当遵守一 
  切适当的礼仪,只在神圣的帝国统治权的特有范围内行使他的权力。实际的 
  统治常常涉及互不相容的利益和态度,需要根据时代的变化来调整政策,在 
  理想和现实之间进行调和。荀悦认为,既然这些争端冲击着皇位的象征性的 
  尊严。政府工作最好交付给官员。 
       荀悦将理想和现实分开,从而能够表明他对汉王朝的忠诚,而又批评汉 
  代皇帝的政策和个人的品行;容忍官僚作风,而又谴责许多个别的官员。他 
  对于精英的不满情绪、他们的抗议和反抗、他们对精神自由和道德自主的追 
  求都一直非常同情。但是他指责他们过激的党派偏见,以及他们的任性活动、 
  他们对盘剥穷人和损害帝国政治统一所负的责任。他对学术的看法是儒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