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世界现代后期艺术史 >

第18章

世界现代后期艺术史-第18章

小说: 世界现代后期艺术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视工程建筑过程,醉心于造型,因而遭到批判。 



                  10。享誉世界的现代建筑大师柯布西耶 



     瑞士建筑大师柯布西耶是现代最著名的建筑大师之一,生于瑞士,后移 

居巴黎。20年代初,在《走向新建筑》一书中,充满激情地号召建筑师从学 

院派的教条中解放出来,认为建筑创作应该表现新时代的精神,并提出了现 


… Page 87…

代建筑设计的五原则,即:(1)支柱——通过房子的开敞空间、自由架起 

房屋; (2)骨架和墙的功能独立——不仅是外墙,也包括内墙;(3)自由 

平面——用非承重内墙组合内部空间,以造成空间的自由流动和内外空间的 

互相渗透; (4)自由立面——完全灵活可变的墙面,只是非承重的包皮或 

外壳; (5)屋顶花园——把平屋顶发展成为附加的生活面积。 

     1928年设计、1930年建成的巴黎近郊的一座独立式住宅——萨伏伊别 

墅,就是体现了柯布西耶新建筑设计五个原则的代表作。别墅建在一块 12 

英亩的地产中心,周围是花园,建筑共3层。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底层三 

面独立的柱子,中心部为入口、车道、车库和设备用房,上层作为起居和休 

息空间。别墅的外形轮廓比较简单,为白色混凝土方块置于挑空的柱子。各 

部分都采用简单的几何形体,细长的圆柱,横向的长窗,盆子般造型的没有 

任何装饰的墙面,但内部空间极为丰富,其中第二层包括了三种空间形式, 

即完全暴露在阳光下的屋顶花园,带有屋盖的休息敞廊和完全在室内的生活 

用房。萨伏伊别墅被公认为是现代建筑的经典作品。 

     此后,他提出了不少著名的设计方案。1927年,他参加日内瓦国际联盟 

总部建筑群方案竞赛。他的方案是按功能分析来安排国联各样活动空间的, 

如经常工作的秘书处,附参考图书馆;不定时各委员会的议事厅室;国联每 

年3个月开会用的大厅以及每年一次的2600座高视听质量大会堂。由于地 

基面积限制,柯布西耶采用的是不对称而敞开的总平面布置,这样,每一部 

门的工作人员都有机会从室内望见日内瓦的湖光山色。虽然他的方案最终未 

能获奖,但方案与环境的和谐,以及美学上的价值,都明显地高人一筹。1940 

年,他的建筑方案全套由苏黎世大学购存。 

    柯布西耶也是第一个认真探索了现代大城市问题的建筑师。他一反以往 

大城市改造中的分散主义路线,提出了集中主义与发展高层建筑的设想。这 

种理论在以居住单元而著称的马赛公寓的创造性设计中,令人信服地反映出 

来。这座建筑一方面贯彻了建筑师的城市规划思想,另一方面如同厚重的雕 

塑一样来表现表面粗糙的混凝土细部。他的这一作法,开创了现代建筑的一 

种新风格,也可以说是一个新时代。 

    30年代至40年代,柯布西耶继续进行他的城市规划设计。第二次世界 

大战之后,他的创作道路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不再象先前那样去注重现代大 

工业及科学技术对建筑的影响,而是在建筑设计中去表现什么纯粹心灵的创 

造。如果说,他前期的作品包含着较多的理性主义与现实主义成分,那末后 

期的作品却充满着浪漫主义与神秘主义的色彩。朗香教堂就是他后期最著名 

的作品。这座教堂建于1950—1953年。其外形奇特,令人感到迷惘和惊讶。 

无论是墙面还是屋顶,几乎找不出一根直线。教堂的平面由许多奇形怪状的 

圆弧形的墙围成。整个设计采用了表现与象征的手法,卷曲的南墙末端挺拔 

上升,犹如指向上天;房屋沉重而封闭,暗示它是一个安全庇护之所;东西 

长廓的开敞意味着对广大朝圣者的欢迎;墙体的倾斜,窗户的大小不一,室 


… Page 88…

内光源的神秘感与光线的暗淡,弯曲的墙面及下坠的顶棚是为了创造模拟天 

外世界。在这里,教徒们不能借助任何实物做标准而唤起对现实世界的回 

忆,从而达到与上帝对话的神秘感与集中感。朗香教堂还是现代塑性造型中 

的一个典型实例。很多人认为,它是一座抽象艺术的混凝土雕塑。 



                              11。荷兰建筑 



      (1)风格派的诞生和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中立国荷兰,在艺术上有明显的发展。1917年风 

格派的诞生就是证明。 

    风格派,也叫新造型派或要素派。这一流派的基本观点就是认为几何形 

式可以脱离内容而单独存在。他们宣称,最好的艺术就是基本几何形象的组 

合与构图,提倡把艺术从个人情感中解放出来,寻求一种客观的、普遍的、 

建立在所谓对时代的一般感受上的形式。 

    风格派对现代艺术上的主要影响还是表现在建筑方面。在战争的年月 

里,荷兰未蒙战灾,因此,建筑事业发展旺盛。 

     “风格派”的理论反映在建筑创作中,就是精确而有组织地构成建筑形 

式的基本要素,也即是墙面、门窗、平台及雨蓬等等几何组合。风格派的建 

筑造型中,经常采用纯净的几何形体,如正方、长方、三角、圆形等构图, 

提倡无色、无饰、以光板材料作墙身。立面不分前后左右,依靠简化成红、 

黄、蓝以及中性的黑、白、灰三种颜色来起划分作用,打破室内封闭感与静 

止感而向外扩展,成为内外渗透的时空结合体。 

    风格派较为著名的建筑师有万特霍夫、奥德、里特维尔德和依斯特恩。 

     1916年,万特霍夫在休斯特海德设计的一个住宅被认为是风格派建筑形 

成的首要之作。在挑檐、窗户的分组、角部的体量以及整体上严格的矩形结 

构上可以看出明显受到芝加哥学派的影响。 

     奥德建筑的设计中最出名的、而且在各个方面最有影响的是1924—1927 

年在荷兰湾建工人住宅。这组建筑在立面上运用了包起的圆角,并很结实地 

表现砖砌体。除了矩形组合、窗洞开法和平屋顶之外,还采用了直线条手法。 

    风格派住宅最富有纪念意义的成果之一,是 1923年依斯特恩和杜斯堡 

为罗森堡住宅所做的方案。这一方案强调的是建筑物简洁的体量,以重点突 

出的垂直烟囱墩子为中心,调整一系列向外伸展的翼部。在中心体量里打开 

了内部空间,并带有挑出的露台。 

    风格派代表性建筑物是 1924年里特维尔德在荷兰的乌德勒支设计的斯 

劳德夫人住宅。住宅的设计采用以纯净的几何形体为要素的构图手法直率地 

表现了风格派的造型观。整个建筑由简单的立方体,光光的板面,横竖线条 

和大片玻璃组成。在立面的处理中,极力突出某种形式及形式间的关系,阳 

台的栏板下降至楼板水平以下;中央部分代表垂直方向的块面,突出于房屋 


… Page 89…

之上;在空间构成方面,仅由垂直的和水平的平面要素配置在空间之中,以 

打破室内的封闭感和静止感,创造内外不分的时空结合体。 

      (2)现代建筑师贝拉赫 

     在荷兰建筑史上,贝拉赫(1856—1934)是一位重要的革新者,他强调 

以功效的观点来构造建筑,其设计的实用样式掀起了荷兰建筑的革新运动, 

他本人被称为现代派建筑在北欧的奠基人。 

     贝拉赫认为建筑创作必须合理地以纯洁手法反映现实。其代表作是阿姆 

斯特丹证券交易所。这是一座布局紧凑,包括三个罩有铁屋架与玻璃顶大厅 

的建筑物。外形简洁,在形态上类似于荷兰中世纪的罗马风格建筑,但处理 

手法都是新的,他首先把荷兰传统的以精美著称的砖墙从粉刷下解放出来, 

使大面积的清水墙不加装饰地暴露出来。这一作品也体现了贝拉赫所主张的 

建筑部件与整体的统一性。整个建筑的形体是由包含内部空间的墙所构成, 

以与内部空间相一致的几何形体作为外形的特征,几乎没有多余的装饰。这 

一类建筑对以后西方现代派建筑产生过比较大的影响。 



                               12。印度建筑 



     印度自从1858年沦为英国的殖民地之后,便开始了传统文化与西方现 

代文化相融合的过程。由于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的学院派艺术被印度尊为 

正统,所以,也影响到建筑。在建筑风格和建筑思想上,印度的建筑师热衷 

于模仿欧洲的古典主义和哥特式建筑。欧洲学院派在城市建筑中占据了统治 

地位。除此之外,有些建筑师将印度传统建筑的某些因素与学院派结合,形 

成了印欧混合的独特风格。在印度,这种印欧混合的建筑大多都是较为著名 

的,比如英国建筑师埃默森设计的加尔各答维多利亚纪念馆,就融汇了欧洲 

古典主义建筑的庄严与莫卧儿建筑的优美;又如英国建筑师勒琴斯设计的新 

德里维多利亚宫,是一组浅赫色砂石的建筑群,包括300间宫室,这组建筑 

融合了意大利建筑的典雅与莫卧儿建筑的豪华美感。 



                               13。日本建筑 



     同绘画一样,日本明治维新以后,建筑领域也出现了“洋风建筑”与日 

本传统建筑并存的局面。比如1896年辰野金吾设计的银行本店,1909年片 

山东熊设计的赤坂离宫就是典型的西方风格的建筑。1925年冈田信一设计的 

东京歌舞伎座就是日本样式的典型建筑。还有一种混合型的建筑,即把西方 

古典样式简单化,而室内日本化,比如用格子拉门等。这种西方样式,混合 

着日本木构建筑的技术和趣味,也成为日本建筑中的一大特色。 

     日本是很重视建筑的。1876年开始,日本决心培养本国的建筑师,特聘 

英国建筑师康德为工部大学建筑学系教授,为日本培养建筑师,这对日本后 


… Page 90…

来的建筑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4。中国建筑的发展 



     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使中国由一个发展 

迟缓而又闭关自守的封建社会,变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势 

力全面入侵,西方建筑随之涌入中国,使中国的许多城市改变了原有的面 

貌,也使传统的建筑审美观念发生了变化。 

     中国传统的建筑形式是以占绝对多数的木结构为主体的多民族建筑体 

系,具有独特的、程式化的传统风格,也是世界的一个独立的建筑体系。鸦 

片战争前,中国建筑与西方建筑一直处于完全隔膜的状态。鸦片战争之后, 

中国建筑领域呈现出新旧建筑体系并存、中西建筑风格交汇、融合的状态。 

     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欧美各国建筑风格都先后呈现在中国新建 

筑活动中。上海、天津、汉口等各国占领的租界城市,都或多或少地出现一 

些欧美各国当时流行的建筑风格。早期的外来建筑,如外国领事馆、洋行、 

饭店,以及外国建筑师为清朝设计的总理衙门、大理院、咨议局等,大多是 

西方古典或殖民式的建筑,各地出现的教室一般都沿用各教派固有的格式, 

多为哥特式、罗马式、文艺复兴式、俄罗斯式等。进入20世纪后,外来建 

筑呈现一种折衷主义趋势,主要是在不同类型建筑中,分别表现各式不同的 

风格或在同一建筑中混合各种式样,中国新建筑也开始向现代建筑转变。 

     中国的民族建筑形式在19世纪末就已经出现了现代民族形式的建筑, 

突出的特点是,按新功能设计,按旧形式建筑或沿用当地的建筑形式。20世 

纪20年代到30年代,上海、天津、北京、南京等大城市和一些省会城市, 

建筑活动日益增多,南京、上海分别制定了“首都计划”和“大上海都市计 

划”,对建筑风格都指定采用中国固有形式,但是,当时的中国建筑师占主 

导地位的仍是学院派的设计思想,把中国民族形式当作折衷主义的一种式样 

来创作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何况这之中还有外国建筑师的加入。于是,在 

南京、北京、上海等地,出现了许多不同式样的民族形式的新建筑,这些建 

筑大体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复古式建筑,完全模仿定型的古建筑式,如南 

京中央博物院等。这种建筑数量不多,因为明显对功能有损。第二类是古典 

式建筑。这种建筑的特点是总的形体服从新功能的要求,突破古建筑法式, 

但又保持古典构图的比例及造型原件,如南京中山陵、北京图书馆、广州中 

山纪念堂等。第三类是折衷式建筑。这类建筑对古典式进一步简化,取消了 

大屋顶和油饰彩画,只保留一些经过简化的古建筑构件作为符号式的装饰, 

如30年代的北京交通银行、上海江湾体育馆等。 

     随着中国现代建筑艺术的发展,中国建筑师队伍也发展壮大起来,从国 

外留学归来的建筑师纷纷成立中国建筑师事务所,并且在中等和高等学校中 

设立建筑专业,引进和传播发达国家的建筑技术和创作思想,分别于 1927 


… Page 91…

年、1929年成立的中国建筑师学会和中国营造学社,为中国建筑艺术的发展 

和建筑学科发展做出了贡献,其中中国营造学社成就较大。 

     中国营造学社是1929年由私人兴办的专门研究中国传统的营造学的学 

术研究团体,社内分法式、文献两组,由中国现代建筑学家梁思成、郭敦桢 

分任主任。在学社存在的17年中,为中国古代建筑史的研究作出了重大贡 

献,并为建筑教学和古建保护培养了一批人才。 

     梁思成(1901—1972)广东新会县人。生于日本东京,1923年毕业于清 

华学校,后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获得建筑学学士和硕士学位,又在哈佛大 

学研究院研究世界建筑史。1928年回国,创办中国东北大学建筑系,是中国 

建筑教育的开拓者之一。 

     梁思成为中国建筑史的研究做了开创性的工作,在中国营造学社期间, 

首先应用近代科学的勘察、测量、制图技术和比较、分析的方法进行古建筑 

的调查研究。发表了很多研究论文。1943年写成的《中国建筑史》一书,第 

一次对中国古建筑特征及其发展历程作出了系统的论述。 

    在建筑形式的创作方面,1932年由梁思成改建的化学仁立地毯公司门市 

部是简化古建筑为装饰的优秀的建筑实例。1936年由他任顾问的南京中央博 

物馆是典型的复古式风格建筑。1963年,为纪念唐代高僧鉴真东渡日本1200 

周年,他作了扬州鉴真纪念学堂方案设计。 

     梁思成的《中国建筑史图释》于1984年在美国出版,为中外建筑艺术 

的交流,作出了贡献。 

     与梁思成同时期的郭敦桢也是著名的建筑学家。 



                            15。拉丁美洲建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