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449-灵枢识 >

第8章

449-灵枢识-第8章

小说: 449-灵枢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气篇曰。五者音也。音主长夏。是补其藏阴。则心、肺、脾、藏之气和。而音声益彰矣。肝开窍于目。肾开窍 
于耳。肝肾之气盛。则耳目聪明矣。甲乙。音气、作音声。 
x适虽言故x 马云。苟坚如其初。则适才虽言病去复旧。其病未去也。张云。脉坚如旧者。虽欲文饰 
其故。而病实未除也。简案、据下文言。快而推之。故乃病去而复其故之谓。马注为是。 
x夫如其故x 甲乙。夫、作大。是。 
x痛虽不随针x 甲乙。痛、作病。下同。针下有减字。下文同。马云。虽不随针而即去。然亦必以渐而衰矣。 
x十二经脉之所生病x 马云。欲通十二经脉之所生病。及虚实补泻。必明于本经经脉第十篇而后可。 
x可得传于终始矣x 张云。终始、本篇名。即本末之谓。 
x故阴阳不相移x(止)x取之其经x 张云。移、移易也。倾、相伤也。或阴或阳。无所改易。不相移也。 
虚者自虚。实者自实。不相倾也。此则无所从生。而各病其病。但求其经而取之。 
x邪辟妄合x 辟、甲乙作 。马志作 。张云。邪辟妄合等六句。详言病变也。凡此者皆须用针。治 
以三刺之法。则诸病可去也。 
x沉浮异处 四时不得x 马云。脉气浮沉。似所处各异。 
志云。浮沉异处者。阴阳之气与经脉不相合也。四时不得者。不得其升降浮沉也。 
x故一刺x(止)x谷气至也x 张云。初刺之在于浅近。故可出阳分之邪。再刺之在于深远。故可出阴分 
之邪。三刺之在候谷气。谷气者。元气也。止、出针也。盖邪气来也紧而疾。谷气来也徐而和。必邪气去而后 
谷气至。故已补而实则虚者坚。已泻而虚则坚者软。是以知谷气之至也。马云。此节大意。见前官针篇。 
x阴盛而阳虚x(止)x和之x 张云。此以脉口、人迎、言阴阳也。脉口盛者。阴经盛而阳经虚也。当先 
补其阴。后泻其阳而和之。人迎盛者。阳经盛而阴经虚也。当先补其阴。后泻其阳而和之。何也。以治病者。 
皆宜先顾正气。后治邪气。盖攻实无难。伐虚当畏。于此节之义。可见用针用药。其道皆然。 
x三脉动于足大趾之间x 马云。阳明动于大趾次趾之间。凡厉兑、陷谷、冲阳、解溪、皆在足跗上也。厥 
阴动于大趾次趾之间。正以大敦、行间、太冲、中封、在足跗内也。少阴则动于足心。其穴涌泉。乃足跗之下也。 
x其动也x 甲乙作三脉动于大指者八字。 
x阳明止少阴在下x 楼氏纲目曰。阳明在上。冲阳脉也。厥阴在中。太冲脉也。少阴在下。太溪脉也。 
马云。阳明则在手足之上。厥阴则在于二经之中。少阴则在于足之下耳。 
x膺 中膺x(止)x取之上x 马云。此言凡取穴者。必当各中其所也。胸之两旁谓之膺。故膺内有 。 
如胃经气户、库房、屋翳、膺窗。肾经 中、神藏、灵墟、神封、之类。凡刺膺 者。当中其膺可也。背内有 
。如督脉经诸穴。居脊之中。膀胱经诸穴。居脊之四行之类。凡刺背 者。当中其背与肩 
膊可也。凡按分肉虚。虚则取之耳。张云。凡肩膊之虚软而痛者。病有阴经阳经之异。阴经在膺。故治阴病者。 
当取膺 而必中其膺。阳经在背。故治阳病者。当取背 而必中其背。病在手经故取之上。上者手也。如手太 
阴之中府、云门。手厥阴之天池。皆膺 也。手少阳之肩 、天 。手太阳之天宗、曲垣、肩外 。皆背 也。 
咸主肩膊虚痛等病。简案、二家所取义各异。未审孰是。然张添痛字释之。似于原文未允当。但马以肩膊二字 
接上句。以上字接次节重字上。非。 
x重舌刺舌柱 以铍针也x 张云。舌下生小舌。谓之重舌。舌柱即舌下之节如柱者也。当用第五 
针曰铍针者刺之。九针论曰。铍针主大痈脓两热争者。官针篇曰。病为大脓者。取以铍针。简案、刺出恶血也。 
x手屈x(止)x守筋x 张云。屈而不伸者。筋之拘挛也。故治当守筋。不可误求于骨。伸而不屈者。 
骨之废弛也。故治当守骨。不可误求于筋也。 
x补须一方实x(止)x无使邪气得入x 张云。补、当作刺。刺法虽多。其要惟二。则补泻而已。一者 
因其方实。故当深取之。勿按其 。欲以出其邪气。此泻法也。一者因其方虚。故当浅刺之。以养其血脉。疾 
按其穴。以拒其邪气。此补法也。马云。方、犹俗云才方也。 
x邪气来也x(止)x徐而和x 马云。邪气之来。其针下必紧而疾。谷气之来。其针下必徐而和。可 
得而验也。 
x刺诸痛者 其脉皆实x 甲乙者下有深刺之诸痛者六字。张云。此言痛而可刺者。脉必皆实者也。然 
则脉虚者。其不宜刺可知矣。 
x从腰以上x(止)x足太阴阳明皆主之x 张云。此近取之法也。腰以上者。天之气也。故当取肺与 
大肠二经。盖肺经自胸行 
手。大肠经自手上头也。腰以下者。地之气也。故当取脾胃二经。盖脾经自足入腹。胃经自头下足也。病之在 
阴在阳。各察其所主而刺之。 
x病在上者x(止)x取之 x 张云。此远取之法也。有病在上而脉通于下者。当取于下。病在下而脉 
通于上者。当取于上。故在头者取之足。在腰者取之 。盖疏其源而流自通。故诸经皆有井、荥、俞、原、经、 
合之辨。 
x春气在毛x(止)x以春夏之齐x 甲乙。毛、上有毫字。马云。齐、剂同。素问有刺齐论。张云。 
此言病气之中人。随时气而为深浅也。春夏阳气在上。故取毫毛皮肤。则浅其针。秋冬阳气在下。故取分肉筋 
骨。则深其针。是以时为齐也。按、四时刺逆从论曰。春气在经脉。夏气在孙络。长夏气在肌肉。秋气在皮肤。 
冬气在骨髓。中与本篇若异者何也。盖本篇言病邪之应时令。有表有里。四时刺逆从论。言人气之合天地。有 
升有降。义本不同。非矛盾也。肥人肉浓。浅之则不及。故宜秋冬之齐。瘦人肉薄。深之则太过。故宜春夏之 
齐。志云。齐者与时一之也。简案、志注非是。七十难与本篇之义合。 
x病痛者阴也x(止)x深刺之x 张云。凡病痛者。多由寒邪滞逆于经。及深居筋骨之间。凝聚不散。 
故病痛者为阴也。按之不得者。隐藏深处也。是为阴邪。故刺亦宜深。然则痛在浮浅者。由属阳邪可知也。但 
诸痛属阴者多耳。 
x病在上者阳也x(止)x浅刺之x 张云。阳主升。故在上者为阳。阴主降。故在下者为阴。痒者散 
动于肤腠故为阳。凡病在阳者。皆宜浅刺之。其在下者。自当深刺无疑也。志云。此论表里上下之阴阳。夫表 
为阳。里为阴。身半以上为阳。身半以下为阴。病在阳者名曰风。故痒者阳也。病在皮肤之 
表阳也。病在阴者名曰痹。痹者痛也。故病痛者阴也。以手按之不得者。留痹之在内也。此言表里之为阴阳也。 
简案、四十八难曰。痒者为虚。痛者为实。义似相戾。 
x病先起阴者x(止)x治其阴x 张云。此以经络部位言阴阳也。病之在阴在阳。起有先后。先者病之本。 
后者病之标。治必先其本。即上文所谓先刺其病所从生之义。 
x热厥 寒厥x 马云。素问明有厥论。本经寒热病篇。亦有刺寒热厥法。 
x二阴一阳x(止)x一刺阳也x 张云。二刺阴。一刺阳者。谓补其阴经二次。泻其阳经一次。则阴气盛 
而阳邪退。故可以治热厥。其二阳一阴者。亦犹是也。故可以治寒厥。 
x久病者x(止)x刺道毕矣x 张云。久远之疾。其气必深。针不深。则隐伏之病不能及。留不久。则固 
结之邪不得散也。一刺未尽。故当间日复刺之。再刺未尽。故再间日而又刺之。必至病除而后已。然当先察其 
在经在络。在经者直刺其经。在络者缪刺其络。是谓调其左右。去其血脉也。志云。病久者邪气入深。邪与正 
争。则气留于阴。间日而后出于阳。是以间日复刺之者。俟气至而取之也。 
x凡刺之法x(止)x聚气可布x 甲乙。躁厥者。注云。一作疾字。张云。病少气而形肉未脱。其脉躁 
急。其病躁而厥逆者。气虚于内。邪实于经也。当缪刺之。左病取右。右病取左。所刺在络。其用轻浅。则精 
气之散者可收。邪气之聚者可散也。简案、躁厥、作躁疾是。 
x深居静处x(止)x气至乃休x 马云。此言用针者。当预养其神以行针也。凡用针者。虽占病者之神 
气往来。然必先自养其神气。故深居静处。闭户塞牖。魂魄、神意、精气、皆会于一。令志已在针。方浅而留 
之。或微而浮之。以移病者之 
神。候其真气已至。而乃止针也。 
x男内女外x(止)x是谓得气x 张云。既刺之后。尤当戒慎。男子忌内。女子忌外。忌外者坚拒勿出。 
忌内者谨守勿内。则邪气必去。正气必复。是谓得气。道藏本释音云。难经作男外女内。简案、七十八难云。 
男外女内。乃言针法。与本篇之义自别。 
x出行来者x 甲乙出、作步。 
x凡此十二禁者x 简案、马张连男内女外为十二禁。然凡刺之禁有后节则必不然。甲乙无此十二三 
字。盖古经之脱文也。 
介按、凡十二禁者。如风雨晦明之四时。人之气血。凝滞不调。共计四禁也。大饱则气虚。五禁也。新 
饱则气盛。六禁也。大醉则气乱。七禁也。大怒则气逆。八禁也。大渴则液少。九禁也。大劳则气乏。十禁也。 
大惊则气散。十一禁也。人神所在之处。恐伤其生气。十二禁也。夫所谓人神所在之处。以四时言之。则春在 
左胁。秋在右胁。冬在腰。夏在脐。此四者系是肝肺肾脾所司之时也。故亦须禁之。 
x淫 x 道藏本、甲乙、作淫泺。张云。淫 荡散也。(淫泺详于素问识骨空论) 
x脱其五味x 志云。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 
针刺之道。贵在得神致气。犯此禁者。则脱其五味所生之神气。是谓失气也。 
x绝皮乃绝汗x 太阳之脉以下。文与素问诊要经终论同。今特举其异同。不复诠释。诊要经终无绝 
皮二字。作绝汗乃出。 
x不行x 诊要经终。作不仁。 

卷二
经脉第十
属性:马云。凡内经全书之经络。皆自此而推之耳。 
x禁脉x 马云。按当作禁服。本经第四十八禁服篇云。凡刺之理。经脉为始。营其所行。知其度 
量。内刺五脏。外刺六腑。则此篇数语。乃出于禁服篇也。张志同。 
x营其所行x 张云。言经络之营行也。简案、营与制对言。疑非营行之义。营、度也。见玉篇。 
当以此释之。 
x先成精x 张云。精者人之水也。万物之生。其初皆水。故易曰。天一生水。道家曰。水是三戈 
之母。精为元气之根。本神篇曰。故生之来谓之精。决气篇曰。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故 
人始生。先成精也。 
x精成而脑髓生x 张云。精藏于肾。肾通于脑。脑者阴也。髓者骨之充也。诸髓皆属于脑。故精成而 
后脑髓生。 
x骨为干x 张云。犹木之有干。土之有石。故能立其身。 
x脉为营x 马云。犹将之营。史记云。以师兵为营卫。张云。脉络经营一身。故血气周流不息。 
x筋为刚x 张云。筋力刚劲。故能约束骨骼。动作强健。 
x肉为墙x 张云。肉象墙垣。故能蓄藏血气。志云。肉生于土。犹城墙之外卫也。 
x谷入于胃 脉道以通x 张云。前言成形始于精。此言养形在于谷。如营卫生会篇曰。人受气 
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故脉道通。血气行。此经脉之谓。 
明经脉之道。则可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施治疗矣。 
x筋脉之始生x 筋、诸本作经。当改。 
x起于中焦x 马云。起、发也。中焦者中脘也。在脐上 
四寸。杨 针灸集书云。起者兴也。发也。简案、铜人注。高承德云。中焦乃脐中也。此说甚异。张云。愚按 
此十二经者。即营气也。营行脉中。而序必始于肺经者。以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以行阴阳。而 
五脏六腑皆以受气。故十二经以肺经为首。循序相传。尽于足厥阴肝经。而又传于肺。终而复始。是为一周。 
x下络大肠x 马云。络、犹兜也。如今人横线为络而兜物也。张云。络、联系也。当任脉水分穴之 
分。肺脉络于大肠。以肺与大肠为表里也。按、十二经相通。各有表里。凡在本经者皆曰属。以此通彼者皆曰 
络。故在手太阴。则曰属肺络大肠。在手阳明。则曰属大肠络肺。彼此互更。皆以本经为主也。下文十二经皆 
仿此。 
x还循胃口x 张云。还、复也。循、巡绕也。自大肠而上复循胃口。滑氏十四经发挥云。胃口。胃上下 
口也。胃上口。在脐上五寸上脘穴。下口。在脐上二寸下脘穴之分也。铜人注云。胃口谓胃之上口。贲门之位也。 
x上膈属肺x 滑氏云。属、会也。膈者隔也。凡人心下有膈膜。与脊胁周回相着。所以遮隔浊气。 
不使上熏于心肺也。张云。属者所部之谓。 
x从肺系横出腋下x 滑氏云。肺系谓喉咙也。喉以候气。下接于肺。肩下胁上际曰腋。自肺脏循 
肺系出而横行。循胸博第四行之中府云门。以出腋下。 
x 内x 滑氏云。膊下对腋处为 。肩肘之间也。张云。膊之内侧。上至腋。下至肘。嫩软白肉曰 
。天府侠白之次也。 、儒软二音。又奴刀、奴到二切。简案、 、广韵臂节。那到切。 
x行少阴心主之前x 张云。少阴心经也。心主。手厥阴 
经也。手之三阴。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也。 
x下肘中循臂内 上骨下廉入寸口x 铜人注云。肘中。尺泽穴分也。上骨。谓臂之上骨也。经渠 
穴在此寸口中。(甲乙经渠在寸口陷者中)杨 云。肘、臂节也。 尽处为肘。臂者。要旨论云。肘下为臂。 
上骨者。谓臂之上骨也。廉者。边也。滑氏云。肘以下为臂。廉、隅也。边也。手掌后高骨旁动脉为关。关前 
动脉为寸口。楼氏纲目云。 下掌上名曰臂。臂有二骨。今太阴脉循臂上骨之下廉也。张云。膊臂之交曰肘中。 
穴名尺泽。肘以下为臂内。内、侧也。行孔最、列缺、经渠、之次骨掌后高骨也。下廉。骨下侧也。寸口。关 
前动脉也。即太渊穴处。简案、据张注。上字上声。非也。寸口通寸关尺而言。诸注以寸部释之。失古义矣。 
x上鱼循鱼际x 滑氏云。掌骨之前。大指本节之后。其肥肉隆起处。统谓之鱼。鱼际则其间之穴名也。 
x大指之端x 滑氏云。出大指之端。至少商穴而终也。端、杪也。张云。端、指尖也。 
x其支者x(止)x出其端x 铜人注云。针经曰。支而横者为络。此手太阴之络。别走阳明者也。穴 
名列缺。张云。支者如木之有枝。此以正经之外。而复有旁通之络也。臂掌之交曰腕。此本经别络。从腕后上 
侧列缺穴。直出次指之端。交商阳穴而接乎手阳明经也。 
x黄帝曰 肺 手太阴也x 诸本无此八字。原文本于类经。宜删去。 
x是动x 张云。动、言变也。变则变常而为病也。如阴阳应象大论曰。在变动为握、为哕、之类。 
即此之谓。 
x膨膨x 铜人注云。谓气不宣畅也。马云。俗云膨 。胀论曰。肺胀者。虚满而喘咳。 
x缺盆中痛x 张云。缺盆虽十二经之道路。而肺为尤近。故肺病则痛。 
x瞀x 铜人注云。太素注曰。瞀、低目也。马云。交两手而掣瞀。张云。木痛不仁也。志云。目垂 
貌。简案、玉篇。目不明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