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564-金匮钩玄 >

第3章

564-金匮钩玄-第3章

小说: 564-金匮钩玄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东垣有法有方,当归大黄汤。 
盗汗方 
白术(四两。一两用黄 同炒;一两用石斛同炒;一两用牡蛎末同炒;一两用麸皮同炒。各微黄色。余药 
不用,只用白术。)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用粟米汤调下,尽四两效。 

卷第一
吃逆
属性:(有痰、气虚、阴火。视其有余、不足治之。) 
戴云∶吃逆者,因痰与热,胃火者极多。 
不足者,人参、白术汤下大补丸。 
有余并痰者,吐之。人参芦之属。 

卷第一
头风
属性:(有痰者多。) 
左属风。荆芥、薄荷。 
属血虚。川芎、当归、芍药。 
右属痰。苍术、半夏。 
属热。黄芩。 
搐药有用荜茇、猪胆。 

卷第一
头痛
属性:(多主于痰。) 
痛甚者火多。亦有可吐者、亦有可下者。 
清空膏治诸般头痛,除血虚头痛不治。 
血虚头痛,自鱼尾上攻头痛,必用川芎当归汤。 
古方有追涎药,出东垣试效。 
羌活 防风 黄连(各炒一两) 柴胡(七钱) 川芎(二钱) 甘草(一两半,炙) 黄芩(三两, 
刮去黄色,锉碎一半,酒炒一半) 
上为末;每服二钱匕。热盏内入茶少许,汤调如膏,抹在口内,少用汤送下,临卧服之。 

卷第一
头眩
属性:痰挟气、虚火,治痰为主。挟补气药,并降火药。 
属痰,无痰则不能作眩。 
属火,痰因火动。又有湿痰者、有火多者左手脉数,热多。脉涩,有死血。 
右手脉实,痰积。脉大,必是久病。 

卷第一
眩晕
属性:(火动其痰。) 
二陈汤加黄芩、苍术、羌活,散风行湿。或用防风行湿之剂可也。 
昔有一老妇,患赤白带一年半,是头眩,坐立不久,睡之则安。专用治赤白带除之,其眩自安矣。 

卷第一
眉棱痛
属性:风热痰,作风痰治,类痛风。白术,酒黄芩末,茶调服。 
又方∶川乌头、草乌,二味为君,童便浸洗,炒,去毒,细辛、黄芩、羌活、甘草,佐之。 

卷第一
耳聋
属性:少阳厥阴热多,皆属于热,耳鸣者是。 
戴云∶亦有气闭者,盖亦是热。气闭者,耳不鸣也。 
蓖麻子(四十九粒) 枣肉(十个) 
上入人乳捣成膏子,石头上略晒干,便丸如桐子大,以绵裹塞于耳中。 
又方∶用鼠胆入耳中,尤好。仍开痰、散风热。 
大病后,须用四物汤降火。 
有阴虚火动耳聋者,亦如上法。 

卷第二
心痛
属性:(即胃脘痛。) 
心痛,虽日数多,不吃饮食,不死。若痛方止便吃还痛,必须三五服药后,方可吃物。 
大凡心膈之痛,须分新久。若明知身受寒气,口食寒物而病,于初得之时,当以温散或温利之药。若曰 
病得之稍久,则成郁矣。郁则蒸热,热则久必生火,原病式中备言之矣。若欲行温散,宁无助火添病耶。由 
是古方中多以山栀为热药之向导,则邪伏而病易退,正易复而病易安。虽然,病安之后,若纵恣口味,不改前 
非,病复作时,必难治之也。 
山栀炒,去皮,每十五个浓煎汤一呷,入生姜汁令辣,再煎小沸服。或入芎一钱尤妙。山栀大者用七 
个或九个。大概胃口有热而作痛,非山栀子不可。佐以姜汁,或半夏、橘红各五,黄芩三,甘草一。用二陈汤 
加苍、芎,倍加炒栀。痛甚者,加炒干姜从之反治之法。心痛轻者,散之。麻黄、桂枝。重者,加石碱、川芎、 
苍术、栀子必炒去皮用,作丸服之。 
凡治病必须先问平日起居如何。假如心痛有因平日喜食热物,以致血流于胃口作痛,用桃仁承气汤下之, 
切记!轻者用韭汁、桔梗,能开提气,血药中兼用之。 
以物拄按痛则止者,挟虚也,以二陈汤加炒干姜和之。 
有虫痛者,面上白斑、唇红、能食,属虫。治苦楝根、锡灰之类。脉坚实不大便者,下之。 
痛甚者,脉必伏。多用温药,不用参术,可用附子。 
诸痛不可用补气药。 
客寒犯胃,草豆蔻丸用之。热亦可用,止用一二服。 
草豆蔻(一钱四分,裹烧热去皮) 吴茱萸(汤泡,洗去梗焙干) 益智仁 白僵蚕 橘皮 人参 黄 
(以上各八分) 生甘草 归身 炙甘草 桂皮(各六分) 曲末 姜黄(各四分) 桃仁(七个,去皮) 半 
夏(一钱,洗) 麦 (一钱半,炒黄) 泽泻(一钱,小便多减半用之) 柴胡(四分) 详膈下痛多为用之。 
上一十八味,除桃仁另研如泥外,余极细末,同桃仁研匀,用汤泡,蒸饼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 
丸,食远,用热白汤送下。旋斟酌多少用之。 
又方∶用黄荆子炒焦为末,米饮调服。亦治白带。 
又方∶脾痛用海蛤粉,佐以香附末。用川芎、山栀、生姜煎辣汤,调服为佳。 
又方∶单用牡粉,酒调下一二钱。气实不可用。 

卷第二
腰痛
属性:(湿热、肾虚、瘀血。) 
湿热腰痛者,遇天阴或坐久而发者是。肾虚者,疼之不已者是也。瘀血者,日轻夜重者是也。 
脉大者肾虚,用杜仲、龟板、黄柏、知母、枸杞、五味之类,用猪脊髓丸。 
脉涩者瘀血,用补阴丸中加桃仁、红花。 
湿热者,用苍术、杜仲、黄柏、川芎。 
痰者,用南星。 
凡诸痛皆属火,寒凉药不可峻用,必用温散之药。 
诸痛不可用人参。盖人参补气,气旺不通,而痛愈甚矣。 
脐下忽大痛者,人中如黑色者,多死。难治也。 
人面上忽有红点者,多死。 

卷第二
胁痛
属性:肝火盛;木气实;有死血;肝急;有痰流注。 
木气实∶川芎、苍术、青皮、当归,龙会丸,泻火要药。 
死血∶桃仁、红花、川芎。 
痰流注∶二陈汤加南星、苍术、川芎。 
肝苦急∶急食辛以散之,用抚芎、苍术。血病入血药中行血。胁痛甚者,用姜汁下龙会丸,肝火盛故也。 
咳嗽胁痛,二陈汤加南星,多香附、青皮、青黛、姜汁。 

卷第二
腹痛
属性:(有寒、积热、死血、食积、湿痰。) 
戴云∶寒痛者,绵绵痛而无增减者是。时痛时止者,是热也。死血痛者,每痛有处不行移者是也。食积 
者,甚欲大便,利后痛减者是。湿痰者,凡痛必小便不利。 
脉弦强者食。脉滑者痰。 
滑痰多作腹痛,用苔芎、苍术、香附、白芷、生姜汁、入汤服。腹中水鸣,乃火击动其水也。二陈汤加 
黄芩、黄连、栀子。 
凡心腹痛,必用温散。此是郁结不散,阻气不运,故病在下者多属食,宜温散之。 
一老人腹痛年高不禁下者,用川芎、苍术、香附、白芷、 
干姜、茯苓、滑石。 

卷第二
痛风
属性:四肢百节走痛∶风热,风湿,血虚,有痰。 
大法主方∶苍术、南星、川芎、白芷、当归、酒黄芩。 
在上者加羌活、桂枝、桔梗、威灵仙。 
在下者加牛膝、防己、木通、黄柏。 
血虚者,多用川芎、当归,佐以桃仁、红花。 
薄桂治痛风。无味而薄者,独此能横行手臂。领南星、苍术等治之。 
上中下痛风方∶ 
威灵仙(三钱) 南星(二两) 苔芎(二两) 桃仁(五钱) 白芷(五钱) 桂枝(三钱) 防己 
(半钱) 苍术(二两) 黄柏(二两,酒浸炒) 红花(一钱半) 羌活(三钱) 神曲(一两,炒) 
草龙胆(五分) 
张子元气血虚有痰浊阴火痛风 
人参(一两) 白术(二两) 黄柏(二两,炒黑色) 山药(一两) 海石(一两) 锁阳(五钱) 
干姜(五钱,烧灰) 南星(一两) 败龟板(二两,酒炙) 熟地黄(二两) 粥为丸。 
治臂痛 
半夏(一钱) 陈皮(五分) 茯苓(五分) 苍术(一钱半) 酒芩(一钱) 威灵仙(三分) 白术 
(一钱) 甘草(少许,炒) 南星(一钱) 香附(一钱) 

卷第二
劳瘵
属性:(其主在乎阴虚,痰与血病。) 
青蒿(一斗五升) 童便(三斗) 文武火熬,约童便减二斗,去蒿,熬至一斗,入猪胆汁七个,再熬数 
沸,甘草末收之。 
虚劳身瘦属火。因火烧烁。 
劳病,四物汤加人尿、姜汁。 

卷第二
咳血
属性:(痰盛、身热、多是血虚。) 
戴云∶咳血者,嗽出痰内有血者是。呕血者,呕全血者是。咯血者,每咯出血,皆是血疙瘩。衄血者,鼻 
中出血也。溺血,小便出血也。下血者,大便出血也。虽有名色分六,俱是热证,但有虚、实、新、旧之不 
同。或妄言为寒者,误也。 
青黛 诃子 山栀 海石 栝蒌仁 
上为末,姜汁蜜调,噙化。嗽甚者,加杏仁。后以八物汤加减调理。 
身热多是血虚。四物汤加减。 

卷第二
呕血
属性:(火载血上,错经妄行。) 
脉大、发热、喉中痛者,是气虚。用人参、黄 、蜜炙黄柏、荆芥,并当归、生地黄用之。 
呕血,用韭汁、童便、姜汁、磨郁金同饮之,其血自清。 
火载血上,错经妄行,四物汤加炒栀子、童便、姜汁。 
山茶花、童便、姜汁,酒调。 
郁金末治吐血。入姜汁、童便。 
痰带血丝出者,童便、姜汁、竹沥。 
又方∶用韭汁、童便二物相吞,用郁金细研入在二物之内,同饮。其血自消。 
又方∶治衄血以郁金。如无郁金,以茶、姜汁、童便和好酒调服,即止之。 

卷第二
咯血
属性:姜汁、童便、青黛入血药中用之,加四物汤、地黄膏、 
牛膝膏之类。 

卷第二
衄血
属性:凉血行血为主。犀角地黄汤入郁金同用。 
经血逆行,或血腥,或唾血吐血,用韭叶汁立效。 

卷第二
溺血
属性:(属热。) 
山栀子炒,水煎服;或用小蓟琥珀。 
有血虚者,四物汤加牛膝膏。 

卷第二
下血
属性:不可纯用寒凉药,必于寒凉药中用辛味并温,如酒浸炒凉药、酒煮黄连之类。 
有热,四物汤加炒栀子、升麻、秦艽、阿胶珠。 
下血属虚,当归散四物汤加炮干姜、升麻。 
又方∶用白芷五倍子丸。 
凡用血药,不可单行单止。 
有风邪下陷,宜升提之。盖风伤肝、肝生血故也。有湿伤血,宜行湿消热可也。 
内经谓身热即死,寒则生。此亦是大概言之,必兼证详之则可。今岂无身热生寒而死者。 
脉沉小流连或微者,易治。 
脉浮大洪数者,难愈。宜滑不宜弦。 
仲景治痢,可温者五法,可清者十法。或解表,或利小便,或待其自已,区分易治难治极密。但与泻 
同,立法不分。学人当辨之。 
大孔痛,一曰温之,一曰清之。 
久病、身冷、自汗、脉沉小者,宜温。 
暴病、身热、脉浮洪者,宜清。 
有可吐者、有可下者、有可汗者。 
初得时,原气未虚,必推荡之,此通用之法。稍久气虚,则不可。 
先水泄,后脓血,此脾传肾,贼邪难愈。 
先脓血,后水泄,此肾传脾,微邪易愈。 
如豆汁者,湿也。盖脾胃为水谷之海,无物不受,常兼四脏。故如五色之相杂,当先通利,此迎而夺之 
之义。如虚者,亦宜审之。 
因热而作,不可用巴豆等药。如伤冷物者,或可用,亦宜谨之。 
又有时疫作痢,一方一家之内,上下传染相似,却宜明运气之胜,复以治之。 

卷第二
肠风
属性:(独在胃与大肠出。) 
黄芩 秦艽 槐角 升麻 青黛 

卷第二
梦遗
属性:(专主热、脱精。) 
戴云∶因梦交而出精者谓之梦遗。不因梦而自泄精者,谓之精滑。皆相火所动,久则有虚而无寒者也。 
带下与梦遗同法治。 
青黛 海石 黄柏 即椿树根丸。 
内伤气血,不能固守,当补以八物汤加减,吞椿树根丸。思想成病,其病在心,安神带补,热则流通。 
知母 黄柏 蛤粉 

卷第二
精滑
属性:(专主湿热。) 
戴云∶滑者,小便精滑下也。俱是膀胱湿热,虽有赤白之异,终无寒热之别。河间云∶天气热则水混浊, 
寒则澄澈清冷,由此观之,浊之为病,湿热明矣。 
黄柏 知母 牡蛎 蛤粉 
又方∶ 
良姜(三钱) 芍药(二钱) 黄柏(二钱,烧灰存性) 樗树皮(白皮,一两半。) 
上为末,糊为丸。每服三十丸。 

卷第二

属性:湿热、有痰、有虚,赤浊属血、白浊属气,寒则坚凝、热则流通。 
大率皆是湿热流注,宜燥中宫之湿。用二陈汤加苍术、白术,燥去湿。赤者乃是湿伤血,加白芍药。仍用 
珍珠粉丸加椿树根皮、滑石、青黛等作丸。 
虚劳者,用补阴药,大概不利热药。 
肥白人必多痰,以二陈汤去其热。胃弱者兼用人参,以柴胡、升麻升胃中之气。丸药用∶ 
青黛 黄柏(炒褐色) 干姜(炒微黑色) 海石 蛤粉 
胃中浊气下流为赤白浊者,用柴胡、升麻、苍术、白术、二陈汤。丸药用樗末、蛤粉、炒姜、炒黄柏。 
专主胃中之浊气下流,渗入膀胱,用青黛、蛤粉。 
肝脉弦者,用青黛以泻肝。 
又方∶ 
黄柏(一两,炒黑) 生柏(二钱半;一作三两) 海石(二两) 神曲(五钱) 
为末,水丸。 
有热者,黄柏、滑石、青黛之类。 
燥湿痰∶南星、半夏、蛤粉。 
上神曲为丸,青黛为衣。或用海石代曲。 
张子元气血两虚,有痰,痛风时作,阴火间起,小便白浊,或带下赤白,方在前痛风中。 
一人便浊,常有半年,或时梦遗,形瘦,作心虚主治∶珍珠粉丸和匀定志丸服。 
一妇人年近六十,形肥,奉养膏粱,饮食肥美,中焦不清,浊气流入膀胱,下注白浊,白浊即是湿痰也。 
戴云∶断用二陈汤去痰;加升麻、柴胡升胃中之清气;加苍术去湿;白术补胃;全在活法。服四帖后, 
浊减大半。觉胸满,因柴胡、升麻升动其气。痰阻满闭,用二陈汤加炒曲、白术。素无痰者,升动胃气不满。 
丸药方 
青黛 椿皮 蛤粉 滑石 干姜(炒) 黄柏(炒) 
上为末,炒神曲糊丸。仍用前燥湿痰丸,亦能治带。 
又方 
滑石利窍,黄柏治湿热,青黛解郁结,蛤粉咸寒入肾,炒干姜味苦,敛肺气下降,使阴血生。干姜盐制之。 

卷第二

属性:皆属于痰热。 
淋者,小便淋漓,欲去不去,不去又来,皆属于热也。解热利小便,山栀子之类,用苦甘草煎服。诸 
药中皆加牛膝。 
老人亦有气虚者,人参、白术中带木通、山栀。 
亦有死血作淋者,以牛膝作膏。此证亦能损胃不食。 

卷第二
小便不通
属性:气虚、血虚、痰、风闭、实热。 
吐之以提其气,气升则水自下之,盖气承载其水也。 
气虚,用人参、黄 、升麻等,先服后吐。或参 药中探吐。 
血虚,四物汤先服后吐,芎归汤吐亦可。痰多,二陈汤先服后吐。皆用探吐。 
痰气闭塞,二陈汤加木香、香附探吐,实热利之。 
一妇人脾痛,后患大小便不通;此是痰隔中焦,气滞于下焦。二陈汤加木通,初吃后,渣再煎服吐之。 

卷第二
关格
属性:戴云∶关格者,谓膈中觉有所碍,欲升不升,欲降不降,欲食不食,此为气之横格也。 
必用吐,提其气之横格,不必在出痰也。 
有痰,以二陈汤吐之,吐中便有降。有中气虚不运者,补气药中升降。 

卷第二
小便不禁
属性:属热、属虚。 
戴云∶小便不禁,出而不觉,赤者有热,白者为气虚也。热者,五苓散加解毒散。虚者,五苓散加四物汤。 

卷第二

属性:(惊、痰、宜吐。) 
戴云∶痰者,俗曰猪癫风者是也。 
大率行痰为主,黄连、南星、栝蒌、半夏。 
寻痰寻火分多少,治无不愈。 
分痰分热∶有热者,以凉药清其心;有痰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