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剑桥中国明代史 >

第52章

剑桥中国明代史-第52章

小说: 剑桥中国明代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450年,山东发生饥荒。1452年,大雨和大洪水使河南的黄河和淮河流 
域、北直隶、南直隶以及山东受灾,必须采取特别的措施救济江北。潮湿的 
天气持续到1453和1454年,1453至1454年出现了异常的酷寒;山东、河 
南、南直隶和浙江下了很大的雪,从而使灾情更加严重。淮河河口的海出现 

… Page 211…

冰封,淮河流域所受影响特别严重,数万人在这个地区冻死。1454年初,江 
南出现了一场长达40余天的大雪,苏州和杭州有无数人因冻饿而死。往南甚 
至远至湖南南部的衡州也不断下雪,许多牲畜被冻死。1455年,出现了大范 
围的干旱,使南直隶、湖广、江西、河南、山东、山西和陕西受灾。下一年, 
即1456年,又是一个反常的潮湿之年,夏秋两季阴雨连绵,使北直隶、山东、 
河南、南直隶粮食歉收和受到巨大的损失,与此同时,长江流域、浙江和江 
西遭受严重的旱灾。所有这些灾害不但有破坏性和造成死亡和苦难,而且使 
国家因减少收入和拨出巨额救济款而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皇位继承问题和“夺门” 

     几乎不用怀疑,由继位引起的各种问题继续给朝廷投下了阴影。由于景 
帝不愿就原来的皇帝的问题与蒙古人谈判和勉强地接受他的兄长返京,以及 
在他兄长返京后他所采取的一连串的小动作 (如不让英宗过自己的生日,不 
让接待瓦剌的使者或参加新年的庆典),本来就很难处理的局势就更趋于恶 
化了。虽然皇帝成功地把原来的皇帝英宗排斥在一切公众事务之外,并逐步 
地把他孤立起来,但是有些著名的官员 (其中主要的是长期任礼部尚书的胡 
)在英宗返京之前和以后都公开地为他说话。同时,景帝接受皇位的条件 
已经含蓄地规定,他的即位是暂时性的,因为英宗的长子(朱见深,未来的 
宪宗)在景帝任监国的同时已公开地被定为皇太子,而且在景帝登上皇位以 
后仍继续为皇太子。这就确保皇位的继承权最后将回到英宗的正统世系之 
手。 
     但是景帝不但决心继续留在宝座上,而且要使自己的一系保持继承权。 
1452年5月20日,皇帝采纳了指定新皇太子的奏议,而不顾他的大学士(提 
升他们是为了要他们服从)和许多重要官员的反对。英宗之子被贬为沂王, 
而景帝的独生子朱见济(1440?—1453年)则取而代之,被立为太子。同时, 
新太子之母杭妃被立为皇后,以取代景帝的正妻汪后,后者在1450年已被立 
为皇后。 
     这一赤裸裸地出于私利的行动对提高景帝的名望和威信毫无帮助;不论 
他可能取得什么好处,当一年多以后新太子去世时这些好处也随之丧失。新 
皇后也在1456年死去。再也没有皇子可以定为太子,所以景帝没有指定继承 
人。当有些官员提出重立前太子朱见深时,他们被关押并受到残酷的对待, 
有几人被鞭笞致死。 
     这些事件似乎使对皇帝的不满情绪转变成了直接的反抗。在缺乏坚强领 
导的情况下,朝廷分裂成派系,取代他的密谋开始形成。不用说,密谋者的 
动机并不是崇高的理想,也不是对皇帝行为的道德上的不安。自1452年以来 
与于谦的关系不断恶化的石亨将军不但有野心,而且为人爱抓权,又贪得无 
厌。他与于谦的纠纷从一开始既是他自己的贪污行为造成的,更是他的亲戚 
和食客们的这类行为引起的。京师卫戍部队的都督张是石亨的助手。宦官 
将军曹吉祥也有类似的野心,他自认为是一个新的王振,在以后的年代中证 
明是一个极为腐化和不值得信赖的人。他的周围也是一些贪污腐化的亲戚和 
助手。徐有贞从没有忘记他在土木之变以后所受的冷落;他野心勃勃,希望 
利用朝廷的不安气氛,试图取得最高的权力。还有都御史杨善,他曾把被监 
禁的英宗带回,却从没有得到应得的封赏。 

… Page 212…

    他们的机会在 1457年初期来临了,当时皇帝得了重病。他不能上朝听 
政,新年的庆贺被取消。以兴安为首的宦官们试图掩盖皇帝病情的严重性, 
但消息泄露而让密谋者知道了。密谋者既掌握了石亨、张和曹吉祥控制的 
军事机器,又得到了徐有贞、杨善控制的都察院的支持,于是集合了约400 
名禁军,赶到北京南城原来的皇帝的居住地,让惊讶的英宗坐上轿子进入皇 
宫,他们在这里“夺门”,让他登上皇位,并召集了高级官员。在官员们平 
静下来以后,新登基的皇帝就上朝了。 
    这次“夺门”行动将成为明代历史上的一次典型的政变,将被认为是另 
一次严重地违背礼仪的事件。当然,“夺门”行动远比1449年景帝的登基更 
为严重地违背礼仪。那次登基取决于土木灾难后危急的军事危机,而 1457 
年统治者的变动是一次纯粹的政变。立景帝为帝,使处于混乱和极度危险的 
国家趋于稳定,而1457年的政变则是一次引起大量牟取私利和追求官职的政 
治机会主义的行动。数千文武官员从提升中获益,其中的主要人物将在下一 
代皇帝时期形成统治小集团。 
     与此同时,原来的景帝被贬为郕王,死于1457年3月14日,按照某些 
记载的说法,他被宫中的一名太监勒死。政权的接管在一开始被得意地称为 
 “夺门”,不出几年又重新称为“复辟”,即真正合法的世系恢复了皇位继 
承权。 

… Page 213…

        英宗的第二次统治:天顺时期,1457—1464年 

    很少统治时期的事件能像天顺 (顺从天命)时期的事件那样使人对其年 
号产生如此彻底的误解。在发动了一场精心策划和迅速完成的政变以后,第 
一件要办的事情就是算旧帐。报复和仇恨似乎是新政体的主要动机。在前一 
皇帝统治时期已有牢固根基的领导集团遭到彻底而残酷的清洗。中国历史学 
家有充分理由赞美为明朝救世主的于谦被指控为严重叛逆,这一指控体现了 
其政敌的仇恨和恐惧心理,这些人甚至要他受凌迟处死之苦。但是,皇帝最 
后减轻了对他的判决;他与大学士兼吏部尚书王文及四名大太监 (王诚、王 
瑾、张永和舒良)一起在2月16日被公开斩首。资深的大学士陈循、刑部尚 
书俞士悦、工部尚书江渊、大学士萧鎡和商辂及其他人被削夺官职,有的人 
被判去戍边。户部尚书张凤和其他大臣被调任无实权的职务,或者像礼部尚 
书胡、兵部尚书石璞、剩下的最后一名大学士高穀及大太监兴安在不久以 
后那样被迫退隐。曾经反对另立皇太子和在景帝朝廷作为元老留任的王直最 
后获准退隐。唯一留任的大臣是吏部尚书王翱。 
     即使在那个时候,人们对于谦和王文之死的那种赤裸裸的不公正现象普 
遍地惊讶不已:整个中国也承认他们为先烈。只过了九年,于谦追封了原来 
的官衔,并取消了对他的一切不实之词。几个世纪以后,参加进士考试的士 
子要到北京东部为纪念他而建立的祠庙中祈求于谦在天之灵给予他们能否中 
举的某种征兆。 
                         重建另一个“新政体” 
     经过对高级官员这样广泛的清洗以后,政变导致了职务的大量提升和变 
动。政变的主要策划者徐有贞被任命为首席大学士,兼任兵部尚书,同时封 
为武功伯;为首的将军石亨被封为忠国公。他的臭名昭著的腐化的侄子石彪 
被封为侯;宦官将军曹吉祥被提升为司礼监提督太监,这样就成了宦官集团 
的首脑和北京京师卫戍部队的总指挥。他的养子曹钦被封为伯爵,几个侄子 
都担任了高级军事指挥。其他的政变参与者也得到预期的封赏。御史杨善被 
任命为礼部尚书;王冀被封为世袭食邑的侯,并在退隐前短时期地任兵部尚 
书;张也得到封邑。除了这些有名的人物外,一批次要的合作者和追随者 
也要求并得到了爵位或职位,其滥封的程度甚至引起了朝廷和整个官场的普 
遍不满。 
    反作用很快来临。徐有贞不久就到处伸手。政变后只有四个月,即在1457 
年6月28日,他因被控“滥用权力”而被捕,最后由于他的同谋(主要的是 
曹吉祥)的阴谋,他被发配外地。三年以后,在1459年11月,个人的骄奢 
淫逸已成为公开丑闻和其专横终于使他失去了皇帝支持的石亨,因在一件贪 
污案子中与石彪有牵连而被命令退隐。但是随着更多的犯法行为的暴露,他 
被审讯并在1460年3月8日死于狱中。他的侄子石彪和其他的亲戚被处死。 
在1457年的一件臭名昭著的侵吞土地的案子中与石亨有牵连、但已设法使此 
案变得对自己有利的曹吉祥,这时开始感到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尤其是 
因为负责调查罪行的锦衣卫指挥逯杲是一个敌对集团的成员。1461年他和他 
的几个侄子和养子曹钦——曹钦处于这些人之间,控制着北京的全部卫戍部 
队系统——计划谋反。 
    起事定在8月7日,由曹钦带头,但是阴谋被忠君的将领孙镗和吴瑾得 

… Page 214…

知,他们向皇帝禀报了。曹吉祥被捕。曹钦杀死了逯杲,试图猛攻皇城;但 
是虽然他的士兵杀死了吴瑾并攻破了一座城门,他们却失败了。到拂晓时刻 
忠君的士兵打败了叛乱者,叛乱就此结束。曹钦自杀。曹吉祥与他的几个侄 
子和支持者一起被处死,他的大量财产被充公。随着曹吉祥之死,1457年带 
头发动政变的那个集团彻底地被消灭了。 
     皇帝对他的复辟和复辟后的事件的无情的反应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那种 
以自我为中心的为所欲为的强烈特征,这一特征在明代的几个统治者身上经 
常表现了出来。但是,当政变出人意外地把他重新扶上皇位时仍不过30岁的 
英宗所经历的人世沧桑,却足以解释他的专制的行动。他登基时毕竟是一个 
儿童,并且经历了被俘、被废黜以及他的老师王振和他的支持者之死和死后 
被人唾骂等事件。然后他又在他兄弟统治下蒙受被排除在公共事务以外之 
耻。所以他采取强硬的措施以确保稳定和巩固自己的权力就不足为奇了。一 
旦他兄弟的支持者被当作国家的敌人而被肃清,英宗似乎已采取行动,把一 
些能重新稳定朝廷和政府的干练官员安排到政府的重要职位上,而那些在 
1457年为他策划政变的人一旦表现出超越他们权力的举动,就立刻被除掉。 
     在他复辟的最初几个月以后,他的大臣和主要朝廷官员竟不同寻常地很 
少变动。在他统治时期,1458年以后,没有重要的大臣被罢官,重要的部的 
一切人事变动都是退隐或自然死亡的结果。内阁的情况也是如此,内阁中多 
才的三人小组李宪(1408—1467年)、彭时(1416—1475年)和吕原(1418 
—1462年)在整个英宗统治时期一直任职(吕原在1462年他去世前在职)。 
英宗逐渐依靠以下三人来指导行政:李宪,主要的大学士;王翱,老资格的 
吏部尚书,英宗对他特别敬重和有感情;马昂 (1400—1476年), 1460年 
被任命的兵部尚书。此外,几个户部尚书,特别是1460年任此职的年富,都 
颇有政绩。 
     石亨和曹吉祥流产谋反的失败,对正常的施政没有什么干扰。受影响最 
大的却是这两名将军在军界中的亲戚和他们的许多追随者。 

… Page 215…

        第6章 成化和弘治统治时期,1465—1505年 

                                 两位皇帝 

     朱见深,谥号宪宗,生于1447年12月9日,在其父,即复辟的英宗于 
1464年2月23日去世时登上皇位;他宣布在下一个新年(几乎整整一年以 
后)开始使用新的年号成化。他死于1487年9月9日,即在他满40周岁前 
三个月,共统治了23年。他的在世的长子朱祐樘于是在17岁时登基:朱祐 
樘生于1470年7月30日,以弘治为年号统治了18年,死于1505年6月, 
那时他刚差一个月35岁。在历史上,他死后的庙号为孝宗。 
     在1368至1644年期间进行统治的16位明朝皇帝,只有五人活过40岁, 
而在1425至1521年这个世纪中在位的皇帝都不满40岁。可是这些短命的统 
治者并非死于战场或意外的原因——除非我们接受一种似乎很有理的推测, 
即几个明朝皇帝因服用如内含汞合成物有毒成分的长生药而意外地早死。不 
管这种推测是否属实,在15和16世纪的大部分时期中,一种不健康的气氛 
笼罩着明代的帝制。在明朝中叶,中国一直被一些不中用的年轻人所统治, 
他们短暂的一生往往被他们的后妃、母亲、祖母及侍侯他们的宦官所控制。 
宦官中最臭名昭著的大致与所侍侯的皇帝同年。对比之下,在朝廷和中央政 
府任职的士大夫却大都是老人。那些从他们开始教导统治者一直到他几年后 
在皇位上死去时仍能够与他保持正常接触的地位显赫的人,几乎都是皇帝的 
父亲和祖父一代的人。疏远和不信任越来越成为明代中期皇帝与官员的关系 
的特点。 
     本文论述的成化和弘治这两代皇帝统治期反映了以上概括的几个方面。 
一般地说,它们代表了一段平静的间歇期,没有发生重大的民族危机。的确, 
弘治时期在传统上被人认为是君臣之间有良好感情与和谐关系的一个时代。 
更周密的考察可以看出在这种理想化的关系中有许多缺陷,并且暴露出两个 
统治期的某些倾向的开始,这些倾向后来激化,进而产生了明晚期特有的政 
治弊病。 
     这两个皇帝的统治期标志着明代政治史的形式上的里程碑。明代皇帝在 
职能上是行政的中心;他们虽然不是15和16世纪的欧洲君主那样的知名人 
士,但是在中国特有的环境的范围内,他们的个性和个人素质,是说明每个 
统治期特有的气氛和许多行政活动具体内容的终极原因。因此,这两个皇帝 
的个性是正当的注意焦点。但是他们不过是中国政治史中的中心人物。而整 
个明代中期的政治舞台却表现了许多思想活力和认真地献身于公众生活的精 
神。 
     尽管有这些政治制度的缺陷和弊病,多才的和有个人成就的士大夫精英 
对政治事业的大力追求,反映了这样一个社会:它在形式和物质手段方面越 
加丰富,而且随着15世纪进入更加蓬勃发展的16世纪(采用我们的时代里 
程碑的概念,而不是中国人标志历史时代的里程碑的概念),它也呈现这种 
前景。在进入16世纪之际,我们发现许多中国作者评述了社会的有力扩张和 
并非尽如人意的社会变化的后果。这里我们将考察这两位15世纪后期的统治 
者、他们的朝廷和政府,以及在1465至1505年期间东亚环境中的更为广大 
的明代社会。 

… Page 216…

                               宪宗朱见深 

    这个明朝第八代皇帝在他幼儿时期已经经受了给他的性格留下伤痕的各 
种痛苦经历。当他父亲英宗皇帝于1449年被瓦剌蒙古人在土木俘获时,他不 
到两岁。在随之而来的国家的严重危机中,英宗被他的异母兄弟景泰皇帝接 
替。一年后英宗被遣回北京,但在七年中被幽禁在皇城中与外界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