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金刚经解读 >

第21章

金刚经解读-第21章

小说: 金刚经解读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过。受不受得了呢?有什么办法呢?反正能够忍得住就这样忍下去;所以说娑婆世界
的众生堪忍,能够忍受。
  佛跟须菩提两人对话到这里,如果不仔细看这个经,突然看他在中间来一个忍辱波
罗密,会觉得奇怪。所以刚才我先提起大家注意,这一部经把六度波罗密都讲完了,为
什么现在提出这个忍辱波罗密呢?

    忍辱的榜样

  我们要想学佛,要想修行成就,「忍」是最难做到的,就像打坐修定,为什么定不
住啊?两个腿痛,你就忍不住了,这个忍就是忍辱里的一忍啊!当然硬忍是很难,但是
你明明知道此身两腿两手,四大皆空,那个时候你就是空不了,忍不过去。所以这六度
的一关忍辱度,你就过不了,过不了的话,这一切皆是空谈。你说我们会念金刚经,无
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木鱼敲起来非常好听……阿啾!糟糕,我感冒了,
怎么办?看那个医生好?因为怕死掉,众生相就来了,寿者相就来了,这一下就忍不过
去了。
  所以忍辱的道理,放在金刚经的中心,大家要特别特别注意!佛把自己本身修持的
经验告诉我们,做个榜样。所以佛说,真正智慧彻底悟道的人,才晓得忍辱波罗密本身
没有个忍。如果有坚忍的念和感受在那里,就已经不是波罗密,就已经没有到彼岸,也
没有成就。

【何以故。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
无寿者相。】

  什么理由呢?佛又对须菩提说,以他本身做榜样,像我从前的时候,曾经被歌利王
割截身体;歌利王是过去印度一位名王,不过印度不注重历史,这种历史资料只有在佛
经里才找得到。
  这位当时历史上的名王非常残暴,那个时候,释迦牟尼是个修道的人,相当有成就,
到达菩萨地了;虽然是缘觉身,无佛出世自己也会悟道,后来歌利王因闹意见要杀释迦。
他说,你既然是修道的人,我要杀你,你会不会嗔恨?释迦佛说:此心绝对清净,假使
我起一念嗔心,你把我四肢分解割掉后,我就不能复元,结果歌利王一节一节把他割了。
释迦牟尼没有喊一声唉唷,心里头也没有起一念恨他的心理,只有一念慈悲心。完了以
后,歌利王要求证明,释迦牟尼说,假使一个菩萨的慈悲心是真的话,我的身体就马上
复元,结果他立刻复元了,又活起来。
  这个故事比耶稣的复活厉害多了,所以佛说,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他在当时无我
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佛把自己本身的故事,说给我们修行的人做个榜样;
当然,并不希望我们被别人割了作试验。现在不必谈割截身体了,叫你不说话你就受不
了,叫你坐著不动也受不了,其实这个就是忍辱与禅定、般若的道理;只因为智慧不够,
悟道并没有透彻,所以你受不了。

    达摩与苏格拉底

  刚才讲到忍辱波罗密,我们再提起注意,所谓忍辱,包括了人世间一切的痛苦,一
切的烦恼,忍到没有忍的观念,没有忍的心理,忍到无所忍,自然而清净,这才是忍辱
到达波罗密成就的程度。所以佛说,当我被歌利王割截身体的时候,他说他无我相,无
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首先他没有觉得这个生命是属于「我」的,这一句话特别
注意啊!我们这个身体是属于我们暂时所有,是暂时附属于我,并不是我真正永远的占
有,因为此身本来不是我。要把这个道理,不仅理解清楚,还要实际上证到,才信心清
净,才有希望证得般若实相,这是真正的功夫。
  但是功夫又是什么地方来的呢?般若见地来,智慧不透彻不能大彻大悟。大彻大悟
是智慧的境界,并不是功夫的境界,如果叫功夫的境界为大彻大悟,那就是气象局发的
警报,路上有雾,小心撞车的那个「雾」了,就看不见了。这个悟是清朗的,智慧破除
一切阴影的境界。

【何以故。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和寿者相应生嗔恨。】

  说到这里,先要有一个认识,佛现在所告诉我们的,不是假想,是一个实际的修持。
无我相,无人相是智慧的解脱。譬如西方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最后被人家谋害,拿到
一杯毒药,朋友们劝他不要吃,他明知道是毒药,笑笑,仍然谈笑风生,最后喝下去死
掉。
  又如中国禅宗达摩祖师,在中国传道的末期,遭到其他法师们妒嫉,五次毒死他,
都未成功。等到第六次毒他时,他把毒药吃下去告诉弟子们,跟你们的因缘到了,我要
走了。弟子们当然不让他走,他说因缘已到,我已经吃下毒药了。另外密宗的木讷祖师,
最后也是被人毒死的。这些人都知道因缘已到,杀人抵命,欠帐还钱,应该走就走了。
又如耶稣被钉上十字架等等,这些都是智慧的解脱。所以禅宗五宗宗派之一的法眼大祖
师,有偈子说:
    理极忘情谓  如何有喻齐
    到头霜夜月  任运落前溪
  这个偈子有八句,我们引用要点,只说它的一半,理极就是真正的道理,智慧的领
悟,理解、悟解到达了极点;忘情,这些妄念的情没有了。这个境界是没有办法描写的,
没有办法讲,没有办法说,理到了极点,智慧到了极点就是理极忘情谓。后面几句是描
写无我相,无人相等等的境界,自然而然,理到了,事也到了。
  所以佛教的华严境界,又称「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理到了也
是无有障碍,所以光是研究佛学就不能在修持上得受用。大家把三藏十二部的教理,没
有融会贯通,没有到达理极,所以我相、人相仍在。像佛说的身体被人家残害,而只有
慈悲心,不动嗔念,到达忍受没有痛苦的境界,这是理的境界,智慧的成就。

    忍辱的功夫

  说到功夫的成就,就要提到南北朝时候禅宗的二祖,他尽管是接了达摩的衣钵,最
后还是受报;多生多世欠的命债,最后还是要还。佛法的基础是三世因果,六道轮回。
有一个祖师在被杀头的时候,写了一个偈子:
    四大原无我  五蕴本来空
    将头临白刃  犹似斩春风
  他很慷慨的把头伸出来,砍吧!此外像印度禅宗的祖师师子尊者,也是还债,头砍
下来没有血,脖子里冲出来像牛奶一样,数尺高。这证明经过修持,色身已经转化,再
进一步白血化掉,他身体变成空的,杀头也杀不了啦!
  在色身还没有变空以前,受报被杀了,像杀头、受伤害,不流血只流白乳的情况,
并没有痛的感觉,所以那个不算忍辱。忍辱的时候有痛的感觉,有非常痛苦的感受,而
心念把痛苦拿掉,转化成慈悲,这才是忍辱波罗密。到达没有痛的感觉,那是功夫境界,
不能说是忍辱波罗密的功德。尽管功夫到达这一步很不容易,但是这个功夫不稀奇,等
于我们上了麻醉药,开刀不会痛,那不能说你本事好不痛啊!如果没有上麻醉药,极痛
而能不痛,那是你真正的智慧成就,你当场就可以把五蕴里的受蕴与想蕴,都拿开而解
脱了;学佛也是要学解脱,这个道理我们必须要加以说明。
  所以菩萨道的忍辱是有形象的,痛苦是痛苦,烦恼是烦恼;能够把烦恼、痛苦观空
而转化了,就是道德的行为,心理上的心性,这才是菩萨的功德。因此我们学佛的人注
意!别人态度不好,或一句话不中听,马上起计较心,乃至起嗔恨心,你所有的功夫、
修道,都垮掉了。青年同学们注意,不要听了金刚经讲忍辱,就万事不做,自以为那是
忍辱;要入世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才是修菩萨道的基本精神。菩萨是积极的,
不管自我,只有做利他的事,而入世利他是非常痛苦的,也是非常烦恼的。要处处牺牲
自我,必须要有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的境界,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
不能行,才是真正大乘道的忍辱精神。譬如说,佛为什么让人家砍他的身体?他是为了
证明给世人,修证佛法确有其事,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晓得。

【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
无寿者相。】

  他再告诉须菩提,回想过去五百生以前,专修忍辱。他说那一生的修行,专做忍辱
功夫,的确达到了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不著相。所以他强调一句话,怎么样
学佛?

【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这就是学佛的精神,换句话说,不要被一切现象骗了,或迷惑了。有个庙子,有个
房子,有件衣服,有个地方,这些都是相;此心不要被佛堂、房子、财产、或名誉所迷
恋了。所以前面曾说,要离一切相,即名诸佛。大乘菩萨走大乘的路,应该离一切相,
发起求大彻大悟菩提之心。

    无所住的心

【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即为非住。】

  学佛做功夫的人,大家就要注意了,我们在做功夫学佛,好像就在这色、声、香、
味、触、法六样里面滚,就在这六根六尘之中打转。你千万记住,「不应住色生心」,
一切境界,一切现象都不是,那是我们后天的,心理上、生理上、精神上的幻化。「不
应住声生心」,听到声音当成佛菩萨对你说话,耳朵里最容易发起声音,走上这个路子,
佛都救不了你。你看戒律的部分,佛在世时,很多走上这个路子,佛只好放弃。所以不
应住色、声、香、味、触、法生心,一句话就是重点。要学佛的人,离一切相,「应生
无所住心」,要随时观察自己,观心,要使此心无所住。如果心心念念住在某一种东西
上,或住在某一种习气上,始终不能解脱,已经是走入魔道了。佛法初进中国时是
「磨」字,意思是折磨你的。后来齐梁时代改成魔鬼的魔,因为讲魔鬼大家会害怕小心
一些,所以千万千万注意,离一切相,应生无所住心。
  接著下去,我们很多学静坐,及观心法门的同学要注意了,「若心有住,即为非
住」。你们做观心的功夫,做静坐的功夫,心境上有一个清净在,你心住在清净,已经
不清净了;至少那个清净是非常狭小的。还有些人觉得空了,他那个空啊,不过是水桶
那么大,也许比水桶还小一点,都是你意识上一个境界,不是真正的空。这就是心住相;
著相,著在一个空的现相上,有所住。所以「若心有住,即为非住」,是错误的,错误
的空观,错误的住心法门。若心有住,可以训练意识专一,比较能够宁静,但是认为这
个有相的,水桶那么大的空,或者清净就是道,那不是你骗了道,就是道骗了你,也许
你骗了释迦牟尼佛。所以若心有住,即为非住,这是最好的观心法门。

    如何布施

【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

  为什么讲忍辱,一下子又跳到布施来了呢?就是今天讲课一开始跟大家提醒的,金
刚经布施、持戒、忍辱,是一贯连下来的,不像现在的文章条理化、科学化,过去的文
学行云流水,看起来漫无次序,好似一个不规律的排列,但是却构成不规律的美。所以
说,「菩萨不应住色布施」,就是不应著相,住色法的布施是有形的,非常著相。用白
话文来讲,就是一切受物理、环境影响的东西,都要把它放掉,万缘放下,就是不住色
布施。

【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故。应如是布施。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
切众生。即非众生。】

  佛再三的告诉须菩提,佛法大乘菩萨道的精神,就是为利益一切众生而有所作为,
一切一切的作为,都是处处牺牲自我,成就他人;应如是布施,应万缘放下,利益他人
的身心。为什么人放不下呢?因为不肯真正布施,因为众生著相。
  「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不要著相,那一相都是停留不住的,都是非相。
譬如我们人最著相的,是希望自己多活几年,尤其是中年以上的人,寿者相。但是生命
留得住吗?一切诸相,即是非相。这些现象,不是你要留就能够留的;它本身留不住,
本来无住,本来不可著相的。凡夫众生之所以为凡夫众生,是明明知道这个道理,尤其
是学佛的人,都非常清楚,但他心中仍在想:留不住的都是他们,我大概能留得住吧!
总觉得自己不同一点,比不知的不学佛还可怜。所以我经常提到我那袁老师的诗,「五
蕴明明幻,诸缘处处痴」。说学佛的人,明明知道五蕴皆空,但是啊,自己到处痴迷重
重。这就是因为行不到的原故,行不到就不是修行人。修行是行,行为上的行。
  所以佛「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再进一步说,不但无我,也无人,也无众生。
有些年轻人,自以为有了大乘的精神,又不肯自修,我就常常劝他们,你先求自修啊,
自修好了,再来度人,你连自修都没有修好,怎么去度人呢!这也是我经常感叹自己的,
本欲度众生,反被众生度。自己都没有学好,度个什么人啊!只怕你自己不成佛,不怕
你没有众生度。众生愈来愈多,有的是事需要你去作的,自己修行没有基础,何必急急
忙忙去度人呢?
  彻底的说,众生不要你度,个个自己会度,有些菩萨们度众生,决不是说法,反而
加重众生的苦头,等他吃够了苦头,受不了,他自会回头的;这也是一个度人的法门,
并不一定要教他打坐学佛。
  因为有些年轻的同学们,心心念念在学佛,而且发疯一样的想成佛,成佛干什么?
要度众生;众生自己会度,不要你度!「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你要晓得佛法的理,
一切众生皆是佛,你去度佛干什么?每个众生都是自性自度。所以六祖悟道以后,对他
的师父讲:迷时师度,悟后自度。众生都是自性自度,在佛教早晚功课中要念到,自性
众生誓愿度,自性烦恼誓愿断,都是自性自度中。

    佛怎么说话

【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

  一共五种语,佛说法是真实的,不说假话,说的是老实话,实实在在,是什么样子
就说什么样子。实语、真语,都容易了解,但什么是如语呢?不可说不可说,闭口不言,
其声如雷,这个就是如语。如者如同实相般若,生命的本来毕竟清净,清净到无言语可
说,就是如语,所以佛是如语者。
  全部的金刚经说的就是如语,所以佛在金刚经上说了半天,他又说他说法四十九年,
一个字都没有说,这就是如语,是不可说不可说。
  不诳语,是不打诳语,不异语是没有说过两样的话。我们把三藏十二部大小乘经典
拿来看,两样话都非常多。但是再仔细研究,他只说过一个东西,没有说过两样,这一
个东西说了四十九年还说不清楚。所以佛说他没有说过一句话,这是如语。在这部经典,
佛为什么要像赌咒一样,怕人们不相信,说他从来没有说过不老实的话呢?这是教我们
信心清净,要切实相信,切实相信一个真正的佛法。这个佛法是什么样子?

    无实亦无虚

【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