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君主法规论释+索达吉堪布译释 >

第10章

君主法规论释+索达吉堪布译释-第10章

小说: 君主法规论释+索达吉堪布译释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是无济于事”。所以,修行人应经常修白骨观,依缘起性空甚深之理来观诸法之本性,对治自己的贪欲,或者经常闻思中观经论,如《入中论》《中观四百论》《入菩萨行·智慧品》等,再三深思。能于自相续中生起真实的定解,则无论魔王波旬射来怎样的乱箭,有了这些如铜似壁的挡箭牌,就不会象驯服的大象任人主宰,而能如雪狮一般巍巍安住于正见的雪山中如如不动。
  恒时若依诸贪欲,如火加薪日炽盛,
  彼毁盛德声誉等,是故知足则安乐。
  如果常依各种贪欲奢望来满足自己,就如同在火上加柴薪愈趋旺盛,结果只能是毁坏相续中的盛德和世人共赞的美誉等。是故应以知足少欲为所行之准则,必然会自得其乐。
  世人对财、色、名、食、睡的贪执都是无止境的,如《四百论》云:“虽经久享用,境无穷尽际,如恶医治病,汝身劳无果。如有依土虫,爱土终不息,如是爱欲人,欲望增亦尔”。如乾隆帝之大臣和坤,所贪之财胜过国库之多,仍不厌足,后被清查,没收充公,将其囚于牢狱,他才反省深思悔叹到:人生百年如一梦,多年贪财岂应理,至今思之遂已晚,为财贻误此生事!几年前的某歌手,曾因贪女色而三番五次成为狱中囚,其悔恨歌流行一时,警戒世人。有些人为了贪名声地位,而趋炎附势或以钱买官,讨好卖乖,拉着领导的鞋后跟往上爬,失去了正常的人格,遭来世人的讥讽。这些人对其各自所贪,起初贪一份,后来无法自制,得寸进尺,得尺进丈,贪欲心之增长犹如于旺火上加薪之势,日胜一日,往昔的盛德威望等一切,皆被贪欲之火化为灰烬。以贪累形,得不偿失,今生失毁一切威德盛誉,来世也只有自食其果,所以应以知足常乐,少欲安心为座右铭。古人颜回一瓢一食尚足矣,古德亦有山洞三衣为依者。凡贤圣人中,家财万贯妻妾成群者,曾见有几多?因此,大家应如噶单大德所说:“心依于法,法衣于贫……”。这样,今生德望增长,来世安乐无疑。
  一人虽具大地上,所有欲妙诸受用,
  不得满足复生贪,故当少欲知足也。
  一个人虽然拥有了大地上所有的欲妙,具足一切受用,但仍然不能满足其欲望希求之心,还会生起更强烈的贪求心,所以应当遏止贪欲,知足少欲才是。
  世间凡夫常以自己的错觉而误将所寻得的暂时满足作为一种快乐。然而欲望犹如无底洞,除了少欲知足以外,没有任何东西能填满它,得十贪百,得万希亿。除了真正的大成就者,无论是穷富都会有粗细不等的贪欲烦恼。象南方某市的一位老总,他的固定资产上亿,高级豪华轿车有七辆,每天的消费耗资几千,但他还是每天象绿头苍蝇一样,唯利是求,忙着交易,没吃过一顿安宁饭。看上去他一点也不厌烦,没有半点满足感,有可能把地球装在口袋里,他还嫌不够,更希求得到月球一样。正如《因缘品》云:“天降粮食珠宝雨,多贪凡夫也难足,智者以此知欲乐,无穷过患之害性”。有些地方的出家人,自己拥有小车、别墅、大哥大,存款上万,施主供养至少上千才肯接受,还拼命白天赶经忏,打水陆,交叉做几堂佛事,晚上还高价为人超度……又不舍得上供下施,贪这么多钱可能去贿赂阎王爷吧,否则干什么用呢?除了增添防盗之烦恼,肯定对道心毫无助长。所以,这些贪财鬼守财奴应反思一下:究竟这些钱财对你的今生来世有什么帮助?事实上,真正的快乐不是贪求得来的,而是象佛陀和历代大德那样知足少欲才能获得。
  具有知足胜财富,了知分寸胜行为,
  始终如一情谊长,具大慈心胜尊主。
  具足知足少欲则是拥有了世上最胜妙的财富,言行掌握分寸则是极殊胜的行为;自始至终情谊绵长,并且具大慈悲心,这才是世间最尊贵的君主。
  世人谁都希望自己富有,然而最殊胜的财富,唯有知足者才拥有,因对自己的现状满足,别无所求,故无有缺少。否则,即使具有三千大千世界的财富,他仍不满足,还是觉得自己很贫穷,心里很痛苦。深居山洞的米勒日巴尊者,虽然小偷在洞里也难找到食品,他自己的内心却很富有。现代有些大法师,言行有分寸,说话恰到好处,为人处事适合而止,对等同的人十分谦让,不会喜新厌旧,随便结交,对待亲近他的人,他很善于根据各人的性格习气,以不同的方法调伏。对待弟子中那些身心疾病十分严重者,特别悲愍,常在百忙中抽出时间与他们交流心得,拿出钱财药物广作惠施;看到小蜘蛛也轻轻将它放进房间火炉旁边,以免它冻死。平时,他为救出屠宰场中待宰的牦牛而费尽周折,尽施己财,竭力放生,以至于不知其大名的人们,只要一说“放生堪布”,便会知晓。如是慈悲的胜尊,只要一提到他,个个都是赞不绝口。
  人们视为日月的圣君,对人们深具慈悯并且情长如流水,亦象山王一样稳固可靠。正如俗话说:“衣服是新的好,人是旧的好”,也是说明故交老友可靠的为人准则。这一点,佛教僧团内是励力提倡的,师徒永不分离,到老死乃至生生世世,这是最长的佛法情谊,也是大家所共同祈求期盼的。象历来很多大成就者均是依止善知识几十年,善知识也始终如一,慈心护持弟众的慧命。这样的怙主才是最殊胜的尊主。所以,修学大乘的行人,以后理知足少欲,行为掌握分寸来严以律己,具大慈心来善待他人。
  是故谨慎不放逸,一切威仪当如法,
  佛陀亦依善威仪,调伏多数所化众。
  所以,平时当谨慎而行,不放逸而为,一切行为如理如法,;释迦佛陀当年也是依靠至善的威仪,调伏了许多有缘的众生。
  众生的根界意乐有种种差别,调化的因缘和方式也应各各不同。如世尊足下智慧第一的舍利子,初始持外道行,在见到威仪第一的马胜比丘时生起信心而转入圣道。又如,世尊曾托钵入城中乞食,那些种姓恶劣的娼妓屠夫等,为佛陀三十二相八十随好摄人的威仪而折服。如今的有些大德,在亚洲荣获诺贝尔奖的众人聚会时,发表演讲,许多非佛教徒,因其威仪堂堂而对佛教生信。因此,佛陀为我们制定了三千威仪八万细行,其目的在于依此能使修行人身心调柔,寂静威严,同时使他人能见而生信。
  有些身心放逸的人,会强词夺理辩解道:只要调伏了自心,外在的一切大可不必那么束缚。然而末法时代的恶劣众生,福浅慧薄,大多数人只凭仪表的第一印象来妄断一个人的好坏,所以许多大德经常在教化弟众时,再三地强调:即使有瑜伽士的证悟,也必须外行小乘别解脱戒的律仪,为慈悯于广大众生故。确实,觉行圆满的佛陀,尚且善以威仪调化众生,何况如今的后学行人?
  目光仅视一木轭,步履适中缓慢行,
  行时如法极庄严,眷中犹如大象王。
  行走时,目光只能向前看一木轭远,步伐不快不慢急缓适中,这样如法而行,犹如大象王一样稳重而极为庄严。
  作为修行人来说,行走的威仪有具体要求,律藏《积集经》等经中有云:“目视前方一轭许,不应左顾与右盼,亦勿瞻前及顾后。”《入行论》亦云:“吾终不应当,无意散乱望,决志当恒常,垂眼微下看。”平时当具仪而行,在特殊时才有开许。出家人在众人中行走时,如果不注意,会丑态百出。有一次,去朝山,一个小沙弥一蹦三跳跑在前面,回头高兴地喊叫后面的同行人,结果不小心,一脚踏空,下汤圆一样滚到山沟里……类似这样不顾威仪的跑跳都是不如法的。在南传佛教国家,僧侣们每每都是手持钵盂,缓步去乞食,否则将会空饿肚皮,遭来讥嫌。除了有虎豹豺狼威胁到生命时,才开许急行快跑,平时所见到的都是威仪具足十分令人生信的沙门。同样,君主若是体恤民情出巡时,毫不顾及自己的行为,而左摇右摆,或是坐无坐相,站无站相,肯定会为眷民暗地耻笑。若是行走步履稳重,站时四平八稳,坐时端端正正,众人一见便能心生敬畏且被潜移默在。所以,每个人应该学习这些道理并尽力如法行持,整个人类就会十分文明!
  垫上如如端直住,举止悠然而文雅,
  坐时犹如金山王,如是稳重极庄严。
  安住在坐垫上时身体端直如如不动,言谈举止悠然而文雅,坐在何处也犹如金山王巍然自如,这样的稳重者,在众人眼目中是极为庄严的。
  佛陀为我们制定过,昼夜六时,于四威仪中应恒时护持三门。在平时也不应东倒西歪,倚柱靠墙,背背相靠,左摇右晃。尤其是法会时间过长而显得疲倦,不愿端身正坐,此在百众学篇中明示为犯恶作罪。有些大德,对这些学处善于身教,亲自作表率,平时亦是于僧众中一直端住,象雄狮坐在雪地上甚为威严,僧众们也是敬仰而随行。同时,一个极为稳重的人,谈吐非凡,慢条斯里,举止落落大方,悠然自得,恰到好处,无形中流露出高贵儒雅的气质,见闻者不禁肃然起敬。安坐时就同如如不动的金山王,一切时处,与安放的佛像无别,在人们的心目中,都把他视为大地上的庄严而钦佩随学。
  同样,一个世间君主,他的行住坐都非常稳重,举止温文尔雅,给人一种可靠信赖感,世人也将他看作人中的庄严而敬佩爱戴。所以,无论世人还是僧人,只要稳如金山,举止文雅,便是人中的庄严。
  进餐适量不乱逛,穿戴整齐晨早起,
  口中出言合适宜,如此君主具安乐。
  饮食适度,威仪具足,穿戴整齐,日日早起,说话轻重适度,高低快慢适中,这样的君主必然具足安乐。
  无论何人做何事,皆以适中为佳。如吃饭进餐当有节制,人们常言:饭吃八分饱,人活百岁老。蒋扬钦哲仁波切说:如法食以无贪印持。饭食过量,身体重易昏沉,过少则削弱体质,做事无力,坐禅观修生不起,故要应量而食,对观修和身体皆无防碍。吃饭时,要文明、如法,不能象乞丐一样,边走边吃,或者谈笑风声,碗钵着响,象弹奏交响曲一样。或者口中发现“咂咂,唏唏……”等声音,象饥荒年没吃过饭一样。这些在律仪门及四分律中都有广明,皆当如法而行。否则,既不文明也不如法,平时应该注意。
  穿衣要整齐,适合身份,各人有各人的穿着打扮,在家人穿在家人的服装,出家人着出家人的法衣,都要简朴、大方、得体、净洁、整齐。尤其是出家人,汉装有穿汉装的规矩,小和尚与大和尚的穿法,颜色都有不同,藏装下裙的高低长短不一,不能内长外短,左高右低等,有七个不准,否则别人会笑话或对之不恭。
  事业的成功和修行增上的根源是精进不懈,日日早起。如人们常说:“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般寺院都规定三点起床做早课,再打坐。背诵等,学校里也规定有早读等。如今人们都颠倒乱为,晚上象夜猫子,逛夜市,吃夜宵,打牌等,白天呼呼大睡,时间全都浪费了,事业一无所成。
  说话是一门艺术,内容、措辞、音调若都很适中,听者会觉得是一种享受,也易于纳受对方的观点。说话时所说的是真心实话,语气委婉柔和,语调不高不低,说者很悦意,听者也很入耳。彼此语言的交流,其实是心与心的相契。
  如君主修行人,吃饭适量,穿衣整洁,起居定时,谈吐适中,肯定他的生活充满快乐。
  君主何时不应将,猎人屠夫及猖妓,
  摄为自己之眷属,亦不独自行林中。
  君主在任何时候都不应将恶劣种姓的猎人、屠夫和猖妇妓女,摄受为自己的眷属,也不应该独自一人漫游于林中。
  对那些手持猎枪,撒网罟挖陷井用尽手段杀害无辜山禽野兽的猎人;高举屠刀,手拿绑绳,心肠歹毒,宰杀牛羊鸡鱼的屠夫;不顾廉耻,以色卖淫,诱惑人心的娼妇妓女;所有的君主,绝不能把这些恶劣者摄收为自己的眷属。一方国土中,猎人和屠夫众多,整个环境都被煞气腾腾的氛围所笼罩,有说不出的阴森感。现在请大家睁开眼睛看一看,这个世界究竟是人类世界还是罗刹鬼国?屠夫猎人联手开公司,特制一套砍杀武器,里面传出的是阵阵撕心裂肺的惨叫,简直是狱卒来到人间,不得不让人连想到“人间地狱”;妓女猖獗,横行于市,伤风败俗,一城一镇之内,妓院竞相争抢路人宿客,分出层次,活动于酒桌旁卡拉厅,妓女一条龙,政府发“证书”,居然每月交税正式营业,并互相祝贺“生意兴隆,”真让人痛心疾首!若君主稍微明智一点,应该统统将这号人物加以改造,以免污染了大地,给人类带来晦气。
  国王不应独自去林中打猎游逛,以免不幸遇上猛兽和歹徒,身家性命难保。修行人若是能独自调伏禽兽猎人等,去林中静修也无妨;若是为了消遣散心,尤其是女众,最好不要独往林中,以免不测,而应安坐垫上,漫游在书林中,方能真正地善伏自心。
  无有意义渡大江,玩耍毒蛇猛兽等,
  乘骑不驯野马等,若行此事毁自己。
  在没有很大意义的情况下,不要横渡汹涌澎湃的大江,玩耍毒蛇猛兽,乘骑未驯服的野马等,君主如果乐于行持这些无聊的事,则很快会毁坏自己。
  现在许多人,从来不涉阅经论,也不索求人生的真谛,内心极为空虚无聊,往往赖以外境寻欢作乐,寻求刺激而消磨时光。夏天带着救生圈去游泳度假,经常是好游者多死于水中,成为弄潮者毕竟为数甚少。无所事事时,玩耍毒蛇,挑逗狮子老虎等,一不小心就会刹那间送命归西。还有些人骑烈马开快车,结果没有找到快乐,反而摔得粉身碎骨,车毁人亡。……这些人为什么不用这珍贵的的人生寻找佛法的渡舟,去横渡茫茫无涯的生死大海?为什么不在经论中寻找智慧的准绳,去调伏自己嗔心的毒蛇?为什么不从大中观中找来空性的斧头降伏烦恼的猛兽?为什么不拜读经论找到正知正念的马鞭调驯自心的意马?只可惜,他们仅仅借着外境的玩乐而枉费自己的人生,踉跄惨跌于轮回的痛苦深渊中!
  是故国王众君主,一切事业诸行为,
  当依佛经论典中,所说严谨而守护。
  所以国王及众君主的一切事业与所有行为,应当谨依佛经及论典中所宣说的去严谨守护。
  国王的事业是治理国家,使臣民百姓安居乐业,行持善法,国家繁荣昌盛。若能执行仁政,以佛法治国则是民众的福星,因为这样不仅对民众今生有利,而且于来世也受益匪浅。历史上的明君在治理朝政时,均有精通三藏经论的国师相辅,当抉择国事时,君主皆征询国师之意,学富五车的国师会一一引经据典详作取舍,君主才依此奉行。古代圣贤君主赤松德赞依止西藏佛教的祖师莲花生大士,谨遵其教言统领臣民,如今泰国的国王大臣们对国家大小政策的制定,必先请示僧王,经开许后,才定案实行。若是每一君主都能如此行持,那才是真正利益人民的圣明君主。
  高僧大德的事业是依据佛法,行持一切事业,真正地利乐一切有情,其所作所为,一举一动皆谨依教典,严格行持,无有违犯,这样才能成为世间极为殊胜的庄严。如今的寺院主持,依照佛经摄受弟子,调伏其相续,遵照论典格言处理世事,什么事情都会处理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