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1-明医指掌-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锉,每服一两五钱,水二钟,煎八分,温服。
按∶上方以五苓利三焦之湿。二石清六腑之热,此河间治湿热之简便者。张子和加人参,因其脉虚故也。
卷五
呕吐证四
属性:【歌】得食即吐知为火,停久而来却是寒。久病胃虚因不纳,或缘气逆与停痰。食填胃口多生呕,新谷如
何得下关。欲辨寒热虚实候,大微迟数脉中参。
【论】有声有物曰呕,有物无声曰吐,有声无物曰干呕,皆主于脾胃。有胃寒者;有胃热者;有胃虚者;
有痰隔者;有气滞者;有食郁热之不同,在乎参之以脉,验之以证,则
虚实冷热之形无所逃矣。
【脉】呕吐无它,寸紧滑数。微数血虚,单浮胃薄。芤则有瘀,最忌涩数。
x胃热x
得食即呕,胃火也,脉必数而口渴,二陈加姜炒芩、连。火上冲,食已暴吐,和中桔梗汤,荆黄散调槟榔末。
和中桔梗汤
治气热上冲,食已暴吐,脉洪数。
茯苓(一钱) 半夏(七分,泡) 陈皮(八分) 白术(炒,八分) 生姜(五片) 枳实(炒,八
分) 浓朴(姜炒,八分) 桔梗(八分)
上锉,一剂,水二钟,煎至八分,空心温服。
荆黄散
治上焦气热所冲,暴吐。
荆芥(二钱) 人参(一钱) 甘草(五分) 大黄(六分)
上锉,一剂,水煎,调槟榔末一钱,磨木香五分,温服。
x胃寒x
食积为寒所逆,停久而吐者,脉必迟,理中汤加半夏、木香、姜汁,或紫沉丸。胃寒呕吐清水者,二陈
汤加丁香、砂仁。
理中汤(方见中寒。)
紫沉丸
沉香(三钱) 槟榔(三钱) 紫苏梗(五钱) 益智(去壳,炒,一两) 神曲(五钱) 麦芽(五
钱) 白术(五钱) 乌药(五钱) 香附(炒,五钱) 陈皮(一两) 浓朴(姜炒,一两) 甘草(炙,三钱)
上为末,水丸,砂仁汤送下三钱。
x胃虚x
胃虚不能纳食而吐者,脉必微,六君子汤加丁香、砂仁。
饮食伤脾胃而吐者,枳术丸、枳术二陈汤加香附、砂仁。饮酒伤胃,呕吐不止者,葛花解酲汤。
六君子汤(方见伤食。)
枳术丸(方见脾胃。)
枳术二陈汤
即二陈加枳实、白术。(方见痰证。)
葛花解酲汤(方见内伤。)
x食郁x
停宿食不克化,新壳不化而反出,脉沉,瓜蒂散或保和丸。食郁,饮食不消,填塞胃口而呕吐者,二陈汤
加神曲、山楂、姜炒黄连、浓朴、枳实。
瓜蒂散(方见痰证。)
保和丸(方见伤食。)
x痰气x
因痰气壅滞胃口,食不下而作呕者,二陈汤加竹沥、姜汁、枳实、栝蒌。脉沉,瓜蒂散。痰在胸中,呕哕,
温胆汤。气逆,枳桔二陈汤。
二陈汤(方见痰证。)
枳桔二陈汤
即二陈加枳壳、桔梗。
温胆汤
即二陈加竹茹、枳壳。
卷五
翻胃证五
属性:【歌】翻胃多因气血虚,脉来不足命多殂。是痰是火宜消降,数滑而沉可验之。更有寒郁并气滞,脉来沉
伏与沉迟。
【论】翻胃成于噎膈,病而致于翻胃,则已危矣。或朝
食而暮吐,或暮食而朝吐,其吐必尽所食,日日如此,不变易者是也。至于吐无时者,呕吐也。空哕而无所出
者,虚呕也。大抵此病由血槁不能荣润肠胃,故上不得纳,下不得便,如肠结若羊粪者死。然血虚者,则脉数
而无力;气虚者,则脉缓而无力;气血两虚者,口中多出沫,但沫大出者必死。亦有热甚者,则脉数而有力;
有痰阻者,则脉滑而有力;因气滞者,其脉沉而伏,因寒郁者,其脉沉而迟,皆非血气衰竭,故可治。学人须
审其虚实而断之,斯无失也。
【脉】翻胃噎膈,寸紧尺涩。紧芤或弦,虚寒之厄。关沉有痰,浮涩脾积。浮弱气虚,涩小血弱。若涩而
沉,七情所搏。
x虚x
虚而不能荣润大肠,故便难。盖幽门不通,上冲吸门,食不能纳,年老者难治,年少者犹可保全,四物汤
加桃仁、红花、麻仁、枳壳,结甚者,暂加熟大黄以导其滞,量人虚实用之。中年人,四物汤加童便、韭汁、
牛、羊乳、竹沥姜汁。气虚者,参苓白术散。气虚有火兼痰者,七圣汤。阴虚火上冲者,四物汤加知母、黄柏、
姜汁、竹沥。若饮食少思,大便不实,胸膈痞闷,吞酸嗳腐,食不化而反出,是为脾胃虚寒,即王太仆所谓∶
食入反出,是无火也。用六君子汤加炮干姜,白豆蔻、黄连、制吴茱萸,如不应,用八味丸补命门火以生脾土。
四物汤(方见血证。)
参苓白术散
治脾胃虚弱,饮食不进,呕吐泄泻。
人参(二钱,去芦) 茯苓(二钱,去皮) 白术(二钱,土炒) 干山药(二钱,炒) 甘草) 二
钱,炙) 白扁豆(去皮,姜汁浸,炒,一钱五分) 莲肉(炒,
一钱) 砂仁(炒,一钱) 桔梗(炒,一钱) 薏苡仁(一钱)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枣子煎汤调下。七圣汤
治翻胃呕吐。
半夏(一钱) 黄连(一钱) 白豆蔻(一钱) 人参(一钱) 白茯苓(一钱) 竹茹(一钱) 生姜(三片)
上锉,一剂,水二钟,煎八分,空心热服。
六君子汤(方见脾胃。)
八味丸
即六味丸加肉桂、附子。(方见虚损。)
x实x
胃中有火,不能停食者,即王太仆所谓∶食不得入,是有火也。二陈汤加竹沥、姜汁、炒黄连、山栀。便
结者,四物汤加桃仁、红花、枳实、黄芩。痰阻者,二陈加枳壳、栝蒌仁、竹沥、姜汁,或用化痰丸。气逆
者,脉浮而洪,食已暴吐,气上冲胸发痛,用木香调气散。气滞者,脉沉而伏,二陈汤加木香、砂仁、青皮、
枳壳。食与气相假成积者,其脉浮而匿,其症或先痛而后吐,或先吐而后痛,治法当以小毒药去其积,槟榔、
木香行其气。下焦有寒者,其脉沉而迟,其症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小便清,大便闭而不通,治法当以通其闭
塞,温其寒气。大便渐通,复以中焦药和之,不令大便秘结而自愈也。
二陈汤(方见痰证。)
化痰丸(方见痰证。)
木香调气散
白豆蔻(二两) 丁香(二两) 木香(二两) 檀香(二两) 藿香叶(八两) 炙甘草(八两) 砂仁(四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入盐少许,沸汤点服。
一方
治翻胃之要药。
韭汁(二两) 牛乳(一盏) 生姜(半两,取汁) 竹沥(半盏) 童便(一盏)
上五味,和匀顿服,或入煎剂中同服尤佳。
一方治翻胃极效,用螃蟹洗净,入水中,蟹背上水要高三、四指,以香油一小盏入水中,将两指捻白面撒
水上,蟹脐内白沫即出,次日去蟹,留水晒干为末,每服五分,淡烧酒下。
卷五
噎膈证六
属性:【歌】噎膈生于血液干,或因气火或因痰。近于咽嗌名为噎,水饮能吞食物艰。胃脘之间成膈证,食虽能
进下关难。要参脉症求虚实,勿泥辛香概作寒。
【论】丹溪云∶噎病生于血干。盖胃为水谷之海,脾为消化之器,清和则健运,能为诸经行其津液,稍有
不行,则留滞壅塞,而噎膈之病作矣。世人皆遵局方,但有呕吐者,便用香燥热药,偏助其火,不思此病原因
燥结枯槁而成,复用香燥热药治之,其谬甚矣!其始,胃液凝聚,其久也,脾气耗败,传化渐迟。乌、附、丹
毒服之积久,血液俱耗,胃脘干槁。其槁在上,近咽之下,水饮可行,食物难入,间或可入,入亦不多,名之
曰“噎”。其槁在下,与胃为近,食虽可入,难尽入胃,良久复出,名之曰“膈”,渐成反胃,小便秘,大便
如羊粪,名虽不同,病出一体。
夫血,阴也。阴主静,内外两静,则脏腑之火不起,金水二气有养,阴血自生,肠胃津润传化合宜,何
噎之有?世人概用香燥热药者,不知此理也。子和引《内经》三阳结为膈立论,力辨世人热药之误,可谓明矣!
又有以承气治之,
失之太峻也。盖咽有因火气冲逆,食不得入者,脉数大。有因痰饮阻滞者,脉结滑。有七情郁结者,脉沉涩。
有因瘀血积滞,盖阳无阴不能失化,阴失位,阳伏其中,传化不变而反上行,其脉芤涩。因气者,从气治;因
血者,从血治;因痰者,导之;因火者,壮水制之,岂专以辛香燥剂乎!若脾胃阳火衰微,不能运化者,暂以
辛温药开其结滞,仍以益阴养胃为主。若概以局方辛香燥热之药以火济火,重耗其津液,则大便闭结,幽门不
通,上冲吸门,而噎膈转甚矣。此千古之弊也!
达按∶前证多起于忧郁,忧郁则气结于胸臆而生痰,久则痰结成块,胶于上焦,道路狭窄,不能宽畅,饮
或可下,食则难入,而病已成矣。好酒之徒患此者,必是顽痰,盖酒能发火,火能成痰,痰因火煎,胶结不开,
阻塞道路,水饮下咽,亦觉痛涩。若以血槁治,投当归、地黄等药,血未必润,反助其痰,病何由愈!若黑瘦
之人,真阴素虚,常觉内热,又不嗜酒,或过服香燥热药者,当以血槁治。
x痰气x
喜怒七情伤于脾胃,郁而生痰,痰与气搏,升而不降,饮食不下,气留于咽嗌者,快气饼子、四七汤主之。
痰郁者,化痰丸。关格者,必用吐以提其气。若横格,不必在乎出痰也。有痰亦宜吐,涌痰汤。其关格者,详
本条内。
快气饼子
治气郁不快,食下则胸膈噎塞疼痛。
莱菔子(炒,二两) 紫苏子(一两) 橘红(一两) 白豆蔻(一两) 白茯苓(一两)
上为细末,炼蜜和姜汁为饼子,时时噙嚼之。
四七汤
治七情气郁,结聚痰涎,状如破絮,或如梅核在咽喉之间,咯不出,咽不下。并治中脘痞满,痰涎壅盛,
上气喘急。妇人有孕恶阻,亦宜服之。
半夏(一钱半) 白茯苓(一钱三分) 苏梗(一钱) 浓朴(一钱)
上锉,一剂,生姜七片,大枣一枚,水二钟,煎八分服。
化痰丸(方见痰证。)
涌痰汤
甘草(一两) 桔梗(一两) 瓜蒂(五钱) 枳壳(五钱) 陈皮(五钱)
上,用水十碗,煎至五碗,去渣,连连饮尽,浸浮其痰,发一恶心,即大吐。得宽后,可服参苓白术散
调理,不致复发矣。
x火x
上焦火盛冲逆,食不得下而呕者,和中桔梗汤加竹茹、枇杷叶,渴者,去半夏,加麦冬。大便燥结者,人
参利膈丸微下。血少阴虚,火盛不得眠,食入反出者,朱砂安神丸。
和中桔梗汤(方见呕。)
人参利膈丸
治胸中不利,痰咳喘满,和脾开滞,推陈致新,治噎膈之圣药。
木香(一两) 槟榔(一两) 人参(一两) 当归(一两) 藿香(一两) 甘草(一两) 枳实
(一两) 大黄(酒浸,一两) 浓朴(姜制,一两)
上为细末,水丸,温水送下五十丸,如桐子大。仍用猪胆导之,得通便佳。
朱砂安神丸(方见惊悸。)
x虚x
血气槁弱而成噎塞者,养血汤,或润血饮子。脾虚,中气不足,八珍汤加橘皮、竹茹、枇杷叶。
养血汤
当归(二钱) 生地黄(二钱) 玄参(二钱) 阿胶(二钱) 知母(二钱) 红花(五分,酒洗) 桃
仁(五分,研泥)
上锉,一剂,水二盏,煎八分,加生白蜜二匙服。
润血饮子(增)
治血槁成噎。
水一钟,入阿胶一两,化开,煎至七分,加竹沥半盏,人乳一盏,蜜五匙,徐徐服之。
x瘀血x
瘀血则脉涩,桃仁承气汤下之。
桃仁承气汤(方见本条下。)
卷五
痞满证七
属性:【歌】胸中满闷名为痞,外面殊无胀急形。食积结痰兼湿热,气虚不运病根深。
【论】痞者,否也,不通之意,由阴伏阳蓄,气血不运而成。处心下,位中央,填满痞塞,皆土之为病也,
然痞与胀有轻重之分。痞则内觉痞闷,而外无胀急之形也。有中气不足,不能运化者;有饮食痰结,不能施化
者;有湿热太甚而成者,当随证分消。虚者补中益气汤,不可峻剂攻之;实者略与疏导。昧者苟图一时通快,
喜行峻利,多致危殆也。
【脉】痞满滑大,痰火作孽。弦伏中虚,微涩衰劣。
x中气不足x
中气不足,不能运化精微而为痞闷,脉弱无力,不可用利药攻之,补中益气汤。久服中气充满,清道健运,
痞自除也。
补中益气汤(方见内伤。)
x食积x
饮食内伤,不能克化而痞者,枳术丸或保和丸,或枳桔二陈汤加神曲、麦芽、山楂。心下虚痞,按之痛者,
枳实消痞丸、黄连泻心汤。
枳术丸(方见脾胃。)
保和丸(方见伤食。)
枳桔二陈汤(方见脾胃。)
枳实消痞丸
枳实(一钱,炒) 山楂肉(一钱) 黄连(炒,一钱) 神曲(炒,一钱) 甘草(炙,一钱) 猪苓
(一钱) 泽泻(八分,去毛) 浓朴(姜汁拌炒,八分) 砂仁(八分,炒) 陈皮(一钱) 人参(一钱,
去芦) 黄芩(一钱,炒) 干姜(八分) 姜黄(八分) 白术(炒,一钱)
上未,蒸饼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后白汤送下。
黄连泻心汤
黄连(一钱二分) 浓朴(一钱,制) 干姜(八分) 甘草(五分) 人参(八分) 白芍药(八分)
上锉,一剂,姜三片,水二钟,煎八分,空心热服。
x湿热x
湿热太甚而痞者,黄连泻心汤。有热,三黄泻心汤。火邪乘脾而痞者,二陈加黄连、黄芩、栝蒌。
黄连泻心汤(方见前。)
三黄泻心汤
大黄(三钱) 黄连(三钱) 黄芩(三钱)
上锉,一剂,水二盏,煎一盏,热服。
二陈汤(方见痰证。)
x痰滞x
痰气阻滞中州而为痞者,小陷胸汤,或枳桔二陈汤加黄
连、栝蒌、天花粉。痰气壅满,心胸痞满不宽,导痰汤。
小陷胸汤
半夏(六钱) 黄连(三钱) 栝蒌(小者一个,大者半个)
用水二钟,加生姜三片,先煎栝蒌,约钟半许,入半夏、黄连,煎至一钟,温服。
枳桔二陈汤(方见脾胃。)
导痰汤(方见痰证。)
卷五
恶心证八
属性:【歌】畏食分明是恶心,呕而无物亦无声。胃中寒气兼痰火,随证斟量细辨明。
【论】戴云∶恶心者,无声无物,心下欲吐不吐,欲呕不呕,心中兀兀如畏舟车者是也。
x胃寒x
胃中有寒气而作恶心者,呕清水,不渴,脉迟,明知食寒物、受寒气,大半夏汤、小半夏茯苓汤、理中汤
加生姜、半夏。
大半夏汤
半夏(二钱五分) 陈皮(二钱五分) 茯苓(二钱五分) 生姜(二钱五分)
上锉,一剂,水二盏,煎一盏,热服。
小半夏茯苓汤(方见咳逆。)
理中汤(方见中寒。)
x胃热x
胃中有热而作恶心呕酸,内有热,脉必浮大而滑数,烦渴,二陈加姜炒黄连、山栀。胃气不足,内热恶心,
六君子汤加辰砂、姜炒黄连。
二陈汤(方见痰证。)
六君子汤(方见脾胃。)
卷五
吞酸证九
属性:【歌】要识吞酸与吐酸,总因湿热肺脾间。吐酸吐出酸如醋,若是吞酸咯吐难。
【论】夫吞酸与吐酸不同,吐酸者,吐出酸水如醋。平时津液随上升之气郁滞日久,湿中生热,故从火
化,遂作酸味,如谷肉在器,湿热则易酸。吞酸者,郁滞日久,不能自涌而出,伏于肺胃之间,咯不得上,咽
不得下。肌表得风寒则内热愈郁,而酸味刺心;肌肤得温暖则腠理开发,或得香热汤丸,则津液流通,郁热得
行,亦可暂解,盖标寒而本热也。故《素问》、河间言热者,言其本也,东垣言寒者,言其标也。学人当究其
浅深之感,本末之治而用药,庶可取十全之效也。
【脉】吞酸脉形,多弦而滑。或沉而迟,胸有寒饮;或数而洪,胸有痰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