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1-明医指掌-第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辜鸟落羽所污,儿着此衣,虫入皮肤故也。若衣用火烘着,则无此患。凡此之类,皆疳证也。
茯苓丸
治心疳、惊疳。
茯神 琥珀 黄连 芦荟 赤茯苓(各三钱) 远志(姜制) 菖蒲(各一钱) 麝香(少许) 虾膜(炙)
钩藤皮(各二钱)
上为末,米糊丸,如麻子大,每服十丸,薄荷汤下。
大芦荟丸
治肝疳,杀虫,和胃,止泻,兼治脊疳。
芦荟(研) 胡连 川连 芜荑(去扇) 青皮 木香 鹤虱(微炒) 雷丸(破开,白者佳,赤色者杀人,
不用。等分) 麝香(少许) 砂仁(减半)
上为末,米糊丸,绿豆大,每服一、二十丸,米饮下。
清肺饮
治肺疳,热 穿鼻孔,汁臭或生 肉。
紫苏 前胡 黄芩 当归 连翘 防风 赤茯 生地 天冬(去心) 甘草(炙) 桔梗(各一两) 桑皮
(炒,半两)
细锉,每服二钱,水煎,食后服。
肥儿丸
治脾疳、食疳。若治一切疳,后备加减法。
麦芽 神曲 使君 胡连 木香 槟榔 肉果
有虫加鹤虱、雷丸、胡粉、苦楝根之类。积多加三棱、蓬术、枳实、浓朴之类。眼痛加木贼、龙胆、车前
之类。腹膨胀加萝卜子、虾蟆干之类。浮肿加赤茯苓、滑石、桑皮之
类。脾虚泄泻,饮食不为肌肤,加四君子之类。肺热咳嗽,潮热骨蒸,衄血盗汗,加白芍、生地、黄芩、知母、
银柴、地骨、门冬之类。渴加天花粉、乌梅之类。血虚脉弱神衰,加当归、熟地、人参、紫河车。
上为末,丸如龙眼大,每服一丸,空心陈米汤化下。
九味地黄丸
治肾疳。
熟地(四两) 赤茯 山茱萸肉 川楝子 当归 川芎 丹皮 使君子肉 干山药(各二两)
上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温酒下。
走马牙疳方 滕氏真传。
五倍子(焙) 人中白( ) 枯矾 绯丹(焙紫色) 轻粉(少许) 片脑(少许)
上,共研匀,敷患处。
x 病x(附)
小儿未断乳,母复有胎儿饮其乳,羸瘦骨立,发黄壮热,大便不调,名曰 病。或有妊而抱他儿,亦能致
之。先令儿断乳,后服消乳丸、(方见变蒸。)异功散。
异功散
即四君子加陈皮
卷十小儿科
疟疾九
属性:【歌】儿疟多从痰积成,风伤惊触不同论。头疼体痛为风疟,发搐由来必是惊。咳喘便知痰所得,若还食
疟腹中疼。疟久胁旁因有块,此名疟母为根深。
【论】小儿之疟,多是食积、痰饮,留于胁下,故作寒热。盖人之一身,腰以上,阳主之;腰以下,阴主
之。胁下
者,当其中,为阴阳升降之枢,故胁下有痰、食,塞其道路,阳欲与阴交,而为所阻,热斯作焉,阳得过其处,
热斯解矣;阴欲与阳交,而为所间,寒斯作焉,阴得过其处,寒斯息矣。又有寒热往来,兼以头疼骨节痛,明
是风邪,得汗即解。又有寒热往来,兼以腹膨作痛,明是食积,得下即愈。又有热而不寒者,病在里,调其中
而已。寒而不热者,病在表,解其肌而已。一日一发者,荣卫行速故也,得病为近。间日一发者,荣卫行迟故
也,得病为远。凡治小儿之疟,以食积、痰饮为主,而风邪次之,惊又次之,乃得治疟之要焉,详载第四卷第
二论中。
疟疾例方
槟榔 草果 半夏 贝母 柴胡 黄芩(等分) 甘草(少许)
煎服。
食疟腹膨食少,或时作痛。
麦芽 神曲 槟榔 草果 柴胡 苏叶 苏梗(各一钱)
煎服。
痰疟咳嗽喘急。
川芎 柴胡 贝母 知母 橘红 黄芩 苏子(各一钱)
煎服。
风疟头痛,骨节疼,或鼻寒气粗。
羌活 防风 苏叶 川芎 柴胡 白芷(等分) 甘草(减半)
煎服。
惊疟寒热发搐。
茯神 远志(去心) 麦冬(去心) 柴胡 半夏(姜制,各一钱) 甘草(二分)
煎服。
疟久不愈,胁下有块,俗名疟母,服鳖甲丸。(方见四
卷。)
阴疟至晚即发,累月不已。
人参 芍药(炒) 川芎 柴胡(各一钱) 炙甘草 红花(各三分)
煎服。
卷十小儿科
痢疾十
属性:(添加)
【歌】小儿食积因成痢,初起必当先导滞。赤属热而白属寒,红而散者从伤治。下如五色定难医,久病脱
肛宜补气。若还身热不加餐,从来患此终须毙。
【论】小儿痢疾,不问新、久,皆以食积治。新者必用消导,久者必兼调补,挟热治热,挟寒治寒,挟伤
治伤。白者为寒,赤者为热,深黄者亦热,红而散者为伤。治痢以伤,痢或寻愈,治伤以痢,未有愈者。(详
载第四卷,宜参看。)
初痢宜消导
槟榔 枳实 蓬术 大黄 牵牛(等分)
为细末,白滚汤送下,每服三钱。逐去积滞,徐徐调补。
赤痢宜消化兼凉。
当归 黄连 滑石 赤曲 芍药 神曲 陈皮(各一钱) 甘草(四分)
煎服。
白痢宜消化兼温。
白术 茯苓 神曲 麦芽(各一钱) 肉桂 木香 甘草(各三分)
煎服。
纯血痢兼伤治。
当归 红花 赤曲 滑石 山楂 麦芽(各一钱) 甘草(三分)
煎服。
卷十小儿科
积病十一
属性:【歌】积病原因乳哺成,审其虚实察其形。更看惊积与气积,面黄肚热得其情。
【论】小儿有乳积、食积、气积、惊积、虚积、实积、积块之不同。惟夜间有热,肚热面黄者,伤积之
明验也。乳积者,因儿啼叫未住,即便乳儿,致伤胃脘,吐、下酸臭是也。食积者,乳食过饱,饱即困睡,肚
胀吐泻是也。气积者,因母怒气不散,即便乳儿,儿食气乳,停滞不化,腹痛多啼,痢如蟹渤是也。惊积者,
受惊而后有积,时泄青菜汁是也,虚积者,或曾伤食吐泻,或曾取转致虚,其积尚伏,故曰虚积,面与手、足
俱肿是也。实积者,壮热屎硬,口渴引饮,善食是也,和脾化积汤加减治之。积块者,丹溪云∶气不能成块,
乃痰与食积死血也。凡治积块,不可专用下药,徒损真气,病亦不去。当消导行血开痰为主,块去,须大补。
钱孔纯云∶癖块游走不定,攻则痛闷,日渐枯瘦,急用化癖法贴之,内服消积化聚丸,以除痼疾。若脸黑颊青,
不治。详载第四卷,宜参看。
和脾化积汤
治小儿一切诸积,后备加减法。
山楂 枳实 蓬术 浓朴 白芍 甘草 陈皮
乳积加砂仁、香附。气积加木香、苏梗。惊积加茯神、远志。虚积加白术、茯苓。实积加槟榔、牵牛。
表有热加柴胡、黄芩。里有热加黄连、木通。小便不利加滑石、泽泻。大便不通加大黄、枳壳。寒月,加益智、草豆蔻。
消积化聚丸
治五积六聚、痞癖攻痛。
三棱 白术(炒) 茯苓 黄连 干漆(炒去烟) 木香 砂 益智(炒) 归尾(酒洗) 麦芽(微炒,
各三两) 红花 砂仁(炒) 门冬 枳壳(炒) 穿山甲(烧灰) 青皮 柴胡 神曲(炒,各二两) 蓬术(煨)
槟榔(炙) 桃仁 香附(姜汁拌,炒) 鳖甲(醋炙,各四两)
上末,蜜丸,重三钱,空心陈米汤化下。
琥珀膏
大黄 朴硝(各一两)
为末,以大蒜捣膏贴之。
卷十小儿科
伤寒十二
属性:(添加)
【歌】婴儿气怯病伤寒,挟食挟惊分两般。要解六经传变候,参详仲景活人方。
【论】《活人书》云∶伤寒,大人、小儿治一般,但小小分剂,药性差凉耳。要之,其传变,其形证,与
大人不殊也。其所异治者,挟惊、挟食而已。钱仲阳云∶小儿正伤寒者,谓感冒寒邪,壮热头痛,鼻塞流涕,
畏寒拘急是也,须解表微汗。挟惊者,因惊而又感寒邪;或因伤寒热极生风,是热乘于心,心神易动,故发搐
也。当先发表,后利惊。挟食者,或先伤于风寒,后复停滞饮食;或先停滞饮食,而后伤于风寒。以致发热气
粗,嗳气,壮热头疼,腹胀作痛,大便酸臭,先用解散,次与消导,不解者,大柴胡汤下之。其六经传变证治,
当遵仲景法,自有专方,不复赘论,挟惊、挟食者,各从本证治之。
疏邪定惊汤
治挟惊伤寒,乃太阳经之药。
麻黄 羌活 白芷 防风 胆星 天麻 薄荷 黄芩 前胡 桔梗
冬月无汗去黄芩、薄荷,加生姜、葱白。三时去麻黄。阳明经目痛鼻干,不眠,脉洪而长,加葛根。少阳
经耳聋胁痛,脉弦数而呕,加柴胡、半夏、橘皮、生姜。少阳、阳明合病,加柴胡、葛根、芍药,去羌活、麻
黄,盖少阳有三禁,不可汗、下、利小便也。传入阳明为里,脉沉实,谵妄恶热,六、七日不大便,口燥咽干
而渴,用大柴胡汤。
解肌调中饮
治挟食伤寒,乃三阳经之药。
羌活 防风 柴胡 干葛 苏叶 黄芩 枳实 浓朴 神曲 山楂 陈皮 半夏
加砂仁五分,生姜三片,煎服。
如冬月去黄芩,加麻黄。夏月加石膏。渴加天花粉,去半夏。有汗去苏叶,加芍药。胸中满闷加枳壳、桔
梗。喘加杏仁。嗽加金沸草、前胡。表邪退而便秘者,去羌活、防风、苏叶、干葛,加大黄。
大柴胡汤
治内热,大便难,身热,不恶寒,反恶热。
柴胡 黄芩 芍药 半夏 枳实 大黄
上,姜、枣,煎服。
卷十小儿科
痘疮十三
属性:【歌】热彻标形必定稀,根红色泽满而肥。清便自可身无羌,饮食如常不用医。出不快时尤可发,密宜解
毒勿教迟。鲜红恐后翻成紫,泄痢须知里气虚。五六日来生痒塌,切牙寒噤异功宜。疮稠力薄难肥满,大剂参
归及桂 ,紫草川芎香白芷,更加糯米复何疑。青干黑陷溲便涩,可用宣风急下之。身热烦渴微腹满,喘而便
秘面红 ,心烦闷乱溲黄
赤,利水还须导赤除。七八日来犹发热,内因热盛外蒸皮,故使斑疮痂不着,宣风散子入生犀。耳居反热知归
肾,黑陷分明有死期。百祥丸泻膀胱火,下后身温饮水奇,急用温脾为上策,十中一二可扶持。
【论】夫痘疮皆由子在母胎中受其三秽液毒,停蓄脏腑,皆太阴湿土壅滞,君、相二火之所作。因小儿真
气既盛,正气初旺,邪无所容,或风寒伤于表,食饮伤于里,其毒由是发焉。故因外者治外,因内者治内,内
外皆和,其痘自出。至于恶寒者发之,表太热者夺之,里渴者清之,秘者通之,惊者安之,泄者分之,虚者补
之,寒者温之,热者和之,不可执一,大抵如伤寒随经用药,最为高论。若轻者,发热四、五日;热彻始出,
其疮必稀,故前后心无,头面稀少,明润光泽,作三、四次出,无内外邪证,便溺如常,饮食如故,此受之
最轻也,不用服药自已。其一热便涌出,密如针头,不分根脚,尚有表邪,时忽泄利呕逆,饮食不进,或烦闷
不安,或狂躁不宁,大、小便秘涩不通,疮色鲜红,或灰白而不泽,或隐隐在于皮肤中,或咳嗽鼻喷不止,或
腰痛不能立起,耳居反热,身体反冷,恶寒振栗,切牙,痒塌,燥渴不止,黑陷青紫倒靥,此皆沉重之候也。
必审其寒、热、虚、实而调之,则无不效矣。大抵寒为虚,热为实。气虚寒则宜温补,气实热则宜清凉,血虚
则宜补血,血热则宜解毒,必取其气血中和,无过不及可也。凡痘灰白不红,绽不起,发出不快,昏暗陷顶,
皆表寒而虚。二便清,饮食不化,身凉,手、足、口气俱冷,不渴,少食,唇白涕清,皆里寒而虚。此表、里
虚寒之证,急宜温脾胃,补气血,当用参、 、四物、木香、肉桂等药,以助贯脓收靥。夫表虚者,以补气为
主而补血次之。里虚者,于补血之中而
兼补气。苟能补气,而脾胃自壮,胃气随畅,在后必无陷伏之忧;既能补血,则气血周流,送毒出尽,不致凝
滞,在后必无痒塌之患。凡红紫干滞,黑陷焦枯者,皆表热而实。大便秘结,小便赤涩,身热鼻干,气热唇燥,
烦渴者,皆里热而实。此表、里实热之证,急宜凉血解毒,当用化毒汤、红花、紫草、黄芩、牡丹皮、蝉蜕、
鼠粘、荆芥之类。如表热者,宜清凉解表,而分利次之。里热者,则重于解毒而兼清凉,或在二、三日之前,
热毒盛者,微下之亦可。盖凉血不至红紫,解毒则免黑陷。故表虚不补,则成外剥;里虚不补,则成内攻;表
实过补,则不结靥;里实过补,则发痈毒,所以痘证变迁无常,若色一转,又当变通,不可拘于一定也。
x气虚x
凡气虚之证,初发身热,手足厥冷,乍凉乍热,精神倦怠,肌肉 白,饮食减少,四肢倦而睡卧安静,
便清自调,虚证无疑。未见点前,用参 饮加轻剂发散,如∶紫苏、防风、白芷。见点之后,用参 饮加轻剂
开提,如∶川芎、桔梗。见点四日之后,重用参 饮,随病加减处治。七、八日浆足之后,保婴百补汤调养气
血而已。此证末梢,塌陷黑靥者,多用木香异功散收功。
x血热x
凡血热之证,初发身热壮盛,腮红脸赤,毛焦色枯,烦躁,渴欲饮水,日夜啼哭,睡卧不宁,好睡冷处,
小便赤涩,热证无疑。未出之前,治从升麻葛根汤或升麻流气饮,虽皆可服,纵不若十神解毒汤为稳。既出至
见点三、四日后,热证悉平,势将行浆,从太乙保和汤加减。八、九日浆足之后,则有保婴百补汤调养之。
x毒盛x
凡热毒壅遏之证,初发身热壮盛,腮红脸赤,毛焦皮燥,气粗喘满,腹胀烦躁,狂言谵语,睡卧不宁,大
便秘结,小便赤涩,面浮眼胀,多啼多怒,的系热毒壅遏。未见点时,先须升麻葛根汤一服,随服羌活散郁汤。
至见点三日之内,诸证悉平,势将行浆,则服益元透肌散加减。浆足之后,即服保婴百补汤调养而已。六、七
日外,有紫黑干枯及青灰干白陷者,则有夺命、大造、百祥、牛李、猪尾、宣风、独圣等方,皆可审用。惟曾
经泄泻,有木香异功证,则从木香异功散治之。
参 保元汤
治气虚痘证。
人参(一钱) 黄 (二钱) 甘草(五分,初热生用,出定炙用) 官桂(三分)
上锉,加生姜三片,糯米一撮,水煎,入人乳温服。
按∶参、 、甘草性味甘温,专补中气之虚,而又加官桂以制其血。血在内,引而出之;血在外,引而
入之。参、 非桂之逐血引导,则不能独树其功也。又加生姜、糯米,以助参、 之力。
十神解毒汤
治血热痘证,古人用黄连解毒汤,恐骤用寒凉,不惟冰伏,热毒反出不快,抑且热毒为其所抑,则郁于
脏腑,或肚痛腹胀,内溃而死者有之,岂若此方内外分消,用之为当?
生地 丹皮 赤芍 归尾 红花 川芎 桔梗 木通 连翘 腹皮
身热壮盛加葛根、前胡;毒盛绵密咽痛,加甘草、荆芥、鼠粘子;口渴烦躁加麦冬、天花粉;大便秘加
枳壳、前胡、酒蒸大黄;小便短涩,睡卧不宁,谵语加山栀、竹叶、
灯心;发斑加玄参、犀角、紫草。
羌活散郁汤
治毒盛壅遏喘胀,或为风寒外搏者。
羌活 防风 白芷 荆芥 桔梗 地骨皮 川芎 紫草 甘草 连翘 恶实 大腹皮
上为粗散,水一钟,灯心十四茎,煎六分,温服。
太乙保和汤(又名紫草透肌汤)
专治血热痘证。服十神解毒汤后,热证悉去,内外和平,见点三日之后,不易长大,用之则能保和元气,
活血解毒,助痘成浆。
紫草 川芎 山楂 桔梗 人参 甘草 生地 红花 木通 糯米 生姜 灯心
升麻葛根汤
治痘初发热疑似之间。
葛根 升麻 甘草 芍药
生姜煎服。
益元透肌散
专治壅热痘证。服羌活散郁汤后,壅证悉开,气血和平,见点三、四日后不肥大,不成浆者,用之则能
匀气解毒,透肌达表,领出元阳,助痘成浆而易结脓窠也。
鼠粘 蝉蜕 陈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