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587-石室秘录 >

第10章

587-石室秘录-第10章

小说: 587-石室秘录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救之,则胃气已虚,何能胜任,予所以乘其初起,即用之为妙也。 
目肿而痛,亦是火症,然必看其眵多泪多,红肿而痛,如有物针触二般。用柴胡三钱,甘草一钱, 
炒栀子三钱,半夏一钱,白蒺藜三钱,水煎服。此方之妙,全在直散肝胆之郁火,火散则热自退。不攻之 
攻胜于攻,不下之下胜于下也。一剂即可奏功,正不必再服。 
口舌生疮,又不可如是治之。乃心火郁热,而舌乃心苗,故先见症。法用黄连二钱,菖蒲一钱, 
水煎服。一剂而愈,神方也。此方不奇在黄连,而奇在菖蒲。菖蒲引心经之药,黄连虽亦入心经,然未免 
肝脾亦入,未若菖蒲之单入心也。况不杂之以各经之品,孤军深入,又何疑哉,此所以奏功如响也。倘不 
知用药神机,轻混之以肝脾之药,虽亦奏功,终不能捷如桴鼓,此治热之又一法也。 
张公曰∶寒治之法,世人最多,予皆不取。今天师之法,不容予不首折也。用寒而又远寒,用散而 
又远散,真奇与巧并行,而攻与补兼用也,予又何必多言哉。无已,则更有一方。在治火初起之时,尚未 
现于头目口舌之际,亦可化有为无。方用柴胡二钱,白芍三钱,甘草一钱,炒栀子三钱,半夏一钱,羌活五 
分,茯苓三钱,水煎服。一剂可以散火。方名先解汤。乘外症之不见,而先解之。亦争上流法,医者宜 
留意焉。 
华君曰∶亦无有传我。 
孙真人曰∶予有吐血方传子。生地汁一碗,无鲜生地处,用干者一两,煎汤半碗,调三七根末三钱, 
炮姜灰末五分,服一剂即止,吐血神效,衄血亦可治,妙。 

卷二(乐集)
热治法
属性:x论肾寒吐泻 论心寒胃弱x 
天师曰∶热治寒也。寒症不同,举一二症言之,如呕吐不已,食久而出是也;或下利不已,五更 
时分,痛泻四五次是也。此等之症,人皆以为脾胃之寒,治其胃,则呕吐可止,治其脾,则下利可遏。 
然而终岁经年,服胃脾药而不愈者何也?不得其故耳。盖胃为肾之关,而脾为肾之海。胃气不补命门之 
火,则心包寒甚,何以生胃土而消其谷食;脾气不补命门之火,则下焦虚冷,何以化其糟粕而生精微。 
故补胃必宜补肾,而补脾亦宜补肾也。方用熟地三两,山茱萸二两,茯苓三两,人参三两,肉桂一两,附 
子一两,北五味一两。吴茱萸五钱,山药四两,各为末,蜜为丸。饥服一两。此方之妙,全在用肾药居 
多,而脾胃药居少,尤妙用热温之药于补肾补土之中,则火足而土健。谁知水足而火生也,此种议论,举 
世未闻。然岂徒托空言以示奇乎,实有至理存焉。试之无不效奏顷刻,愿世人加意之。此热治之妙法,一 
方可兼治之。凡如此等之病,无不可统而兼治也。 
张公曰∶真妙绝之论,快心之语。天师言补肾之法,而余更有论,乃言补心方也。胃与脾虽同是属土, 
而补胃,补脾宜辨。凡人能食而食之不化者,乃胃不病而脾病也,当以 
补脾,而补脾尤宜补肾中之火,盖肾火能生脾土也。有人不能食,食之而反安然者,乃胃病而非脾 
病,不可补肾中之火,当补心中之火,盖心火能生胃土也。世人一见人不能饮食,动曰脾胃之病,而不 
知分胃之寒、虚责之心,分脾之虚、寒而责之肾也。天师之法,心肾兼补,予可不必更立奇方。然 
而治脾胃两虚者,用之神效。若单是胃虚胃寒者,自宜独治心之为妙。余所以更定一方,以佐天师之未 
及。方用人参一两,白术三两,茯神三两,菖蒲五钱,良姜五钱,莲肉三两,山药四两,半夏三钱,白 
芥子三钱,附子三钱,远志二两,炒枣仁五钱,白芍三两,各为末,蜜为丸。每日白滚水送下三钱,饭 
后服。此方专补心火,并疏肝气。专生心火,内加附子、良姜,以助火热之气。心火足,自然生胃土, 
胃土足,而饮食自然能进而无害矣。此方实可济大师之未及也。 
华君曰∶治法与余相同,无可言。 

卷二(乐集)
通治法
属性:x论痢下通治 论火泻通治 论下血通治x 
天师曰∶通治者,因其通而通之也。如人病下痢者是。痢疾之症,多起于暑天之郁热,而又感以 
水湿雨露之气以成之。红白相见,如血如脓,甚者如屋漏水,如鱼冻水,里急后重,崩迫痛疼,欲下而不 
能,不下而不快,一日数十行,或一夜数百行,或日夜数千行,气息奄奄,坐而待死,此通之病也。若骤 
止其邪,则死生顷刻;不止其邪,则危绝如丝;欲补其气,则邪气转加;欲清其火,则下行更甚。此时 
惟有因势利导之法,可行于困顿之间。或疑人已气虚血败,更加利导,必致归阴。不知邪气一刻 
不去,则正气一刻不安。古人之痢疾无止法,信不诬也。方用白芍三两,当归三两,萝卜子一两,枳壳三 
钱,槟榔三钱,甘草三钱,车前子三钱,水煎服。一剂即止,二剂全安,可用饮食矣。(〔批〕此方前 
已有了,止分两不同耳。多车前子一味。)此方之奇而妙者,全在用白芍、当归。盖水泻最忌当归 
之滑,而痢疾最喜其滑也;芍药味酸,入肝以平木,使木不敢再侵脾土;又有枳壳、槟榔,消逐其湿热之 
邪;又加车前,分利其水湿,而又不耗真阴之水,所以功胜于茯苓也。尤奇者,在用萝卜子一味,世多不 
解。盖萝卜子味辣,而能逐邪去湿,而又能上下通达,消食利气,使气行于血分之中,助归、芍以生新 
血,而祛荡其败瘀也。少加甘草以和中,则无过烈之患。此奏功之神奇,实有妙理耳。 
张公曰∶固然奇妙通权。通因通用,痢疾立论,最为妥当。然而通因之法,不止痢疾也,水泻亦是, 
下血亦是也。水泻者,人见其如潮而来,如瀑而下,皆曰急宜止之,以免亡阴之症,用粟壳、莺粟、乌梅之 
类止之。其论则是,其治则非也。水泻虽不比痢疾之断不可止,然而水泻之中,亦有不可遽止之病,如疼痛 
于腹中,后重于门口,皆是有火而泻,不比虚寒之直泻,俱当用通因之法治之。方用人参三钱,车前一 
两,白芍三钱,槟榔一钱,甘草一钱治之。此方之妙,妙在车前以滑之,而又佐以槟榔之去积,自然有 
滞皆行。况车前性虽滑而能分消水谷,则水气自然分开。第大泻之后,自然亡阴,又用人参以补气,则气 
足而阴自生。又虑久泻自然亏中,又加甘草以和之。虽是通因之法,实乃扶正之方。 
下血之症,其人之血虚,不言可知,似乎宜补其血矣。然而血之下也,必非无故,非湿热之相侵,即酒毒 
之深结,若不逐去其湿热酒毒,而徒尚止涩之味,吾未见其下血之能止也。方用熟地一两,地榆三钱,白 
芍三钱,当归三钱,黄连三钱,甘草一钱,葛根一钱,柞树枝五钱,水煎服。(〔批〕解酒散火汤。) 
一剂必下血更多,二剂略少,三剂全愈。盖此病不用通因之法,永不奏功,必如此而能愈也。方中妙在用 
熟地、当归、芍药以生新血,新血生则旧血必去。又妙在地榆以凉大肠,用柞木以去酒毒,所以相济而成 
功也。此二方亦通因之妙用,人亦亟宜知之。 
华君曰∶同。 
雷公曰∶通因通用,张公补论之,尤为酣畅,我无以赞一言。虽然,尚有一说。在大泻之后,虽是火 
泻,毕竟宜温补之,以生其阴。泻一止,即宜用四物汤,加人参、炮姜以温补。而不可谓水泻忌滑,而禁 
用归、熟也。 
(痢症按昔贤谓如屋漏水者,为不治症∶鱼冻水者,为虚寒症。后方恐宜酌用,李子永识。) 

卷二(乐集)
塞治法
属性:x论气虚中满 论饱食填塞x 
天师曰∶塞者,因其塞而塞之也,如人气虚中满是也。凡人气虚,多不能食,食则倒饱,人以为多食 
之故,以香砂、枳实等丸消导之。其初未尝不少快,久则腹饱,又消之,久久不已,必变成中满之症矣。腹 
高而大,气喘而粗,人又以为臌胀也,用牵牛、甘遂等药以利导其水,水未必去而臌胀益甚,又以为药之 
不胜也,又用大黄、巴豆之药下之,又不 
应;以为风邪袭之,又以辛散之品,如龙胆草、茵陈之类。杂然纷进,不至死不止。犹然开鬼门,泄净 
府,纷纷议论,皆操刀下石之徒也。谁知初起之时,即以补胃健脾之药,先为速治,何至此哉,初用 
之方∶用人参一钱,白术二钱,茯苓三钱,陈皮三分,甘草一分,萝卜子一钱,薏仁五钱,芡实五钱,山 
药三钱,水煎服。(〔批〕消胀至神汤。)此方绝不去消导,而专以补为事,世医未有不笑其迂,以为 
此等药,服之必增胀满。下喉之时,实觉微饱,世医乃夸示曰∶吾言之验如此。而病患与病家,并诸亲友, 
俱叹世医,而咎此方之迂而害事也。讵知下喉之时,虽觉微胀,入腹之后,渐觉开爽,连服数剂,不特开 
爽,而并无胀满之疾矣。盖中满之疾,原是气虚而成,不补其虚,胀何从解。补药之中,加以萝卜子。 
分消其胀气,使人参不敢助邪而反助正;况又有茯苓、薏仁、芡实之类,纯是去湿之药,则水道自行,而 
上壅可免;尤妙用甘草一分,以引群药之入于满处。盖中满最忌甘草,而余偏用之,成功于忌之中也。 
张公曰∶妙论叠出不穷,大哉,圣人之语。中满固是塞症,饱食填塞于胸膛,亦是塞症也。人皆用 
香砂、浓朴消之,而余独不然。方用人参三钱,白术三钱,陈皮一钱,甘草一分,肉桂一钱,神曲三钱, 
水煎服。此方妙在全不去消食,反助其饱闷之气。谁知饱食而不消者,由于胃气之不足也。我补其胃气, 
则胃强自能运化而入于脾中,又何必用浓朴、枳壳之消导哉。此亦塞治之法也,可与天师方并垂天壤。 
华君曰∶法同于余,而论备之。 
雷公曰∶我亦有方。中满病,固是胃气之虚,然徒补胃气亦难疗。当补心火,以生胃土。方用人 
参三钱,白术五钱, 
炒枣仁五钱,远志八分,山药三钱,茯苓三钱,米仁五钱,陈皮三分,神曲三分,麦芽五分,水煎服。 
方中全不治满而满自除,正以治心火也。 

卷二(乐集)
解治法
属性:x论结胸 论内伤肝郁x 
天师曰∶解者,邪聚于一处,而分解之也。如人病结胸等症者是。伤寒初愈,五脏六腑,久不见饮 
食矣,一旦饱食,则各经群起而 。无如胃经火炽,一瓯之物,不足以供其自餐,又安能分散于诸人 
乎,势必群起而争,而胃经自家困乏,茹而不吐,则五脏六腑,喧哗扰攘,而胃经坚不肯出矣。然则治之 
法奈何?惟有坚壁以待,枵腹以守,则敌人自散。盖原因无食,所以起争,使终无粮草,势亦难于久 
待,自然仰关而攻,不战自退。乘其散亡之时,少佐师旅,声言追逐,实仍和解,彼此同归于好。方用元 
参一两,麦冬一两,水二碗煎服。此方之妙,全不去顾胃中之火,亦不去消胃中之食,止厘清肺中之气, 
散其心肾浮游之焰。心肾肺经既已退舍,则肝经一旅之师,又何能为难哉。脾与胃唇齿相倚,从前不过 
同群共逐,大家声扬,原未尝有战攻之举,今心肝肺肾之火既已收师,则脾脏一经,亦自相安于无事矣。 
倘一逢结胸,即以此方投之,则不特无功,转且有害。故一遇结胸之病,必须令其空腹数日,而后以此方 
投之,万举万当,此解治之一法也。 
张公曰∶真妙绝奇文,结胸之症,不意发如许奇语。非天师又乌能哉。我欲再发一言,不可得矣。非 
学贯天人, 
不可言医;非识通今古,不可谈医;非穷尽方书,不可注医。此得人所以最难,自古及今,代不数 
人。元以前无论,明朝三百年,止得数人而已。李濒湖之博,缪仲醇之辨,薛立斋之智,近则李士材 
之达,喻嘉言之明通,吾子亡弘肆,我所言者数人,皆上关星宿,钟山川之灵而生者也。今日既许 
子在着书中人,愿吾子勿以菲薄自待也。着书当弘而肆∶医道尽矣至矣,化矣神矣。 
解法∶更有人病内伤,而头疼目疼,心胁痛,遍身痛,手足又痛,此皆肝气郁蒸之故。或头痛 
救头,脚痛救脚,治何日始能尽期。当据其要而先治之,余者不治自愈。方用白芍五钱,当归三钱,柴 
胡三钱,天花粉三钱,丹皮三钱,栀子三钱,甘草三钱,川芎一钱,香附一钱,桂枝一钱,水煎服。此 
方妙在白芍为君,柴胡为臣,祛风祛痰之药为佐使。一剂而胁痛失,再剂而诸痛平,三剂而一身泰,真扼 
要争奇,解法之至妙者。施之内伤之症,尤多奇功。愿世人勤而用之,收功无量也。 
华君曰∶未传于予。 

卷二(乐集)
敛治法
属性:x论亡阳 论下血 论吐血 论头汗 论手汗x 
天师曰∶敛治者,乃气将散而收敛之也。譬如人汗出不已,此亡阳而气欲散也。又如下血与吐血 
不已,此血欲散而不能住者是也。气散仅存一线之阳,倘再令其奔越,则阳脱而死所不免也。然而治脱之 
法,惟在敛其肺气,使皮毛腠理 
固密,则阳从何散。第徒敛肺气,而不大补元阳,则元气仍然欲脱,即不脱出于皮毛腠理,必然脱出于 
口鼻耳目,故必以补为敛之为得也。方用人参一两,黄 一两,当归一两,五味子一钱,山莱萸四 
钱,桑叶五片,酸枣仁一钱,麦冬三钱,水煎服。此方之妙,全在用参、归以补气,用山萸、五味以敛 
气,则补足以济敛之功,而敛足以滋补之益。况又有桑叶收汗之妙品,调停于敛之中,不偏于敛,亦不偏 
于补也。 
下血之症,多因好酒成病。用解酒之品,可以成功,而殊不尽然也,世医所用解酒之品,无过干葛、 
桑白皮而已。然而干葛不可多服,而桑白皮又气味轻清,不可专任此二味,所以解酒而酒病终难去也。况 
中酒之病,其来已素非一朝一夕之有,岂是轻清不可久服之药,可能治之乎?余故皆弃而不取。方用人 
参二钱,当归一两,地榆三钱,生地五钱,三七根末三钱,水煎服。(〔批〕生新汤。三六亦能生血,不 
止止血也。)此方之妙,全在不去治酒病,亦不去治血病,全以生地、当归活其血,血活则新血生而旧血 
止;况又佐以地榆之寒,以去大肠之火;又佐以三七之末,以杜塞大肠之窍,自然血止而病愈也。此敛之 
一法也。 
更有吐血之症,或倾盆,或盈碗,若不急以收敛,则吐将安底。然而一味酸收寒遏,则血势更狂, 
愈足以恣其崩腾之势。不若从其性,而少加以收敛之品,则火寝息而血归经。方用人参一两,当归一两, 
酸枣仁三钱,三七根末三钱,水煎调服。此方之妙,不去止血,而惟固其气。盖血脱益气,实有奇功。血乃 
有形之物,既已倾盆盈碗,尽情吐出,则一身之中,无血以养可知,自当急用生血补血之品,尤以为迟, 
奈何反用补气之味,得无迂而寡效乎?谁知血乃有形之物, 
气为无形之化,有形不能速生,而无形实能先得,况有形之物,必从无形中生之。气无形,始能生血 
有形之物,补气正所以补血,生气正所以生血也。况血既尽情吐出,止存几希一线之气,若不急为补 
之,一旦气绝,又何以生血而补血哉。经云∶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真治血之妙 
法。此又敛之之一法也。 
张公曰∶真有不可思拟之妙,余无以赞一词矣,止语汝头汗出而敛之法。凡人头顶出汗,乃肾火有 
余,而肾水不足,若不知其故,而徒用止汗之药,必致目昏而耳痛。法当滋其肾,而清肺金之化源,自易 
奏功如响。方用桑叶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