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587-石室秘录 >

第26章

587-石室秘录-第26章

小说: 587-石室秘录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八论强弱
属性:人有南北之分者,分于强弱也。南人之弱,不及北人之强也远甚。然而南人亦有强于北人 
者,北人亦有弱于南人者,亦不可一概而论。然而统治强弱,又断断不可,当观人以治病,不可执南北 
以治强弱也。盖天下有偏阴偏阳之分,偏于阳者,虽生于南而亦强;偏于阴者,虽生于北而亦 
弱。故偏于阳者,宜用寒凉之剂;偏于阴者,宜用温热之品也。 
张真君曰∶是。 

卷五(书集)伤寒相舌秘法
九论寒热
属性:雷真君曰∶病之有寒热也,半成于外来之邪,然亦有无邪而身发寒热者,不可不知。无邪而身 
发寒热,乃肝气郁而不得宣,胆气亦随之而郁。木之气既郁滞,而心之气自然不舒,心肝胆三经 
皆郁,则脾胃之气不化,肺金无养,其金不 
刚,上少清肃之气下行,而木寡于畏,土且欲发泄而不能,于是作寒作热,似疟非疟、而不能止。倘 
用祛邪之药,则其势更甚,惟有舒其木气,而寒热自除矣。 
张真君曰∶亦创论也,方宜用逍遥散,大加白芍可也。 

卷五(书集)伤寒相舌秘法
十论生死
属性:雷真君曰,知生死而后可以为医。生中知死,死中知生,非易易也。何以知生中之死,如伤寒症, 
七日不汗死是也。何以知死中有生,如中风、中恶、中毒是也。生中之死,而辨其不死;死中之生,而 
辨其不生,医道其庶几乎。伤寒至七日犹无汗,人皆谓必死矣,而予独断其不死者,非因其无汗而可生 
也。盖伤寒邪盛,禁汗之不得出,其人无烦躁之盛,肾水犹存,邪不能熬干之也,虽无汗,必有汗矣, 
七日来复,岂虚言哉。此生中之死,而辨其不死之法也。中风不语,中恶不出声,中毒致闷乱,虽其人之 
气犹存,似乎不死,然而,遗尿则肾绝矣,手撒则肝绝矣,水不下喉则脾胃绝矣。舌本强则心绝矣,声如 
酣则肺绝矣。五脏无一生,无有不死者;倘有一脏之未绝,未死也。看何脏之绝,而救何脏之气,则死犹 
不死矣。然而,五脏之中尤最急者,莫过心肾,心肾之药,莫过人参、附子二味,二味相合,则无经不 
入。救心肾,而各脏亦无不救之矣。虽将死之人,必有痰涎之作祟,似祛痰化涎之药,亦不可轻度。然不 
多用人参,而止用祛痰化涎之药,适足以死之也。即或偶尔生全,未几仍归于死。此死中之生,而辨其 
不生之法也。 
张公曰∶真奇绝之文。 

卷五(书集)伤寒相舌秘法
十一论真假
属性:雷真君曰∶病之有真有假也。大约寒热之症居多,《内经》已辨之无遗义矣。予再取而论之 
者,以真假之病难知,而用药者不可徒执泛逆之治法也。予有治真寒假热之法,而不必尚夫汤剂也。如 
人下部冰凉,上部大热,渴欲饮水,下喉即吐,此真寒反现假热之象以欺人。自当用八味汤, 
大剂搅冷与饮。人或不敢用,或用之不多,或病患不肯服,当用吾法治之。以一人强有力者,擦其脚 
心,如火之热,不热不已,以大热为度,后用吴茱萸一两为末,附子一钱,麝香一分,为细末,以少少 
白面入之,打为糊,作膏二个,贴在脚心之中,少顷必睡熟,醒来下部身热,而上部之火自息矣,急以 
八味汤与之,则病去如失。至于治真热假寒之法,则又不然。如人外身冰凉,内心火炽,发寒发热,战栗 
不已,此内真热反现假寒之象。自当用三黄石膏汤加生姜,乘热饮之。医或信之不真,或病家不肯与 
服,予法亟宜用之也。井水一桶,以水扑心胸,似觉心快,扑之至二三十次,则内热自止,而外 
之战栗不觉顿失。急以元参、麦冬,白芍各二两,煎汤与之,任其恣饮,则病不至再甚矣。 
张公曰∶何方法之奇至此,遵而行之,人无死法矣。 

卷五(书集)伤寒相舌秘法
十二论老少
属性:雷真君曰∶老人与小儿最难治也。老人气血已衰,服饮食,则不生精而生病。小儿精气未满,食 
饮食,则伤胃而伤脾,故老人小儿当另立一门。虽岐天师已立,有门有方,然终觉未全。今另留数 
方,半治老人之生精,半治小儿之伤胃也。生精者,生其肾中精也。人生肾气有余,而后脾胃之气 
行,脾胃气行,而后分精四布于各脏腑,俱得相输以传化,方名养老丸。用熟地八两,巴戟天四 
两,山茱萸四两,北五味一两,薏仁三两,芡实四两,车前子一两,牛膝三两,山药四两,各为 
末,蜜为丸。每日吞五钱。自能生精壮气。开胃健脾也,又何虑饮食之难化乎。小儿之方,单顾其 
胃,天师已有神方传世,今再立一方,亦治肾以生土也。论小儿纯阳,不宜补肾,不知小儿过于饮 
食,必至伤胃,久之,胃伤而脾亦伤,脾伤而肺金亦伤,肺金伤而肾水更伤矣。小儿至肾水 
之伤,则痨瘵之症起,鸡胸犬肚之证见。苟治之不得法,而仍治以治胃之药,未能奏功,杂然攻利之药 
并进,殇人夭年可悯,今立一方,治小儿肾脏之损,实有奇功,方名全幼丸。用熟地二两,麦冬一两, 
山药三两,芡实三两,车前子一两,神曲五钱,白术一两,地栗粉三两,鳖甲三两,生何首乌三两,茯 
苓二两,各为末,蜜为丸。每日白滚汤送下三钱,一料前症尽愈。二方实可佐天师之未逮也。 
张真君曰∶妙绝之论,妙绝之方。 

卷五(书集)伤寒相舌秘法
十三论气血
属性:雷真君曰∶气无形也,血有形也。人知治血必须理气,使无形生有形,殊不知治气必须理血,使 
有形生无形也。但无形生有形,每在于仓皇危急之日;而有形生无形,要在于平常安适之时。人见用气 
分之药速于见功,用血分之药难于奏效,遂信无形能生有形,而疑有形不能生无形。不知气血原叠相生 
长,但止有缓急之殊耳。故吐血之时,不能速生血也,亟当补其气;吐血之后,不可纯补气也,当缓补 
其血。气生血,而血无奔轶之忧;血生气,而气无轻躁之害。此气血之两相须而两相得也。 
张真君曰∶论妙极,无弊之道也。 

卷五(书集)伤寒相舌秘法
十四论命门
属性:雷真君曰∶命门为十二经之主,《内经》已详言之。余再取而尚论者,盖命门之经虽彰,而命门 
之旨尚晦也。命门既为十二经之主,而所主者何主也。人非火不能生活,有此火,而后十二经始得其生 
化之机。命门者,先天之火也。此火无形,而居于水之中。天下有形之火,水之所克;无形之火, 
水之所生。火克于水者,有形之水也∶火生于水者,无形之水也。然而无形之火,偏能生无形之水,故 
火不藏于火,而转藏于水也。命门之火,阳火也,一阳陷于二阴之间者也。人先生命门,而后生心,其 
可专重夫心乎。心得命门,而神明有主,始可以应物。肝得命门而谋虑,胆得命门而决断。胃得命门 
而能受纳,脾得命门而能转输,肺得命门而准节大肠得命门而传导,小肠得命门而布化,肾得命门而作强, 
三焦得命门而决渎,膀胱得命门而收藏、无不借命门之火以温养之也。此火宜补而不宜泻,宜于水中以补 
火,尤宜于火中以补水,使火生于水,而还以藏于水也。倘日用寒凉以伐之,则命门之火微,又何能 
生养十二经耶。此《内经》所谓主不明则十二官危,非重言命门欤。 
张真君曰∶命门得天师之辨,正若日月之经天。今又得雷真君之尚论,则命门何至于晦而不彰乎。万 
世之大幸也。 
(张景岳先生谓∶善补阴者,宜于阳中补阴,无伐阳以散阴。善补阳者,宜于阴中补阳,无伐阴以 
救阳。深得此意。李子永识。) 

卷五(书集)伤寒相舌秘法
十五论任督
属性:雷真君曰∶任督之脉,在脏腑之外,别有经络也,每为世医之所略。不知此二部之脉不可 
不讲,非若冲、 之脉可有可无也。任脉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上颐 
循面入目,此任脉之经络也。督脉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女子入系廷孔,在溺孔之际,其络循阴 
器,合纂间,绕纂后,即前后二阴之间也,别绕臀,至少阴,与巨阳中络者,合少阴上股内后 
廉,贯脊属肾,与太阳起于目内 ,上额交颠上,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挟脊抵腰中,入循膂 
络肾∶其男子循茎下至纂,与女子等∶其少腹直上者,贯脐中央,上贯心入喉,上颐环唇,上系两目 
之下中央,此督之经也。二经之病,各有不同,而治法实相同也。盖六经之脉络,原相贯通, 
治任脉之疝瘕,而督脉之遗溺、脊强亦愈也。然此二脉者,为胞胎之主脉,无则女子不受 
妊,男子难作强以射精,此脉之宜补而不宜泻明矣。补则外肾壮大而阳旺,泻则外肾缩细而阳衰∶补 
则子宫热而受妊,泻则子宫冷而难妊矣。 
张真君曰∶妙绝。今人不知任督之至要,所以用药不效也,知任督,何难治病哉。 

卷五(书集)伤寒相舌秘法
十六论子嗣
属性:雷真君曰∶人生子嗣,虽曰天命,岂尽非人事哉。有男子不能生子者,有女子不能生子者。男子 
不能生子有六病,女子不能生子有十病。六病维何?一精寒也,一气衰也,一痰多也,一相火盛也,一精 
少也。一气郁也。精寒者,肾中之精寒,虽 
射入子宫,而女子胞胎不纳,不一月而即堕矣。气衰者,阳气衰也,气衰则不能久战,以动女子 
之欢心,男精已泄,而女精未交,何能生物乎。精少者,虽能射,而精必衰薄,胞胎之口大张, 
细小之入,何能餍足,故随入而随出矣。痰多者,多湿也,多湿则精不纯,夹杂之精。纵然生 
子,必然夭丧。相火盛者,过于久战,女精已过,而男精未施,及男精既施,而女兴已寝,又安能 
生育哉。气郁者,乃肝气抑塞,不能生心包之火,则怀抱忧愁,而阳事因之不振,或临炉而兴已 
阑,对垒而戈忽倒,女子之春思正浓,而男子之浩叹顿起,则风景萧条,房帏岑寂,柴米之心难 
忘,调笑之言绝少,又何能种玉于兰田,毓麟于兰室哉。故精寒者温其火,气衰者补其气,痰多者消 
其痰,火盛者补其水,精少者添其精,气郁者舒其气、则男子无子者可以有子,不可徒补其相火 
也,十病维何?一胎胞冷也,一脾胃寒也,一带脉急也,一肝气郁也,一痰气盛也,一相火旺也, 
一肾水衰也。一任督病也,一膀胱气化不行也,一气血虚而不能摄也。胎胞之脉,所以受物者也,暖则 
生物,而冷则杀物矣。纵男子精热而射入,又安能茹之而不吐乎。脾胃虚寒,则带脉之间必然无力, 
精即射入于胞胎,又安能胜任乎。带脉宜驰不宜急,带脉急者,由于腰脐之不利也,腰脐不利,则胞 
胎无力,又安能载物乎。肝气郁则心境不舒,何能为欢于床第。痰气盛者,必肥妇也,毋论身肥则下体 
过胖,子宫缩入,难以受精,即或男子甚健,鼓勇而战,射精直入,而湿由膀胱,必有泛滥之虞。相火 
旺者,则过于焚烧,焦干之地,又苦草木之难生。肾水衰者,则子宫燥涸,禾苗无雨露之润,亦成萎 
黄,必有堕胎之叹。任督之间,倘有疝瘕之症,则精不能施因外有所障也。膀胱与胞胎相近;倘气 
化不行,则水湿之气必且渗入于胎胞,而不能受妊矣。女子怀胎,必气血足而后能养。倘气虚则阳 
衰,血虚则阴衰,气血双虚,则胞胎下坠而不能升举,小产之不能免也。故胎胞冷者温之,脾胃寒者 
暖之;带脉急者缓之;肝气郁者开之,痰气盛者消之;相火旺者平之,肾水衰者补之;任督病者除 
之;膀胱气化不行者,助其肾气;气血不能摄胎者,益其气血也。则女子无子者,亦可以有子,不可徒 
治其胞胎也。种子方,莫妙用岐天师之方,故不再定。 
张真君曰∶男女之病,各各不同,得其病之因,用其方之当,何患无子哉。以男子六病,女子十 
病,问人之有无,即可知用药之宜也。 

卷五(书集)伤寒相舌秘法
十七论瘟疫
属性:雷真君曰∶古人云疫来无方,非言治疫之无方,乃言致疫之无方也。然亦未尝无方。疫来既有方, 
而谓治之无方可乎。大约瘟疫之来,多因人事之相召,而天时之气运,适相感也。故气机相侵,而地气又 
复相应,合天地之毒瓦斯,而瘟疫成焉。侵于一乡,则一乡之人病;酿于一城,则一城之人病;流于千里, 
则千里之人病。甚且死亡相继,阖门阖境,无不皆然,深可痛也。此等病必须符水救之,然而符水终不 
浪传于世,今别定一法,用管仲一枚,浸于水缸之内,加入白矾少许,人逐日饮之,则瘟疫之病不生 
矣。真至神之法也。 
张真人曰∶妙方。此先制瘟疫之法也。 

卷五(书集)
岐天师儿科治法
属性:天师曰∶儿科得其要,无难治人。今传一法门,使万世小儿尽登仁寿。法在先看气色,后看脉。 
小儿有疾,某颜色必鲜艳,以鼻之上眼之中间,中正精明穴上辨之。色红者,心热也,红筋横直现于 
山根,皆心热也。色紫者,心热之甚,而肺亦热也。色青者,肝有风也;青筋直现者,乃肝热也;青筋横 
现者,亦肝热也;直者风上行,横者风下行也。色黑者,风甚而肾中有寒。色白者,肺中有痰。色黄 
者,脾胃虚而作泻,黄筋现于山根,不论横直,总皆脾胃之症。止有此数色,无他颜色,故一览而知小 
儿之病矣。大人看脉于寸关尺,小儿何独不然,但小儿不必看至数,止看其数与不数耳。数甚则热,不 
数则寒也。数之中,浮者风也,沉者寒也,缓者湿也,涩者邪也,滑者痰也,如此而已。七表八里, 
俱不必去看。自知吾诀,则《脉诀》亦不必读也。有止歇者,乃痛也,余亦不必再谈。小儿症,大约吐泻 
厥逆、风寒暑热而已,其余痘疹喑,余无他病。或心疼腹痛,或有痞块,或有疮疔,可一览而知也。然 
而,小儿之病,虚者十之九,实者十之一,故药宜补为先。今立三方,通治小儿诸症。第一方∶人参三 
分,白术五分,茯苓一钱,甘草一分,陈皮二分,神曲三分,半夏一分,此六君子加减也,通治小儿脾胃 
弱病,神效。如伤肉食者,加山楂五粒;伤米食者,加麦芽 
五分;伤面食,加萝卜子三分;吐者,加白豆蔻一粒,去甘草,加生姜三片;泻者,加干姜 
三分,猪苓五分。第二方治外感也。或伤风伤寒,或咳嗽,或发热,或不发热,或头痛,或鼻塞,或痰 
多,或惊悸,或角弓反张,皆以此方通治之,无不神效。方用柴胡七分,甘草三分,桔梗五分,半夏 
三分,黄芩三分,白芍二钱,白术二钱,当归五分,陈皮二分,茯苓五分,水煎服。头痛,加蔓荆子 
三分;心痛手不可按者,乃实火也,加栀子一钱,按之不痛者,乃虚火也,加甘草八分,贯仲五分, 
广木香三分,乳香一分;胁痛者,加芍药三钱;腹痛者,以手按之,手按而疼甚者,乃食也,加大 
黄一钱;按之而不痛者,乃寒也,非食也,加肉桂三分,干姜三分;有汗出不止者,加桑叶一片;眼痛 
而红肿者,乃火也,加黄连三分,白蒺藜一分;喉痛者,加山豆根三分。第三方∶治虚寒之症,夜热出 
汗、夜啼不寐、怔忡、久嗽不已、行迟语迟、龟背狗肚、将成痨瘵等症,方用熟地三钱,山茱萸二 
钱,麦冬二钱,北五味五分,元参二钱,白术二钱,茯苓一钱,薏仁三钱,丹皮一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