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反恐怖行动写真录 >

第12章

反恐怖行动写真录-第12章

小说: 反恐怖行动写真录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1801  年,根据英爱同盟条约,英国又把爱尔兰并入大英帝国,正式成立“大
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但是,爱尔兰人不畏强暴,反抗殖民者的斗争从来没
有中止过。1905  年,爱尔兰人也出现了自己的民族资产阶级代表新芬党,他们代
表爱尔兰人,提出了民族独立的政治主张。1913  年,爱尔兰又建立起自己的武装
组织爱尔兰义勇军,1919  年,爱尔兰义勇军改名为爱尔兰共和军。因此,今天的
爱尔兰共和军实际上是爱尔兰反抗英国统治的延续。1918  年世界大战结束后,爱
尔兰在英国大选中,选出的议员大多是新芬党人。他们在都柏林成立了爱尔兰议会,
1919  年1 月,宣布成立独立的爱尔兰共和国。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削弱,大英
帝国本身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对爱尔兰的民族独立运动,英国政府无力阻拦,
在这种情况下,英国政府被迫于1921  年12月与爱尔兰临时政府签订了协定,承认
天主教占优势的爱尔兰南部的26  郡为自由郡,后来又独立为爱尔兰共和国。至于
说北部爱尔兰地区的6 个郡,由于由英国移民的后裔组成的阿尔斯特人占有多数,
因此,经过公民投票表决,北爱尔兰继续留在英国。阿尔斯特人的政治代表是阿尔
斯特统一党,他们支持英国对北爱尔兰的统治。既然多数人愿意留在英国,那么作
为少数的天主教徒的权利也就微不足道了。因此,北爱尔兰继续作为英国的一个有
机组成部分存在,在这个地方,信仰天主教的爱尔兰族成了绝对的少数。         虽然说英国素有民主传统,现行的英国政治制度也是反对专制政治的产物,但
是,对北爱尔兰地区出现的这种“多数人暴政”现象,英国的民主制没有提供什么
药方。如何保障少数人的权力在西方法律制度史上也是一个争论过的问题,但在北
爱尔兰地区却从来没有引起过英国人的重视。政府执行的是多数人的意志,少数必
须服从多数。至于说这种多数派的民主制是否会走向极端,导致一种多数派的暴政,
英国当局似乎有意回避了这个问题。在英国继续统治北爱尔兰的岁月里,新教徒利
用在人数上的优势,大搞多数派专政,在北爱尔兰掌握政权,并拒绝与夭主教徒分
享权力。在政府部门中,新教徒的人数竟达到天主教徒的四倍。天主教徒在各方面
都受到歧视,不仅政治上无权,在就业上也不能与新教徒一视同仁。他们成为政府
职员的可能性极小,甚至连当一个熟练工人也不可能。北爱尔兰的天主教徒政治上
无权,经济上被压迫,因此,他们与新教徒基本上属于两个不同的阵营,在看待问
题的方式上也与新教徒迎异,与那个统治北爱尔兰的英吉利民族,也很难产生民族
认同感。显而易见,如果你让一个个申请住房20  年而不可得的天主教徒去爱他们
的“国家”,这不是笑话吗?天主教徒心中只有一种受压迫的感觉。因此,尽管北
爱尔兰是大英帝国的组成部分,但北爱尔兰的天主教徒却向爱尔兰共和国的三色旗
效忠。这就为后来的冲突埋下了祸根。
    尽管北爱尔兰的天主教徒从来就没有屈服于英国当局,但北爱尔兰进入动荡、
成为一个世界热点,却是本世纪60  年代以后的事情。相对而言,在60  年代以前,
英国经济处于繁荣时期,此外,工党政府要建设一个“福利国家”,社会保障相对
完善,因此,北爱尔兰地区天主教徒在就业、收入等方面的问题相对要少一些。但
是,随着大英帝国逐步衰落,英国日益染上一种“英国病”。这种病症使英国经济
持续萧条,整个英国的失业率居高不下。
    经济危机对原本就比较落后的北爱尔兰地区来说更是雪上加霜。北爱尔兰的失
业率高居全国首位,而失业大军中,又以天主教徒最多。如1968~1969年,英国的
失业率是8。1 %,而天主教徒占多数的伦敦德里地区竟高达20%。
    英国政府几乎把所有的投资项目都放在新教徒地区,企业一般很少雇用天主教
徒。这样,北爱尔兰地区的天主教徒就难免产生怨愤之心。
    尽管联合工国国名中有一个“北爱尔兰”,但这个“北爱尔兰”绝不是天主教
徒的,而是英国人的。天主教徒在经济上受歧视,政治上也被剥夺参政的权利。70 
年代,伦敦德里地区的天主教徒占地区人口的三分之二,但在市议会中天主教徒却
只占有40%的席位。卢尔根市的天主教徒更惨,虽说他们占全市人口的40%,但在
市议会中,连一个代表也没有。没有一个天主教徒会说这种现象是合理的。但是,
新教徒大权在握,天主教徒能有什么办法?
    1967  年,新教徒在议会选举中再次取得了压倒性的多数,更是强化了自己的
统治,对天主教徒进一步实行排斥。绝望之中,伦敦德里地区的天主教徒也奋起抗
争,而新教徒掌握的警察部门竟然进行干涉。1969  年1 月,警察驱散了从贝尔法
斯特到伦敦德里地区的人民民权进军队伍。这下子更让北爱尔兰的天主教徒看清了
自己在联合王国的地位。长期郁积在心中的怨气一下子爆发出来,大规模的骚动爆
发了。8 月,伦敦德里地区的天主教徒筑起了街垒,阻止新教徒进入博格赛德区,
并成立了“自由德里”。为了镇压天主教徒的骚动,英国政府又向贝尔法斯特和伦
敦德里地区派去了万名军队,以维持秩序,也就是维持新教徒的统治。这更激怒了
天主教徒,他们拿起武器,为自己争取应得的权利。部分天主教徒选择了这条道路,
北爱尔兰从此失去宁静。
    枪声和爆炸声响成一片,鲜血、眼泪和汗水交织在一起。爱尔兰共和军也就在
这种背景下崛起了。
    爱尔兰共和军继承了爱尔兰民族反抗英国殖民压迫的传统。它主张通过武装斗
争使北爱尔兰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由于英国政府的镇压,长期以来,共和军在北
爱尔兰并不成气候。但是,时势造英雄,60  年代未英国独特的政治气候为爱尔兰
共和军的重新崛起提供了条件。人们发现,几乎在一夜之间,共和军壮大了许多。
    共和军原先分两个派别,这就是所谓临时派和正式派。正式派主张应该通过各
种手段进行斗争,光靠暴力不可能达到目的。因此,群众集会、工人罢工都应该参
加。它的最终目标是建立一个“统一的爱尔兰工农共和国,在全爱尔兰打下建设社
会主义的基础”。很明显,正式派与当时的国际大气候是分不开的。但是,它的这
种主张在北爱地区却是行不通的,老百姓根本不相信通过政治手段能达到自己的目
的,因为历史经验告诉他们,新芬党当年就是主张搞政治运动,结果在现实面前碰
了一鼻子灰,他们当然不能重走老路。面临时派的主张比正式派简单了许多。它没
有政治目的,如果说有的话,那就是:独立,回到爱尔兰。是否成立“工农共和国”,
它根本没想过。它的手段也只有一条,那就是:暴力,通过暴力迫使英国政府让步,
让北爱尔兰与爱尔兰共和国统一起来。在他们看来,只有暴力才能产生轰动效应,
才能达到目的。临时派的主张在当时的政治气候下有根强的示范性和说服力,因此,
正式派很快让位于临时派,今天我们提及爱尔兰共和军,实际上就是指临时派。临
时派大行其道,北爱尔兰的爆炸声也就此起彼伏。
    1972  年1 月,北爱尔兰地区的天主教徒在伦敦德里地区再次举行民权游行,
驻守在北爱尔兰地区的英军向示威群众开枪,结果导致13  人死亡,史称“血腥的
星期天暴行”。几个月后,共和军还以颜色,一天之内在贝尔法斯特制造了26  起
爆炸事件,炸死11  人,炸伤130 人,被称为“血腥的星期五事件”。仅1972  年
一年,它就炸死了460 余名英国军警和平民,而在过去的20  余年中,为英国军警
逮捕的天主教徒亦达8000  余人。北爱尔兰地区的警察局长安涅斯利表示,过去的
五年内有2500  名天主教徒被捕。这么多天主教徒不可能都是共和军的恐怖分子,
英国警察滥施暴行遭到国际社会的谴责。
    共和军当然也不会示弱,这样,就有了路易斯·蒙巴顿勋爵遇难事件。
    实际上,蒙巴顿绝不是第一个死于共和军的达官显贵。爱尔兰共和军一方面向
新教徒开刀,另外一方面也忘不了他们苦难的根源所在。在他们看来,英国政府的
头面人物应对英国的殖民政策负责,因此,拿他们出气完全合理。
    在蒙巴顿之前,他们已经杀了伊丽莎白二世的一个侄儿。1976  年,又杀了英
国驻爱尔兰共和国的一个大使。就在1979  年3 月蒙巴顿勋爵遇难之前,共和军的
杀手竟然追到海牙,除掉了英国驻荷兰大使理查德·赛克斯,接着又在伦敦炸死了
撒切尔首相的顾问、保守党北爱尔兰事务发言人艾雷·尼夫。
    可能觉得除掉这些人还不够解恨,因此,他们设计炸死蒙巴顿,以产生一种轰
动效应。仿佛蒙巴顿之死还不足以让他们解气似的,两个小时后,他们又用两枚炸
弹炸毁了英国伞兵乘坐的军车,当一架直升飞机赶来救援时,他们又用火炮将其击
落。共和军认为,只要它能杀死足够多的英国士兵,英国的公众舆论就会迫使政府
坐下来与共和军谈判,最终解决从北爱尔兰撤军的问题。为了加大打击力度,共和
军不仅在北爱尔兰地区从事恐怖活动,还把它的触角伸到整个英伦三岛,甚至欧洲
大陆也能感受到共和军的存在。一名共和军的高级代表曾说:“英国佬不会在乎他
们的士兵死在北爱尔兰,但是当这些士兵死在自己的家园时,这就不得不使英国政
府作出反应。我们希望英国士兵明白,他们的危险不仅在于北爱尔兰,在西德、荷
兰同样也有危险。”在此后的10  年时间里,北爱尔兰地区的爆炸声几乎天天不断,
天天有人为此流血。据统计,从1969  年至1982  年,英国共发生了8000  余起爆
炸事件,给英国造成的损失高达110 亿英镑,2000  余人因此而丧生。
    铁女人
    但是,共和军的炸弹攻势并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新教徒依然在北爱尔兰独掌
大权,天主教徒的经济状况依然不见好转,更重要的是,在北爱尔兰与爱尔兰共和
国的统一问题上,没有取得一点进展。英国政府和爱尔兰政府为此进行过多次协商,
但收效甚微。1973  年,英国政府曾就北爱尔兰的归属问题进行过一次公民投票,
但投票结果让共和军沮丧。多数人赞同留在英国。有多数人的意见撑腰,英国政府
说什么也不会向恐怖分子的炸弹屈服。
    在这种情况下,共和军又在策划更大的行动。
    1981  年3 月,贝尔法斯特上空乌云密布,一场政治风暴正在酝酿之中。
    3 月1 日,关在梅兹监狱中的爱尔兰共和军战士桑兹等4 人宣布开始绝食。他
们的目的很简单:要求英国政府给予被俘的共和军战士以“政治犯”待遇,而不是
现在的恐怖分子待遇。他们认为,他们是力争取民族独立而被英国当局逮捕的,他
们有明确的政治目的,与那种对社会不满的刑事犯罪分子不同。因此,他们是政治
犯,应该享有政治犯的待遇。具体地说,也就是在监狱中不穿囚衣,不参加监狱里
的体力劳动,囚犯之间可以相互交谈,等等。但是,桑兹等人的要求被英国政府拒
绝了,在政府眼中,他们哪里配称政治犯。政治犯有理想,有目标,而共和军除了
暴力外,又有什么理想呢?
    因此,狱方拒绝了桑兹等人的要求。北爱尔兰事务大臣迈克尔·艾利森冷冷地
对记者表示:“如果绝食的犯人想死,那就让他们去死吧!”英国政府如此态度,
让共和军恼羞成怒。既然你不怕压力,那我们就试一试吧,看你能否顶住各方面的
压力。这样,桑兹等人就开始绝食。消息传出,北爱尔兰地区的天主教徒群情激愤,
他们纷纷走上街头,声援共和军分子在狱中的行动。
    桑兹的母亲和姐姐也出现在游行的队伍中。他母亲称:“我儿子已经作好死的
准备,我们全力支持他。”在他们的心目中,不管共和军干的是什么勾当,他们的
目的是为了祖国的统一,是民族英雄,支持他们理所当然。这样就出现了一个有趣
的现象:在桑兹等人绝食40  天后,在北爱尔兰的弗马纳… 南缔龙地区的补缺选举
中,身为囚犯的桑兹竟然被补选力英国下院议员。这种现象让英国政府手忙脚乱,
惶恐万分。一个囚犯,竟然能成为国家的下院议员,要对国家大事、政府的决策品
头论足,成何体统!议会赶紧立法,禁止犯人参加议员竞选。但是,由于桑兹当选
己是既成事实,议会电无办法。好在桑兹刑期未满,谅他不会翻天。至于说有一个
议员是囚犯,一个议员在狱中绝食是否会影响英国的国际形象,那就顾不上了。反
正即便桑兹是议员,他还是一个囚犯。他是否绝食,还是艾利森那句老话:如果他
想死,那就死去吧!
    而桑兹的意见是:既然已经当选为英国议员,那他就不会放弃他的议员席位,
也不会放弃绝食。要么大获全胜,成为一名政治犯,要么就作为一个议员光荣地死
去。其他途径一概不考虑。
    英国政府决意不顾桑兹的死活,可国际社会、新闻媒介和社会公众却不能无动
于衷。人命关天,哪能看着一个人就这么死掉呢?新闻媒介好不容易抓到一个重大
题材,说什么也不会轻易放弃,于是各种传媒大炒特炒桑兹的狱中情况,桑兹的每
一个细节、他的身体状况,全都成了报道的热点。国际社会也表现出异常的热情,
各种组织、各个国家纷纷派出说客到英国调解。
    美国的特使来了,罗马教皇的特使来了,欧洲人权委员会的特使来了。他们或
是去白厅劝说撒切尔夫人网开一面,答应桑兹的要求;或是去狱中劝说桑兹放弃绝
食。但是,对他们的劝说,英国政府一步不让,最后,各位说客全部无功而返。
    绝食进入50  天,由于缺乏维生素,绝食者的身体状况急剧恶化。几名到监狱
看过桑兹的爱尔兰议员断言,桑兹只能活五六天了。在监狱外面,共和军开始了新
一轮暴力行动,旨在对英国政府施加压力,他们扬言,如果桑兹死去,共和军将发
动全面进攻。而撒切尔夫人依然硬着头皮说:“他们既然自愿求死,那就让他们死
吧。当局尊重其个人意愿,但他们的要求,当局一概不能接受。”撒切尔夫人一句
话,决定了桑兹等人的命运。1981  年5 月5 日,在绝食66  天之后,桑兹终于死
去。愤怒的天主教徒立即走上街头。妇女们猛敲垃圾桶,用这一独特的方式把消息
传遍整个北爱尔兰。愤怒的天主教徒开始捣毁房屋,焚烧汽车,围攻警察。英国政
府紧急空运600 名士兵,到北爱尔兰地区维持秩序。撒切尔夫人在下院发表演说,
声称:“对共和军囚犯让步就是给他们颁布屠杀无辜的许可证。”“今后不管有多
少人绝食,政府永远不会给共和军囚犯以政治犯待遇。”此言一出立即在全世界引
起强烈反应。包括英国的盟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发生了抗议活动,而爱尔兰的抗议
者甚至用石块向英国大使馆发动袭击,此举如果发生在北爱尔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