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反恐怖行动写真录 >

第25章

反恐怖行动写真录-第25章

小说: 反恐怖行动写真录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台上,拉宾还在发表演说:“总会有和平的敌人,他们正在拼命伤害我们,目
的是破坏和平的进程。……这是一个充满困难和痛苦的过程,对以色列来说,没有
毫无痛苦的道路可走。但是,和平的道路比战争的道路要好。”阿米尔慢慢地靠近
了拉宾总理的汽车。他已经知道,这一次拉宾将从市政府的后门离开,并在台阶处
乘上他的汽车离开。他仔细地察看着周围的一切,包括拉宾总理周围的保镖。
    拉宾以一个老军人、一个国防部长的身份向人们保证,他的政府将尽一切可能
去推动中东的和平进程。他说:“这次集会一定会给以色列人民、全世界的犹太人、
阿拉伯世界的许多人,确切地说是向世界传递一个信息,以色列人民需要和平,支
持和平!为此,我向你们深表感谢。”广场上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拉宾总理意
犹未尽,又与全场群众一起高唱《和平之歌》,广场上群众的情绪达到了高潮。歌
毕,拉宾转过身来,同站在自己身旁的佩雷斯紧紧拥抱在一起,这个举动让大家深
感意外。虽然佩雷斯是拉宾的重要阁僚,但大家都知道,两人的关系素来不睦,两
人曾为争夺工党领袖这个职位明争暗斗几十年。就在去年,拉宾和亚西尔·阿拉法
特因为在推动中东和平进程中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获得了当年诺贝尔和平奖的提
名;而西蒙·佩雷斯的支持者不断鼓噪,要把外交部长佩雷斯也列入候选人。应该
说,拉宾和佩雷斯是一对冤家对头,人们从未看到两人拥抱过。
    因此,马上有记者挤过去问拉宾,这是不是两人第一次在公开场合拥抱?拉宾
说:“事情在变,不仅仅是世界和中东在变,我们也在变。”拉宾一行在人们的簇
拥下走下广场,准备乘车离去。拉宾一边走一边与热情的群众握手。就在此时,拉
宾突发奇想。他对佩雷斯说:“你跟我说过,在这个大会上有人要行刺,不知道这
人群中有谁会开枪。”佩雷斯把它当作笑话,一笑了之。大会已经结束,下边是层
层护卫着的警卫,就是有杀手,这个时候行刺也不可能得逞。
    佩雷斯走下台阶,碰到了总理的司机达姆提。达姆提问:“总理什么时候走?”
佩雷斯说还要再等几分钟,拉宾总理正在与外国使节握手。
    拉宾和夫人丽荷向停在广场旁边的轿车走去。在此之前,他的警卫曾要求他穿
上防弹背心,尽快离开广场。拉宾拒绝了。他说:“此刻我觉得像在家一样安全。”
有记者问丽荷:“你不怕一个疯子会突然冲出来,向总理开枪吗?”对这个不吉利
的问题,丽荷没有反感,也没有担心,更没有引起警觉。她反问道:“你为什么提
出这个问题?你疯了吗?我们在哪里?在非洲吗?我真不明白,你们记者怎么会有
那么多奇怪的问题。”丽荷是有理由说这番话的。虽然丽荷所处的巴勒斯坦地区是
世界闻名的火药桶,战后绝大多数重大的局部战争发生在这里,世界上恐怖主义活
动最频繁的地方也在这里,但是,以色列这块土地,却像一个孤岛,一个世外桃源。
这里绝少出现恐怖主义案件。在以色列,个人拥有枪支虽然很普遍,但犯罪率很低,
这令美国人感到不可恩议。至于说战争,只要以色列不首先动手,一般不会打起来。
更何况,今天的晚会如此成功,拉宾得到这么多支持者的拥戴,记者先生提出这个
问题岂非突兀!
    拉宾终于同人们告别,向自己的汽车走来。黑暗中,有一个人突然从旁边窜到
离拉宾两米远的地方,从怀中掏出手枪,对准迎面而来的拉宾,“叭叭”就是两枪。
他一边开枪,还一边喊着:“没事,没事,这不是真的。”不消说,对准拉宾开枪
的就是阿米尔。他无心听拉宾的演说,对全场高唱《和平之歌》的情景也无动于衷,
他只想除掉犹太人的“败类”,顺便使自己名垂青史。因此,他迎面对准拉宾的胸
口就是两枪,拉宾的胸口如同中了两下重锤。他不由得弯下腰来。这突如其来的变
故让拉宾的保镖发了呆,一刹那,他们忘记了自己的职责,愣在那里,既没有去追
捕凶手,也没能用自己的身体护住自己的总理,反而把拉宾的后背暴露给了凶手,
结果,阿米尔向着拉宾的背部又开数枪。一枪击中了拉宾,另一枪击中了一个保镖。
拉宾终于倒下了。
    拉宾被立即送上汽车,随车的一名保镖问拉宾:“总理先生,你伤着了吗?”
“唔,唔。”拉宾呻吟着,他已经无力回答保镖的提问了。
    “伤在哪里?”“背上,背上。”然后,他又说,“我没事,没事。”然后,
头一歪,再也没有醒过来。
    拉宾被送到伊希洛夫医院,这时,他已经没有血压,也没有脉搏。检查发现两
颗子弹,一颗打中他的脾脏,一颗击中他的脊椎。凶手使用的不是普通的子弹,这
两颗子弹都经过改装,是国际上禁止使用的炸子弹。阿米尔在弹头上加了一个铁丸,
还在子弹上钻了一个洞,使它的命中率更高,威力更大。结果,拉宾流血不止。
    当以色列电台向全国人民宣布,拉宾总理在国王广场遇刺,伤势非常严重时,
以色列人民点燃了蜡烛,祈祷拉宾总理平安度过险境,更多的人则涌向医院,探问
拉宾总理的病情。11  点10  分,医生终于放弃了一切努力,走出手术室,宣布拉
宾总理伤重身死。11  点14  分,拉宾总理的助手哈伯正式宣布,拉宾总理遇刺身
亡。消息传出,举世同悲。很多人禁不住痛哭失声,更多的人点起了白烛,为拉宾
总理祈求冥福。国际社会纷纷发表声明,谴责这一恐怖主义行动。联合国加利秘书
长发表讲话,称拉宾遇刺对以色列乃至全世界都是一个重大损失。美国总统克林顿
也发表声明,对这一恐怖主义事件的发生表示愤怒。拉宾几十年的对手、中东和平
进程中的和平伙伴亚西尔·阿拉法特更是对此表示震惊和悲痛。他说:“这种对一
位以色列勇敢的领导人与和平缔造者犯下的可怕的罪行使我感到非常悲痛和震惊。”
11  月5 日,护送拉宾遗体的车队离开特拉维夫,前往那路撒冷,这是拉宾总理最
后的一段人生旅程。拉宾总理的灵柩安放在一辆军车上,遗体上覆盖着以色列国旗。
车上,6 名以色列将军为先总理守灵;车外,则是如流的车队和随同灵车一起前行
的人们。从5 日下午2 点至6 日上午11  点,大约有100 万人守候在耶路撒冷,等
着见拉宾最后一面。
    下午2 点,葬礼仪式开始。6000  名来宾肃立在苍松翠柏掩映下的赫茨山公墓,
一列军人抬着拉宾总理的灵柩缓步进入公墓,许多人的眼泪夺眶而出,一名犹太教
士为拉宾诵经。拉宾的儿子首先致伺,然后,以色列总统魏茨曼,拉宾的伙伴、代
总理西蒙·佩雷斯先后致词。佩雷斯说,拉宾的身躯可以被打死,但是,他的精神、
他的思想将永远活在人民心中。以色列将沿着他开辟的和平道路继续走下去,直到
同邻邦和所有的国家实现和平。随后,包括联合国秘书长在内的一大串来宾也发表
演说,盛赞拉宾总理的功绩。下午3 点半,在一片祈祷声中,拉宾的遗体由8 名军
士放入了赫茨山的公墓,仪仗队同时鸣枪,向先总理致敬。就这样,73  岁的伊扎
克·拉宾告别了自己的和平事业,走完了自己的人生旅程。
    战争之神
    1922  年3 月1 日,伊扎克·拉宾出生于耶路撒冷一个犹太人家庭。从此,他
就与这块土地、这块土地上的人民及其矛盾结下了不解之缘。
    巴勒斯坦位于亚洲西部,地中海东岸,是亚洲、欧洲和非洲三大洲的交通要道,
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阿拉伯人的祖先迦南人、犹太人的祖先希伯来人都
曾在这块土地上定居,建立国家。其中,犹太国家是公元前1025  年建立的,当时
叫希伯来王国,经历过扫罗、大卫和所罗门三个王朝,都城在耶路撒冷。后来,希
伯来王国为巴比伦人所灭,从而也结束了犹太人在巴勒斯坦立国的历史。失去祖国
的犹太人被迫背井离乡,受尽了欺压,生存权受到严重威胁。历史上出现过多次排
犹、反犹运动,这无论是在黑暗的中世纪还是在所谓文明的近代都是如此。因此,
犹太人一直想回到自己祖先曾经生活过的地方,重建犹太国,并把这当作改变自己
苦难的唯一出路。1917年11  月2 日,犹太复国主义者终于得到了英国政府的支持。
当天,英国外交大臣贝尔福发表宣言:赞成在巴勒斯坦为犹太人建立一个民族之家。
犹太人欣喜若狂,于是,他们不惜长途跋涉,回到巴勒斯坦。
    但是,斗转星移,沧桑变化,巴勒斯坦虽然曾经是犹太人的祖国,但是,经过
几千年的历史演变,今天的巴勒斯坦已经是面目全非。英国政府虽然把巴勒斯坦许
诺给了犹太人,但巴勒斯坦并不是一块无主的土地,阿拉伯人一直生活在这块土地
上,犹太人大举返乡,势必与世世代代居住在这块土地上的阿拉伯人发生利害冲突。
因此,《贝尔福宣言》发表后,巴勒斯坦人与犹太人就不断发生冲突,最后发展到
刀兵相见。这种局面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1947  年11  月29  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在巴勒斯坦这块弹丸之地建立
两个国家,一个是阿拉伯国,领土占全境的41%,另一个是犹太国,领土占全境的
59%。阿拉伯国家不承认这个偏袒犹太人的决议,因此,发誓不让犹太国成立。但
是,1948  年5 月15  日,以色列临时政府总理兼国防部长本… 古里安还是在特拉
维夫现代艺术博物馆宣布成立以色列国。当天,阿拉伯国家军队从北、东、南三个
方向冲进巴勒斯坦,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从而开始了中东长达40  年的战争进程。
战争结果出乎人们意料。在面积、人口、军事上占尽优势的阿拉伯国家没有把以色
列人赶下大海,反而让它存在下来了,而且面积比起联大的分治决议还扩大了许多。
这个结果令许多阿拉伯人目瞪口呆。但是,以色列军事上的胜利没有转化为政治上
的胜利,阿拉伯国家坚持不承认以色列的存在,以色列赢得了战争,但没有赢得和
平。战争状态一直持续了下来。此后在1956  年、1967  年,以色列又与周边国家
发生了两次战争。以色列军队越战越勇,以色列国土面积越打越大。到1967  年第
三次中东战争结束,以色列不仅占有了巴勒斯坦全境,而且占领了埃及的西奈半岛
和叙利亚的戈兰高地。
    但是,战争结果没有改变中东的政治格局。以色列成了中东地区军事上的超级
大国,政治上却是孤家寡人。中东没有一个国家承认以色列的存在,尽管它明明白
白地在那里存在。
    1973  年10  月6 日,埃及和叙利亚向以色列发动了突然袭击,以色列措手不
及,损失很大。这场战争给了以色列人一个教训:虽然以色列在军事上已经很强大,
但它并不是不可战胜的。以色列人必须通过另外一条途径来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
从此,埃及和以色列开始了和平的探索,最终有了1977年埃及总统萨达特的耶路撒
冷之行。1979  年,埃及承认了以色列,以色列让出了西奈半岛,终于在外交上打
破僵局。
    但是,全面的和平依然没有取得。绝大多数阿拉伯人不赞成与以色列议和,萨
达特在阿拉伯世界极度孤立,最后被自己的士兵刺死,成为第一个为和平事业献身
的人。此后,阿以关系时而紧张,时而缓和,但根本的症结没有消除。1987  年,
巴勒斯坦人在被占领土上发动了一场“民族起义”,以色列当局对起义进行了残酷
镇压,但是,巴勒斯坦人没有放下自己的武器,以色列人虽然是战争的胜利者,但
生命并没有保障。在这个时候,有识之上都在想,要是再出现像萨达特一样的和平
英雄该有多好啊!这样可以打开阿以之间的死结,结束敌对状态,最终导致中东问
题的和平解决。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拉宾出任以色列总理,但是,人们绝对不会把
希望寄托在拉宾身上,因为拉宾有一个外号——鹰爪。
    拉宾得到这个外号并不奇怪,因为他一直站在阿以斗争的最前线。1941年,年
仅19  岁的拉宾就参加了犹太复国主义的武装组织帕尔马契,投入到复国运动的最
前线。在第一次中东战争中,年仅26  岁的拉宾就是“哈雷尔”旅的旅长,他率领
自己的士兵冲锋陷阵,为以色列的新生立下了汗马功劳。1949年,他又调任以色列
精锐“内格夫”旅任旅长,并入选国防部代表团,参加阿以停战谈判。此后,拉宾
就成了以色列军界一颗耀眼的新星,先后担任了以色列总参谋部作战部长、军训部
长、北部军区司令、副总参谋长等职务。
    1964  年1 月,拉宾担任总参谋长。
    时势造英雄,这句话一点儿没错。要是没有阿以长期冲突的背景,拉宾的崛起
绝对没有如此神速。他担任总参谋长不久,机会又来了。阿以关系在松弛了一段时
间后,再次紧张起来。到1967  年5 月,埃及和以色列之间已经像绷紧了的弦,其
势必发了。而这时候,拉宾已是以色列军队的统帅。
    军队已经作好了战斗准备,但以色列内阁却优柔寡断,迟迟不能下最后决心。
原来,以色列在第二次中东战争中虽然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但在政治上却未能取
得舆论的支持。因此,以色列政府不准备打第一枪,而把主动权留给阿拉伯人。面
对这种局面,身为最高统帅的拉宾极为恼火,他不断催促总理艾希科尔,力主首先
开战,先发制人。他说:“如果我们一味等待而痛失良机吃了败仗,处境和二战时
就没有两样。到时候,美国人能做些什么?
    只好说犹太民族多灾多难,但这能解决什么问题呢?”最后,拉宾甚至表示,
如果再不开战,他宁愿辞掉总参谋长的职务。但艾希科尔还是犹豫不决。
    拉宾见一计不成,再生一计。他想到了全军闻名的刺头儿沙龙。第二次中东战
争期间,由于沙龙犯了错误,一直赋闲在家。1964  年,拉宾看中了沙龙的才华,
任命沙龙为北部军区的参谋长,而此时的沙龙还在南部军区当师长。拉宾心想,艾
希科尔不肯开战,沙龙这样的人会对付他的。因此,他授意沙龙向总理施加压力。
沙龙照办了。他闯进了总理办公室,当办公室主任要求他放下武器时,他“啪”的
一声将手枪放在桌上,怪声怪气地说:“如果你以为我需要用手枪来吓唬总理,那
你就想错了。我只要嚷嚷几句,他就会拔腿而逃!”艾希科尔以一国总理之尊,当
然不会因为沙龙几句狂妄的话语就拔腿而逃。但是,在听了沙龙的威胁后,他自忖
没有勇气带领以色列投入第三次中东战争,因此就主动让贤了,从而为开战扫清了
道路。
    1967  年6 月5 日,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以色列首先出动空军,对阿拉伯国
家的空军基地发动突然袭击。顷刻间,阿拉伯国家苦心经营多年的空中力量化为齑
粉,以色列取得了制空权,实际上取得了战争的主动权。这场战争的结果是,以色
列取得了埃及的西奈半岛,苏伊士运河被迫关闭,叙利亚的戈兰高地也成为以色列
的安全屏障,而根据联大的分治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