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恐怖行动写真录-第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目标,因为只有这些人敢于同他们作对,或是出于职责,或是出于良知。因此,
死于恐怖分子之手的司法人员屡见不鲜。
1984 年4 月30 日,力主扫毒的司法部长罗德里格斯·拉腊首先罹难。
正是他首先揭露身为哥伦比亚议会候补议员的巴勃罗·埃斯科瓦尔是麦德林卡
特尔贩毒集团的第一号人物。他力主将那些毒品巨商引渡到美国受审,因为在哥伦
比亚已经找不到一个地方能对毒枭进行公开审判。结果,他被认为是对麦德林卡特
尔威胁最大的人物。这样,死亡之神也就光顾了他。
1985 年11 月,麦德林卡特尔支持的暴力组织占领了哥伦比亚的最高法院大
楼,11 名大法官落入敌手,惨遭杀害。最后,政府不得不出动装甲车才冲进大楼,
消灭了这帮歹徒。
1985 年12 月17 日,哥伦比亚第二大报《旁观者报》的记者吉列尔莫·卡
诺因为著文抨击毒贩,批评最高法院不执行美国与哥伦比亚之间的引渡协议而被列
入死亡名单。
1987 年,哥伦比亚最大的左派政党爱国联盟主席帕尔多·莱阿尔惨遭杀戮。
1988 年1 月24 日,哥伦比亚总检察长卡洛斯·毛罗·奥约斯在路上遭持枪
歹徒的袭击,奥约斯身受重伤,苦苦哀求歹徒将他打死,但歹徒连他这个最起码的
要求也没有满足。当天晚上,人们在麦德林郊外发现了血肉模糊的总检察长。两天
之后,另外一位著名的反毒人士、库库塔市的市长拉蒙·迪亚士及其夫人也“荣幸”
地进入死亡名单。
接下来的是加兰、哈拉米略、皮萨罗……
面对恐怖分子的威胁,有人坚贞不屈,也有人在死神面前退缩了。
1989 年7 月26 日,莫尼卡·德格雷夫就任哥伦比亚司法部长。这位年仅32
岁的女性是3 年中第11 位司法部长,她的前任,不是罹难,就是辞职不干。她明
知接受这一任命意味着什么,但是出于良知,出于正义,她还是挺身而出。上任伊
始,哥伦比亚开始了新一轮反毒高潮。全国军警紧急出动,大肆搜捕贩毒分子,约
有1 万余人被捕,2 亿美元的资产被没收,200 架飞机被查封。德格雷夫的举动激
怒了贩毒分子。8 月26 日,她的家门口出现了一辆装着炸药的汽车。二天后,恐
吓电话直接打到了她的府上。恐怖分子威胁她:“你已经成了我们下一个目标,再
干下去,我们就杀了你全家!”面对威胁,女司法部长没有退缩。她在记者招待会
上慷慨陈词:“国家的法律正在遭到践踏,尽管有死亡的威胁,但我绝不辞职!”
她还说:“我要维护法律的尊严!”人们为女部长的勇气鼓掌。
但是,9 月21 日,人们得知,这位以勇气著称的女部长已经向总统递交了辞
呈,并谢绝了总统挽留她出任驻外大使的邀请。人们对这并不惊奇,因为再严密的保
护也不可能保障她的生命安全。她有丈夫,也有小孩,食人间烟火,有七情六欲,
因此不可能没有自己的考虑。
由于毒枭的暗杀,哥伦比亚的法官成了一个不受欢迎的职业。哥伦比亚是一个
法制国家,政府要对贩毒分子采取行动,必须要法官的配合。但是,究竟有多少法
官不怕死呢?在哥伦比亚,有勇气、有胆量签署毒枭埃斯科瓦尔逮捕令的法官屈指
可数。桑切斯是第一位,但他于1988 年11 月离开了哥伦比亚,前往美国避难,
如果呆在哥伦比亚,他将性命不保。鉴于他在反毒斗争中表现出的非凡勇气,美国
政府对他提供了可能做到的最好的保护。
接下来是玛丽亚·迪亚士,一个年仅34 岁,有一个1 岁小孩的母亲。她的运
气没有她的前任那样好。在与犯罪分子作对后,1989 年6 月,她驱车前往麦德林,
被毒枭的枪手打得像一块蜂窝煤。
大法官巴伦西亚佩服迪亚士这个女性,因此,在她遇难后,毅然决定,完成女
法官的未竟之业。为了一心一意对付埃斯科瓦尔,他把自己的妻、女儿安排到危地
马拉,在那里,她们的生命安全可能得到保证。巴伦西亚不愿作无谓的牺牲,因此,
身上一直穿着防弹背心,自己每个晚上的住宿地点都要更换。但是,他终究没有逃
脱毒枭的毒手。
那个在哥伦比亚欠下无数血债、令哥伦比亚人民切齿痛恨的毒枭到底是什么模
样?哥伦比亚的毒品问题为什么会变得不可收拾?还是让我们来看看毒王其人吧!
“大善人巴勃罗”与“杀人魔王”
哥伦比亚位于拉丁美洲西北部,北濒加勒比海,西临太平洋,东面是委内瑞拉、
巴西,西北角与巴拿马接壤,南部是厄瓜多尔、秘鲁。这里气候温暖潮湿,适宜植
物生长。60 年代,美国的“和平队”来哥伦比亚扶贫,他们看中了哥伦比亚得天
独厚的气候条件,因此,建议哥伦比亚种植古柯。古柯的叶子经烘干进行化学反应
后可以生产出一种粉状物体,这就是可卡因。它有麻醉作用,吃了它人可以飘飘欲
仙,进入离魂状态。过去,这种植物一直被印第安人当作药品使用。“和平队”的
建议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从此,古柯成了哥伦比亚的主要植物,原先的咖啡被古
柯所代替。从70 年代起,哥伦比亚种植古柯的面积不断扩大,到80 年代后期,
古柯的种植面积已经达到5 万公顷,另外还有3 万公顷的罂粟,2 万公顷的大麻。
古柯的产量节节上升,达到3 万吨,仅次于玻利维亚和秘鲁。这样,哥伦比亚成了
世界上的毒品生产大国。
哥伦比亚不仅种植毒品,还对毒品进行来料加工,全国有大小500 处加工点,
成了名副其实的毒品工厂。这些毒品经加工提纯后,运往世界各地,主要是美国。
据说,在美国的毒品市场上,有70%的可卡因是由哥伦比亚提供的,总金额约50
亿美元。毒品生产带来了哥伦比亚的繁荣。在这个国度,每9 个人中就有一个人与
毒品生产有关。埃斯科瓦尔曾说:“在所有行业中,来钱最快、最容易、最多的,
只有贩毒。”暴利吸引着千百万谋利的人们。
今天提到哥伦比亚,人们不一定知道它的首都波哥大,但是,却没有多少人不
知道麦德林。本来,麦德林在哥伦比亚也就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城,虽然这里气候宜
人,却不生产毒品,这里遍地都是兰花,全无半点毒品的气息。
可是,今天人们提到哥伦比亚,总会想起一个名词:麦德林卡特尔。一个地名,
一个机构,奇怪地联系在一起了。
是麦德林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使它成了千百万瘾君子向往的地方,也是它得天
独厚的地理条件使它成了更多的怀有正义感的人们切齿痛恨的地方。
这里四周群山环抱,陆路交通闭塞。而另外一方面,这里的航空业却十分发达,
四通八达的航空线把麦德林同哥伦比亚全国乃至整个世界联系起来。因为闭塞,军
警不易进出,这里成了天高皇帝远的地方,毒品贩子看上了这块宝地,可以在这里
进行毒品加工。因为航空业发达,毒品贩子可以从这里把毒品运往世界各地。
麦德林的传统工业是纺织业。70 年代开始,纺织业开始衰退,成为夕阳产业,
麦德林出现了成千上万的失业大军。这些生活无着的流浪大军,极易为蝇头小利所
吸引,加入毒品生产、贩卖的行列。正因为这些条件,一个原本默默无闻的麦德林
就出落成世界知名的毒品之都了。
时势造英雄,这句话用来形容巴勃罗·埃斯科瓦尔·戈维利亚这个著名的毒品
大王也同样适用,虽然他不是什么英雄,但却是一个枭雄,一个令世人胆寒的枭雄。
埃斯科瓦尔本来也是一个良家子弟,父亲是本分的农民,母亲是个小学教师。
1949 年12 月1 日,他出生于麦德林西南的小镇恩维加多,在三兄弟中排行老二。
由于家道贫寒,埃斯科瓦尔的童年岁月想必不会很幸福。
印度电影《流浪者》的主题是反对血统论,法官的儿子未必是法官,贼的儿子
也未必是贼。这个结论在埃斯科瓦尔身上再次得到印证。埃斯科瓦尔的父母还算本
分,但埃斯科瓦尔从小却出落成一个无赖、一个泼皮。他从小就喜欢偷鸡摸狗,据
说,他还偷过墓碑,盗过自行车,尽管都是些小本生意,却是无本万利的买卖。如
果他就这么折腾下去,麦德林最多多一个小贼,说严重一点也就是多了一个强盗头
子。
可是今天人们却知道哥伦比亚有一个麦德林,麦德林有一个埃斯科瓦尔。而这
一切都是因为埃斯科瓦尔生活在一个毒品世界。
有句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无钱只好做推磨鬼。埃斯科瓦尔就做过这种推
磨鬼。偷自行车虽然风险很小,但毕竟获利菲薄,不能使埃斯科瓦尔暴富。眼看着
周围的人们因毒品生产和贩卖而暴富起来,埃斯科瓦尔的眼也红了。他决定也从事
这一本万利的买卖。于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枪击训练后,埃斯科瓦尔踏入了这一万
劫不复之路。1976 年,他带着20 公斤的可卡因意外失手。如果在今天,等待他
的将是断头台,但当时的麦德林却没有毒品犯罪这一说。因此,埃斯科瓦尔不仅没
有得到应有的审判,反而雇人杀死了逮捕他的警察和接手审理此案的法官,最后,
竟然一把火把法院烧了,这样,存放着他罪证的材料统统被付诸一炬。由于缺乏证
据,法官眼睁睁地看着埃斯科瓦尔大摇大摆地走出了拘留所。此后,他带领农民精
心种植古柯,并进行技术革新,原来每年最多收获两次的古柯,在埃斯科瓦尔的调
教下,竟然能收获四次。这样,埃斯科瓦尔声名大噪。此后,他不断罗织羽翼,势
力不断扩大。
1981 年12 月2 日,一个历史性的日子。这一天,埃斯科瓦尔刚过31 岁生
日,就被推举为麦德林卡特尔的首领。在他的经营下,麦德林卡特尔规模更加扩大,
组织更为健全。大量的毒品工厂有了现代化的设施,卡特尔有了一批精通走私之术
的技术专家,更有了一支装备精良的私家军队。埃斯科瓦尔成了世界头号毒王,麦
德林卡特尔则成了一个从事毒品生产、贩运的跨国公司,其管理水平足可与世界最
杰出的跨国公司比肩。不义之财滚滚而来,埃斯科瓦尔有了自己的飞机,其数量足
可让哥伦比亚国家的空军黯然失色。
他还在南美几个国家拥有宾馆,在美国拥有200 套公寓,在麦德林还有一个动
物园,即使是哥伦比亚全国的动物园里的动物数量加在一起,也比不上他的动物园。
埃斯科瓦尔成了这个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几个富人之一。
富起来的埃斯科瓦尔不忘他童年时期的苦日子。他拿出不少钱来帮助那些没有
能富起来的穷兄弟们,他有过一项“宏伟”的计划:消灭麦德林市的贫民窟。从1935
年开始,凭藉贩毒带来的雄厚经济实力,他出资收买了麦德林西面的一块丘陵地带,
由一位神父经营,在这里修建了600 栋设施齐全的单元住房,供麦德林市的贫民居
住。这样,世界上最大的贩毒集团首脑就赢得了“大善人巴勃罗”的美称。即使是
受过高等教育、了解毒品危害的知识界人士,在埃斯科瓦尔的善举面前,也不得不
承认他的慈善行为确实拯救了一批贫苦人民。有一位麦德林大学的法律系学生就说
:“其实我的父母也是流入麦德林的农民。贩毒集团虽然是一种罪恶的存在,但他
们给失业者以救济,给贫民以住房,这都是政府难以做到的。我有时认为这是一场
旨在摧毁政府特权的革命,我也许有一天也要参加他们的行列。”至于埃斯科瓦尔
自己就更大言不惭。在他的信念中,贩毒不仅解救了一大批无家可归、失业失学的
贫民,还给国家的财政增加了收入,因此,他是国家的有功之臣。他振振有词地说
:“我们的行动是替国家分忧解难,是弥补政府的无能。我们的存在,正是给广大
的工人和农民提供机会,带来实质的利益,但现在反而有人要消灭我们!我们对国
家、对民族,到底是有罪,还是有功?”这个问题恐怕是很难用一句话来回答的。
在哥伦比亚,可卡因的出口已占国民生产总值的一半以上,哥伦比亚有九分之一的
国民在从事毒品生产,每年因走私、贩毒带来的外汇收入达到数十亿美元,毒品已
经取代咖啡成为哥伦比亚出口的大宗商品。贩毒集团把一部分资金投入哥伦比亚,
进入生产领域,为哥伦比亚创造新的国民财富。麦德林和恩维加多有不少建筑是毒
品集团兴建的。当年的恩维加多不过是一个满目疮痍的小镇,由于出了埃斯科瓦尔
这么一个“善人”,现今的恩维加多已经是一个拥有10 万人口的中等城市。这里
建起了32 所幼儿园,23 所小学,18 所中学,6 所大学。恩维加多已经消灭了
文盲,而哥伦比亚全国尚有13%的人目不识丁。由于埃斯科瓦尔是个体育迷,恩维
加多的体育设施在全国也是名列前茅。这里有18 个网球、足球和旱冰球俱乐部,
它还拥有一个甲级足球队,这在哥伦比亚也是绝无仅有的。思维加多也是全国唯一
实行失业和老龄补贴的地方,其公共服务除得到补贴外还泽及99%的居民,这在哥
伦比亚也是独一无二的。麦德林市的情况与此类似。有一位参议员曾坦率地说,如
果没有毒品利润的注入,麦德林市的失业率将上升到25%。这个数字对广大麦德林
市的居民是不可想象的,埃斯科瓦尔赢得“大善人巴勃罗”的美誉并非偶然。普通
的百姓评价说:“感谢亲爱的巴勃罗先生,使这里变成了天堂的一部分。”因此,
1982 年,埃斯科瓦尔居然步入政界,成为自由党的国会议员候选人。
但是,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如果埃斯科瓦尔致富的源泉不是毒品而是其他
什么生意,那么,埃斯科瓦尔理所当然地应当得到人们的尊敬。但是,情况恰恰相
反。埃斯科瓦尔是当今世界第一号毒王,是世界上最大的贩毒集团的头子。
美国毒品管制局前局长威廉·尤特对埃斯科瓦尔的组织曾有过这么一个评价:
“它是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凶恶、最危险、最残暴、最大胆也是最有钱的犯罪组织。
与这个集团相比,美国的黑手党就像小学生,日本的山口组织就像教堂里的唱诗班。
他们的所作所为正危害着全世界人民的健康与幸福。”这就是世界各国禁止毒品贸
易,并将类似埃斯科瓦尔这样的贩毒集团称为犯罪集团的真正缘由。正因为有了
埃斯科瓦尔,今天的哥伦比亚成了世界毒品之都,而哥伦比亚政府也成了习惯于对
别国事务指手画脚的美国政府的攻击对象。
哥伦比亚也不纯粹是毒品贸易的受惠者,他们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自有
毒品贸易以来,哥伦比亚的谋杀案直线上升,死于毒品的人数也有增无减。哥伦比
亚的首都波哥大是世界上最不安全的城市,而贩毒之都麦德林则有“杀人城”、
“谋杀之都”及“拉丁美洲最危险的城市”之称。在麦德林,发生谋杀事件不是新
闻,相反,如果哪一天未发生谋杀事件,那么这条消息完全可以成为各大报刊的头
条新闻。更重要的是,毒品已经渗入哥伦比亚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埃斯科瓦尔的
私家军队已经控制了哥伦比亚全国十分之一的土地,麦德林市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