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万山伤寒论讲稿共70讲-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真武汤的适应证,在太阳病篇有,在少阴病篇也有,这样的话,你把两
条概括起来,你才能够知道在《伤寒论》中用真武汤的全貌。
另外还要鉴别对比,有许多方证的临床表现相类似,或者基本病机相类
似,或者(用方的)药物组成相类似,你在临床上怎么进行区别使用,
这也是需要进行鉴别对比的问题。
以上这几个步骤,原文弄明白了,病机弄懂了,理论问题解决了,好像
都明白了,但是充其量只不过是纸上谈兵,因为你没有在临床上用过,
这些知识可能还是书本知识,你的印象并不深刻,这就象郑板桥据说
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所以你想要把《伤寒论》中的
知识,真正变成自己的知识,你必须〃学以致用,验于临证〃。
有一年,我和刘渡舟老师,带着我们的工农兵学员,在北京京西门头沟
矿区开门办学。我说开门办学的这句话,现在的同学可能不太明白这是
怎么回事,那个时候,我们上课就是到乡下去上,到基层去上,是这么
一种形式。
我们经常送医送药到矿工的家里,有一家矿工的年青的媳妇坐月子,生
完小孩二十天,发烧十天,身上疼痛十天,我们到家里给她看病,当然
我们就想到是气血两虚,肌肤失养,所以开始我给她用八珍汤,吃了三
付,没效果,还是疼,后来又用人参养荣汤,还是没效果。
我和刘渡舟老师住一个房间,我说,刘老,我遇到一个产后身痛的病
人,我用补气养血的方法,怎么没有效啊,她又没有感冒的症状。他
说,你用的什么方子,我说,八珍汤我用过了,人参养荣汤我也用过
了。他说,你应当用《伤寒论》中的方子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
两新加汤,这张方子是在桂枝汤里加重芍药的用量来养血柔筋止痛,加
重生姜的用量来引药达表,另外加人参来益气。
我在开这个方子的时候,产妇在产后出汗很多,一动就冒汗,我心想生
姜不能多用,更何况生姜很辣,因为我吃饭的时候特别讨厌生姜,我就
想到别人也讨厌,所以生姜我用了三小片,其它的药还是正常的,吃了
三付,还没效果。
我说,老师,您告诉我的那个新加汤,我给病人用了,我给人家看了九
天了,人家身疼已经十天,现在又是九天,都二十天了,身痛不能缓
解,吃了您的那个方还没效。(他说)你把方子拿来我看看,我就把方
子给他看。老师说,生姜三片,多大三片,我说,三小片。他说,为什
么这么少。我说,她产后出汗这么多,我不敢给她用辛散的,更何况生
姜太辣。老师说,你知道新加汤中用生姜的意义吗?
我说,它还是引药达表吗?(他说)你用这么点药怎么能够引药达表。
我说,她还出汗呢。他说,你现在不是在用补气养血的药吗?(生姜)
引药达表(但量小),她就不会发汗,它是补益肌表的气血来营养肌
肤,治疗身痛的。我说,那生姜用多少,他说,用15克,你直接写清楚
15克,称完了让她切片。我说,老师,会不会太辣?(他说)你是给她
做饭呢,还是给她配药?所以老师经常批评我,因为我每次开药的时候
都会考虑到这药的口味如何,药的口感如何。
不过到今天还是这个观念,总觉得给病人吃得这个药不能太难吃,本来
得病就是一种痛苦,尽管说〃良药苦口利于病〃,但是我们还是要注意它
的品味和口感。所以有一个药我从来不用,那就是五灵脂。你说它的疗
效有多少,我说〃难以肯定〃,你给他煮出来的药汤又臊又臭,让病人喝
一种动物的粪便,我在心里面接受不了。
好,我们还回来说这件事情,用完15克生姜以后,病人吃完了,汗并没
有多,吃了二付身痛减轻,吃了三付身痛好了。回来我说,刘老,那个
病人好了。他说,是啊,你看这个方子,你就是把生姜按照原来的剂量
比例用它就有疗效。我说,老师,我用人参养荣汤,八珍汤并没有错
啊。他说,你养内脏的气血是没有错的,她现在是气血不足,肌肤失
养,它不能引药达表,所以治不了身痛。所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
事要躬行〃。从那之后我再用新加汤治疗,营血不足,肌肤失养的身疼痛
的时候,就知道这个生姜的量是不能够少的。你没有这次临床的体会,
你怎么能够把它变成自己的知识,怎么能够深刻体会仲景为什么原方中
生姜还要加量。学习到这个地步,可以说我们就可以做个很好的临床医
生了。但是你如果想进一步地深入地研究《伤寒论》,或者是个专门研
究《伤寒论》的学者,你还要继续地阅读诸家的著作,诸家对《伤寒
论》的注解,然后深入去研究它。
第一部为《伤寒论》全面作注的是谁,是金代的成无已。成无已,他写
的书是什么,是《注解伤寒论》。他的书的出版年代在金皇统四年,也
就是公元1144年。宋代国家校正医书局林亿、孙奇、高保衡,他们在宋
治平二年,也就是公元1065年,校勘、刻印了《伤寒论》。
不到100年,九十年以后,成无已在宋版《伤寒论》的基础上,给《伤寒
论》全文全面作注,写成了《注解伤寒论》。《注解伤寒论》问世以
后,医家们感到,成无已的《注解伤寒论》既有《伤寒论》的原文,又
有《伤寒论》的注文,读起来比较方便,所以后世就对成注本《伤寒
论》(进行)反复多次的翻刻,一直到了明朝、清朝,特别是到了明
朝,连知道宋版《伤寒论》原貌的人是什么都很少有人知道了,所以这
叫〃成本〃。
在《伤寒论》版本流传上,成注本《伤寒论》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许多人将成本《伤寒论》作为《伤寒论》的底本,直到我们文化革命结
束以后,中医药大学招的第一批研究生,我们教学用的那个底本,还是
成无已的《注解伤寒论》。
所以成无已《注解伤寒论》,它虽然是以经解经,是我们今天深入研究
《伤寒论》应当读的一部参考书。
从成无已的《注解伤寒论》问世以后,给《伤寒论》作注,或者从不同
角度研究《伤寒论》的大的医家,大的著作,有人统计不下千家,这些
著作或者从理论的角度,或者从临床的角度,或者从其它多学科的角
度,对《伤寒论》进行了多方位的,多角度的,多层次的研究,这些著
作的这些知识,丰富了伤寒学术,发展了伤寒学术,使《伤寒论》这样
一本书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伤寒论学〃。所以我们要研究〃伤寒论学〃的
话,这些著作都应当多看一看。
在这么多著作中,我在这里推荐几本书,一本是成无已的《注解伤寒
论》,第二本是明代方有执的《伤寒论条辨》,再有一本是清代的柯韵
伯的《伤寒来苏集》,再有一本是清代的尤在泾的《伤寒贯珠集》。
过去我们在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现在没有这个项目了,就是给研究生
指定参考书的时候,除了《伤寒论》之外,这四本书都是指定的,研究
生入学考试的参考书籍,当然,我们配合全国统编教材,五版教材有一
个辅导材料,是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的那个绿皮的,那个也可以作为我们
的参考,现在我在这里拿的是配合《伤寒论》的六版教材所出的〃中医药
高等丛书《伤寒论》〃,是配合六版教材的辅导材料出的,这些我们都可
以作为参考书来学习。
在学习方法上,最后一点,要〃汲取众长,不断进取〃。我在我们这次教
学的开头曾经说过,电影导演认为,电影是一种遗憾的艺术。我觉得我
写的这个著作,每一本书都是一种遗憾的创作,而每一次课都是一种遗
憾的讲演。为什么这样说呢,或多或少,或者课堂上我们有口误,或者
某些知识的认识我们有偏颇,因为每个人的认识毕竟是有限的。你现在
认为你的认识是正确的,过上几年,随着你的知识的扩大,你才说,唉
呀,当初我为什么说这个话呀,当初的话是错的,真是〃学无止境〃。
因此我们在学习《伤寒论》的过程中,不能够断然说,我的这种说法是
正确的,更不能断然说我这个目前我是达到了什么最高水平,今后(别
人)就不可能再发展,这个认识也是不可以的,〃学无止境〃,〃山外有
山,天外有天〃。
因此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你们要汲取临床家们的长处,汲取理论研究
者的长处,不断进步,千万不要固步自封,不要夜郎自大。我在中医药
大学,有时候做一些检查性的听课,几乎每一堂课,都能够给老师挑出
毛病,所以我想我自己听我的录音也罢,看我的教学录相也罢,也几乎
每堂课也能够挑出毛病,所以大家今后听、看我的教学录音和录相,不
要觉得这都是对的,我知道这里头肯定还有错误,甚至有许多许多的口
误,遇到这种情况,希望大家能够理解,能够谅解。
好,关于《伤寒论》的概论,我们讲了六个问题,我们都谈完了。下面
我们就讲六经病证的第一篇,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也是我们讲义的第一
章的内容。
《伤寒论》是一个原文课,在讲原文之前,我们每一篇在讲原文之前,
都给大家把这一篇的基本内容作一个概括的介绍,这个介绍,我们把它
叫做〃概说〃。
概说中的第一个问题,我们谈太阳病的成因。太阳病的成因比较简单,
常见的是风寒外袭,风寒之邪侵袭肌表,于是导致了太阳病的发生,这
是常见的(情况)。
另外还有一种少见的情况,是少阴病,寒盛伤阳,正气抗邪,阳气就有
恢复的这种倾向,阳气恢复后,祛邪达表,于是乎出现了脏邪还腑,阴
病出阳的情况,这个情况在临床上比较少见。首先说少阴病(的寒化
证)有两类证候,一个是以真阳衰微为主的,正气虚衰为主的它不大可
能出现脏邪还腑的问题,另外一类是以寒盛伤阳为主,这个病证的主要
矛盾方面是寒邪太盛伤了少阴的阳气。当机体阳气来抗邪的时候,阳气
恢复以后,可以把一部分邪气驱逐到太阳,让它回到太阳,就叫驱邪达
表,这个表不是指的体表,是指的太阳,因为太阳和少阴相表里,太阳
为表,少阴为里,驱邪达表的〃表〃是指的太阳膀胱,然后再现脏邪阴病
出阳的情况,出现了膀胱有热的尿血。这种情况虽然少见,但是对于太
阳病的成因来说,它是太阳病的成因之一,所以我们在这里作介绍,等
后面到少阴病篇,我们遇到这个原文的时候,再给大家把它的病机和临
床表现作详细的讲解。
第二个问题,我们谈谈太阳病的病位,太阳病的病位主要涉及到足太阳
膀胱经,足太阳膀胱腑,没有涉及到手太阳小肠经和手太阳小肠腑的病
变。
在《黄帝内经》里,虽然用太阳来命名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腑,
用太阳来命名手太阳小肠经、手太阳小肠腑。但是在《伤寒论》里,它
的六经分证是根据临床实际情况来的,临床上它所看到的外感风寒邪气
的初起阶段,邪气侵犯的主要是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腑,没有涉
及到小肠,所以太阳病里头没有小肠的病变。
另外肺主皮毛,太阳主表,在太阳表证阶段,寒邪伤表以后,常常引发
肺气的宣发肃降失调,所以在太阳病篇涉及到了许多肺部的病变,象我
们刚才提到的麻黄汤有喘,小青龙汤证有喘,麻杏石甘汤证有喘,桂枝
另厚朴杏子汤有喘,这些证候都是在太阳病篇出现的,因为这是外感病
的客观情况,太阳主表,肺主皮毛,太阳表阳受寒,表气不利,常常可
以导致肺气宣发肃降的失调,所以肺部的病变在太阳病就都表现出来
了,《伤寒论》中的太阳病包含了肺部的病变,而《伤寒论》中的太阴
病变,只不过是足太阴脾经,足太阴脾脏的病变而已。
为了使大家更好的理解太阳病的病机,所以我们这里要复习一下有关太
阳的生理,我们从经络,从脏腑、从阳气这三个角度来回忆足太阳这个
系统的生理。
从经络循行的角度来看,足太阳膀胱经从头到脚,它行于人体的头、
项、后背,它是人体最长的、穴位最多的经脉,这是它的循行特点。
第二个要点我们要掌握的是,其脉上连风府,和督脉相通,下络腰肾,
和肾相连,这是在循行特点上我们要把握的第二个特点。和督脉通,督
脉是阳经的总督,它主管一身阳经的阳气,调节全身阳经的阳气,所以
太阳膀胱经和督脉相通,它就可以借助督脉的阳气,来主管一身的表
阳,这是它为什么它可以主表的一个生理基础。另外,它和肾相连,肾
内藏元阴元阳,它是五脏六腑阴阳之气的根本,它可以借助肾中的阳气
来主管一身的表阳,这个问题我们后面还会讲到。
这是经脉循行特点上,从头到脚,行于头、项、后背,上连风府,和督
脉相通,下络腰肾,和肾相连,所以它可以借助督脉和肾中的阳气来主
管一身的表阳。
我们还应当知道的是,足太阳膀胱的经别,(经别是)十二经都别别出
的一个分支,(足太阳)经别散布于心,太阳膀胱经和心有关系,所以
当太阳表邪循经入里化热,和血结于下焦,和血结于膀胱的时候,下焦
瘀热循经上扰心神,就可以出现如狂,或发狂这样的精神症状。按理
说,一个膀胱的病变怎么会出现精神症状呢,这就是因为足太阳膀胱经
的经别上行散布于心的缘故,关于它的经络的循行特点,我们就介绍这
么多。
膀胱腑,它是司气化的,它位于下焦,和肾相连,它有气化的功能,它
的气化功能包括了两个方面,一个是化生阳气,它怎么化生阳气呢?它
是在肾阳的温煦作用下,通过膀胱的气化产生阳气,这个阳气就叫做〃太
阳之气〃,这种阳气通过太阳膀胱经,通过三焦,通过这两个通道,向体
表输布,有温养体表,调节体温,防御外邪的作用,这个功能,太阳阳
气的功能,我们到第三点〃阳气〃,这个地方再讲。所以它有化生阳气的
作用,膀胱在肾阳的温煦作用下,通过气化化生太阳的阳气,通过三
焦,通过膀胱经向体表输布,因此《黄帝内经》才有〃三焦膀胱者,腠理
毫毛其应〃这样的话,这个话我们讲义上也引用了,〃三焦膀胱者,腠理
毫毛其应〃,什么意思呢?腠理毫毛的正常的生理功能,是和三焦膀胱的
正常生理功能是密切相关的。这句话我们要记住,膀胱主表和三焦有
关,所以当我们讲到少阳病的时候,少阳病涉及到胆,涉及到胆经,涉
及到三焦,少阳病三焦气机不畅可以导致太阳表气不和,为什么?因为
太阳的阳气在输布的过程中,因为三焦这个水、火、气机的通道,这是
太阳膀胱腑气化机能的第一点化生阳气。
太阳膀胱腑气化功能表现的第二点是参与水液代谢。在参与水液代谢
上,它也有两个表现,一个是排除废水,这个功能大家都非常容易理
解,人体多余的水液,通过膀胱的气化,膀胱者,州都之官,气化则能
出,有排除废水的功能。
但是还有个功能不被人们所重视,就是化生津液,通过气化,化生津
液,并且使津液输布上承。所以当太阳膀胱受邪,膀胱气化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