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8)-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存货准则
存货准则是一项新修订的准则。1;570家上市公司中有1;541家上市公司发生存货业务,占1;570家的98。15%;发生存货业务的公司均按照准则规定取消了后进先出法。其中,1;521家公司遵循了准则规定的方法并披露了采用的计价方法、各类存货的期初和期末账面价值、用于担保的存货账面价值等信息,占1;570家的96。88%。
2。投资性房地产准则
投资性房地产准则是一项新准则。1;570家上市公司中,存在投资性房地产的有630家上市公司,占1;570家的40。13%。这些公司绝大多数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了成本计量模式。
仅18家上市公司(占有此类业务公司数的2。86%)采用公允价值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为22。79亿元,占有此类业务18家公司净利润的2。61%,占1;570家上市公司净利润的0。23%。
根据上述18家公司披露的年报,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的方法主要有房地产评估价格(10家上市公司)、第三方调查报告(2家上市公司)、与拟购买方初步商定的谈判价下限(1家上市公司)及参考同类同条件房地产的市场价格(2家上市公司)等。这些公允价值的运用尚需进一步研究。另有3家上市公司未披露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的具体确定方法。
3。固定资产准则
固定资产准则是一项新修订的准则。1;570家上市公司中,有9家上市公司根据准则规定对固定资产计提了弃置费用86。80亿元,占9家上市公司资产总额的0。48%,占9家上市公司固定资产总额的1。36%。其中,3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弃置费用按折现值计入固定资产成本。
4。无形资产准则
无形资产准则是一项新修订的准则。上市公司年报显示,1;570家上市公司中,有30家上市公司披露了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主要包括商标权(46%)、特许经营权(27%)、非专利技术(17%)。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未发生减值。
1;570家上市公司中,有137家上市公司发生了开发支出,主要集中在机械制造、医药及电子信息业,占1;570家的8。73%;85%的公司披露了开发支出资本化的条件。
5。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是一项新修订的准则。1;570家上市公司中,发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有40家上市公司。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大都采用了评估价格作为交换资产的公允价值。该类交易产生损益的有32家上市公司,占有此类交易公司数的80%;未产生损益的有8家上市公司,占有此类交易公司数的20%。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产生损益的32家上市公司中,产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得的有21家上市公司,比例为65。62%;产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失的有11家上市公司,比例为34。38%。
6。资产减值准则
资产减值准则是一项新准则。1;570家上市公司中,有692家上市公司(占1;570家的44。08%)披露了对长期资产计提了减值准备。其中,161家上市公司根据本公司情况披露了各项资产减值的迹象,占1;570家的10。25%。702家上市公司披露了确定资产减值时对资产组进行了认定。1;152家上市公司披露了长期资产可收回金额的确定依据。多数上市公司披露了长期资产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预计的资产未来现金流量、涵盖期间和折现率等信息。计提减值准备的资产主要是长期股权投资和固定资产,也发现有极少公司转回长期资产减值损失的情况。
451家上市公司(占1;570家的28。73%)存在商誉,其中;373家上市公司(占有此类业务公司数的82。71%)对商誉进行了减值测试。
7。职工薪酬准则
职工薪酬准则是一项新准则。1;570家上市公司年报显示,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构成了上市公司职工薪酬的最主要部分,占2007年确认的职工薪酬总额的72。55%。1;538家上市公司披露了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等信息,占1;570家的97。96%。1;513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应付五险(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的信息,占1;570家的96。37%。1;328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应缴存的住房公积金信息,占1;570家的84。59%。463家上市公司披露了辞退福利的信息,占1;570家的29。49%。158家上市公司披露了为职工提供的非货币性福利的信息,占1;570家的10。06%;极少公司还披露了非货币性福利的计算依据。
8。股份支付准则
股份支付准则是一项新准则。1;570家上市公司中,41家上市公司在2007年度实施了股份支付计划。股份支付的授予对象多为公司董事、监事、高管及业务骨干。2007年,41家上市公司因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确认的费用总额为28。06 亿元,因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确认的费用总额为18。92亿元。
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有33家,其中,以限制性股票作为支付工具的有4家,以股票期权作为支付工具的有11家,另有19家未披露具体类型(有1家同时具备两种支付工具)。23家上市公司明确披露了权益工具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有11家,其中,以模拟股票作为支付工具的有2家,以现金股票增值权作为支付工具的有7家,有2家未披露具体支付类型。41家实施股份支付计划的上市公司中,以服务期限作为可行权条件的有1家,以非市场条件作为可行权条件的有19家,其余未明确披露可行权条件。
分析发现,有的股份支付计划在实施中,对设定的业绩条件作了较大调整,值得关注。
9。债务重组准则
债务重组准则是一项新修订的准则。1;570家上市公司中,316家上市公司发生了债务重组,占1;570家的20。13%。因债务重组产生的营业外收支净额为130。04亿元,占1;570家上市公司净利润的1。29%,其中,229家上市公司作为债务人获得了债务重组收益133。00亿元,82家上市公司作为债权人因让步产生债务重组损失2。96亿元。
316家上市公司中多数都披露了债务重组对营业外收支的影响金额,但披露债务重组具体内容的详尽程度各不相同。少数上市公司披露了债务重组过程中公允价值的取得方式。个别公司债务重组利得较大,值得关注。
10。或有事项准则
或有事项准则是一项新修订的准则。1;570家上市公司中,有982家上市公司披露了或有事项,占1;570家的62。55%,其中,存在或有负债的有905家上市公司,存在或有资产的有138家上市公司。
287家上市公司存在预计负债,占1;570家的18。28%,2007年确认的预计负债总额为148。50亿元,其中,对担保事项确认预计负债最多,占到14。99%;因产品质量保证确认的预计负债占8。59%;因未决诉讼确认的预计负债占3。59%;因待执行合同变成亏损合同确认的预计负债占0。33%;因承担的重组义务确认的预计负债占0。03%。
11。借款费用准则
借款费用准则是一项新修订的准则。在1;570家上市公司中,有473家上市公司存在借款费用资本化,占1;570家的30。13%。其中,固定资产资本化借款费用的有2家;在建工程资本化借款费用的有390家;存货资本化借款费用的有86家;投资性房地产和无形资产资本化借款费用的分别为1家和3家。473家上市公司中,有214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借款费用资本化率。
12。所得税准则
所得税准则是一项新准则。1;570家上市公司中,有1;041家上市公司确认了递延所得税资产,占1;570家的66。31%;752家上市公司确认了递延所得税负债,占1;570家的47。90%;244家上市公司确认了与所有者权益项目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占1;570家的15。54%,其中,与所有者权益相关的主要项目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26家上市公司因此确认了递延所得税资产,218家上市公司因此确认了递延所得税负债。
2007年上市公司年报显示,与子公司、联营企业、合营企业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对递延所得税资产总额的影响达79。10%。固定资产折旧对递延所得税负债总额的影响为33%;与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变动相关的递延所得税对递延所得税负债总额的影响分别为1%、13%、0。001%。
1;546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当期所得税费用(收益)的主要组成部分,占1;570家的98。47%;1;422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当期所得税费用(收益)与会计利润关系的说明,占1;570家的90。57%。424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当期未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可抵扣亏损的金额,占1;570家的27。01%。1;491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当期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涉及的资产、负债的类别、确认金额和确认依据,占1;570家的94。97%。
13。企业合并准则
企业合并准则是一项新准则。1;570家上市公司中,411家上市公司按照准则规定将企业合并分类为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其中,披露了企业合并类型判定依据的有348家上市公司,有63家上市公司未明确披露企业合并类型的判定依据。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186家上市公司中,184家上市公司明确指出以账面价值为计量基础。存在交易价差的有112家上市公司,占有此类交易公司数的60。22%,其中,投资成本大于所享有被合并方净资产账面价值份额的有71家上市公司,投资成本小于享有被合并方净资产账面价值份额的有41家上市公司。2007年发生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并入子公司期初至合并日的当期净损益的有133家上市公司;总额为212。29亿元,占有此类交易公司净利润总额的5。82%。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上市公司全部采用了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基础;57。89%的上市公司披露了可辨认资产、负债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发生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上市公司中,119家上市公司形成了商誉,金额为74。96亿元,占119家公司净资产的0。50%、资产总额的0。06%,各公司均按准则规定不再对商誉进行摊销,改为期末进行减值测试;因投资成本(购买成本)小于所占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而计入营业外收入的有72家上市公司,总额为18。31亿元,占发生该类交易公司利润总额的4。66%。
14。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
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是一项新准则。1;570家上市公司按照准则规定对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进行了分类,并在附注中进行了披露。其中,353家上市公司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合计4;894。29亿元,占1;570家上市公司资产总额的1。17%;142家上市公司存在持有至到期投资,合计41;008。02亿元,占1;570家上市公司资产总额的9。84%;419家上市公司持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合计32;083。29亿元,占1;570家上市公司资产总额的7。70%,其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本公积为1;491。23亿元,占1;570家上市公司股东权益总额的2。18%。
15。每股收益准则
每股收益准则是一项新准则。1;570家上市公司全部列报了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均在附注中披露了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的计算方法。1;570家上市公司基本每股收益平均为0。3579元/股,稀释每股收益平均为0。3479元/股。
从38项具体准则执行情况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具体准则在1;570家上市公司中得到了普遍应用,上市公司能够较为恰当地选择会计政策和做出会计估计,并按各项具体准则及应用指南规定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
(五)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2007年年报出具的标准审计意见的数量和比例明显地超过了2006年,也表明企业会计准则在上市公司较好地实现了新旧转换和平稳有效实施
1;570家上市公司中,有1;464家公司的年报被注册会计师出具了标准审计意见,占比为93。25%,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公司仅有106家,占比为6。75%。同时,由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99家上市公司中,仅有1家被出具了非标准审计意见。
根据财政部和证监会的有关规定,2007年上市公司首次执行新准则编制并披露《新旧会计准则股东权益差异调节表》,也要经过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分析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意见,从另一角度得出了新准则在上市公司较好地实现了新旧转换和平稳有效实施的结论。
根据以上五个方面的全面深度分析,总体而言,新准则在上市公司得到了平稳有效实施。在这一过程中,上市公司广大会计人员和注册会计师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有关监管部门积极配合,强化监管,作出了贡献。
五、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等效
会计准则等效是指我国企业进入在那些实施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国家或地区,按照中国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表不再进行调整,即使调整也只对个别项目做出说明或者编制极少项目的调节表,毋须再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进行全面转换,具备资格的中国注册会计师按照等效的审计准则出具的审计报告也应当得到其他国家或地区认可。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现趋同后,即全面启动了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会计准则等效问题的相关工作,首先研究解决了中国内地与香港会计准则的等效问题。
(一)中国内地与香港的会计等效
香港于2005年开始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即香港财务报告准则。2007年以来,内地与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制定机构先后召开若干次会议,就就内地与香港财务报告准则逐项进行比较,历经一年时间,最终确认了两地仅存关联方认定和部分长期资产减值转回两项差异,这与中国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现存的差异一致。在次基础上,双方于2007年12月6日签订了两地会计准则等效联合声明,确认了内地企业会计准则与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具有同等效力,为两地会计师事务所按各自会计审计准则审计的结果获得监管机构的接纳奠定了较为扎实的基础。
从2008年起,财政部将继续做好中国内地和香港会计准则等效的后续工作。在内地与香港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EPA)框架下,贯彻落实内地和香港会计审计准则等效联合声明的相关条款,尽快解决另地在对方上市的企业以其当地的会计审计准则编制财务报告和出具的审计报告,可获得对方上市地监管机构接纳的事宜。
内地和香港会计准则的等效,有利于降低内地企业到香港上市的成本,吸引更多的内地企业进入香港资本市场;有利于巩固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和内地经济繁荣;有利于两地会计行业加强合作,促进两地会计行业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中国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和话语权。
(二)中国与欧盟的会计等效
中欧会计合作是中欧财金对话框架下的重要合作领域。欧盟作为世界主要经济体,实现中欧会计等效至关重要。欧盟从2005年开始实施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国与欧盟实现会计准则等效已有共同的制度基础。2005年以来,双方开展了密切的会计合作。2005年11月,中国与欧盟签署了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及双边合作联合声明。2006年至2007年,双方成立了联合工作组,与欧盟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