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点+中国名人-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根据沙漠作战的特点,霍去病大胆选用部分降汉的匈奴人和留居匈奴时间较长的汉人为军校,这样就具有熟知匈奴军情和漠北物候的优势。率领有向导的轻骑兵,离开基地,深入敌后,“取食于敌”,“追奔逐北”两千多里,寻找单于。由于单于主力西移,他又率部翻离候山(今何地不详),渡弓卢水(今蒙古克鲁伦河),与匈奴左贤王(辖匈奴东部地方的最高长官)部酣战,结果获匈奴顿头等3小王将军、相国、都尉等83人,共斩俘7万余人,匈奴左部几乎全军覆灭。卫青率部北进1000多里,穿过大漠,向颜山赵信城(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进发,遭遇匈奴单于所率主力精骑,激战中匈奴单于向西北逃走,汉军虏匈奴近2万人。霍、卫两军终于胜利会师于瀚海(今贝加尔湖),为庆战功,在狼居胥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德尔山)立祭天高坛,在姑衍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国乌兰巴托东)开祭地广场,后班师凯旋。此役收复大漠以南所有土地,屯田筑垒防御匈奴,“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解除了西汉初年以来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霍去病也晋升为大司马骠骑将军。
霍去病战功赫赫,但为人心胸狭窄。有一次卫青率领老将李广等人北伐匈奴,卫青没有委他以重任,这位倔强的老将军愤而自杀了。李广的儿子李敢当时也随军出征,把老父的死归咎于卫青,竟趁卫青不注意的时候冲过来把他击伤了。卫青对老将军的死觉得心中不安,因此对李敢的行为不加以计较,但他外甥霍去病却恨不得要上前与李敢拼命。等到班师回朝后,霍去病对这件事仍耿耿于怀,伺机报复。过了几天,汉武帝邀卫青、霍去病、李敢等将领去甘泉宫打猎。一路上大家有说有笑,唯独霍去病一个人低头不语,显得心事重重的样子。他心里正在盘算着怎么暗害李敢呢?当行到僻静之处时,霍去病终于找到了一个好机会,趁人不注意,他竟一箭把李敢射死了。当时汉武帝倚重卫青和霍去病,不愿追查这件事情,就以打猎出现意外事故为名,把死者家属给打发了。
绝域英才班超
春秋战国以来,中国最大的威胁就是匈奴,汉朝的名将大都有抗击匈奴的纪录。西汉时期,自然是汉武帝时候的李广、卫青、霍去病他们,不过当时只能算作自卫反击战。而开辟和匈奴作战第二战场,真正纵横西域所向无敌的,当数东汉班超。
班超出生于文学世家,他的父亲班彪是东汉著名大文豪、史学家,他的哥哥班固是《汉书》作者,他的妹妹班昭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才女,在班固死后,班昭继承班固事业,完成了《汉书》。然而班超对文学都不感兴趣,书香门第竟然出了一位名将,也算罕见了。
在班固入洛阳为官的时候,班超和母亲也都到了洛阳,当时他们家里很穷,班超靠替人抄写文字赚点钱贴补家用,很是辛苦。班超曾经弃笔感叹:“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当时在一旁抄书的人都嘲笑他,班超感叹道:“小子安知壮士志哉!”这便是弃笔从戎的典故。
改行之后的班超几次征战匈奴,表现突出,于是被派出使西域。当时东汉对西域的政策和汉武帝时期大为不同,汉武帝好大喜功,对西域势在必得,不惜重兵经营,而东汉认为西域不是自己的地盘,加之利益不大,几乎是放弃管理。在战略上,东汉和匈奴都希望拉拢西域诸国以增强自己的实力,削弱对手,所以不得不对西域诸国恩威并用,当时的西域诸国也处于首位两端的艰难抉择之中,东汉和匈奴都是超级大国,都惹不起,一不小心就有亡国之祸,谁也不能得罪,在地理位置上匈奴的威胁更大,如果东汉不能切实保障西域各国,西域各国也只有讨好匈奴了。
班超出使到西域鄯善国,开始的时候鄯善王对他们很客气,可是过了几天就变得漫不经心起来,警惕的班超想到可能是匈奴派来了使者,并且通过使诈询问证实了自己的猜测。于是召集手下官吏三十六人摆宴,在吃到酒酣之时,愤然告知众人情况危急,说鄯善王有倾向匈奴之意,一旦投降匈奴,势必杀掉汉使,因此必须先下手为强,当夜便要动手。“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典故,就是在这里来的。
班超一番话把众人激得热血沸腾,在班超的带领下,大家顺利地展开奇袭。
时值初夜,正起大风,班超使用火攻,将三十六人分为两路,一路藏于匈奴使者住处后方,大吵大闹以做欺敌之用,另一路携带弓箭伏于住处门口。其时匈奴众人睡得正香,忽见火光,又听到前后大呼小叫,心慌意乱,往门口逃去又中了埋伏。这一战匈奴被烧死上百人,被汉使杀死三十多,匈奴使者团全军覆没,汉使无一伤亡。班超顺利地完成了此次的出使任务。
班超立下大功,再次出使西域,皇帝打算增加他的人马,班超满不在乎地拒绝了。这次他又来到一个有敌意的国家——于阗。于阗和匈奴关系很好,有匈奴撑腰,因此对待班超一行颇为冷淡,当时于阗国迷信巫师,那个巫师口出狂言,要汉使的马来祭神,班超一口答应下来,趁巫师来的时候一把抓住他杀了。虎口拔牙、敲山震虎取得了威慑的效果。于阗王恐惧万分,投降了东汉。
班超在西域五年,很有威信。一直协助西域诸国对抗匈奴,而匈奴在西域根深蒂固,经常挑起事端。当时西域强国龟兹国龟兹王建为匈奴所立,依仗匈奴势力,攻打和东汉关系较好的疏勒国。班超挺身而出维护疏勒,但因为兵少,只能苦苦支撑。当时疏勒国发生了内乱,情况相当危急,已经有造反者投降匈奴,班超带领手下三十多人,杀叛变者六百多人,安定了疏勒。疏勒转危为安后,班超决定攻打龟兹,率西域诸国军破姑墨石城,班超想要乘胜追击,于是上书东汉皇帝请求援助,班超说,“若得龟兹,则西域未服者百分之一耳”,而“取三十六国,号为断匈奴右臂。”为此,东汉皇帝增派千人援兵给班超。班超采用各个击破的方法,一方面攻打依附龟兹的小国,另一方面交结可以利用的国家,多次平定内部的叛乱,将西域各国之兵,巧施妙计,每每以少敌多,料事如神,行动迅速,最后大获全胜,威震西域,不久龟兹就投降臣服了汉朝。
班超在西域一共呆了31年,到大功告成之际,已经71岁高龄,他思念故土,上书请求回到汉土,他妹妹班昭也写了一篇声情并茂的文章为自己的兄长求情,皇帝看了很受感动,于是调回了班超,只可惜班超身患疾病,返回洛阳后没多久就病逝了。
南北朝第一名将陈庆之
在中国古代的众多名将中,陈庆之的名气与他实际的作为是很不相称的。在有些人排定的中国名将百名谱中,甚至不见有陈庆之这个名字,不免让人遗憾。可实际上在南北朝那个名将辈出的时代,陈庆之却是一颗耀眼的将星,一位杰出的军事家。
陈庆之是今江苏宜兴人,自幼为萧衍的随从。当时围棋风靡一时,萧衍是个棋迷,据说他常常通宵下棋,能奉陪到底的不多,陈庆之是其中之一。因为陪萧衍通宵下棋不困的缘故,很受器重。萧衍起兵代齐自立后,封陈庆之为梁朝主书。在任期间,他散财聚士,常思效用。
大通六年(公元525年)正月,北魏徐州刺史元法僧叛乱不成,在彭城降梁,并请求梁武帝派兵接应。梁武帝以陈庆之为武威将军,与胡龙牙、成景俊率梁军前去接应。回军后,陈庆之任宣猛将军、文德主帅,并率2000人送豫章王萧综入镇徐州。五月,魏遣安丰王元延明、临淮王元彧率2万来拒,屯据陟口。元延明先遣其将丘大千筑垒,以切断梁军的进军路线。陈庆之进逼其垒,魏军一鼓便溃。六月,萧综乘夜弃梁军降魏。天亮后,梁军寻萧综不见,却见魏军在城外说:“汝豫章王昨夜已来,在我军中,汝尚何为”!梁军遂溃散。魏军入彭城,乘胜追击梁兵,复取诸城,至宿豫而还。梁军损失十之七八,只有陈庆之斩关夜退,所部得以全归。
真正使陈庆之的勇名天下皆知,则是在大通年间(公元527年—529年)的事情,这时的陈庆之刚过不惑之年。
当时北魏的朝廷因帝位而产生了内讧,重臣尔朱荣领兵占据洛阳,杀了幼小的皇帝和皇太后独揽权势。而皇族之一的北海王元颢就因此而亡命至梁。当时的梁主萧衍决定出手援助北海王,命陈庆之护卫北海王回到洛阳。其实萧衍的本意也就是命令他攻击洛阳,并让北海王即帝位。陈庆之虽对萧衍的命令觉得无谋,但最后还是接受了。于是历史上的战争奇迹出现了。
当时陈庆之手下只有七千骑,而当时魏境内兵力约有近百万之众,以七千对百万,结果想都不用想,但陈庆之毫无畏惧。他带着他的七千骑兵,从梁边境开始,在魏的领土内进击一百四十日,其间激战四十七回,水、陆、山、城市攻坚作战全部都获得胜利,共攻陷了三十二座城池,击灭十万余兵力,击败退约三十万兵力!造成了洛阳极大的震撼。“陈庆之来了!”这句话让魏朝廷闻风丧胆,连军队都放弃了洛阳逃走,更别说是皇帝和尔朱荣了,洛阳就这样变成了一个空城。更让人吃惊的是陈庆之占领了洛阳后所率的七千骑几乎没有损伤!以至于当时就有人评论“以七千兵即能陷落洛阳的人,古今仅此一人”。陈庆之占领洛阳达六十五日,后由于孤军深入,只好向南撤退。自认为胜利的尔朱荣亲领了三十万大军追击,然而又令人不敢置信地,十一次的会战都为陈庆之所击退,直到梁军渡过一条河后,因为涨水淹至桥上,尔朱荣才放弃追击,不过这次不算是完胜。当陈庆之带着他的部队到达建康(南京)时,七千的兵数还剩下一半,这已经是相当的不错了。
陈庆之攻魏的作战虽因孤军深入,后援无继,而以失败结束,但也不能因此否定陈庆之的军事才能,陈庆之仅以7000之众北伐,连克魏军,以少胜多,占领了洛阳等30余城,自古用兵未之有也。所以梁武帝在陈庆之回建康后,仍封他为右卫将军,永兴侯,邑一千五百户。此战以后,北魏国力大衰,大权握在尔朱氏手中。中大通四年(532年),高欢诛杀尔朱氏(参见高欢击尔朱氏之战),夺取北魏朝政大权。中大通六年(534年)和七年(535年),高欢和宇文泰先后立元善见和元宝炬为帝(参见北魏分裂之战),史称东魏和西魏,北魏从此灭亡。
北伐之后,陈庆之依然为梁战斗着。后来,北朝大将侯景曾以北朝将军的身份领了七万兵力攻打梁,与陈庆之的一万梁军作战而遭击溃,只剩他一个人逃回。
陈庆之在担任予州刺史的时候,由于农作歉收。有许多人饿死,他除了打开官仓,将储存的米麦分配给民众外,还从丰收之处急运米粮前来。予州的人民为这位将他们从饥饿之中拯救出来的刺史建立了祠堂,还称呼他为“仁威将军”。
陈庆之为人谨慎,每次奉诏,都要洗沐拜受;生活俭朴,只穿素衣,而且不好丝竹;虽身为武将,但射箭却不能穿札,而且也不善于骑马,但善抚士卒,能使部下为其效死力。更为难得的是陈庆之出自寒门,在梁朝历史上能达到这样成就的,只有他和俞药(官至云旗将军,安州刺史)。
风尘侠士李靖
李靖是正史和野史中都相当有名的人物,野史中介绍。他曾经从隋朝大臣杨素的府里带走了红拂女,野史小说还封他为风尘三侠之一,把他和莫须有的红拂女、虬髯公搅在一起,被塑造成一个来无影去无踪、仙风鹤骨、兴唐灭隋的江湖豪侠形象。而历史上真实的他,却是一个深藏韬略的唐朝开国勋将,当然,他的处事为人也确有潇洒的侠士风范。李靖年轻时候一直郁郁不得志,直到他遇上李世民才时来运转,在统一战争中立下了赫赫功勋。是一个大器晚成的典型。然而,他最大的事业还是抗击突厥方面。
李靖原名李药师,后来因功被封为卫国公,故人称李卫公。李靖家从后魏到隋朝,一直是高官显贵,隋朝的名将韩擒虎就是他的舅舅。李靖青年时就由科举进入仕途,当了地方官。不过他最喜欢的还是钻研兵书,常与其舅韩擒虎讨论用兵之道,受到韩与杨素的关注。当隋炀帝倒行逆使引起天下大乱,群雄并起之时,李以贵族子弟的身份,仍然忠于隋朝。在他任马邑郡丞时,他发现上司太原留守李渊心怀异志,遂决意向正在巡游江都的隋炀帝报告。但身处李渊的控制下,无计得脱,没办法,他只好将自己混作囚犯,让人解送江都。但一个偶然的不巧,事情败露,走到半途的李靖被李渊捉回。就在将被斩首的时侯,李靖大叫:“公起兵为天下除暴安民,想要成就大事为什么要以私家恩怨而杀忠臣义士?”李渊很欣赏这句话,同时李世民也央求父亲不要杀害李靖,就这样,李靖保住了性命,从此进入李世民幕中,成为其手下干将。
李靖跟随李世民东征西讨,递次削平隋末群豪。只有南方的萧铣拥兵割据长江中下游,自称梁帝,时时与唐为敌。铲除萧铣成为统一的关键。这一重任理所当然地落到了李靖头上。公元620年,梁的内部出现动乱,君臣相互猜忌,人人自危。造成了灭梁的大好时机。李靖见状,立即向唐高祖提出灭梁十策,建议唐大集水军从巴蜀顺江直下,突袭梁都江陵,同时另遣偏师佯动汉水吸引梁军注意,然后四路进军江陵,一举下之。李渊同意了他的建议,遂命他和宗室赵郡王李孝恭一同主持灭梁军事,但实际上由李靖负全责。公元621年,李靖领命开始行动。首先,唐军偏师攻占安襄两州,吸引梁军北顾。同时,巴蜀两地大军乘江水大涨之机,乘战舰二千余艘顺流直下,一时帆樯蔽空,楫橹接天,大军顺利地攻下扼守长江要道荆门山的宜都,接着又攻占清江,歼敌万余,守将文士弘逃走。李靖军直抵江陵城下,破梁守将杨君茂、郑文秀,俘敌四千。接着其他三路唐军也围了上来,把个江陵围得如铁桶一般。李靖又采取围城打援、麻痹敌人的方法,彻底打消了固守待援的萧铣的希望,最后不得不投降唐军。李靖率兵进入江陵,秋毫无犯,城中安堵。梁的各路援军见江陵已下,唐军如此宽大,遂望风而降。随后,李靖又奉命安抚岭南,收了梁的全部遗产。
唐朝初年,突厥成为最大的边害,多次入侵,攻城掠地,最严重时曾经打到离长安只有四十里的渭桥。李世民继位后,决心剪除突厥,根绝边患。于公元629年底,以李靖为总指挥,率李绩等五员大将精兵十万,分六路进攻突厥。次年正月,李靖军冲寒冒雪抵达朔州,探知突厥刚刚受了雪灾,部落处于饥饿中,军心开始不稳。李靖抓住这个时机,将主力部队交副手张公谨带领,自己亲率三千精锐骑兵,星夜急驰,突袭突厥吉利可汗驻地定襄。
当打着李靖旗号的唐军如飞将军自天而降出现在吉利可汗面前时,吉利大惊失色,他万万没有想到李靖敢于孤军深入,十分惊恐地对部下说:“唐军若非倾国而来,李靖怎敢率孤军至此!”遂下令弃城而逃。李靖乘胜追击,斩获无数。接着,李靖又派人游说吉利大将康苏密,离间他和吉利的关系,攻心攻战并用,康苏密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