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语录新编-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18'狂飚社文学团体,由高长虹于1926年在上海组织成立。此前,在北京创办《狂飚周刊》,高长虹负责编务,同人有向培良、黄鹏基、尚钺、高歌等。
'19'、朝花社文学团体,1928年11月,由鲁迅、柔石等组织成立于上海。创办《朝花》周刊,后改旬刊,1929年9月停刊,次年该社解散。
'20'左翼作家连盟即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21'发缄更正柔石等左联作家被捕后,上海《社会日报》于1931年1月20日发表署名“密探”的《惊人的重要新闻》,造谣称“鲁迅被捕”,天津《大公报》等众多媒体也传播了这一谰言。为此,鲁迅不得不发信亲友,自行辟谣更正。
'22'大衍语见《周易·系辞》 :“大衍之数五十”。
'23'投我琼瑶语出《诗经·木瓜》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24'腓立大帝即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他曾多次发动侵略战争。“密集突击”是他在战争中运用的一种战术。
'25'国防文学1934年,周扬在介绍苏联文学时最早提出“国防文学”一说,至1936年2月间,则作为一个抗日的“统战”口号提出,并进行广泛宣传。同年4月,冯雪峰作为中央特派员从延安来到上海,经与胡风商议,由胡风撰文提出“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口号,并由此引发所谓“两个口号”的论争。
'26'新英雄们指周扬等人。下文的“伟大的旗子”,当指抗日统一战线。可参见《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及该文发表前后的有关书信。
附录一
'附录一'
鲁迅论
鲁迅先生三十年来作为战士的生涯,是他从学生时代开始便直接和间接的参加了民族的政治的斗争。而且在思想问题上他提出劳动人民必须获得个性的解放,他是第一个肯定他们的力量而欢迎他们的人。三十年来,他秉着这个不屈不挠的信仰,斗争前进,对外表述了中华民族的真实的心声,对内向统治阶级提出了毫不留情的,而且因此也是最有力量的抗议。
宋庆龄《把鲁迅先生的战迹献给日本人民》
鲁迅先生的短篇幽默文章,在中国有空前的天才,思想也是前进的。在民国十六七年,他还没有接近政党以前,党中一班无知妄人,把他骂得一文不值,……后来他接近了政党,同是那一班无知妄人,忽然把他抬到三十三层天以上,仿佛鲁迅先生从前是个狗,后来是个神。我却以为真实的鲁迅并不是神,也不是狗,而是个人,有文学天才的人。
陈独秀《我对鲁迅之认识》
鲁迅是莱谟斯,是野兽的奶汁所喂养大的,是封建宗法社会的逆子,是绅士阶级的贰臣,而同时也是一些浪漫蒂克的革命家的诤友!他从他自己的道路回到了狼的怀抱。
瞿秋白《〈鲁迅杂感选集〉序言》,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鲁迅的著作中,充满着战斗精神,创造精神,以及为劳苦大众请命的精神。
许寿裳《鲁迅的思想与生活》
一个受了满身的疮痍的灵魂,但是一个光荣地胜利的“武夫”作家(Soldier…Writer)……
林语堂《悼鲁迅》
如问中国自有新文学运动以来,谁最伟大?谁最能代表这个时代,我将毫不踌躇地回答:是鲁迅。……当我们见到局部时,他见到的却是全面。当我们热衷去掌握现实时,他已把握了古今与未来。要了解中国全面的民族精神,除了读《鲁迅全集》以外,别无捷径。
郁达夫《鲁迅的伟大》
鲁迅先生——为祖国的自由和进步战斗了一生的伟大的先驱者,被损害被侮辱者底诗人,永远不知道疲乏不知道屈服的战士,……
胡风《悲痛的告别》
鲁迅先生的伟大是因为他能指点出来被压迫大众所应该走的路。他不是为自己发牢骚而做文章,他是因为要做大众的代言人而做文章。他不是为自己的私怨而骂人,他也不是为使有闲的人们欣赏而骂人,而是替被压迫的大众写讨伐公共敌人的檄文。这决计不是专门欢喜说俏皮话来麻醉人的所谓“幽默作家”所能比拟的。
……我们的鲁迅先生,的确是当得起我的一副挽语:“一生不曾屈服,临死还要斗争。”
章乃器《我们应该怎样纪念鲁迅先生》
我从他得到的印象,不仅他是优秀的文学者,就是由人物来说,也觉得他有罕见的卓越性。……与其说他是文学者,无宁说他是更大的思想家,他的立论,颇有锐隽的地方。他相当受过苦,这在他风貌上即有充分的表现。他弟弟作人是温容如玉的典雅,而鲁迅的脸上,则深而且强的刻有叛逆与不屈的精神。这又是他的思想苦斗的表现,是我很喜欢的面貌。若问鲁迅为什么占中国文坛的最高地位?实因他有这种价值,就是他有思想,不仅是作家。
'日'新居格《高尔基的存在》
他的存在比高尔基的存在更为清洁。
'日'山本实彦《鲁迅的死》
鲁迅是中国现代作家当中惟一具有我们所谓“天才”的那种奇异和稀有的品格的人。中国原有许多有才华有能力的作家,但鲁迅是惟一天才的作家。
'美' 史沫特莱《追念鲁迅》
事实上,鲁迅与同样在中国上了黑名单的厄普顿·辛克莱、头号激进派约翰·杜威以及作品已被译成白话的其他许多外国人一样,也不是一个真正的无产阶级作家。他并不把自己列为这样的作家。他认为中国迄今还没有产生一个杰出的无产阶级作家。在“笔战”中,他大都保持着知识分子改革家那种合乎逻辑的独立判断,把锋芒直接指向存在于中国社会的弊端:贪污,贿赂,高利贷,童工,自私自利,迷信“孔教”,军阀对工农群众的剥削,新闻控制,对民众组织的摧残,对日本不抵抗,以及现代中国显而易见的其他种种不良现象。
'美' 埃德加·斯诺《鲁迅》(节选)
伏尔泰是高喊“反抗”而切恨“宽容”的,是他燃起了法国革命。同样的,鲁迅是更努力的在激发中国大众的情绪来反抗一切精神上物质上不可忍受的痛苦,拿鲁迅与伏尔泰相比拟,真是最恰当不过,对于专制制度的反抗,他们处在不同的国度,却同是一员猛将。
'美' 埃德加·斯诺《中国的伏尔泰》
……在我的面前呈现着一张脸,从耸立的头发到他的有力的颚骨,无处不洋溢出坚决和刚毅。一种坦然之貌,惟完美的诚恳的人才具备的。前额之下,双眼是尖锐的,而又是忧郁的。眼睛和嘴都呈露出他的仁慈心和深切的同情,一抹胡须却好像把他的仁慈掩盖了过去。
这些特质同样地表现在他的作品中,在他的生命里。第一我想到他的诚恳的毅力。从他觉得喊醒中国的国魂较医治病人来得急切,因而决定舍弃医学而从事文学生涯的时候起,直至他寿终了时止,他终生一刻亦不踌躇的为解脱中国人民物质的和精神的锁链而战斗着。
'英' H·E·萨·迪克《鲁迅:一个赞颂》
的确,如果把五四运动仅仅理解为怀有明确目的去除旧布新的群众运动的话,鲁迅就不能说是五四运动的真正代表。他体现着新与旧的冲突,同时也体现着另一些超越历史的更深刻的冲突。他从不曾得到他的同时代人胡适和周作人所曾享有的那种宁静的心境,但他却是比他们中间任何一个都更其伟大的天才。
'美' 夏济安《黑暗的闸门》
鲁迅面临的问题远比他的同时代人复杂得多,剧烈得多。从这个意义上说,他正是他那一时代的论争、冲突、渴望的最真实的代表。认为他与某个运动完全一致,把他指派为某一个角色或使他从属于某一个方面,都是夸大历史上的抽象观念而牺牲了个人的天才。
'美' 夏济安《黑暗的闸门》
鲁迅的批评遗产只是易碎的器皿。假如他的思想不曾被加以任何附会,而且正如其1926年以前那样不无疑虑的话,它们在此后的政治动乱岁月中也许能保持自身的独立。然而,即使当鲁迅卷入其中,他对文学和社会的批评方式仍然只属于他自己,是一种否定的工具。正如他的先见之明,当这种方法触动了任何一种官方政策时,麻烦都会接踵而至。
'美' 西奥多·D·休特斯《鲁迅与胡风批评的遗产》
西方文化研究忽略了鲁迅的作品实为一种耻辱,任何无知的借口都无法弥补这个缺陷。
'美'弗雷德里克·詹姆逊《鲁迅:一个中国文化的民族寓言》
附录二
'附录二'
鲁迅年表
(1881—1936)
1
1881年9月25日,生于浙江省绍兴城内周家。小名樟寿,号豫才,名树人。“鲁迅”是后来启用的笔名。
绍兴本越地,有禹陵及越王台,分别作为一种精神象征而存在。地方先贤王思任云:“会稽乃报仇雪耻之乡,非藏垢纳污之地也。”
6岁入塾。所读有正统的教科书“四书”“五经”,也有非正统的课外读物如神话、小说、植物图谱之类,后来多出野史、笔记等。一面抗拒,一面吸收。
12岁,祖父周介孚因科场舞弊案入狱,钦判“斩监侯”。一个耻辱的悲惨的事件。为了逃避株连,和二弟均被送到皇甫庄,人称“乞食者”。
随后,父亲周伯宜暴病,从此出入当铺与药店之间。
2
18岁,往南京考入江南水师学堂,次年改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路学堂。一个富于时代特色的个人选择:“把灵魂卖给鬼子”。
始读《天演论》,所受影响极大。
1902年春,由江南督练公所官费派往日本留学。
初入东京弘文学院,两年后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1906年夏奉母命回国,与朱安女士结婚,甘愿作旧道德的牺牲。旋即赴日,自动退学,居东京从事文艺研究、创作及翻译,开始一生的疗救国民灵魂的工作。
拟创办《新生》杂志,因经费不足而流产。
其间,与革命者颇多过从。
1909年归国。
3
归国后,先后在杭州及绍兴执教。
1911年,辛亥革命勃兴,次年成立临时政府。应蔡元培之招,到北京教育部供职;初为部员,后为佥事。
尴尬的小吏位置与沉寂的大隐生活。
1918年。五四前夕;作《狂人日记》及随感录等,从此一发而不可收。
曾参与《新青年》编辑工作。该杂志解体后,又为《语丝》发起人之一,及至后来,成为“语丝派”的实际领袖。此外,还曾参与组织未名社,编辑《莽原》及其他书刊,支持过多个青年文学团体。
因为羽太信子的关系,与二弟作人决裂,精神严重受创。
兼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等多所大学讲师。
其间,介入女师大风潮,积极支持学生而反对当局。对此,曾被教育总长章士钊免去佥事。与此同时,开展在知识者内部的“私人论争”。“三一八”惨案发生后,一度离寓避难。
创作小说集《呐喊》、《彷徨》,杂感集《热风》、《华盖集》,专著《中国小说史略》,翻译阿尔志跋绥夫小说《工人绥惠略夫》,厨川白村论著《苦闷的象征》等先后出版。
1926年8月底,与学生许广平一同离京;独赴厦门,任厦门大学文科教授。
4
1927年1月,至“革命策源地”广州,任中山大学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许广平为助教。
4月,蒋介石发动“清党”,宣称“‘以党治国’为救中国的唯一出路”。十五日,赴中山大学各系主任紧急会议,营救被捕学生,无效,愤而辞职。
年间,杂感集《坟》,散文集《朝花夕拾》出版。
5
10月抵上海,与许广平正式同居。两年后生一男,名海婴,怜爱之至。
12月应大学院院长蔡元培之聘,任特约著作员。
寓所易地数处,后定居大陆新村9号。除两次北上省亲,大体没有离开过上海。寄身“蜗庐”,潜心著译,此之谓“带了镣铐的进军”。
多次与人合作,或编辑刊物,或出版图书。1930年先后加入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及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3年加入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三十年代以后,集团意识增强,然究取独立方式者多。
国民党独裁政权及卵翼下的文人,始终是抨击的主要对象。此外,在营垒内部,先后有过两次重要的论争。即1928年与郭沫若等关于“革命文学”的论争和1936年与周扬等关于“两个口号”的论争。对于后来的存在状态,尝自谓“横站着作战”。
曾由浙江省党部以“反动文人”罪名呈请通缉,避难数次,过一种近于半地下的生活。为逃避鹰犬耳目,不断更换笔名,著作亦长期遭禁。十年间,所著有杂感集《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伪自由书》、《南腔北调集》、《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小说《故事新编》;并翻译苏俄文艺理论多种,法捷耶夫小说《毁灭》,果戈理小说《死魂灵》等等。
1936年10月19日病逝。病中,艰于起坐而写作未辍,死前体重仅余37公斤左右。美国医生邓氏据胸透照片推断说,以他肺部所受损害的程度,欧洲人当在五年前死去云;并因此,称许他为最能抵抗疾病的典型的中国人。日本医生须藤氏著文说:“先生不是以肉质来经营生命,也不是以筋力来工作,他是单凭着精神来生存来工作的。”作为一平民作家,有近万人自动前往送葬。遗体覆以某团体献旗,上书:“民族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