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妙吉祥真实名经广释-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若无错所取,一切应见真。
假相派之主张,当知有二种,谓凡夫之觉知及涅盘智。于涅盘智,当知有二种,谓有垢及自证清净派。有垢教派者,种种意相轮,等引中不显,许于后得显。自证清净派,见道之后得,许无意相轮。评:仅以尝觉知,如何亦不许,如何皆是识。汝之胜义识,生不生而有?若生而后有,自生或他生?若说是自生,自性威不成?自性威则不须生,自性不成则不能生。若说是他生。是常或无常?若说从常生,不变不成因:若从无常生,无常摄于时,于过未现三,从何而生起?无过未二者,故不能作因:若说现在生,因果同时故,能生所生不合理,故生而后有之立宗不成立。若不生而有,无不生而有,譬如虚空花,故魔所执之,许识为实事,无有解脱名,自身唯落败。
中观也有二:许诸法如幻,及极无所住。如幻宗不合,幻以量不成,是幻故不真,故如幻有过。极无所住派,所知有二种,谓胜义真谛,以及世俗谛:胜义谛工种,异门非异门:世俗谛二种,正及倒世俗,此是最胜宗,无上密咒乘,此外亦无故。
然则波罗蜜,与咒乘无别?对此思维者,义理无差别,方便及道支,特别不思议。如云:义一然无愚,方便多无难,利根之范围,故咒乘超胜。
'众趣之事通达者':如是从种种乘之门作众趣之事而通达者,即汝智慧勇识也。
'于诸三乘':即声闻、独觉与菩萨乘也。
'决定出,住在于彼一乘果':仅初地之谛者,说为三乘所得;究竟十一地之智慧者,唯特别无上乘所证得之故,称作'住在于彼一乘果'也。
136、诸烦恼界清净性,尽能灭除诸业界,江河大海普渡过,加行寂静中出现。
'诸烦恼界清净性':能净轮回之果。
'尽能灭除诸业界':能净轮回之因。
'江河大海':指贪欲之河、三有之河、无明之河及我见之河,此等犹如大海难以渡过也。
'普渡过':从彼等一切解脱也。以何方法渡过?
'加行':指加行之福慧资粮双运也。
'寂静':寂静处、空性也。
'中出现':如是从修习二资粮及空性中出现也。
137、烦恼及与随杂染,及以习气皆弃舍,以于大悲智方便,于诸有情作利益。
'烦恼':指贪、嗔、痴、慢、嫉妒、邪见。
'随':指二十随烦恼,即忿、恨、覆、恼、悭、诳、谄、骄、无惭、无愧等等。
'杂染':指具有烦恼之意识(染污意)。
'及以习气':指阿赖耶识也。
'皆弃舍':从彼等解脱也。
'以于大悲智方便':如是自事契入于心后,为众趣事之故。
'于诸有情作利益':从慈悲与智慧之门来作。
138、诸想之义悉弃舍,心识事义令灭除,有情诸意境具足,了知一切有情意。
'诸想之义悉弃舍':从执相解脱也。
'心识':指能执之心识。
'事义':指外境也。
'舍灭除':如是从有境之心识解脱也。
'有情诸意境具足':于所度者之心识上显现本尊天之身也。
'了知一切有情意':指契悟无分别智之义也。
139、住彼一切有情心,随顺一切有情意,满足一切有情心,令诸有情心欢喜。
140、成就究竟无错谬,一切谬解皆舍离,于三义中无疑智,诸义三种功德性。
'住彼一切有情心':彼无分别智住船一切众趣之心续。
'随顺一切有情意':从彼等众趣之心意差别来开示佛法。
'满足一切有情心':令诸有情心欢喜,成就究竟无错谬':谓众趣之事到达究竟也。
'一切谬解皆舍离':指断除邪分别。
'于三义中无疑智':具有于三时无二意之心也。
'诸义':作一切众趣之事,指以宗义能改变心意之菩萨拟下,至外道以上,对彼等作事(度化)也。对能以宗义改变心意者作事,故称'诸义'。问:如何对外道作事?
'三种功德性':以心力、尘、暗三种作事也。
141、五蕴义理三时中,于诸刹那能分别,一刹那中正等觉,持于一切正觉性。
'五蕴义理':色、受、想、行、识蕴也。
'三时中':彼等五蕴于他法安立后,彼等以三时之部分分析,无论如何亦不可得,成为无自性。问难者问:若以三时之部分分析,将有'刹那别存在。答:
'于睹刹那能分别':将'刹那'以三时之部分分析,将成没有(此刹那),喻如:于极微有方分之过失也。
'一刹那中正等觉':从十地到十一地之中间,以时间后际之一刹那证悟也。复次,当知本尊天以刹那一念圆满而生起。
'持于一切正觉性':指金刚喻定也。
142、无身身各身中胜,身之边际通达者,种种诸色诸处显,大宝即是大宝首。
(以上平等性智二十四颂)
'无身':远离分别之身,即法身。
'身者':指圆满报身。
'身中胜':指化身也。
'身之边际通达者':精通于一切身也。
'种种诸色诸处显':对种种所度者以种种色身来调伏也。
'大宝即是大宝首':开示生起所欲目的之譬喻也。
143、一切正觉所通达,正觉菩提即无上,出密咒处无文字,大密咒者是三种。
'一切正觉所通达,正觉菩提即无上':所应知或当知者,是无住之涅盘也。
问:彼之义相如何?
答:'出密咒处无文字':谓脱离心之一切境也,从彼'无生'之义,显现'生'之种种神变:
'大密咒者是三种':意谓显现于身语意种种也。
144、众咒诸义出生者,大明点者无文字,大空即是五种宇,明点空者百种宇。
'密咒诸义出生者':诸义指息灾、增益、怀爱及降伏也。此中,息灾之业者,将此密续书写、执持、握持或诵读,仅此将使一切逆缘(异品)寂息也。增益之业者,增加受用等。及福德之蕴将完全增广也。怀爱之业者,种种希欲能稳固及召请也。降伏之业者,断、切、压下、逼退之业也。当知彼等诸业亦是幻轮之加行也。
幻轮之次第者如是:于尸布或人皮,以黑翎作笔,刀上血毒为料,密咒者具足阎魔之慢,于夜半南向写绘圆轮,于四线九支分上,半半分成三十二,绘写出水牛肚,于二者之间安入所成物,并且绘写玛绕雅。承事之轮亦如是:圆轮辐条有十个,应当写上十种字,于脐安上所威物。于彼等安立之咒如是绕:雅玛绕夹沙朵梅雅,雅梅朵如拿由达雅,雅达由尼绕雅切雅,雅切雅怡尼绕玛雅,切给谋玛绕雅呸。嗡些西。里纪大纳纳吽呸。
彼之次第如是:自身过失所不染之圆形头盖相合明显,召请之业往前,以善妙舞施配合,以承事圆满,压伏、切碎、烧施等等当尽量做。复次,生起彼等一切密咒之事者,是汝智慧勇识之事也。
'大明点者无文字,大空即是五种字,明点空者百种字':明者,正直,即义无谬也。点者,遍于一切也。空者,无自性也。文字(种字)者,标出世俗,指一切有情也。百者,标出差别或众多之词也。
145、普具行相无行相,十六半半明点具,亦无支分超于数,即四静虑具初首。
'普具行相':指不同之行相,即一切世俗本尊轮。
'无行相':指圆满次第,即了知本尊轮无自性也。复次:
'普具行相':指主张真相唯识者。
'无行相':指主张假相唯识者。
'十六':指十六脉瓣。
'半':心口八脉瓣。
'半':指四轮也。
复次:
'十六':指境之十六空也。
'半':指有境之八识聚也。
'半':埃旺玛雅四个指示轮涅之种字也。
于此,有一阿阇黎认为是外中围之线次第也。
'明点':指菩提心也。彼等脉者,如同水道,为血、脂、明点之能依者。彼明点之光者,住于种字之行相也。复次,一时成就者住于阎魔父母之佛慢,而后生起脉之定者:外为本尊相,内为脉相,谓右脉饶沙纳,左脉拉拉纳,中脉阿哇都帚 。复又具足四相:白、黄、红、亮。住处者,称作命脉。粗细者,空稻杆之量。长短者,从顶大乐至密处。此大脉者,喻如大河,一切小河汇集于彼之内,同理,一切脉亦集于此之内也。四轮亦如车轴之方式安住。此中,约束下气,拙火燃起故入于阿哇都帝之内,幻化轮之脉内一切烤热,明点从熟酥之方式住而融化后,思维密处大乐炽燃,又从拙火之极炽燃,故心口法轮之一切脉极为烤热,思维一切明点融化后,领受大乐。此后,思维拙火极炽,颈部报身之一切脉极为烤热,思维一切明点融化后,领受大乐。此后,拙火极炽,顶大乐轮之一切脉极为烤热,思维一切明点融化后,领受大乐。如此,脉气点依次实践也。
'具':指具有六神通及不可思议之神变也。
以上开示有相之圆满次第。
'亦无支分超于数':就整体言,此是本密续之修,谓远离一切算数,任何体性皆不成,亦不可思维,超越相异以及一切心法。故'支分'者,标出戏论之文字聚。 '超于数'者,错幻也,泯灭观察之实事。如是于彼等引者,是大等引也。
'即四静虑':指初、第二、第三及第四静虑也。
'具初首':从彼等(四静虑)更超胜,指前面已说之空性也。
146、静虑支分皆遍知,禅定种性知心续;具禅定身身中胜,圆满报身一切胜。
147、化身即是殊胜身,持佛化现之心续,种种化现十方中,如法利益于有情。
'静虑支分':指勇行等禅定,具足不可思议也。
'皆遍知':指通达生起远离计数之义。
'禅定种性':于心契悟一切世间及出世间之定。
'知心续':修习禅定之果,了知一切众趣之心也。
'具禅定身':谁通达如是之禅定?直接具足智慧勇识者也。
'身中胜、圆满报身一切胜、化身即是殊胜身' :开示此续之果。复次,三种身是果,属世俗谛,而体性身是不可分割,属胜义谛也。
'持佛化现之心续,种种化现十方中':化身之差别功德。问:具有何种差别?答:'如法利益于有情'作随顺如是众趣之事也。
148、自在之天天中天,非天自在天中主,自在无灭天之师,作坏作坏自在者。
149、三有寂静令超越,唯一师者有情师,名称普于十方界,法施之主广大者。
'自在之天':指毗纽天。
'天中天':指梵天。
'非天自在':指罗怙罗。
'天中主':指帝释。
'自在无灭天之师':指木曜星。
'作坏':指非天之主净心天。
'作坏':指夜叉之王楞伽十颈。
'自在者':指摩诃提婆。
于此问难:然则妙吉祥智慧勇识显现为世间之种种色身,应为三有之过失所染矣。
答:非也,因为所谓:
'三有寂静令超越':寂静指三有之法无寅义,亦即空也。超越,指不为三有之过失所染也。
'唯一师者':无有敌手也。
'有情师':无有更上者。
'名称普于十方界':比智慧勇识更上者无有,敌手亦无有也。
'法施之主广大者':开示无漏之义也。
150、备足庄严慈铠者,以慈愍心为坚甲,智慧为剑持弓箭,烦恼无知战场灭。
'备足庄严慈铠者':慈者,对一切有情如同独子之父思维也。铠者,防护中断,使嗔恨不起之义也。
'以慈愍心为坚甲':慈憨心者,希欲一切有情离苦之思维也。坚甲者,覆盖上身也,如同覆脑之坚甲,使作众趣之事持续不断也。
'智慧为剑持弓箭':手之标帜,易知。
'烦恼':有八万四千也。
'无知':无明也。
'战场灭':陶彼等(烦恼熊知)降伏也。
151、勇猛魔怨能降者,兼除四种怖畏魔,亦能退诸魔军旅,究竟正觉救世间。
'勇猛':指他人所不能匹敌也。
'魔怨':指智慧勇识也。
'能降者':;排除一切中断也。
'兼除四种怖畏魔':指彻底灭除天子魔、死魔、烦恼魔及蕴魔。
'亦能退诸魔军旅':能毁坏魔及眷属也。
'究竟正觉':指智慧勇识。
'救世间':能救导众趣也。
152、是堪供赞礼敬处,亦是恒常承侍境,应供咏处最殊胜,真堪礼敬上师。
此颂谓:如是之智慧勇识,是堪供、堪赞,是礼敬处也,亦是恒常作绘承侍之境也,复是应供、咏处之最殊胜者,是真堪礼敬者,是诸上师之极胜者也。
153、一步能游三世界,如空无边真镇押,三明清净是清净,具六神通六随念。
'一步能游三世界':以—刹那于众趣事能周遍也。
'如空无边真镇押':轮回之过失所不染。
'三明':指有、无以及无二也。
'清净是清净':指边见所不染也。
'具六神通':指天眼智证通、天耳及他心智证通、死生智证通、神境智证通及漏尽智证通。
'六随念':指佛随念、法、僧、舍、天随念及师随念。
154、菩提勇识大勇识,大神通者超世间,达彼智慧之边际,亦以智慧证彼性。
155、自明明他一切者,殊胜丈夫利一切,超离一切诸譬喻,能智所智殊胜主。
'菩提勇识':指自事圆满也。
'大勇识':指他事圆满也。
'大神通者':具足四神足也。
'超世间':渡过生死也。
'达彼智慧之边际':指闻慧及思慧。
'亦以智慧':指修慧。
'证彼性':证得金刚喻定也。彼定之义相者:
'自明':有境(指心)。
'明他':指境。
'一切者':指境与有境之一切知也。
'殊胜丈夫利一切' :从金刚喻定中,为众趣事现出色身也。
'超离一切诸譬喻':离一切敌手也。
'能智':能量之理也。
'所智':所量之境也。
'殊胜主':谓于所知获得自在也。
156、尊者即是法施主,宣说四种手印义,有情奉施殊胜住,决定出生三种行。
'尊者即是法施主,宣说四种手印义,有情奉施殊胜住':已解说过。
'决定出生三种行':指声闻、独觉及菩萨乘也。
157、微妙义中净吉祥,三世间中大胜福。具足吉祥皆成办,文殊师利胜吉祥。
(以上成所智十五颂)
'微妙义中净吉祥':彼等一切契悟于心也。
'三世间中':欲界,色界,无色界。
'大胜福':不颠倒而内心富足也。
'具足吉祥皆成办':现出能调伏一切众趣之身也。
或思:'彼是谁?'答:
'文殊师利圣吉祥'也。
今者,从五智门以二十句敬礼来称赞,每赞四句各称赞一智:
158、胜施金刚我敬礼,真实边际我敬礼,出现空性我敬礼,正觉菩提我敬礼。
159、正觉贪着我敬礼,正觉欲者我敬礼,正觉欢喜我敬礼,正觉游戏我敬礼。
160、正觉微笑我敬礼,正觉笑者我敬礼,正觉语者我敬礼,正觉心者我敬礼。
161、出现无者我敬礼,出现正觉我敬礼,出现虚空我敬礼,出现智者我敬礼。
162、幻化网者我敬礼,正觉显论我敬礼,一切一切我敬礼,彼智身者我敬礼。
以上赞如来智五颂
'胜施':指法界智也。
'金刚':指五智不可分割也。
'我敬礼':敬礼智慧勇识也。
'真实边际':非心之境也。
'出现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