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入佛指南 >

第2章

入佛指南-第2章

小说: 入佛指南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唯识三十颂」「五蕴论」「百法明门论」  等大乘论五百部;法相的法门,因此大盛。後来陈那,护法,安慧,难陀,戒贤  诸论师,继续兴起,继续发扬,此宗的教义,乃渐完备。
  在佛灭後一千年间,法相的教法,已经传入中国。如六朝时代的菩提流支,勒那摩提,真谛等,先後传译出「宝性」「三无性」「大乘唯识」「转识」「摄大乘」诸论;弘阐无著世亲的教义,并在当时成立「地论」「摄论」两宗。为後来玄奘三藏成立法相宗的先河。
  玄奘三藏,於唐太宗贞观三年秋八月,出发长安城;单身独步,周历五印度。从戒贤论师,受学五部大论十支论等的奥义,更通达因明声明之学,又参学於智光胜军等师。在贞观十九年正月回国後,广译经论等千数百卷;又糅合护法,难陀,安慧,亲胜,火辨,德慧,净月,胜友,最胜子,智月等十大论师所著的「唯识三十颂」的解释,而纂成「成唯识论」十卷。内中以护法论师所说的为主体,突出菩提流支真谛等法相学说的范围,而别开中土的法相一宗。奘师门下,三千弟子,七十长者;以神 ,嘉尚,普光,窥基四人称为上足,而以基师为泻瓶弟子。
  窥基大师,由奘师口授,作「成唯识论述记」二十卷,发挥蕴奥。此外广制章疏,如「大乘法苑义林章」七卷,「唯识掌中枢要」四卷,「瑜伽略纂」十六卷  等等,大成一宗的教范。
  同时的有西门寺沙门圆测,讲成唯识,和基师所传颇多异议;於是窥基大师的法嗣淄州慧沼大师,撰「唯识了义灯」十三卷,匡持正义;又著有「能显中边慧日论」四卷,垂传於世。
  次则濮阳智周大师,承著慧沼大师的法绪,振兴此宗;著有「唯识论演秘」七卷,「大乘入道次第章」一卷。
  濮阳大师以後,经安史的叛乱,和唐武宗的毁佛,法相衰微;宋明以来,犹复不振。虽有许多的学者,代出於世;然而除著述以外,於本宗无足传者。因再表列本宗的源流如左:
           三论宗
  三论宗的根源。在於佛说的般若经。
  佛灭後七百年间,龙树菩萨,阐扬大乘。依般若而造论,所谓「中论」「十二门论」是宗经论,另有「大智度论」是释经论,这都是本宗的所依。而龙树菩萨,就为本宗的元祖。
  继承龙树的传统,盛弘此宗法义的:有提婆菩萨,破斥外道,发扬大乘,尝以数月,度人百万。提婆所著,有「百论」二卷;与龙树菩萨的中论四卷,十二门论一卷,并为本宗所依的至典。
  提婆菩萨以後,传法於罗罗;罗罗在当时著有中观论的注释等,今已散佚。
  罗罗传法於青目,青目造中观论释;今所传诵的中论内的长行,便是青目所释。青目以後,传法於清辩论师,和龟兹国沙车王子须耶利苏。
  须耶利苏的法嗣鸠摩罗什法师,龟兹国人。当东晋姚秦弘始三年十二月,来到中国长安,广译经论;就中如中论百论十二门论以及智度论等,都在当时译出;中国三论一宗,即於此起源。罗什法师门下,有弟子三千;中以僧肇,道生,道融,僧 ,昙影,慧严,慧观,僧磬,道常,道标等十人,称为十哲。又以道生僧肇僧 道融四人,称为四圣。四圣之中,道生僧 弘化於江南,僧肇道融传法於江北;其中弘传最远的,唯道生的一脉。
  道生以後,传之河东昙济,(昙济的传承 异说颇多 今从通常所说)昙济又传法於高丽道朗法师;朗师弘传颇盛,盛行江左;道朗以後,传於摄山僧诠;诠师的上足弟子多人,而以法朗为受法的正胤。朗师门下,学行最著的:一为吉藏大师,一为明胜法师。
  明胜法师,在北地传弘四论;所谓三论之外,另加大智度论。後来昙鸾,善导诸师,曾承传之。
  嘉祥寺吉藏大师,安息国人,俗姓安氏,生於金陵;童年从著真谛受学,七岁时为法朗弟子;具戒以後,声望甚高。当隋初之时,驻锡在嘉祥寺,大开讲筵,问道者常千余人。广制三论的章疏,如「三论玄义」一卷,「大乘玄论」五卷,「二谛义」二卷,「三论游意」一卷,「中论疏」二十卷,「百论疏」九卷,「十二门论疏」六卷,「大品般若经疏」十卷等,凡数十部。三论一宗,至藏师而大盛。
  藏师门下,有智拔,慧朗,慧英等名哲甚多,盛弘三论;在唐贞观时代,几乎有普遍全国之势。但当时适值玄奘三藏归国,法相兴起,三论宗渐就衰微;此後的系统,遂不易详明。
  以上所说,系就须耶利苏以下一系而言。此外与须耶利苏同时的清辩论师,承著青目的法统,大弘教法,并传法於智光论师。智光论师,弘传更力,破斥小乘,对抗有宗;於是空宗的法门,盛行印度。数传至於地婆诃罗三藏,当唐高宗的仪凤年间,来到中国,弘扬三论,并传法於华严宗的贤首大师。贤首著有「十二门论宗致义记」五卷,为有名的教典。其後元晓、迦才诸师,皆属此系;但此仅学问的传播,而未发扬广大,独立宗纲。本宗的源流,系列如左:
            天台宗
  本宗法门,称为心观正统。依「付法藏传」二十四祖之说:自释迦文佛付法於大迦叶尊者,传至第二十四祖师子尊者以下,遂以本宗东土诸师承之;观「佛祖统记」可知。
  又特以本宗的成立,为嫡传龙树的法门;因以龙树为初祖。中国慧文禅师继为次祖。
  慧文禅师,生当南北朝的北齐时代,学行精博。读大智度论「三智实在一心中得」之文;又读中论「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是中道义」之偈;於是朗然顿悟一心三观之道。
  文师门下,徒众千百;将此法门,口授於南岳慧思禅师。思师受心观後,在禅定中,豁然悟得法华三昧。後入南岳,广开法门,启化徒众。著「大乘止观」四卷,「法华经安乐行义」一卷,「诸法无诤三昧法门」二卷  等。
  思师以後,传法於智 大师。 师修法华三昧,行二七日,即行大悟。一生广说教法,又立三观四教,摄尽大乘。所述有「摩诃止观」二十卷,「法华玄义」二十卷,「法华文句」二十卷;世称天台三大部。又著有「观音义疏」二卷,「观音玄义」二卷,「观经疏」二卷,「金光明经义疏」二卷,「金光明经文句」六卷等;称天台五小部。此外尚有「四教义」十二卷,「四念处」四卷  等。以上各书,皆是 师的嗣法弟子章安灌顶大师所记。 师门下万余,入室的弟子,三十二人。师说法时,不留章疏;皆是章安大师,随闻随记;至今千百年後,吾人尚能接承 师的教法,不能不有感於章安大师之赐。
  章安大师以後,授法於缙云智威,智威传於东扬慧威,慧威又传於左溪玄朗,玄朗以後,则为荆溪湛然大师。
  湛然大师,盛弘本宗,光显祖意,发扬教观的深旨。广制章疏:如「止观辅行」四十卷,「玄义释签」二十卷,「文句记」三十卷,以及「止观大意」一卷,「十不二门」一卷,「金 论」一卷,「始终心要」一卷,「授菩萨戒文」一卷  等数十万言。门下弟子,於斯最盛;唐代天宝大历之间,帝室徵辟,屡辞不赴,专事讲学,教化甚广。
  荆溪门下,杰出者甚多,尤以道邃禅师为最。日本的比丘最澄,亦来从邃师求法以归,开日本天台一宗。
  道邃以後,传法於广修,广修传於物外,物外传於元 ,元 传於清竦,清竦的嗣法弟子,有螺溪义寂,慈光志因两师,并传心法。
  当时天台的教,远因安史的变乱,近因会昌的焚毁;经教典籍,散佚不完。有吴越钱忠懿王者,因从义寂禅师之言,遣使至高丽求取教典以归;天台的法藏渐全,弘传乃盛。义寂师传法弟子百余人,外国弟子百人,而以宝云义通为嗣法的高弟。
  义通禅师,高丽人,居中国四明宝云寺;义通以後,传法於四明知礼,慈云遵式两师。
  知礼大师,大兴天台的教法;所谓四明之教,遍於海内。所著有「天台五小部疏记」(观音义疏记 观音玄义记 观经妙宗钞)金光明经玄义拾遗记 金光明经文句记)三十二卷,「四明十义书」二卷,「金光明经忏仪」一卷  等十余部。知师的门下,嗣法领徒者三十人,升堂者千人。
  与义寂同时的慈光志因禅师,其门下有晤恩禅师,恩师门下又有洪敏,源清二师,源清门下有智圆,庆昭诸师;此与四明门下的系统既别,而传承的教义,复互有出入,互相指摘,互相非难,所谓为山家山外之争。知礼大师之徒称为山家,而称晤恩的徒众为山外。
  山家山外的传承,系脉繁多,大德名师,不绝於代;其中尤以遵式大师著作诸种忏仪,宗晓禅师著有「四明教行录」七卷,志磐大师著有「佛祖统记」五十四卷,特为本宗的名籍。
  宋末元明以来,传承缕缕,元粹,普容,怀则,大佑,一如,传灯诸德,出於其间。至明智旭大师,弘通本宗,所著有「教观纲宗」一卷,「大乘止观释要」四卷  等数十余部。他如「法华会义」及其他经论的注疏,皆依五重玄义以解释之;实为晚近以来的本宗的耆德。本宗传承的源流,系列如次:
            华严宗
  华严宗的根原,在於佛说的华严经。此经为如来成道之初,对著文殊普贤等大菩萨,而说的一乘最上的法门;所谓为如来称性之谈,二乘劣机闻之,如聋如哑。佛灭後五百年间,大乘的根机未熟,此教未弘。
  至马鸣菩萨出世,造大乘起信论,宣倡大乘的法门,为此宗的先声。
  次至佛灭後七百年间,龙树菩萨出兴,从海龙宫内传来本经。并且造「大不思议论」以解释之。相传现行於世的「十住 婆沙论」十七卷,即是彼论的一部分。在印度诸师中,即以马鸣龙树二大士为本宗的祖师。
  至於中国,有佛陀跋陀罗的初译华严经,以及其他诸师的讲传疏解;但在当时,尚皆未成一宗的组织。
  直至陈隋之间,有终南山杜顺禅师,悟入华严法界。始唱华严宗。著有「法界观门」一卷,「五教止观」一卷  等;发扬华严的法门,此即华严开宗的中土初祖。
  杜顺禅师的门下,有至相寺智俨法师,传承宗义,精极教相。著「华严经搜玄记」九卷,「华严孔目章」四卷,「十玄门」一卷,「六相章」一卷  等。
  俨师的法嗣,为贤首大师法藏;华严宗的教义,至此师而大成。因参与实叉难陀翻译「华严经」八十卷,并著「五教章」四卷,以立本宗的教纲。作「华严经探玄记」二十卷,以明本经的实义。此外并著有「华严十重止观」一卷,「金狮子章」一卷,「华严料简」十二卷,「华严游心法界记」一卷,「华严问答」二卷  等数十余部。一宗的规模,显扬备至。帝室归仰,门下弟子数万人;中以智光,宗一,慧苑,慧英,宏观,文超六人,称为六哲。
  贤首入寂後,慧苑作「刊定记」,改变诸祖立教的至义,而加以己意的创作;於是历来传承的华严正义,反将湮灭。
  其後清凉大师澄观,慨然作「华严大疏钞」九十卷,破斥异端,再兴宗义。并著「华严经纲要」三卷,「华严玄谈」九卷,「华严经疏」六十卷,「华严法界玄镜」一卷  等;振复贤首的正统。清凉大师原从学於法诜,法诜学於慧苑;然而贤首以後丕振宗风者,为清凉大师;所以清凉继著贤首为中土的第四祖。
  清凉的法嗣宗密禅师,原为禅宗学人,通圆觉经;後归本宗,盛弘教法。所著有「原人论」一卷,「华严合论」四十卷,「注法界观门」一卷,「华严心要注」一卷  等三百余卷。
  从此以下,传统不明。如上所列的西土二祖,中土五祖,是为通常所传的本宗七祖。七祖系统,如次列之:
            禅宗
  释迦佛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豁然大悟,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此即禅的起源。
  释迦成道以後第四十九年间,在涅盘会上,拈花示众;惟大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赞大迦叶说:「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付嘱於汝;汝当善为护持。」此即禅宗以心传心的起源。
  大迦叶尊者受法以後,传於阿难尊者,阿难传於商那和修,以次则优婆★多、提婆多、弥遮迦、婆弥密、佛陀难提、伏驮密多、胁尊者、富那夜奢、马鸣、迦 摩罗、龙树、罗罗、迦那提婆、僧伽难提、伽耶舍多、鸠摩罗多、 夜多、婆修盘头、摩 罗、鹤勒那、师子、婆舍斯多、不如密多、般若多罗、菩提达摩诸祖,次第传承;是为本宗的印度二十八祖。
  第二十八祖菩提达摩,又为中土传灯初祖。当梁代的普通七年九月二十一日,来到中国南海,广州刺史上表奏闻,梁武帝遂迎师至金陵;问道之间,帝不领悟。师因机缘不契,渡江至魏,止於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如是九年。直至二祖慧可,於风雪中,断臂求法;大师乃传以心法,为本宗中土的第二祖。
  慧可又传法於僧璨,为第三祖。僧璨又传法於道信,为第四祖。
  四祖道信以下,分了两系:一为黄梅弘忍大师,是本宗的正传;称为中土五祖。一为牛头法融禅师,乃本宗的旁系;称为牛头禅。
  五祖弘忍以下,也分两系:正受法的,为六祖惠能大师,化行南方,今所称为南宗禅。次则神秀大师,化行北方,今所称为北宗禅。又惠能所弘的为顿教,神秀所弘的为渐教,因之又称为南顿北渐。
  从此以後,北宗虽经一度的兴盛,但是不久便渐渐衰微;而南宗的教化,却日臻弘盛。
  六祖的门下,传心得法者:其最著的有南岳怀让,青原行思,荷泽神会,南阳慧忠,永嘉玄觉诸师。以上五师,俱各化行一方;其中尤以怀让行思两大师,传法最盛。其後流而为五宗七派,在全中国的佛教中,独居弘盛的地位。
  所谓五宗七派:是南岳怀让传马祖道一,道一传百丈怀海。怀海下又分两家:一为黄★希运,希运传临济义玄,是为「临济宗」。二为沩山灵佑,灵佑传仰山慧寂,是为「沩仰宗」。
  青原行思传石头希迁,希迁以下有天皇道悟,药山惟俨二系。惟俨的法嗣为云岩昙晟,昙晟传洞山良价,良价传曹山本寂,是为「曹洞宗」。
  道悟的法嗣为龙潭崇信,崇信传德山宣监,宣监传雪峰义存,义存下又分两家:一为云门文偃,是为「云门宗」。二为玄沙师备,师备传罗汉桂琛,桂琛传清凉文益,是为「法眼宗」。
  临济义玄以下,又经兴化存奘,南院慧 ,风穴延沼,首山省念,汾阳善昭五传;至宋代石霜楚圆以下,又分两系:一为黄龙慧南,所谓「黄龙派」。二为杨歧方会,所谓「杨歧派」。
  以上之五宗七派,虽各有传承,而尤以临济曹洞二宗为最盛。有「临天下」「曹半边」之称。
  从此以下,系统繁多,不能尽述;欲知其详,有「五灯全书」「景德传灯录」等,最为本宗详悉巨大的纪载。
  此宗不立文字,因之不重著述。但历来祖师垂传的教法,藉文字以传流而最著的;有元宗宝禅师所编的「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宋延寿禅师的「宗镜录」,宋宗绍禅师的「无门关」,宋佛果圜悟禅师的「碧岩录」,宋万松老人评唱的「从容录」,唐玄觉禅师的「禅林永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