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入佛指南 >

第7章

入佛指南-第7章

小说: 入佛指南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宗虽说生佛无差,自心即佛;然而并非就眼前三毒现行的凡夫妄心而论。须知此宗虽说三法无差,而又说六即成佛,必须对於「六即」的义理,完全明了;才可以了解自心即是的妙义。如法华玄义说:「若观心人,谓即心即是,已则均佛;都不寻经论,堕增上慢。此则抱炬自烧,行於恶道;由不习闻也。欲免上慢,当明六即。世间相常住,理即也。於诸过去佛,若有闻一句,名字即也。深信随喜,观行即也。六根清净,相似即也。安住实智中,分证即也。唯佛与佛,究竟实相,究竟即也。」
  此宗行者对於趣入实相的修习,有「四种三昧」。所谓常行三昧,常坐三昧,坐行半坐三昧,非行非坐三昧。在摩诃止观上,说之甚明。法华玄义亦说:
  「依经修行者,略言其四:谓常行行,常坐行,半行半坐行,非行非坐行。诸行各有事相方法,勤身苦策,悉用实相正观为体。念念无间清净如空。具论观意,如止观中说。」
  此宗的教义,略说如上。无非从圆顿的境界,体认诸法;以显示实相,而符契於大乘的法印。
             华严宗
  此宗显示缘起无碍重重无尽的法门,称为如来称性的极谈;所谓「穷理尽性,彻果该因,汪洋冲融,广大悉备」的,便是此宗教义的评语了。若要举一全收,该括此宗所说的法义,便不外乎「法界」二字。此宗依据一真法界,以宣说一切的教义;因之此宗又称为「法界宗」。如注法界观门说:「统唯一真法界」。华严法界义镜说:「如来所说一代教法,唯说法界,令物悟入」。又说:「华严一乘圆满教中,所说法义,无量无边;总通该括,其唯法界」等;便是明证。
  「法界」即是「实相」的异称,如法华玄义说:「法界是实相之别号,实相亦是法界之别号」。法界义镜说:「如来一代教法,唯说法界;然随宜缘,立种种名:所谓真如,涅盘,般若,实相。   皆是法界法门异名。」注法界观门说:「法界者,万象之真体,万行之本源,万德之果海。」可知此宗所说的法界,即不外乎诸法实相;而此宗的教义,便契合於大乘的一实相印上。
  此宗所显的一乘法界的法门,体相森罗,业用周备;总该因果,穷极理性,义海汪洋,不可思议;无以名之,强名法界。为欲显示法界的形相,又以事理二门,圆融摄入,无尽无碍,通贯收摄;便成为四种法界。所谓事法界,理法界,理事无碍法界,事事无碍法界,即为此一宗教义的所在。如注法界观门说:
  「统唯一真法界,总该万有,即是一心;然心融万有,便成四种法界:一事法界,界是分义,一一差别有分齐故。二理法界,界是性义,无量事法同一性故。三理事无碍法界,具性分义,性分无碍故。四事事无碍法界,一切分齐事法,一一如性融通,重重无尽故。」
  (一)事法界,即是一切无量的事相,於此显现。森然万象,郁然千门;总有十门,以显无尽:所谓教义,理事,境智,行位,因果,依正,体用,人法,逆顺,应感;谓之十对二十句。一切的事法,此中摄尽。如小乘所立七十五法,大乘法相所立百法等,皆属此界。
  (二)理法界,体性空寂,相状湛然,超绝百非,顿遣四句;所谓摄归真实,又名真空绝相。此理界中,亦有十门;若总束之,即是四观:一会色归空观,二明空即色观,三空色无碍观,四泯绝无寄观。初二观中,各有四门;後二观中,各为一门。如是十门,即是理法界的所摄。
  (三)理事无碍法界,即是理体事象,互相融即,理即是事,事即是理。於此事理法界,亦有十门,以显无碍:一理於事门,二事於理门,三依理成事门,四依事成理门,五以理夺事门,六事能隐理门,七真理即事门,八事法即理门,九真理非事门,十事法非理门。如是十门,理事无碍法界摄之。
  (四)事事无碍法界,即谓尘沙诸法,互摄无碍,相即相入,重重无尽;一尘一毛,具一切法,举一全收,具足相应。为欲显示此事事无碍法界,亦立有十门,又有六相;所谓「十玄缘起」,「六相圆融」,即是此别教一乘不共的法门,为此宗教义极谈的所在。
  事事无碍法界中所摄的十门,又称为「十玄门」。如华严经探玄记说:
  「华严义海宏深,微言浩瀚;略举十门,撮其纲要:一同时具足相应门,二广狭自在无碍门,三一多相容不同门,四诸法相即自在门,五隐密显了俱成门,六微细相容安立门,七因陀罗网法界门,八托事显法生解门,九十世隔法异成门,十主伴圆明具德门。然此十门,同一缘起,无碍圆融。随有一门,即具一切,应可思之。」
  所谓十门者:
  一同时具足相应门,即是一微尘中,同时具足一切万法;满相应,成一缘起。又此为事事无碍法界的总相,又复具足後九玄门;摄尽诸法,无碍无尽。
  二广狭自在无碍门,於一微尘,广法界;法界的万有,在於一尘;广狭自在,缘起无碍。
  三一多相容不同门,一微尘中,具足一切万法,摄入无碍;而此一多诸法,虽各差别;而复相容相入,不相隔历。
  四诸法相即自在门,如上所说一多相容,可知一法的以外,无一切法;一切法外,更无一法;一法即於一切法,一切法即於一法;诸法融通,相即自在。
  五隐密显了俱成门,一法即於一切法,即是一切法显而一法隐;一切法即於一法,即是一法显而一切法隐;隐显二相,俱时成就。
  六微细相容安立门,极微细中,亦得含容一切万法。所谓「一毛孔中,无量佛刹,庄严清净,旷然安立」是。
  七因陀罗网法界门,一微尘中,现无边刹;刹海之中,亦有微尘;彼诸尘中,复有刹海;如是重重显现,无有穷尽。如帝释殿,珠网覆上;一明珠内,万象显现;珠珠皆尔,互相现影;影复现影,无有穷尽。
  八托事显法生解门,如上所说,即可知诸法缘起,重重无碍;尘尘法法,尽是事事无碍法界;如就一事一理,即足以表显诸法的无碍
  九十世隔法异成门,此一尘法,不独满一切空间,且亦通一切时间;三世各三,合为九世;摄於一念,即成十世;法法融通,前後久暂,不相隔历,即为此门。
  十主伴圆明具德门,横竖万法,既成一大缘起;一尘生时,万法随生;法法交彻,互为主伴;无论何法,一法为主,余法即为伴;一切万法,亦皆如是;一法圆满一切功德,因此称为圆明具德。
  如上所说的十种玄门,皆是具足在一微尘;如是一尘具足十玄,余诸微尘及一切法,各各具足十玄妙门。一一尘法,互摄无碍;相通相入,重重无尽;举一全收,圆满相应。如华严经疏钞说:「於此十玄,圆明显了,则常入法法重重之境」;於此可知此十玄门的重要。又华严五教章说:「此十玄门,随一门中,即摄余门,无不皆尽。应以六相方便而会通之可准」,今复在说此「十玄缘起」之次,而继之以「六相圆融」的大意。
  「六相」,即是说明法界缘起事事无碍的相状。所谓总相,别相,同相,异相,成相,坏相。如五教章内说明六相的教兴意说:
  「此教为一乘圆教法界缘起,无尽圆融,自在相即,无碍自在;乃至因陀罗网,无穷理事等。此义现前,一切惑障,一断一切断;行德,即一成一切成;理性,即一显一切显;普别具足,始终皆齐;初发心时,便成正觉。良由法界缘起,六相圆融,因果同时,相即自在。」
  所谓六相者:
  一总相,即是一微尘中,含藏一切万法。所谓「一含多德」。譬如庐舍,为一切梁柱瓦石所集而成,即名总相。
  二别相,一切万法,有色心理事等等的差别。所谓「多德非一」。譬如庐舍的梁柱瓦石各各不同,即名别相。
  三同相,一切万法,虽各差别;然能融即而成一体。所谓「多义不违,同成一总故」。譬如梁柱瓦石,互相和合,成一庐舍,即名同相。
  四异相,一切万法,虽能融即而成一体;但亦不失诸法差别的本质。所谓「多义相望各异故」。譬如梁柱瓦石的形类功用,各各不同,即名异相。
  五成相,一切差别的诸法,以融即故,而成一体。所谓「由此诸义缘起成故」。譬如梁柱瓦石,相集而成庐舍,即名成相。
  六坏相,一切差别的诸法,虽可融即而成一体;但诸法的本质,未尝改变。所谓「诸义各住自法,不移动故」。譬如庐舍虽一,而梁柱瓦石,各住自法,即名坏相。
  如是一大法界,法法尘尘,各具六相;互各差别,互相融即。又此六相摄於二门:总相,同相,成相,是圆融门。别相,异相,坏相,是行布门。圆融行布,相即相入,融通无碍。离总相便无别相,离同相便无异相,离成相便无坏相;总即是别,同即是异,成即是坏;行布不碍圆融,圆融不碍行布;此即谓之「六相圆融」。
  一切万法,各各具足六相,无不圆满相应,无碍即入。又各具足十玄妙门,缘起无碍,重重无尽,举一全收,融通自在;此即事事无碍法界的大旨,为本宗不共他教的妙义。
  上来所明的四种法界,即是此宗的义海分齐;一微尘中,摄尽一切;一切万法,入於一尘;此一一尘法,又复具足四种法界,譬如尘的体相因缘,是事法界。尘无自性,是理法界。一切尘法,同此理性,融通具足,即是理事无碍法界。一一尘法,相应即入,事事融摄,满无碍,即是事事无碍法界。此界中即有十玄六相,即是事事无碍的缘起相状。所以一切万法,具於一尘;於一尘中,见法无遗。如华严经说:「华严世界所有尘,一一尘中见法界」。又说:「一切法门无尽海,同会一法道场中」。此宗一昧法界,不简彼此;随入何法,即见法界,穷理尽性,彻果该因。如华严经疏钞说:「圆教所说,唯是无尽法界,性海圆融,缘起无碍,相即相入,重重无尽;十十法门,各摄法界」。可见此宗教义的所在了。
  华严教义,最为渊广;在一切经法中,称为教海。所谓事事无碍十玄六相四种法界等等法门,无非开显此一真法界;所以此宗所说,即是显示诸法实相的妙义。
           禅 宗
  此宗在一切经教的以外,别树一帜;不藉文字的方便,以显说一切的教法;而却用实修实证的方法,以趣入实相的理体;所以此宗称为教外别传的一宗。
  此宗直指心性,不立文字;与其他各宗的教法蹊径,迥然不同;因之此宗别於教下各宗,而独称为宗下。又此宗与各宗修行的方法,虽有差别;而所趣求的究竟,则皆不外乎诸法实相,而同契於大乘的一实相印。
  各宗趣证实相的途径,在各宗的教义内,已经略说。惟独此宗,不依经教;此宗从上以来的祖师,亦未尝以文字教人。因为此宗所修行的,就只是禅;此宗亦因此故,而称为禅宗。
  大智度论上说:「禅是般若波罗蜜多依止处;依是禅,般若波罗蜜,自然而生。如经中说,一心观定,能观诸法实相。」
  宗密禅师说:「若顿悟自心,本来清净,原无烦恼,无漏智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毕竟无异。依此而修者,是最上乘禅,亦名如来清净禅,亦名一行三昧,亦名真如三昧。此是一切三昧根本,若能念念修习,自然渐得百千三昧;达摩门下,辗转相承者,是此禅也。」
  圆悟禅师说:「禅者非意想;以意想参禅,则乖於道而绝功勋;以功勋学道则失,直须意想绝却,呼什麽作禅,脚跟下廓尔;无禅之禅,谓之真禅。」
  观於以上几段文意,便可知禅的意义,和禅宗的实质了。
  本来诸法的实相,非空非有,非色非心;顿绝百非,横超四句;离言说相,离心缘相。所以若用言语文字,以显示实相的理体,实在有格格不入之势。大乘各宗的一切言教,无非为对治迷妄而说;使一切迷去妄除,然後真理显现。但这尚是一种间接的趣入实相的方便;非若此宗不假言思,一超顿入,当体透露,而直趣於诸法的实相;这便是此宗独特之处。
  此宗不立文字,宜指心源,顿同佛体,言虑无寄。所谓「唯佛与佛,乃能究竟诸法实相」。若非已於实相有所证悟,便於此宗的真相不能明了;又虽或证入於诸法的实相,而此实相无相,离言绝虑;尤不能假诸言说文字,开示众生。所以此宗自从达摩西来以至历代诸祖,皆未以经论言教为正宗的教法;惟有以心传心,实修实证。今欲於此略说此宗的教义,也只好如隔靴搔痒罢了。
  此宗历来诸祖,因著当机施教的不同;虽同在那离言绝虑不立文字的上面,对於施行教化的方便,自不免有许多派别,这其间最著名的,就有五家。所谓临济,曹洞,沩仰,云门,法眼,此又谓之五灯;各家有各家化导众生的方法,各家遂有各家的禅风不同。
  各家的教化法门,虽不能在文字上表现;而各家禅风的大致,尚可以约略评说一二。如││
  临济││势胜,如五逆闻雷。
  曹洞││丁甯,如驰书不到家。
  云门││突急,如红旗闪烁。
  法眼││巧便,如巡人犯夜。
  沩仰││回互,如断碑横古路。
  以上五家,到了後来,临济曹洞两家的法流,日益庞大;其余三家,数传以後,渐至绝响。所以现在国内随便那一所丛林;若一研究他的宗派,大都不出乎禅宗,更不出乎禅宗的临济曹洞两家;可见两家流传之盛了。
  两家之中,临济的教风,便是棒喝。曹洞的教风,便是★密。临济如将军,曹洞如土民。临济有有名的四喝,更因对机施教,而立四料简。
  一·夺人不夺境     中根
  二·夺境不夺人     中上根
  三·人境俱夺      上上根
  四·人境俱不夺     悟後境界
  至於曹洞一味★密,谆谆善诱;更因度人分机,而立五位。
  一·正中偏    当大乘三贤位
  二·偏中正    大乘见道位五位  
  三·正中来    大乘初地至七地
  四·偏中至    大乘八地至十地
  五·兼中到    最上佛果位
  以上所说,便是两派不同的大概;至其实证般若的旨趣,却是一样。
  至於此宗修行的方便,或看话头,或专默照;直至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然後豁然开朗,心华发明,直透三关,顿超佛地。这便是此宗行人趣入诸法实相的实际。
  此宗虽然重在实证,不立文字;但是对於一切的经教,未尝背道而驰。如先德说:「依文解义,三世佛冤,离经一字,还同魔说」。又圭峰禅师说:「诸宗始祖,即是释迦;经是佛经,禅是佛意,诸佛心口,必不相违;诸祖相承,根本是佛亲付」。因为大乘各宗,无论其为教为禅,修行的途径虽异;而其实质,则无不契合法印而证入实相的。
            净土宗
  在佛教各大乘宗的里面,最能当著晚近一般众生的机根,而获得最普遍的流传的;可是无过於净土的法门了。
  净土宗以观佛和念佛的方便,求生净土;修行最为简易,得果最为真切;人人可行,人人可证;乃至一称佛名,一念回向,都可得以往生。在大乘佛教中,可算是特开生面的一宗了。
  但是诸法实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