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商战权谋-第1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徕到大主顾,酬报从厚。结果,大企业的设计合同大部分给英特尔公司揽了
去,其中包括泽罗克斯静电复印公司和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的设计合同。
小银行操纵股票成为大银行
(Small bank controling stocks bee big one)
1904 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成立的意大利银行,专门经营意大
利移民的存、放款业务。
1925 年,该银行得到一个机会,胁迫洛杉矶的美洲银行副董事长的儿
子,要他不断地提供该行的资产负债表,并答应将来吞并美洲银行后,以5
%的股份为酬。自从有了这第一手情报之后,意大利银行就在暗中注视着美
洲银行的一举一动。
二十年代未的世界经济大萧条和美洲银行的宿敌——太平洋银行,给这
一吞并行动创造了条件。
意大利银行从负债表中了解到美洲银行的放款业务出现了大麻烦,许多
放款因经济气候而成为呆账,但在没多少生意的大萧条时期却刚好有望获得
一笔无甚风险的政府工程货款申请,但美洲银行已无足够的信贷资金可供投
放。知道此消息后,意大利银行遂以提供现全支持来诱使美洲银行与其开展
业务往来,共同与其它银行进行竞争。美洲银行惊喜过望,毫不犹豫地接受
了合作的建议,在现金支持尚未兑现时,为防贷款生意被别的金融机构抢去,
美洲银行董事长决定暂时挪用银行的现盎储备,发放政府工程项目贷款,同
时催促意大利银行尽快实现自己的口头承诺。
意大利银行一方面拖延签字时间,另一方面又把美洲银行面临的困境转
告给太平洋银行。太平洋银行见摧毁对手的时机已到,遂在股市上大批低价
抛出美洲银行股票。同时,到处散布美洲银行经营状况不妙的消息,增加群
众的恐惧心理,造成提款风潮,使其它银行也不敢轻易支持美洲银行的运行,
在大萧条中本已处于很低水平的美洲银行股票,根本经受不住这样的打击,
价位跌得一发不可收拾。意大利银行见时机己到,则用充足的现金,购下了
大部分美洲银行的股票,从而牢牢地控制了该银行。
侦探的手段
(Tricks resorted by detectives)
芝加哥市一位叫厄尼·里佐的私人侦探,接受了一家当时刚刚开张的玻
璃斜面镜公司老板的雇佣。这家老板想知道这一行中的一个主要制造商有哪
些买主。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厄尼发现,那家制造商的公司中的主要推销员都
很懒,经常从家里打电话处理业务。于是,厄尼就到电话公司去,声称自己
是那家公司的推销员,急需电话单副件去报帐。
随后,厄尼便把这份到手的情报交给了他的雇主。
也有些公司为急于摆脱困境而挺而走险,花钱雇人去偷窃对手的情报资
料。依达华州鲁明代尔一家丘奇非管理投资公司发生过的案件就是一例。该
公司的竞争对于曾花500 美元雇了一个勤杂工,闯进丘奇非公司的办公室,
窃取了存有客户名单的资料。
企业侦探
(Enter prise detectives)
目前美国出现了一种新的公司,专门充当大企业的“侦探”。他们的工
作是专门负责监视日本等国科技的发展,把外文科技杂志编译成英文,分门
别类,编成索引,然后提供给美国的一些大企业作为决策参考。如美国的纺
织业之所以成为效率最高的行业,原因就在于该行业及时获得情报,从瑞士、
日本引进了无梭织布设备和技术。
三菱与美国人造丝
(Sanling and American man…made silk)
三菱化纤公司为窃取美国人造丝工业的生产工艺,曾重金聘请美国公司
的一名职员当“顾问”,这位“顾问”把目标选择在南加利福尼亚州格里尔
人造丝厂经理身上。结果那位经理以极低廉的价格,把厂里的技术机密卖给
了三菱公司,甚至把三菱公司人员带到厂里参观考察。但是美国司法当局对
三菱公司却无汁可施,眼睁睁地看着它逍遥法外。
大意失情报
(In formation lost in carlessness)
有一个染料化工厂因管理先进,企业效益好,经常接待参观团。这天他
们接待外市的一个工业考察团,这是两市政府间的工业联谊活动,考察团到
企业是来学习管理经验的。厂长把企业的全部管理工作经验介绍后,领着考
察团到各车间去参观。当考察团来到一个染料车间时,车间刘主任一边领路
一边介绍产品情况。车间主任说:我们车间的染料A 在国内技术领先,别厂
家的染料A 质量都不及我们。“他们差在哪呢?”考察团的同志问了一句。
车间主任说:“差在配方上。虽然基本相同,但有一种很易买到的“中间体
YA”我们加了他们都没加。”车间主任话一出口,就觉得失言。染料A 的生
产技术该厂规定要“绝密”,全厂只有几个人知道。但话已出口收不回来了。
他只好补充说:“当然还有配料比、操作参数等都技高一筹。”
这句话是考察团的一位工业局长问的,他就想了解这方面情报,好把他
们地区染料厂生产的染料A 质量搞上去。这个考察团回本市了。几个月之后,
在染料市场上出现了染料A 的第二代产品染料AA,质量比染料A 还高一筹。
那位局长带着他们染料厂厂长,给刘主任送来一张5 万元的支票,作为情报
费。
收买情报奇招
(Magical tricks played in information purchase)
70 年代初,日本的电脑工业刚刚起步。富士通公司派往美国活动的人员
偶然结识了美国电脑人员吉恩·阿姆达尔。他从1952 年起就在美国IBM 工作,
在电脑设计中起过重要作用。1970 年,他辞了IBM 的职位,打算自己开办公
司,生产可以用IBM 的电脑软体程式的大功能电脑。但是,他苦于资金短缺,
又借贷无门。富士通公司立即抓住这个机会,慷慨解囊,帮助阿姆达尔创办
了一家电脑公司。阿姆达尔感恩报德,在技术方面给富士通公司许多“关照”。
通过阿姆达尔公司,宫士通公司弄到了IBM 的许多技术资料和设计构想。1981
年10 月,IBM 宣布制成308IK 电脑。仅仅三个月后,阿姆达尔公司就生产了
能使用308IK 电脑软体程式的580 型电脑。IBM 曾就此对阿姆达尔公司提出
指控,但在法律上找不到证据。IBM 公司明知宫士通公司在窃用自己的技术,
却毫无办法。
在日本和三菱公司人员窃取IBM 技术机密的丑闻暴露后,富士通公司董
事长小林大佑吹嘘道,富士通公司比日本其它一些公司要明智。其经验是,
应该利用美国人可以自由转换工作这个事实。如果一个人想要跳槽,那么,
他脑子里装的一切机密也随之带走了。任何人对此都毫无办法。
守口如瓶
(Tight…mouthed)
言多语失,对企业尤为重要。
“本田精工”现在已独占了手表零件的供应市场,但是“本田精工”的
董事和本田秀亲在接受访问时,还是小心翼翼,劈头就说:“千万别这么讲,
干我们这一行,嘴巴守紧一点,比什么都重要。”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手表业受到大规模经济萧条的震荡,其中以下
游包工业者集中地的长野县诹访一带,遭受的直接冲击最大。然而现在迎访
一带的企业,却出乎意料的稳固。有人说,这与诹访人的守口如瓶极有关连。
诹访一地被称之为“东洋瑞士”,他们素有不轻露口风的习性。当地技术最
进步,收益也最丰硕的“本田精工”,就是最具备这种迎访气质的企业团体。
不轻露口风在商战中是极重要的。本田秀亲曾斩钉截铁他说过以下一番
话:“我们的工厂一向不给人看。一方面,只要是专家,看了马上就会知道
厂中诀窍;另一方面,保密也是我们能提供给买主的一个销售特点。”的确,
向“本田精工”采购零件的买主,都不必担心会在零件采购单上,泄露自己
正在制造新产品的秘密。
景泰蓝和宣纸制作绝技泄密
(Leakage of unique skills in Jintailanand Xuanzhi production)
世界各国的首饰制造商对中国景泰蓝的制作方法垂涎已久,总想仿造。
一天,一个日本华侨突然以“代理商”的身分来到中国,对接待部门表
示想参观景泰蓝的制作过程。工厂接到此接待任务后,派人陪同参观工厂,
详细讲解了景泰蓝的整个制造过程,说得这个华侨心花怒放,兴致勃勃地对
景泰蓝的制作过程从头到尾拍了照片。然而,这个“代理商”回到日本不久,
国际市场突然出现了“日本制造”的景泰蓝。中国千年绝技的制造机密,就
是这样在几个钟头内糊里糊涂地给泄露了。
无独有偶,宣纸生产也是中国在世界上绝无仅有的绝技。日本某纸厂慕
名到我国宣纸生产厂家参观。该厂让日本客人对宣纸生产的整个过程拍照录
像,日商有疑必问,我方有问必答,无一遗漏。
临别时,日商还以帮助化验为名,向这家纸厂索要了几种原料,并用瓶
子装去造纸用的井水。就这样,整个宣纸生产的传统工艺技术被日商在一片
热情接待中不费吹灰之力全部窃去。
“内线”情报
(In formation ing from〃 the inner〃)
1948 年美国为加快飞机叶片的加工速度,提出数控机床的设想。麻省理
工学院受空军委托进行设计研制,防备森严。1952 年,这一消息传到日本,
日本人千方百计想弄到它的情报,摸清它的奥秘。当时,日本科研人员发现
美国出版的《科学》杂志上刊登了一张异样机床照片,马上深入研究分析,
在放大镜下仔细揣摩,不仅确证了它就是数控机床,连工作原理部分都分析
出来了,认定它是利用脉冲控制进给量。最后,他们通过麻省理工学院的一
个日本留学生搜集其情报,从“内线”弄到一本数控机床说明书。由此掌握
了全部技术细节情报,甚至还发现美国设计中的缺点。从而,日本开始试制
自己的数控机床,还研制成功了一台电子计算机,四部数控装置同时操纵7
台“数控机床”,从研制到投产仅用了6 个月的时间。这一成功使日本机床
工业跨人一个新阶段。
日本人怎样掌握了我们的秘密
(How the Japanese aquire our secrets)
六十年代,我国刚刚建设大庆油田,当时这是保密的,国内大都不知道
它的地址,可日本人却得知了,而且非常准确。那么,他们是怎样掌握了我
们的秘密呢?是派了特务,还是收买了中国 人?都不是。出人意料,他们靠
的就是零零星星搜集到的关于大庆的公开资料,并依此所做出的合乎逻辑的
分析。
中国画报封面上曾登出过王进喜同志的照片,身穿大棉袄,冒着鹅毛大
雪在工作。日本人分析这可能是东三省靠北边的某个地方,否则不会下这么
大的雪,但具体地点不知道。接着,日本人又看到了《人民日报》的一篇报
道,说王进喜同志到了马家窑,说了一声:好大的油海啊,我们要把中国石
油落后的帽子扔到太平洋里去。这下日本人乐了,说找到了,马家窑就是大
庆油田的中心。我国对日出版的《人民中国》杂志又报道说,中国工人阶级
发扬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大庆设备不用马拉车推,完全是肩
扛人抬。日本人据此分析,大庆车站离马家窑远不了,远了就扛不动。地址
找到了,什么时候出的油呢?他们也算准了。1964 年,王进喜同志光荣地出
席了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日本人说肯定出油了,不出油王进喜当不了
人民代表。他们分析得很对,情况的确如此。接下来,日本人又根据《人民
日报》上一幅钻塔的照片,从钻台上手柄的架式推算出油井的直径是多大,
再根据油井直径和国务院的政府工作报告来套算,把全国石油产量减去原来
的石油产量,就是大庆的石油产量。在此基础上,他们很快设计出适合中国
情况的石油设备。等到我国向世界各国征求设计时,其他国家没有准备,而
日本则胸有成竹他说,我们已经准备好了。很快谈判成功,赚了我们一笔大
钱。这项成功的贸易,靠的就是信息,是精彩的信息情报分析和推理。
机关道磁在牙根
(The secret lies in tooth root)
1976 年5 月,日本一家生产家具贴面的大公司“名古屋维尼公司”宣告
破产,留下了15 亿日元的债务,并且还把大约1300 家有关公司拖进了破产
的边缘。
破产前,公司的董事会狡黠地掩盖了帐本上的可悲处境,并且一再试图
向银行借钱。但是,银行发现了该公司的漏洞,便谨慎从事暂不借钱给它。
银行同一家从事工业间谍活动的代理行进行了接触,以便弄清“名古屋维尼
公司”财务的真实情况。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公司的全部领导人被置于经常的监督之下,但始终
未能了解公司的财务活动情况。有一天,公司的总会计师石田德川牙疼,去
医院看病。牙科医生看后建议他拔牙以绝病患。石田德川同意了。这位大夫
实际上是工业间谍代理行的一位有经验的代理人,在给石田德川换牙的同
时,在他的牙根里装上了一台微型无线电发报机。这台发报机在几天内把公
司会计处里谈论的一切全部转发了。当然,一旦了解公司的真实憎况后,各
家银行都拒绝提供贷款,“名古屋维尼公司”只有寿终正寝了。
本田做“贼”
(Bengtian acts as a 〃 thief〃)
本田摩托车驰骋世界,声名显赫。可是,谁又知道它的主人曾为事业的
发展做了一件不大规矩的事情呢?
1954 年,本田一郎到欧洲考察,在英国伦敦世界摩托车展览会上眼界大
开。他看到了世界摩托车生产和研制的最高水准。
在英国,本田一郎把口袋里的钱全部买了摩托车零部件,行李包里装得
鼓鼓囊囊的,超过了机场规定的载重量。为了将这些摩托车零部件全部顺利
地带回国,本田一郎就把一些小零件藏到西服和内衣口袋里。幸亏那时机场
检查还没有现在这样严格,要不,本田一郎大约会被当作劫机嫌疑犯给抓起
来呢!本田一郎成功地逃避了机场检查,回到日本时,身上已无分文了。
七年后,本田牌两轮摩托车以它特有的优势,占领了世界市场。
日本摩托车之战
(Motor battle in Japan)
1968 年,日本决定发展摩托车。当时有两种意见。有人主张引进当时最
先进的法国摩托车成套设备和工艺,在日本建厂;另一些人则主张进口技术
和培养人才,保持技术上的领先地位。后一种意见被采纳了。于是,他们从
全国各地小厂里选出200 多名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到世界各国去搜集有
关技术情报。每到一个工厂。就向厂主说:“我们日本要发展摩托车,有可
能请你设计,也可能向贵厂订购产品。不过,请你先介绍一下贵厂摩托车的
优点,并让我把样品带回去,我再说服我的上司。”这些厂商当然十分高兴,
无保留地把最先进的东西告诉了他们,有的厂商还让日本人参观车间、实验
室。日本人把所见所闻详细记录下来,还买了样品带回去。这样,一年内几
个小组走访了全球80 多个工厂,弄回100 多辆样车。日本人把样车逐一解剖
研究,集中其优点,重新进行设计,并建立了自己的新厂。1972 年,一种耐
用、轻便、省油、便宜的摩托车问世了。全过程只花了二年时间,等到国外
那些摩托车厂商醒悟过来时,已是追悔莫及了。
日本工具车
(Japanese inst